免费论文网 首页

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教学策略

时间:2017-10-31 11:09:37 来源:免费论文网

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教学策略 本文关键词:唯物辩证法,高二,哲学,教学策略

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教学策略 本文简介:【摘要】《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帮助学生建立哲学思维的打基础阶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以提高哲学课堂教学效率为立足点,从分析实例、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三条途径进行尝试,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动、自主的高中哲学课堂,更加高效地学习哲学、进而爱上哲学,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

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教学策略 本文内容:

【摘要】《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帮助学生建立哲学思维的打基础阶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以提高哲学课堂教学效率为立足点,从分析实例、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三条途径进行尝试,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动、自主的高中哲学课堂,更加高效地学习哲学、进而爱上哲学,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辩证的否定或扬弃;教学策略

哲学知识高度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再机械单一,更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产生倦怠情绪。这就是造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根本原因。高中政治教师要将哲学上的辩证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积极思考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辩证中求创新,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经据典,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任何事都不是空穴来风,哲学的理论和观点也是从各种现象中分析和总结出来的,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现象的分析都不够详细和到位,要么一笔带过,重点解释结论;要么就是将重点放在做题上,试图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让学生熟能生巧,自己悟出其中的规律和套路,这实际上是一个本末倒置的做法。学好哲学这门课程,政治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既定的哲学理论,更要传授给他们哲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辩证地去思考、去展望。所以在《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框题的教学中,笔者建议联系时政来进行新课导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教师据此列出“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可让学生抢答),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等,用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科技在创新。但这个“新”从何而来?只有通过对“旧”的对比之下才会有“新”,这也就是唯物辩证法中所说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这就需要教师从实例中提取出所谓的“创新”,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举更多“创新”的例子,并说一说这些“创新”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旧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些旧的基础,新的东西能够产生吗?这时,学生们试图找出例子来进行反驳,有的说汉字、火药、指南针等。但教师说这叫“创造”不叫“创新”,学生们顿时陷入一片迷惘。这是为什么呢?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带领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绎过程,将理论联系实际,首先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创新”的概念,即感性认识。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渲染,让学生体验事物从旧到新的发展过程,对创新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情境创设,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我们通过观察、与人交谈等途径都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新的思维方式,并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能够领悟更深层次的道理。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积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跳出“一言堂”的怪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呈现一个多维立体、有声有色的思政课堂,在生动、贴切的场景中触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把对哲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通过“留住美好瞬间”———照相机的发展回顾,这一情境的创设,就可以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时光,回到过去照相机的发展史从早期的木箱照相机、胶卷照相机、数码照相机,再到现如今令人挑花眼的各类单反、微单、拍照神器、美颜相机、拍立得等等,让学生从照相机的外观、性能的升级思考早期的木箱照相机、胶卷照相机为什么都被淘汰了?厂家又为什么不断推出新款,而且一个系列的相机其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之间上市的时间为何相隔越来越短?老式相机的淘汰和旧款的落寞是否意味着被全盘否定?为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是学生在观看视频PPT的过程中不太能够想到的,他们或许惊叹于科技进步的速度之快、新品照相机的功能之强大,但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引导学生将关注点从这些表象上转移到更为深层次、更为本质和核心的问题上去。学生回答木箱照相机、胶卷照相机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拍照的需求,而新式的照相机可以,这就是矛盾;但淘汰的只是老式照相机的一部分性能,而不是“照相机”这个产品本身,并不是全盘的否定。照相机的发展与进步是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引起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辨证的否定”。这是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启发自己思考得来的结果,是在生活化的情境体验之中触发感性认识再通过思考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高中思政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情境,并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确定学生思维停驻点,控制教学节奏,引领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激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迁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合作探究,为求同存异而辩论

“交流使人清醒,思考使人深邃”,哲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辩证而得到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引导人去思考、去深究,去推翻旧的、创造新的。因而我们的哲学教学也应像一股活水,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去交流、去讨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开放的教学氛围勾起学生辩论的欲望,让他们在你来我往之中不知不觉领悟到唯物辩证法的真谛。比如在运用“鹰的重生”案例讲解辩证的否定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并推举几名辩手,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辩论赛。辩论的主题为“鹰明明已经死了,你赞同它获得重生这个说法吗?”正方是赞同,反方是不赞同。当学生站在对立的两面开始据理力争,他们辩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有的学生说鹰如果不是病死的话那么其死亡就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其喙、爪、羽毛的脱落也是氧化的结果,死了就是死了,这个结果是不变的。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则认为鹰的重生实质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它既“变了”也“没变”,我们不能只看到“死亡”这一个形式上的结果,还应看到这个现象所催生的新的结果,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比如“焚书坑儒”就是一个因盲目全盘否定和肯定而酿成的恶果。秦始皇强制性地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是对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全盘否定也是对其他学派思想的全盘否定,而他对法家的全盘肯定,也致使人民的思想陷入了僵局,一家独大必将丧失发展的动力,失去创新必将被时代淘汰。这也就是高考制度为什么要不断改革,新的制度出台不代表旧的制度已经灭亡,它依然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很多学生想不明白这一道理,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辩论的过程中适当点拨,通过实例的回击让学生反思,意识到自己思考问题的片面性,引领学生持续探究、合作互补,实现学生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和哲学思维的主动运用,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最终养成辩证思考的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

四、结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从新课的引入到过程的把控都要非常用心。不仅要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用用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通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辩论,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希望在教师的思辨与创新之下,哲学知识不再枯燥难懂,学生爱上哲学课,让“学生好学,教师好教”。

参考文献:

[1]唐嘉欣.论高中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14)

[2]胡光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国民族教育,2012(2)

作者:钟家均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教学策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07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