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我是一名小导游介绍桂林写几段话

时间:2017-03-28 18:31:4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桂

林山水》。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所在的单元专题是“走遍万水千山”,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

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说学情

知识水平:《桂林山水》是走进祖国大好河山的第二篇课文,第一课的三首

古诗分别以不同的笔调和心情写出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本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学生在具备了对祖国好河山的热爱的情感基础上能欣赏到桂林山水的美,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

思维水平: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也强,他们乐于表达。

能力水平: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仅凭

想象难以有深刻感受,需借助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指导思路:我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宽

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

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会仿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语言美、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行仿写句子训练。

五、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本课教学,我以情景创设法、朗读法为主,以读写结合

法为辅进行教学,与教法相适应,学生通过“读、议、说、写”等形式进行学习。 这篇课文,我预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自学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思路。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感受桂林美景。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创设,复习导入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

趣。”上课伊始,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上闯关节目所特有的的带有紧张感的背景音乐,并说到:“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但是呀,今天我们要用小组竞赛闯关的形式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在闯关前热身,先听写词语,并用以上词语练习说出《桂林山水》的主要

内容。这样,既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又为本节课深入学习作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第一关:读一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

效手段,又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感。

首先,我会直接在课件上投影出描写漓江部分文段,让学生自读课文,根

据课文质疑。学生边读边用笔在感受较深的句子旁作批注。个人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让全班带着体会到的感情齐读。

在朗读过程中,我将从读出感情、读出体会两个面来指导学生读,引导学

生大声读、优美地读、生动地读,把课文读得细腻、读得深刻、奇美。

第二关:议一议

在第二关议一议环节,以描写漓江水的第二自然段为例,我将引导学生从

抓关键词、品修辞、学会运用方面进行学习。深刻感受漓江水的特点。在充分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体会,用对比突出漓江水的特点的好处。再通过换句体会漓江水特点:把排比句换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可以吗?为什么?从而领会排比句式和比喻修辞描写景物的妙处,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最后抓住时机进行仿写训练:( )真静啊,静得( );( )

真清啊,清得()。学生们会有更深层次的感受,了解漓江静、清、绿的特点。

以同样的学习方式,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描写桂林的山部分文段,引导学生充

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三关:说一说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学生充

分朗读以后,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想要和同学表达交流,这时候我利用课件出示含义深刻的语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使人人参与讨论交流,教师也参加到小组中指导、倾听,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流连于桂林美景,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此时的说话训练,能使桂林山水的美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配乐感情朗读,课堂气氛会进入高潮。

(三)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所写,拓展延伸我设计了小练笔:课件展示桂林美景图,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写一段广告词或以一名小导游身份写一篇《桂林山水》导游词。

就这样结束全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和开发性

(四)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板书:

桂林山水

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板书,对课文内容的展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说课的设计,仅是我对本篇课文教学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二:演讲稿-假如我是一名导游普

假如我是一名导游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祖国母亲河的壮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是泰山的雄姿。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那是桂林山水的秀美……从小就喜欢旅游,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导游,带着人们去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欣赏那一幅幅的人间仙境。她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感叹,让我们心胸舒坦,流连忘返。大自然毫不吝啬的把她的美给了自己的子民。

旅游界常说:“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俗话说,祖国山水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导游是一个旅游团队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旅游行业的形象大使,是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作为一名导游我明白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在如今飞速发展却喧嚣浮躁的社会中,人们更需要通过旅游来使自己平静下来,更好的沉淀自己。

通常人们去旅游看到的只是风景,但风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则是人们所不熟知的。导游就为人们在风景和文化之间搭起了一座桥供人们行走,让人们欣赏风景,感受文化,让人们在大自然的无上精巧和人类的无上智慧下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熏陶,使旅游达到更高的水平,使旅游达到真正的目的。

作为一名导游,有时我也会担心,看着祖国的壮美风景,但人们却不懂得珍惜。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属于我们的“财富”硬生生的被别人夺走,我心痛,却只能更深入的投入我的工作,我着急,却只能做到把祖国的那些风景与文化更好的传达给人们,让人们尊重和珍惜。我要告诉人们这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好好保护。

对于制造昆明事件和马航失踪事件的人,我一个小小的导游不能做什么,但我想给你们说:世俗的纷争可能让我们忘了我们该走怎样的路,但中国大地上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必须放下自己的心态,去亲近自然,一切负担都会变得很轻,一切的邪恶都将被洗礼,一切的利益都将化为乌有。正如赤壁赋中所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假如我是一名导游,我就是这样一名导游:充满阳光,亲近自然;连接自然与人类,风景与文化,把最美的一面呈给所有人;胸怀祖国,心有爱心,把所有的美好继承下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四年级--桂林山水课例

(一)课例

教学过程: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播入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或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与感情和心理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合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境”。

4、读课文,抓排比句,表现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方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台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锦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3、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评,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六、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七、课外延伸

选当地的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二)研讨 本堂课的比较成功之处:

曹诗雪:教学目标定位适中。李老师把《桂林山水》分三节课进行教学,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到实施教学的效果看,李老师对文本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适中。对文本知识的定位是“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对能力方面达成的目标是“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练习”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感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过程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陆璐:教学设计安排紧密、合理。同样的文本,可以设计出千差万别的精彩教案。整堂课的设计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谈话导入就直奔主题让学生以去探究、寻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让学生以激情的赞叹寻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又让学生具体感受漓江的水怎样静、清、绿。接着,教师挖掘身边语文教学资源,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学

生进行排比句的练笔。尔后,再让学生找出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又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让学生具体感受桂林的山怎样奇、秀、险,还安排小导游介绍桂林的山的独特,最后用第四段文字进行总结,进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课文的语言更美!

邓阳:教学环节较流畅,教师语言较得体、优美。比较突出的是,谈话引入新课的导语,学习了第二段抓住特点描绘漓江水的写法进行练笔和进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学的导语都比较优美精彩,促使教学环节的顺畅。体验文本,注重朗读。 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理解文本内容时,李老师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个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读,请学生用最最生动的语言读出山水的优美等。李老师采用自主选择,练习朗读和展示朗读,体验文本等多种方方法法阅读。

段荣焕:1、探究文本,形式多样。

A 较好地引导归纳特点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写“水”时,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写“山”时,先写泰山和香山:用对比的方

B 较好地指导感情朗读

C、感情朗读

指名读--师生引读--齐读--自由读(或同桌互读)

D、 模仿说话、写话:

(1)反复品味,概括方法。

读,说说写山和水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排比、赞赏、比较)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2、整合文本,课堂丰满。

李老师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让学生感受了“山”与“水”、树与花、景与画完整结合起来,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独特形成一个完整的美。这里我非常强调的山和水的融合。我们处理教材时应该把她们作为一个整体交给学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时教师有意把山和水分两节课上,我觉得这就无意中破坏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注重学生口语能力和仿写能力的培养。

刘静:超越文本,感情升华

一是引用古典。课堂接近尾声,李教师设计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古代诗人和当代诗人在畅游桂林后,都热情洋溢地写诗赞美她。”李老师接着引用了唐朝的韩瑜和现代诗人贺敬之写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们一起来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诗歌:

桂林山水歌(节选)把学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编小诗。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或许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请你试着吟一首小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李老师在课堂中尽管较紧张,但教态还是比较亲切、自然。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进行动笔训练,做小导游进行口语训练等是比较合理和成功的。

本堂课有待改进之处:

段荣焕: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这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面太窄,这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探究文体有点距离。

刘静:学习本文时,要把朗读时间给够、给足,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师给学生以文体的解读,深度的理解不够到位,即没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上还缺少火候,所以也导致了上面第一点不足的产生。听了今天的4堂课以后,我觉得这可能是新教师们的通病。

陆璐:教学过程中还有两处不和谐之处:

﹙1﹚李教师教了水的三个特点以后,又仿写练习后想引导学生理解渡江水开头比较的句子,由于提问不到位,学生又重复了水的三个特点句子的理解,学杂费了点可贵的时间。 ﹙2﹚还有李老师教学桂林的水与大海、西湖作比较时引导得不够顺利;可能出于紧张,学了桂林山的特点以后,李老师冒出一句布置课后写的话;另外,在教学的一些细节中,个别地方、个别词语说法的不妥也引起李老师的注意,如在讲山的高、险时,李教师说是“速度快”等,如果去掉了这两点,本堂课可能就更流畅了。


我是一名小导游介绍桂林写几段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75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