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我了解的年俗文化实践作业

时间:2017-03-28 18:26:4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关于对家乡年俗年韵年文化的调查

关于对家乡年俗年韵年文化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这是一年之中人们最轻松愉快的时候,也是亲人团聚的时候,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过年期间的习俗、年韵和文化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部分。

而在我的家乡,过年的习俗、年韵、文化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我利用寒假期间,对家乡新年期间的一些传统习俗进行了初步调查以及记录,以方便人们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将本次实践活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调查时间:2015年2月5日~3月5日

2、调查地点:汨罗市弼时镇汉山村

3、调查人:范添姿、范雅洁、常梓锐

4、调查方式:和家人一起,通过在春节前后对周边居民的节日习俗进行调查,同时向长辈们咨询借鉴,网上搜集一些有关年俗的传说等方式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做一次系统细致的了解。

5、调查内容:对本村过年期间的习俗和文化传统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我的家乡的习俗和文化丰富多彩,极具价值。下面,我就对本次实践调查的年俗、年韵、年文化进行介绍。

1、年俗

说起过年,我们家乡的习俗可就数不胜数了。从腊月初八开始,

过年庆祝活动就开始了。在这一天,人们就过腊八节吃腊八粥。接下来到了腊月二十四便是小年,在这一天,人们都要进行大扫除,为过年做准备。对于过年的年俗,最重要的便是除夕和春节这一天了。

在除夕这天,人们都要去寺庙里拜菩萨,求得保佑。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保佑子女学业、事业有成。还有就是要去“送恭喜”。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一边聊天一边守岁,直到十二点整就放鞭炮迎接新年。

而春节则是过年的重中之重。新年的第一天,要早早的起来“开财门”,并且祭拜财神,求得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到了上午,就要到每家每户去拜年,送新年祝福。

过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一天,我们都聚在外公家,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过年就接近尾声。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汉族的春节有声音,有色彩,有情有意,汉族的年俗丰富多彩。

2、年韵

寒假刚刚开始没多久后,就快要过年了。在过年之前,人们都会到镇上买新衣服,置办年货。我们一家人来到镇上,发现镇上人山人海。于是我们先来到服装超市买衣服,又发现超市里的顾客也是摩肩接踵的,有的挑款式,有的挑颜色,有的议价格,弄的服务员们应接不暇。

接下来,便是置办吃食的时间了。我仔细观察,一个个小店里都挤满了人,热闹极了。大家都在议论今年什么食品最受欢迎,有的人说是开心果,也有的人说是松子??

在过年期间,人们举办各种活动,有布置房屋的,有挂灯笼的,有贴对联的??整个家庭步入过年的筹备中,把新年的氛围渲染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充满了年的韵味。

3、年文化

年文化一直是中华民间广为流传的。

年文化是极有讲究的。它依照自己特定的内涵,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载体。苹果代表平安,自然成为了过年走红的礼品;年糕代表着高兴,也成为了过年的专利品。“舞龙”也是我们家乡的年文化之一。“舞龙”又叫布龙,是用来玩耍的,耍的故事有:狮子滚绣球、金盆捞月、观音坐莲、二龙戏珠、五龙捧圣等等。“舞龙”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顺,事事如意。

年文化是一种与民共存的文化。

三、建议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年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还要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吃好吃的菜肴和零食时,要注意不要铺张浪费,要厉行节约;在高高兴兴的放鞭炮时,也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燃放爆竹,要保护我们的

生活环境。这样,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弼时中学232班 范添姿

指导老师:彭凌梓、刘晓岚

篇二:年俗调查报告

年俗调查报告——沂源县鲁村镇张家洼村

调查时间:2014年1月20日――2月10日

调查地点: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张家洼村 调研人:杨城 生命科学学院11级7班轻工生物技术

调查背景:沂源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地势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靠地种粮吃饭,靠地也就决定了要靠天,尽管交通条件不落后但要依靠其带动县内的经济发展仍旧是难题,主要的农作物就是玉米、小麦,兼杂高粱、大豆、谷子和一些地区的果树类经济作物,沂源县的花椒产量也相当可观,主食煎饼。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对张家洼村的传统年俗进行了调查,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传统的民间年俗因地域而异,哪怕一个小小的沂源县就有几十个乡镇,而且各个乡镇的年俗乃至某些家族的年俗传统也不一样。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看过的有关沂源县年俗的记录中已经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已经被省略或者引种种原因被改成了别的方式,人们对过年的渴望已经没有了,而且出现这种情况的并不限于此处,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并不断地发展,这对与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调查内容:过年习俗、传统规矩

调查结果: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年俗文化日渐衰落,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人们已经把春节这段时间看作成教往日稍微不同的时段,只是忙于购置年货、走亲访友,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消失殆尽,记得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过年的时候甭提有多高兴了,年三十晚上都出来走街串巷大呼小叫地玩,而现在和当时我们的年龄相仿的孩子也似乎成熟了不少,大年初一拜年的也少之又少,以致于我们现在已经疲倦于过年时的无聊,对传统民俗中最重要的节令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较之以往,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屋,打扫卫生,而今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做法,当然这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很大的关系,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土坯或者石头垒成的,而是换作了红瓦白墙,卫生条件提高了,扫屋的习惯也被我们懒惰的心情给渐渐磨灭。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就非常注意二十五、二十六做什么。我在写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流失问题一文中我省略了,但这次调查我小有收获,这个地方的人们虽然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不高,但是多少每家每户都有外债或者外在的款项,人们就利用这段时候去办完这些事情,而且一进腊月这些事项便开展开来,直到腊月二十七,人们才开始收回外出的脚步,置办年货,二十八号就忙着准备过年时的一切琐碎但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其中包括做出足够的煎饼,或者蒸馍馍,有人巴不得蒸馍馍的时候蒸得裂开,这样预示着来年挣破了财富,发了家。这与年初一早晨下包子时故意煮破是一个寓意;除此之外还有煮猪头等,记得以前的时候我们家经常买回一个猪头清理干净后煮在锅里,那时候的滋味至今犹在,那时候几乎每家都能闻到烙猪头去猪鬃的焦糊味,那是一种年味。如今家里都买处理干净的猪头回来洗干净就下锅煮,这样又省略了一个步骤,如此这般省略,我们传统的忙年也就不忙了,这也难怪我们心中的年味荡然无存,这种改变是一个逐渐消磨你心理的过程,直至你慢慢接受这样的现实,譬

如将小时候的我们突然拉到今天,我们没经历成长中去适应的这一过程,我们会对此很好奇,就是你拉一外国朋友来过中国年一样,会满心欢喜地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新鲜事物或者方法。贴对联也是二十九号下午主要的安排,全家分工,熬浆糊,撕掉旧的对联,然后用笤帚苗把浆糊刷到门框和门上,贴上上午找别人写好的对联,火红的对联登时满院生辉,如今人们用钱去买了印刷的对联,回家用透明胶带粘在门上,同样一片春光,可较之于写对联刷浆糊的时代,年味消失殆尽,那是一片被科学文明糟蹋的景象,社会是要发展,不过在特定层次上有选择地改变似乎比盲目地发展强其百倍。以前的二十九晚上是必须用油炸供品的时候,那时候就围在父母旁边等着吃好东西,而今有些人家请了家堂之后还没做完供品,敬神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化为一种特定时期的特殊形式。年三十的下午家里就要准备包子馅,一般分作素馅和荤馅,素馅用来摆供敬神,荤馅用来吃,这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家长做好饭菜找回在外玩耍的孩子吃饭,吃完饭之后孩子们又出去玩耍,家长则在家包包子。包包子的时候正好是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时间,包包子看春晚在以前是非常热闹的事情,可如今我们也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这就是我们对现在的年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缘故。对此,我们已经再也熟悉不过,站在生活的角度上,我们这样做可以,但是在民间艺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传统民俗的发展演变,这些改变就是对传统民俗瑰宝的挥霍。

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大的家族也开始分家,各自有了自己的房产,分家独立生活,大家族的历史将不会再重现,听长辈们回忆,以前的时候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过年的时候虽然很穷但非常热闹,守夜的习惯一直没传承下来,可如今守夜已经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吃过年夜饭后各自洗漱休息,守夜也已经由供桌“守”到了麻将桌前,俗话说小赌贻情,大赌害家,尽管我们不知道麻将桌上的“内幕”,可这明显是一种世风日下,败坏道德的行为。大年初一是早起拜年的日子,早上是要放鞭炮的,在我们这个地方若谁家今年内有丧事,没出五伏的人家是不准贴春联,放鞭炮的,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管这些,自己过自己的,这样别人也不说什么,但给丧家的印象是极大的侮辱,不顾忌道德的谴责我行我素,严重破坏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导致这些变化令我们感到十分痛心,是人们的心灵麻木还是当时我们的先人就不该定制这习俗?说他们向传统挑战这一点也不过分,原则上也无可厚非,但他们也是在向社会的道德底线挑战,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大年初一外出拜年的人也少了,调查发现,以前的时候全村有几个大的家族心中都有数,但现在有的家族已经不摆供桌,过年的时候不去请家堂,而是去老祖宗的墓地进行一些简单的祭拜就代替了摆供桌,也免去了守夜,接待客人的麻烦。这样一来二去导致人们已经不清楚谁家摆供桌谁家不摆供桌了,大年初一去人家拜年,结果打扰人家,再说今年你家这样,明年不一定会有什么变化,如此令人难堪,谁还出去拜年。除了几家比较大的家族,来往相对密切,都直到谁家有什么变化,这样还能到大年初一早上有处拜年。这样发展下来,拜年的人越来越少,过年给我们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年味也越来越淡,这已经成了对传统习俗

的应付,长此以往,不出10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中国年时已经面目全非,我写的这些在那时候或许会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味虽然不如以前浓厚,但是过年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所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篇三:葡萄文化实践作业

通 知

华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了丰富我们不断的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孩子们重温“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一次《传统文化》——走进葡萄的世界为主题的实践作业。现通知如下: 参赛班级:

3——6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组织一次葡萄文化实践作业,在班中找出精品上报学校。

参赛要求:

1、各班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以《葡萄文化》为主线,结合自己课余生活的积累,精心制作。

2、3——6年级每位同学都要参加,以班级为单位上交。

3、上交时间:4.25

南古小学

2014.4.20

“传统文化”手抄报评比总结

我们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孩子们重温“葡萄文化”的精髓。现将该次活动在举办过程中的得失做以总结。

一、本次活动的所得:

1、本次活动由3——6年级语文教师负责准备的都比较充分,而且各位教师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班的作品按时上交。

2、在分担工作时,各为教师均能主动担当相应的任务,对于临时安排的工作,全体教师也能够听从安排,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

1、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各年级组、班与班的学生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学生的水平差距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与培养。

2、在进行此次活动之后,一部分班级没有能够抓住相应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2013.9.30


我了解的年俗文化实践作业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72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