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一窗牵牛花阅读答案

时间:2017-03-26 13:43: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4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答案定稿语文 (2)

2014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第1题:谧mì;斑斓;烦躁。 第2至4题:CAB 第5题:略 第6题:A第7题:

(1)(2分)(写出两点得2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不能保障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学校担心学生在校受伤被家长追究责任。

(2)(2分)示例:①开足开齐体育课程 ②坚持做好“两课两操” ③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④成立田径、球类、登山等课外体育兴趣小组 ⑤定期组织运动会等比赛活动等。

(3)(3分)(内容明确,语言简洁流畅记2分;符合情境,语言得体记1分)

示例一:爸爸(妈妈)好!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希望你能理解、支持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 示例二:爸爸(妈妈)好!针对我们体质普遍较差的现状,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学习,只要自己注意点,也不会伤害身体,请支持我们。

二、现代文阅读:

(一)第8—12题答案:

8.知足 安分 达观

9.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0.(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1.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12.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可从以下3个要点来写(写对2个要点可得2分):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二)第13—17题答案:

13、指母亲浓浓的爱和美好的心愿。(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标题的理解。母亲用牵牛花的顽强的生命力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重新走向了新的生活。因此,“一窗牵牛花”代表了母亲浓浓的关爱和希望“我”重新振作的美好心愿。

14、(2分)(2)发脾气,哭闹不止(3)生出欢喜和期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情节的把握。随着牵牛花的生长,“我”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生活态度也有了转变。

15(1)为母亲的一片苦心而震撼和感动(2分)(2)母亲故意这么说,是希望给痛苦不堪的女儿带来惊喜。(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境义。紧扣故事情节,根据上下文能分析出当时人物的心理。

16、(2分)(1)内容上: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牵牛花就代表着母亲的爱和祝愿。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的理解分析。可以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进行分析。

17、(3分)示例:我觉得对待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应该以冷处理为好。兵法曰:以静制动“。面对躁动不安的孩子,还是以静来处理最好。(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悟。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诗文阅读:

18、律诗(或五言律诗)

19、参考: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3、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20、唐 宋(北宋)

21、(1)深 (2) 睡觉 (3)因为(4)表推测,大概

22、(1)(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3、围绕“水清”回答即可。(2分)

24、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2分)

25、柳宗元的心情围绕“乐与忧”重点是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还有自嘲,自解,旷达,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篇二:(含答案)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阅读

语 文 训 练

(三)阅读暖希的《字为何变陌生了》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看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

②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③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竟然觉得陌生起来。 ④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⑤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所表示的内容,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

和反应”。

⑥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⑦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

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

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以与读者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开篇,有哪些好处?(2分)

13.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2分

(2)第③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对变化后的符号意思研究得不够深入。(2分)

14.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好处。(4分)

泰州—1

(四)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趟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名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重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首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生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

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有删改)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7有什么作用? (4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材料】美画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幺。(2分)

泰州—2

(五)阅读风中萧《一窗牵牛花》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十五岁的她,倔强,叛逆,经常逃学去网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她依然如故。

②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出去爬山玩,偏找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泉。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须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右腿不能乱动。

③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就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阵疼袭来,她心里忽然浸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 ④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只嚷嚷著难受,她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⑤母亲把家里的君子兰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里搬回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⑥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都以为是棵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最一棵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抹新绿格外引人注意。牵牛

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么多快乐和幸福。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

⑦早上醒来,她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每一次她都不曾失望。纤细的茎蔓那样有力,直爬到竹竿的顶端,伸出毛茸茸的触角张望着。母亲用竹竿搭了个小花架,它顺着爬了上去,把一个窗台,缠绕得绿意盎然。

⑧寂静的病房里,她安静地望着窗台上的牵牛花。以前,她见过路边的牵牛花,但她从来不知道,牵牛花的藤蔓是如此蓬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飞快地生长,不知疲倦,每天清晨,它都会让她惊异,呀,又长这么高了。⑨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就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她再也数不清牵牛花的绕了竹竿多少圈,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

⑩牵牛花开的时节,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11多年后,她接母亲来家里住,母亲看着满阳台的牵牛花,笑着问:“怎么都是牵牛花啊?”她答道:“喜欢啊!”

12她忽然想起问:“那年,那盆君子兰一直都放在室内,怎会○长出牵牛花啊?”

泰州—3

20.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的第⑩段。(4分)

○14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缠绕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

(有删改)【注】①君子兰: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叶子宽带形,花漏 斗状,红黄色。喜湿润,过度浇水易致病。 18.文中的牵牛花,一路伴随着“她”的成长。请结合课文内容,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完成下列表格。(6分)

【链接】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

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泰格特《窗》) ○13“我特意种上的。”母亲淡淡地说。

本文中的第○13段与链接材料中“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

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 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1)请说出你对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牵”的理解。(2分)

(2)简要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省略号中所隐含的意思。(2分)

泰州—4

语 文 训 练

(三)阅读暖希的《字为何变陌生了》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看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

②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③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竟然觉得陌生起来。 ④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⑤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所表示的内容,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

和反应”。

⑥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⑦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

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

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以与读者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开篇,有哪些好处?(2分)

12.①能吸引读者;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或语段作用的把握。在说明文中,用诗歌、故事、谜语开头,往往能够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或内容。

13.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2分)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不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第③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对变化后的符号意思研究得不够深入。(2分)

“可能”表示猜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单词注视得久了,都会变得陌生。

14.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好处。(4分)

泰州—5

篇三:泰州市二〇一四年中考、升学考试第二次语文模拟试卷

泰兴市经纬学校二〇一四年春学期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2014.5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ba she、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xi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bing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心传》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B.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

C.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五四期间,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操。

B.“五一”小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凭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

C.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D.七八十岁的老人每天买菜、煮饭、做家务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他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 ②义无反顾,。

③所以动心忍性, ④,定然有美丽的街市。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进周敦颐,去体验 “▲ ,▲ ”(《爱莲说》)的坚贞与洒落;让我们走进李白,去学习“▲ ,▲ ”(《行路难》)的信心与乐观。

5.名著阅读。(6分)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以 ▲ 的生活为题材写成的回忆性散文,收录在散文集《 ▲ 》中。

(2)“友情”在我国古代名著中集中体现。《水浒传》中“ ▲ ”的情节,鲁智深一路保护林冲得到验证,鲁智深的绰号是 ▲ 。请从上面三幅插图中任选两幅结合相关情节分析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我选第 ▲ 幅图, ▲ 我选第 ▲ 幅图, ▲

① ② ③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自2014年5月开播以来,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持续升温。《舌尖2》不仅包括美食,还蕴含着独特人文故事。网友给《舌尖2》的评价是“酸甜苦辣”。

【设计标语】《舌尖2》导演组向社会征集广告宣传语,用于宣传节目。宣传语要求能够体现这部纪录片是宣传美食,并教育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粮食。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介绍美食】《舌尖2》已完美收官,导演陈晓卿表示将继续拍摄《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请你向导演介绍一道我们泰兴的美食,让导演留下深刻的印象。(3分)(以下提供一个示例和三个泰兴美食)

【示例】但对老夏来说,他更喜欢芋头红烧肉。芋头与肉一起烩熟,肉变得香而不油,芋头则饱吸了肉汁。在兴化,逢年过节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芋头。(《舌尖上的中国》关于兴化菜芋头红烧肉的解说词)

【提供】白果、黄桥烧饼、宣堡小馄饨(三个泰兴美食仅供参考,也可自行选择)

【收视调查】如果央视准备在中学生中开展一次《舌尖上的中国2》收视率情况调查,聘请你担任你们学校的小小调查员,你将如何开展这次调查活动?(3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第7题。(6分)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1)下列与本诗运用相同写作手法的诗是(2分)

A.《次北固山下》(王湾) B.《池鹤》(白居易)

C.《无题》(李商隐)D.《塞下曲》(李白)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3)这首诗通过描写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延徽,幽州人。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

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亡奔晋阳。晋王欲臵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遣参军韩延徽(▲) ②契丹主召延徽与语(▲) ..

③延徽亡奔晋阳(▲) ④契丹主待之益厚(▲)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德明问所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陈涉世家》)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由 是 汉 人 各 安 生 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

译文: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译文:

11.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2分)

(三)阅读《伦敦是如何治理雾霾的》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伦敦是如何治理雾霾的

①雾霾污染曾经困扰伦敦,还发生过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根据《生命时报》驻伦敦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治理雾霾污染的一条出路。“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用半个世纪的努力来治理空气污染。

②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的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1952年12月5日至10日,伦敦上空的冷高压导致大气湿度增加,风力微弱,污染物难以扩散,呛人的浓厚烟雾弥漫全城5天之久,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③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

④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

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⑤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⑥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⑦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

⑧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12.文章以“伦敦是如何治理雾霾的”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有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⑴“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中“仅”一词可以去掉,省略后意思没有变化。

⑵第③段划线句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各种病例的死亡人数,具体准确说明在“伦敦大雾”中死亡的人各种病例都有。

14.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结合伦敦经验,请你谈谈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分点简要回答。(4分)

(四)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趟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诞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球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一心是,对于整个人生是多幺曲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首问他:“你想研究什幺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生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儆……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首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有删改)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16.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材料】美国歌后惠特尼?休斯顿曾被誉为“美国第一嗓”,后来嗜酒成瘾。由于长期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来。酗酒最终断送了她的事业。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2分)

(2)董老师认为,这则材料也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你揣摩一下他的意图是什么。(2分)

(五)阅读风中萧《一窗牵牛花》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十五岁的她,倔强,叛逆,经常逃学去网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她依然如故。

②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出去爬山玩,偏找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泉。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须躺在床上静养三十月,右腿不能乱动。

③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就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阵疼袭来,她心里忽然浸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

④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只嚷嚷著难受,她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自己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秒都是煎熬。

⑤母亲耙掌里的君子兰①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里搬回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⑥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都以为是棵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最一棵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抹新绿格外引人注意。牵牛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


一窗牵牛花阅读答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60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