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井眼阅读理解答案

时间:2017-03-24 06:06: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奇妙的眼睛》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奇妙的眼睛

①看一看蝴蝶,你会看见它那美丽的形状和色彩,你会注意到它翅膀上的线条和斑点,你甚至会看见蒙在它翅膀上,使翅膀色彩斑斓的那层细细的粉末,还会看到它那圆溜溜发亮的黑眼睛。

②透过这双眼睛,在蝴蝶看采你是什么样的呢?一点儿也不像你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那副模样!

③蝴蝶只看见它所需要看见的东西。它把你的脑袋只认作是它休息的一个地方,你的头发像一堆乱绳子,每根都粗得足以让它的脚在上面站得住。蝴蝶只有在它飞行时或你在行动时才能看见你,因为它只能看到运动的物体。

④你的眼睛能自己运动,细小的肌肉一直在使你的眼睛上下、前后地运动。但是蝴蝶和其他昆虫的眼睛相对于头部来说是不动的,青蛙、蟾蜍和有些鱼的眼睛也是不动的。

⑤色彩能帮助你看见东西,但是能看得见颜色的哺乳动物只有人和某些猿。在其他哺乳动物(比如狗)看来,世界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在打猎时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

⑥鸟确实看得见颜色3它们需要看得见颜色,因为它们飞在空中,需要寻找栖息的地方。色彩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才能在空中抓到虫子或者在树枝上落下。有些乌看东西甚至比你还厉害。吃昆虫的乌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虫子,甚至非常幼小的鸟都能看见高空中的鹰鹫。敏锐的目光和色感有助于鸟类寻找食物,发现敌人。

⑦动物眼睛的形状同它自身的需要相适应。马眼睛的瞳孔(即眼的开口)长得横里宽,野马一般生活在开阔的平川地上,宽的瞳孔使这些野马看见左右两边远处的敌人。猫和狐狸的瞳孔长得竖里长。这些动物更需要看上下的东西——灌木丛里的鸟,草丛里的老鼠。更为特殊的是四眼鱼的眼睛,这种鱼生活在水的最上层。宅的眼睛分成两半,上面一半看空中,下面一半看水里。所以四眼鱼能同时看到下面的鱼,上面的鸟,而且都在一幅画面里!⑧我们目前所了解的就已经使我们惊叹不已。而科学家们将对动物看东西的许多办法了解得越来越多。(文章有删节)

1.从全文来看,动物眼睛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出文中所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第④段中加粗的“相对于”在句子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出第⑦段的结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题示例:①有些动物的眼睛主要看见的是运动的东西(或有些动物的眼睛相对于头部来说是不动的);②能看见颜色的动物并不多;③有些动物眼睛的形状因自身的需要而不同。

2.答题示例一:打比方,如第③段中“你的头发像一堆乱绳子,每根都粗得足以让它的脚在上面站得住”。作用:把人的头发比作粗绳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的头发在蝴蝶眼中的样子。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答题示例二:举例子,如第⑦段中举了“马”“狐狸”“四眼鱼”等动物眼睛的形状。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动物眼睛的形状与它自身的需要相适应;

答题示例三:分类别。如第⑦段条理清楚地把动物眼睛的形状分为“横里宽”“竖里长”

“分两半,一半朝上,一半朝下”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3.答题示例:准确地说明了蝴蝶和其他昆虫的眼睛只是对头部来说是不动的,并非全身。

4.总分的结构方式。

篇二:母亲井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母亲井阅读理解答案

陈延禄

儿时记忆越来越模糊,惟村中那口老井,仍历历在目,忘却不了。 老井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父亲说,井的年龄比爷爷还大。 这口老井建于村子正中,呈圆形,井深五六丈,用石砖砌成,井口长满了青苔。井台上,用两根呈十字的圆木交叉挺起一个木制的辘轳,前面插上一根半弓形的把儿,一根长长的绳子拴着柳罐斗子直垂井底。 前来打水的人要双腿叉开,前腿弓起,后脚蹬地,双手握住辘轳把做圆心摇动,任凭那井绳在辘轳上有规则地做圆圈缠绕。老井就吱吱嘎嘎地呻吟,声音低沉、古老、悠长,犹如病重老者的喘息声。当柳罐斗子被提升到进口时,就得腾出一只手抓住它的脊骨,倒到井沿的水桶里。 打出的井水清冽纯净,有如泉水般的甘甜。它旱天不枯,雨天不涝,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无论春夏秋冬、风雪雨霜,始终滋养着村里的一辈又一辈。 每天人们都要在井边见面,特别是收工以后和到傍晚的时候,担水的人特别多,吱吱扭扭的响声,扑踏扑踏的脚步声陆陆续续,井台就成为乡亲们沟通的最佳场所。打水的人们非常有秩序,壮的谦让弱的,男的谦让女的,遇上力气小的,就有力气大的过来帮忙摇轳。更多的人在等待的时候,放下肩上的挑子,一屁股儿坐在架在两只桶上的扁担上,从裤兜里掏出纸和旱烟,用手捋着,就卷好一支烟,也顺便友好地捏一撮烟叶,递给没带烟的人。于是人们一边逍遥地吞云吐雾,一边拉着家常讲着故事,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惬意的笑声总在井边荡漾。一切疲劳和烦恼在这里烟消云散。 此时的牛羊也在黄昏的夕照里慢悠悠地回来了,畅饮着井旁木槽里清净的水,姿态安适。 我们小孩子有时也当乐景,像“撵脚狗”一样跟着大人身后来了,凑到一起嬉戏。有的总想探下身好奇地往下瞧那深不见底的井,这时,就有人喊道:“用井水照脸蛋儿,会被吸走小孩子的魂!”吓得小孩吐下舌头,扮个鬼脸,一哄而去。后来才明白,这是大人担心孩子掉到井里,编出的瞎话哩! 母亲说:这口井水得到了仙人点化,施了金丹,用别村的井水做成的豆腐就不行。是啊,井水不但水软,水绵,甘甜可口,而且把我们全村人养育得年轻人活力四射,老年人面带红光,小伙子个个健壮,大姑娘们个个靓丽俊美。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用上了自来水。那口老井也完成了它的使命,渐渐被冷落了,就像被打入冷宫的皇妃,没有了昔日门庭若市的繁华。井壁已是黄褐色土壤,长满深深的野草,就像嘴边留有密密麻麻的胡须。留守的放学儿童常往里面扔石头丢垃圾,当作投弹的目标,好像这里不是一口井。因此,牛儿难免不经意地失足,掉进井里,就为舔那蓬出去的青草。泥土随之崩溃不堪,不断填于井中,渐而成了泥潭。后来老井被生活垃圾和风沙尘土湮没了,只剩下一个盲人眼睛样的凹坑,长了几株蒿草在微风下摇曳。一口老井就这样无私地流完了清冽甘芳的乳汁,几朝几代见证着春种秋收的人们,见证着斗转星移,风云变幻,见证着一部村庄的历史。 记忆虽已泛黄,但仍厚重。读书写作时,一触到“井”这个美丽的字眼,就使我深藏心底的那眼井鲜活起来,而故园的一些泥风土俗、陈年旧事便带着井水的清凉和幽香,逐渐在脑际里氤氲散开,历历在目。梦中仍然依稀听到井台边的笑声,依然可见乡亲们一圈一圈摇着辘轳的情景。 老井虽然消失了,可那井旁淳朴的乡情永远在我的生命之河里流淌;梦中那吱嘎叮当声,仿佛就是老井的水永远在我的血管里奔涌。(201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有增改)

16、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老井就吱吱嘎嘎地呻吟,声音低沉、古老、悠长,犹如病重老者的喘息声。

(2)一口老井就这样无私地流完了清冽甘芳的乳汁,几朝几代见证着春种秋收的人们,见证着斗转星移,风云变幻,见证着一部村庄的历史。

17、这篇散文叙写的是作者故乡的一口老井,以“母亲井”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8、这篇散文的叙事有画面之美。请你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5分)

19、从文中不难看出,老井被冷落被湮没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的变迁”。请联系文章末段,具体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16、(1)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农村古老、落后的生存方式(1分),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悲悯情怀(1分)。

(2)综合运用拟人、排比和比喻的手法(1分),表现老井建造年代之久远,历经岁月沧桑(1分),深情地讴歌老井对村民的养育之恩(1分)。

17、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老井以人的特性,亲切有感染力,便于抒发情感。(2分) “母亲井”不仅表现老井“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始终滋养着村里的一辈又一辈”,还体现了丰厚的人文内涵,使文章表现的民风乡情和该文题关联契合。(2分)

18、 摇轳打水。 井台沟通。 牛羊畅饮。 儿童探井。?沙土湮没。(每点1分)

19、思想情感: 作者对老井对故乡永远的记忆与怀念; 喝老井水长大的受淳朴民风熏陶而形成的个性品质已根植于作者的生命之中; 含蓄地表达了物质 文明的进步,冲击着我们曾经的美好,弥足珍贵的乡俗民风日渐遗落。(每点2分)

篇二:母亲井阅读理解答案

17、这篇散文叙写的是作者故乡的一口老井,以“母亲井”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18、这篇散文的叙事有画面之美。请你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5分)19、从文中不难看出,老井被冷落被湮没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的变迁”。请联系文章末段,具体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母亲井阅读答案16、(1)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农村古老、落后的生存方式(1分),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悲悯情怀(1分)。(2)综合运用拟人、排比和比喻的手法(1分),表现老井建造年代之久远,历经岁月沧桑(1分),深情地讴歌老井对村民的养育之恩(1分)。17、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老井以人的特性,亲切有感染力,便于抒发情感。(2分) “母亲井”不仅表现老井“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始终滋养着村里的一辈又一辈”,还体现了丰厚的人文内涵,使文章表现的民风乡情和该文题关联契合。(2分)18、 摇轳打水。 井台沟通。 牛羊畅饮。 儿童探井。 沙土湮没。(每点1分)19、思想情感: 作者对老井对故乡永远的记忆与怀念; 喝老井水长大的受淳朴民风熏陶而形成的个性品质已根植于作者的生命之中; 含蓄地表达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冲击着我们曾经的美好,弥足珍贵的乡俗民风日渐遗落。(每点2分)

[2]

篇三:母亲井阅读理解答案

篇三:凿井......阅读答案

凿井

①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

②当然,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之中,有许多是不必要的。许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内该忙的事情之外,还要忙些不该忙的。如忙应酬,忙着为了增加物质享用或虚荣而去赚钱,忙着奔走钻营去求地位。对自己已经着手的工作易于失去兴趣,因而时常见异思迁。他们由于太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

③西哲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④乱忙的人是在凿浅井。他们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每一口井都没有凿到水源。这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财力的浪费。不要因为自己常被别人拉去做这做那,就以为这是表现自己才干或拓展事业的大好机会。“能者多劳”,是对一个有才干的人的赞誉,却也是对他的一种悲悯。因为他是在被人拖着凿浅井。

⑤一个人,能认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经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冲击。许多人仅仅为了某件事情时髦或流行,就跟着别人随波逐流而去。他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干与兴趣,因此把原有的才干也付诸东流。所得只是一时的热闹,而失去了真正成功的机会。

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心慈面软,不会推托;做事情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据载,川端临终前,曾为筹借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心情低落,可能是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并不是妄测之词。

⑦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岁,以他东方式的丰富晶莹的智慧,这口井,当可凿得更深些。

⑧对事情专一,并非不求上进,也非懒惰。它是一种锲而不舍、全神贯注的追求。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定力,摆脱其他外物的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番定力才是促成一个人凿井及泉的最重要的条件。

⑨《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这是“专一”的最佳实例。⑩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小题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细读全文,你认为文章以“凿井”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3:第⑦段中划线的“凿得够深”与“凿得更深”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小题4: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在“凿井”,假如“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井”却仍未能“凿井及泉”,这种情况下你认为该怎样做?请结合实际阐述理由。(3分)小题5: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小题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同时从全文看标题暗含着作者的观点,以凿井为喻使论述的道理更加生动形象(1分)。

小题1:“凿得够深”是说“对一个作家来说,川端康成能获得诺贝尔奖已经取得很大的

成就了。”“凿得更深”是说“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领域中会有更高的造诣。”

小题1:答出该怎样做得1分,结合实际阐述理由得2分,共3分。言之成理即可。小题1:示例:①说理趣味性强。文章以凿井为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专一的重要性。(如答出比喻论证并进行简要分析也可。)②论证充分有力。文章举了川端康成和《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的事例从正反两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力强。(如答出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并进行简要分析也可。)(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小题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1: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这里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暗含着作者的观点,以凿井为喻使论述的道理更加生动形象。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1:能结合实例,紧扣议论文的写法特点来组织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井眼阅读理解答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54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