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古代英雄的石像ppt

时间:2017-03-24 06:01:0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号圣陶,笔名叶陶、王钧、郢生等,后以号行。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

他4岁时开始识字描红,6岁进私塾时,已识3000多字,并练就了一手好字。翌年转学到张承胪塾馆就读。放学后,父亲常带他去听说书、看昆曲,这些民间评书和戏曲,培养了叶圣陶对文艺的兴趣。1903年,叶圣陶进入公立高等小学,除国文课外,开始学习历史、地理、博物、体育等课程。

他学业优异,三年制的小学,他只读了一年便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这所中学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方面都取法于日本模式,使叶圣陶在智育、体育的发展上都有很大的长进。翌年,他和同学顾颉刚等组织诗社,起名“放社”,取放言高歌之意。这期间,叶圣陶对文学已有爱好,除做诗外,课余经常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明清白话小说,并从英语课文中读到了一些欧美作家的优秀作品。

1909年,叶圣陶由学校推荐报考苏州存固学堂未果,遂与同学王伯群、顾颉刚等组织国学研究会,创办油印刊物《学艺日刊》。1911年,叶圣陶阅读和写作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并喜爱阅读于右任、宋教仁等主办的《民立报》上胡寄尘和柳亚子主编的文艺副刊上的诗作,常和同学一起吟诵传抄南社诗人高天梅、王西绅及革命党人马君武的诗文,并开始向《民立报》投稿。同时,叶圣陶和同学创办油印学刊《课余丽泽》,开始在刊物上发表一些短评和诗文。

1911年冬,叶圣陶中学毕业,由于家境困难,无力支持他升学读书。

翌年春,经袁希洛介绍,他到苏州干将坊的言子庙初等小学当教员,从此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教育生涯。是年,他与好友顾颉刚等人加入中国社会党。不久,社会党首领江亢虎被北洋政府逮捕,社会党遭到查禁。

1914年,叶圣陶开始写作文言小说,向上海《小说丛报》、《礼拜六》、《小说海》等刊物投稿,有10多篇小说被采用,这是叶圣陶从事文学创作的开始。1915年秋,叶圣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办的尚公小学任教。他一面教国文课,一面为商务编写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叶圣陶应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长吴宾若的坚邀,与王伯群一起去该校任教。他们三人搞起教育试验,在学校里创办农场、书店、商店,开设博览馆、音乐堂、篆刻室,建造戏台,组织编演话剧,进行文明宣传和爱国宣传。1918年2月,叶圣陶在《妇女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青宴琐谭》,抨击了重男轻女的旧传统,提出了妇女教育的重要性,肯定了妇女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1919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

经顾颉刚介绍,叶圣陶加入了新潮社,并开始为《新潮》写小说和评论。

他在《新潮》上连续发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和《评妇女参政运动》等论文,推动小学教学改革和社会改革。五四运动爆发后,叶圣陶积极投身到新文化运动的激流中,创办了《直声》文艺周刊,宣传新思想。

1920年冬,叶圣陶和郑振铎、周作人、郭绍虞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创作

上提倡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写实主义。从此以后,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小说月报》成了叶圣陶的创作园地。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的论文、小说和散文,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叶圣陶为求生计,四处奔波,到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任教,不久因学校当局不能实施教学改革方针,愤而辞职;11月,他到杭州第一师范任教,与朱自清联床共灯。当时“一师”的学生冯雪峰、柔石、魏金枝等成立“晨光文学社”,叶圣陶被请为顾问。1922年初,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请,叶圣陶往北大中文系讲授作文课,在北大任教仅一个多月,因妻子分娩南回。

在苏州定居后,他辞去北大教职。不久应复旦大学教授、神州女校教务长谢六逸之邀,叶圣陶往两校讲授新文学和国文课。

1923年,叶圣陶重回商务印书馆,任国文部编辑,全家迁居上海。在随后的7年时间里,叶圣陶除了编辑工作外,还积极参加文化界、教育界的进步活动。1923年3月,他与郑振铎、王伯群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朴社,每人每月出资10元,集资出版著作。上海朴社解体后,他又和顾颉刚、范文澜等筹建北京朴社,继续集资出书。是年冬,叶圣陶负责处理文学研究会的日常工作,主编《文学周报》。1925年春,他又加入立达学会。

五卅惨案发生后,叶圣陶不仅写文章声援反帝爱国斗争,而且参加了实际活动。6月1日,他与胡愈之、应修人等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同人集会,决定创办《公理日报》,从社会舆论上支持五卅运动。该报虽只发行22号(6月3日至24日),但在支持工人学生运动,揭露英、日帝国主义罪行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同月,叶圣陶又参加了由沈雁冰、杨贤江等发起的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进一步表明坚决和学生与各界共同反帝,合力救国的立场。同年12月,他偕夫人到闸北青云路广场参加市民反帝大会,支持学生正义斗争。1926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中国济难会成立,主要任务是营救革命者和救济被捕革命者的家属,叶圣陶受杨贤江委托,创办和主编济难会机关刊物《光明》半月刊。在他主编《光明》期间,为营救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1927年2月16日,叶圣陶和郑振铎、胡愈之等一起组织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并由叶圣陶起草《缘起》,支持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运动。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后,叶圣陶积极参加临时革命政权组织-上海市民代表会议的活动,并受临时革命政权委派,与王伯群、计硕民往苏州接收学校。四一二政变后,叶圣陶由苏州返回上海。5月,郑振铎赴欧游学,《小说月报》由叶圣陶代理主编。在这期间,叶圣陶写出了谴责“清党”大屠杀的短篇小说《夜》。此外,叶圣陶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先进作家,如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巴金、丁玲等,巴金的处女作《灭亡》、丁玲的成名作《莎菲女士日记》,都是经叶圣陶之手得到发表的。

五四运动唤醒和觉悟了叶圣陶,使他坚定地走上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自“五四”至“左联”成立的10年间,是叶圣陶创作史上的一个高潮,他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童话、诗歌、剧本和评论,尤以小说创作成就最大。叶圣陶先后出版了新诗集《雪朝》(8人合集),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剑鞘》,童话集《稻草人》,剧本《恳亲会》、《蜜蜂》(与何明斋合编)、《风浪》(与何明斋合编),评论集《作文论》、《文章讲话》(与夏?尊合著),此外还整理校点和编写教科书多种。

1930年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左联领导人为了开展工作方便,请叶圣陶、陈望道等知名人士留在外面工作。他虽没有加入左联,但和左联领导人鲁迅、冯雪峰、茅盾等仍保持密切的关系。同年夏,叶圣陶主编《妇女》杂志。年底辞去商务印书馆职务,改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初,他与鲁迅、杨杏佛等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主编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杂志。九一八事变后,叶圣陶与夏?尊、周建人等20余人参加发起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并被推选筹备出版该盟机关刊物《文化通讯》。一·二八上海抗战爆发后,他和鲁迅、茅盾等43人列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揭露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

1931年2月,他与鲁迅、茅盾等129名爱国人士列名发表《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年底国民政府宣布与苏联复交,他与鲁迅、柳亚子等55人列名发表《中国著作家为中苏复交致苏联电》。

1934年夏,叶圣陶和陈望道、陈子展等针对上海文化界兴起的“读经运动”和“复兴文言”逆流,提出“倡导大众语”的口号,展开大众语的讨论。同时他和朱自清、巴金等列名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提出推行简化汉字的主张。左联解散后,1936年叶圣陶参与发起中国文艺家协会。自左联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的8年间,叶圣陶逐渐由文学创作转向写作指导。

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明显减少,仅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小说集《脚步集》,散文集《未厌居习作》,小说童话集《四三集》,而更多的则是对中学生的写作指导方面的著作,他和夏?尊合著的《文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从30年代起一直流传不衰,在国内外至少有30种以上的版本,另外如《文章例话》以及与人合编的《文章讲话》、《阅读与写作》、《开明文学辞典》、《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初中国文教本》,在当时中学国文和写作教学中都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后,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新少年》相继停刊。1938年初,他先后在重庆巴蜀学校、国立戏剧学校和复旦大学任教,并担任《抗战文艺》和《国讯》旬刊编委。同年11月,叶圣陶应邀到内迁于乐山的武汉大学任教。1939年5月,《中学生》杂志改名《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在桂林复刊,叶圣陶任社长兼主编。1940年6月,叶圣陶去成都任四川教育厅教学科学馆专门委员,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并担任《文史教学》、《国文杂志》和《笔阵》编委、主编等职务。1942年,开明书店在成都设立编译所办事处,叶圣陶辞去教学科学馆职务,回开明办事处主持工作。

1943年,叶圣陶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以后一直主持《中学生战时半月刊》、《中学生》的编辑工作。抗战胜利后,叶圣陶返回上海,任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该会的日常工作。

1948年底,叶圣陶因被国民党反动派列入黑名单而被迫离开上海。随后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经香港前往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于1949年6月参加新政协,并参加筹备第一次文代会。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叶圣陶被选为全国文联和作协委

员。同年9月,他出席了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从1937年到1949年的战争年代里,叶圣陶仍不间断地写作,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西川集》,并与人合写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文艺写作经验谈》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著作,此外还编选了国文读本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圣陶先后担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至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等重要职务。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病逝,终年94岁。

叶圣陶的著作解放后曾多次再版重印,主要有《叶圣陶选集》、《叶圣陶短篇小说集》、《叶圣陶童话集》、《叶圣陶文集》(三卷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集》(多卷本)等。(李明霞)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于苏州,他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第一部童话故事叫《稻草人》,其他成名作还有杂文集《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等。

叶老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规范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他编纂了汉语拼音方案,使学习汉语言变得简单。

他的最大影响,在于弘扬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为废除繁琐复杂的古汉语旧制和改良封建教育理念不停做斗争。

所以,叶圣陶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四个字概括:删繁就简。

所以,叶圣陶是个简单的人。

但到了晚年,他却越活越复杂。

关于教育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说这句话经典,说明你独具慧眼,说这句话不经典,那叫欲盖弥彰。我的理解:只有先做学生的队友,才能后做学生的师友——亦师亦友的关系就这样培养的吧!

2.“教是为了不教”

这不是在饶舌,而是解释了教育的真谛,太杰出的唯物辩证法啊。教学生是教什么?不是道理和课程,而是掌握道理的方法。所以,孩子受教育达到一定层次,就不需要任何老师了,他就是自己的老师。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提醒,这可不是道观或者道佛学院的招生启示。真人——是真实的人,真正有情感有血

肉,懂得人性脆弱,知道世事无常的人,也是终身努力去克服人性丑陋,去弘扬真善美的人。这就是我对叶老名言的启示。

4.“做教师,最主要是不说假话”

人说假话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没说过一句真话。对于教师而言,可能歌功颂德和照本宣科的都要少说点,多教授孩子一些真实的生活感悟和普世经验。

最重要的——告诉孩子们,哪怕闭着眼睛也要说真话,千万别睁着眼睛说瞎话。

5.“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

教书,是教东西,教学生,是教人。

关于写作

6.“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我的理解,笔者的想象力对文字是有爆炸性影响的。想象力可以摧毁一个世界,想象力也可以缔造一个世界。

7.“我们当然需要作文,但要紧是作人”

作文,写作文字,这只是一种技巧,但作人,不是技巧,是一种品质。若作人像作文一样靠技巧,愿主保佑你,因为你活着,就跟死了一样。

8.“写旅行记和写日记一样,得先放弃那完全记录下来的野心”

风景不是靠文字记录或者拍照就能留下的,风景是靠在你心里画油画,装裱好,挂在心尖尖上的某个位置——才能牢记一辈子。

关键词是:用心。

9.“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因为常码字,我能体会叶老的深意。写文章不是用来炫耀和显摆的,它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人的呼吸,自然而然。写作是种本能。这种本能怎样形容呢,回忆一下,当你初见美景、遇见喜欢的人、听见动情的歌——是不是情不自禁想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是生活本身,是一种本能。

10.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对,深以为表。我认为,读书死读的结果就是——读死,试问读死的过程?很简单,读死的谐音毒死,死读书会让书中的某些东西变成毒物。

关于爱情

11.“如果说恋爱是甜美的酒浆,但随便乱喝,就会变成烈性的毒汁。”

契合现代的一个观点:人,不可滥情。

12.“你,本身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

我想起一则广告,有张美丽的脸说:你本来就很美。

篇二:近代作品选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全部知识点(北师大选择题部分)

作家知识

□ 鲁 迅

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 叶绍钧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 冰 心

冰 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

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 茅 盾

茅 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 巴 金

巴 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 老 舍

老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 柔 石

柔 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 萧 红

萧 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 沈从文

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大家。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 废 名

废 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田园牧歌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曾经因题材的“故乡性”和情调的乡土性被认为是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的一员,30年代的创作由被归入“京派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散文化倾向和归隐情绪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呈现独特的风格。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短篇《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等。

□ 穆时英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等。“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短篇有《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等。

□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等。

□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讽刺幽默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特点是“含笑的泪”。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等;长篇《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

□ 沙 汀

沙 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讽刺批判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兽道》等;短篇《代理县长》、《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 艾 芜

艾 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写实与抒情风格相融合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取材丰富多样,但大多取自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倾向于挖掘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荒地》等;短篇《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石青嫂子》等;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

□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是“五四”以来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等。

□ 孙 犁

孙 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解放区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常常以战争为背景,但并不正面写战争,常常在战争中吟咏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长篇《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 丁 玲

丁 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现代著名女作家,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是她发表小说《梦珂》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短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田家冲》、《一颗未出膛的子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韦护》。

□ 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解放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通讯报告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特写集《南下记》、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

□ 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

□ 张爱玲

张爱玲(1921~1995),现代著名女作家,小说大家。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是她小说创作的基调。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集《传奇》;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等。

□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从创作新诗步入文坛,但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禁洗练、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后又创作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影响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景》、《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二弟。现代散文大家。“五四”时期,周作人一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和以人道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 发展和繁荣。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散文名篇有《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苍蝇》、《苦雨》、《鸟声》、《喝茶》等。

□ 钟敬文

钟敬文(1903~2002)

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俗学家、文艺评论家。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散文名篇有《西湖的雪景》等;另有诗集《海滨的二月》、《未来的春》等。

□ 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中国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诗人。他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后创作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在他30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书写孤独灵魂的忧郁、内心的波动和空灵的幻想,表现了一位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灵、朦胧的幻觉和富有色彩与乐感的语言文字中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

□ 李广田

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等。散文名篇《山之子》等。

□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现代散文家、画家、翻译家。其作品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含,尤其善以儿童的眼光来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质。在早期散文作品中,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人世间虚伪、卑俗、自私的憎恶,读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的赞美,充满清幽玄妙的情趣。后期散文透出强烈爱憎之情,有诙谐峭拨的风格。散文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教师日记》、《帅真集》等。

□ 梁遇春

梁遇春(1906~1932),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

篇三:3荷花·参考与设计

3 荷花·教学参考与设计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本课生字,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挨?读一声,注意和?挨?(读二声)在意义上的区别;?莲蓬?的?蓬?读轻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教学导入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如?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有关图片资料或借助其他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初读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二—四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习。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4.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让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说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

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5.朗读指导。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不同。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文中泡泡。

第1题,?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堂朗读进行,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美好心境。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读起来充满感情。对于喜欢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但背前教师要提出要求,比如,可以是几个小自然段,可以是一大自然段,不能仅背诵由一两句话组成的自然段。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背诵全文。同时做好背诵的交流和检查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前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一部分背诵。

第2题?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重点是通过讨论领悟: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3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之上练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问题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充分展开想象。可以体会作者像身着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想象开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与课文描写不同的内容。从看到、听到、想象到的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把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看谁的想象更丰富。

?小练笔?是写自己喜欢的花。目的是引导进行经常性的写片断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最喜欢哪种花,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自己怎样把花描写下来。想好后可以随堂完成。

文中泡泡?‘冒’用得真好?,目的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冒?的字面意思: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内容景象,体会用词的好处。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比如,?挨挨挤挤??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文末泡泡?‘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理解句子内涵的练习,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再交流。

7.课后扩展。课文学习后,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这也能为写自己喜欢的花的习作,打开思路。

四、参考资料

叶圣陶 (1894—1988)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1912年中学毕业后,曾任中小学教员。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1930年任商务印书馆国文部编辑,主编过《文学周刊》《小说月报》。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主编《中学生》杂志,并相继在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执教。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等职。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十分可贵。?‘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著作有与夏尊合著的《文心》《文章讲话》等,与朱自清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教科书有《开明国语课本》《幼童国语读本》《儿童国语读本》等;儿童文学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童话选》等;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等,诗有《箧存集》;散文有《未厌居习作》《小记十篇》等;他的《瀑布》《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曾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有《叶圣陶文集》(3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问世。

荷花 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藕可以作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入药。

《荷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在观察想象的同时,师生互动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教师主导解难与点拨,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提炼实践活动。是师生互相参与,评价,探讨与交流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新时期小学教学指南》中指出:注重教法转化为研究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无需要教?和?无师自通?的效果。设计特色:以?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为思想主线。

教学范文实例:《荷花》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扣住?荷花?的独特之处。

1.设疑。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它们一般生长在哪儿?生长在水中的花儿可否见过?

2.揭题。激趣,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板书?莲蓬?)

好!在这孟夏之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画卷,一起欣赏给你这水中芙蓉吧!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被花的神采、清香、高洁所倾慕,所陶醉!

3.学生互相说一说,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深层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阅读的能力。”

二、略读课文,感悟类容。

1.精读课文,(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师问: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情况下去看的?(学生臵身于情境,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与反馈。玩的同时,闻到了清香才跑出去看的。

学生A:时间?(清晨),地点:(公园),看到了:(荷花),起因:(玩得同时,闻到了清香才跑出去看的。)

老师:板书。闻——清香——看(荷花)

3.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三、图文结合,理解类容。(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臵身于情境之中。)

1.精读课文,互动学习。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问:?作者跑出去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请同学们细读以下两段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再争议。

教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莲花?

学生B:?看到了全部绽开的荷花!?

老师:?是吗??

学生C:?老师,应该说是形状各异的荷花!?

老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让大家听听。?

学生D:?作者先写叶,再写花。写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写花,分类写。有的已开出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绽开了,有的才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老师?说得很好!那位能否把叶子的形状特点和花开的三种类型再简练一下?? 学生:E(举手):叶子的形状是?密?,形状是?圆?。

学生F(举手):写花有三种类型;半开的,全开的,未开的(花骨朵)。

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十分恰当!请大家在想一想,作者用什么的手法或者说方法将这荷花写得如此神妙,形象,逼真??

学生G:?作者写叶时,用运了比喻的手法。?

老师:点头赞许。

学生H?:作者写荷花时是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的。?

老师:点拨归纳。?这两位归纳的真是准确!老师认为作者写得如此传神,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细节描写更精彩!清同学们把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或者句子画出来!?(细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看起来饱胀得像要破裂似的。?)

学生I:(疑问)?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描写荷花的动作还是神态? 老师:请全班同学思考!?荷花像大圆盘,荷花挨挨挤挤。?是什么描写?又是什么修辞? 全体学生:(异口同声)神态,既是比喻又是拟人。?

过渡质疑,学习第3,4自然段。

老师:?如此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画卷,我们是怎么感想的?凭着自己的想象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J:?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画家,描绘着美丽的景色……?

学生K:?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条小鱼,在这碧绿的帐篷下自由的穿梭……?

学生L:?我想自己变成一名摄影师,留住这动人的瞬间……?

学生M:?我想象自己和青蛙为朋,蝴蝶为友,与荷花永结成姐妹,翩翩起舞……? 学生全体:(哈哈大笑)

老师:?说得好,说得妙!此种感想就在下两段,请集体朗读!?

学生全体:(?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4.板书提纲,进行整理。

5.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表达出实的阅读机会,满足学生多样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从而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教学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完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之后,感想如何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特别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形象逼真的写作手法,给人以身临奇境的感觉!课后,我们把观察和阅读作为长期的写作素材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题要,转入主题。

1.质疑,探讨。

同学们,昨日学完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之后,对我影响颇深。今天,谁能说说叶圣陶爷爷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把荷花观察的透彻入微?

学生A:?从高到低,由外到内!?

老师:摇头,示意不确切。

学生B:?俯视!俯视!?

老师:?何以见得??

学生C:因为文中字里行间没有?茎?,?杆?的描述,只有?花?和?叶?的写照! 老师:?有道理,有没有其他意见??

学生D:?有,瞧!叶圣陶爷爷站在很高的桥墩上,正在向下俯视池塘里的荷花呢!? 学生全体:(哄堂大笑)

老师:点头肯定,再次激发。这种写法在说明中叫什么顺序?(空间顺序)?二位说得均有独到之处,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新发现。?

图文结合,情景交融。

老师:谁来先?添加?一笔仰视所看到的情景?

学生:?我添!我添一笔有关茎的句子!?

老师:?什么样的茎和杆?说出来!?

学生F:?笔直的茎和杆!?

老师(引申):?这时的叶又像什么呢??

学生G:?像手!?

老师:?说生动点嘛!回味一下叶圣陶爷爷写出了叶子的什么特点??

学生H(举手抢先回答)?像……像……像一双…一双宽大的手掌!?


古代英雄的石像ppt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51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