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置之死地而后生典故

时间:2017-03-23 06:08:4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楚汉战争前后成语典故集锦

楚汉战争前后成语典故集锦

1、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秦将章邯战于巨鹿时)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后以此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2、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出自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3、拔旗易帜

——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4、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原是刘邦入咸阳后的亲民举动,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5、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背,背向;水,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6、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7、十面埋伏

——出自《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意思是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8、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刘邦)不如子房。”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9、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鸿门宴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0、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11、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

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12、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出自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13、胯下之辱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后比喻极大的侮辱。

14、一饭千金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意思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5、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越多越好。”后以此比喻越多越好。

16、羞与哙伍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后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二、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板书)

师(设问):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领导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统治的?(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

下面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表演。掌声有请!

(学生表演陈胜吴广起义)(通过表演加深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点拨:刚才同学表演的就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展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并指图分析。课件闪烁起义地点“大泽乡”和 “张楚政权”) 教师点拨,并板出:起义——政权——发展

(问)陈胜吴广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秦因其残暴的统治失去了民心,而陈胜吴广起义符合农民反抗暴秦统治的迫切愿望,他们发动的起义是一场“伐无道,诛暴秦“的正义斗争。因此他们的起义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

师:很好!(问)陈胜吴广起义结果如何?

生: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害。

师:(设问)陈胜吴广起义虽失败了,但它的爆发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呢?

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却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

秦朝的残暴统治,为后来的 起义军 推翻秦朝统治打下重要基础。

师:陈胜吴广牺牲之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斗争,其中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并领导秦末农民战争,最终推翻秦的统治。

三、秦亡汉兴(板书)

师:大家知道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吗?

1 、巨鹿之战(板书)

(显示:巨鹿之战图片)(让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点拨:根据刚才同学所讲,大家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项羽是怎样做的吗?

生: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

师: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师(问):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

(有人认为项羽是不懂兵法;也有人认为项羽这么做实在是高。)

生(最终分析):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师(问):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 师: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显赫一时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 15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师:下面,根据我们对秦朝兴亡的了解,请同学们对秦始皇做一番是非功过的评价。

人物评价: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呢?

(学生辩论)

生 A:秦始皇是暴君!他滥施民力、欺压百姓,贪图权贵; 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正是因为他的暴政才导致了他的灭亡。

生 B:不对!他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凿灵渠开发南疆。这些功业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以他不愧千古一帝的称号。

生 C:但是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生 D:所以我觉得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位暴君,总体来讲是功大于过。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当然,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秦始皇的功绩是主要的。

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平息,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又把中国社会推入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2 、楚汉战争(板书)

(问)这时的楚汉之争,性质还是不是农民起义呢?

生:不是,因为项羽、刘邦已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了。

师:说得很对。

师:(展示《鸿门宴》图片)战争开始时,楚强汉弱,项 羽常胜,刘邦常败。图中说的是哪个故事? 生:鸿门宴

师:这里有个成语叫什么?

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师: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刘邦反败为胜,其关键战役是“垓下之围”。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 建立时间:公元前 202 年

建 立 者:刘邦(汉高祖) (板书)

都 城:长安

(问)楚汉之争中,开始 时,楚强汉弱,项 羽常胜,刘邦常败; 后来刘邦却能反败为胜,为什么? 生(分析):在战争过程中, 项 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最终失败;而刘邦注意招贤纳士,取信于民,入关之后,即颁布“约法三章”,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为了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课件PPT 电影片段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观看电影《大风起兮 楚汉相争》片头,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初读歌诀,识记字词

1、出示歌诀(课件)

楚汉相争刘邦赢

霸王别姬谈伶仃

2、 借助拼音,自读歌诀

3、 同桌检查,订正字音

4、 多种方法,熟读歌诀(小老师领读、小组赛读) 5、 指名朗读,师生评读

6、 自学交流,巧记汉字

7、 学习词组,强化识字

楚国 汉朝 相互 争夺 刘邦 赢取

霸王 告别 虞姬 感叹伶俐

(1)自由读词

(2)说出不明白的词,师生交流

(3) 点读(25)霸王别姬(课件)(谈谈读后感受)

三、巩固练习, 强化应用

1、背诵歌诀

2、用自己喜欢的生字宝宝组词、练习说话

四、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观看电影《大风起兮 楚汉相争》电影片段,了解楚汉相争的

历史。

如讲古文《鸿门宴》时,可先挂出刘邦项羽进军路线图,再介绍刘邦与项羽相争时的军事形势:“在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两只声势浩荡的队伍,一支是刘邦的队伍,一支是项羽的队伍。楚怀王曾与他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大怒,欲击刘邦。当时,项羽兵四万,刘邦兵仅十万在霸上。项羽欲击刘邦易如反掌。刘、项两军相距四十里,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宴会,它揭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这次宴会包藏杀机,是一场明争暗斗,扣人心弦的政治斗争。请看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的吧。”

《鸿门宴》教案

上传: 赖华健 更新时间:2012-5-17 16:14:36

《鸿门宴》(语文版高一必修)

第一课时

课型——自主研讨课

(一)问题导入

猜一历史事件(多媒体展示提示语:项庄 舞剑沛公)

学生根据阅读积累猜出“鸿门宴”(调动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 板书课题:鸿门宴

(二)学生展示

①为了更好学习文本,学生以“大家”为栏目,配合自制幻灯片介绍司马迁和《史记》。

衔接语: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这便是司马迁。(多媒体)

《大家》:司马迁生平和有关《史记》的介绍(多媒体) (配乐)

②学生介绍“鸿门宴”的故事梗概。(走近作家、了解文本内容,为深入探究文言文本做准备)

(三)初读文本

1学生分段朗读。(检查预习情况,熟悉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篇二:25和36的故事

今天小555要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25和36的故事”,25源于是她的外号,来与她的名字;至于36嘛,是因为小时候喝“三鹿”奶粉喝多了,36和“三鹿”谐音而得名。后来25想,36可能真的是因为小时候喝“三鹿”的原因,才变成现在这副在正常人眼里呆萌傻痴,情商几乎为零的样子。

25和36的认识源于一个看似戏剧性的开始,至少小555这样觉得!后来仔细想,她觉得这也可能是36蓄谋已久的阴谋。

25第一次见36是在一个朋友的饭局上,没有小说里面那种浪漫的情节。25虽没有穿白色棉质连衣裙配上小帆布鞋,也没有齐腰的长发在风中凌乱,一身穿着却也看着给人整洁之感;36也没有穿白色衬衣配上黑色的西裤,更没有擦的锃亮锃亮的小皮鞋,取而代之的是几天没有洗的头发无精打采的耷拉在头上,满身汗渍的T恤,还拖拉着一双看起来不知穿了多久的无跟拖鞋。出于礼貌,他们开始东拉西扯的交谈,交谈之中发现二人居然还是老乡????饭后,就各回各家了,原以为相识就这样到此为止了,可事情却远远没有25想的那么简单。

临行前一天晚,25特地问过36认识路不?36信誓旦旦的道已打听得一清二楚,跟着他走,不会错的!那天西山路上的人不算多,从山底到山顶至少也有10来公里的路程,这两个二货居然是慢悠悠的沿着林

间小道走上去的,以至于爬上山顶,二人已经完全没有兴趣欣赏所谓的美景了,累得话都不想说。人家爬西山都是欣赏美景的,可这二人绝对是来遭罪的!

上山顶的路全是石头,应该说是石林,密密麻麻的横在路上。25倒不是恐高,只是患有密集恐惧症的她看着那些如乱葬岗的石头有些头晕。36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犹豫之下,她还是把手递给了他,比起摔下去,她更愿意接受后者,这应该是25和36第一次牵手。

下山,36说坐缆车下去,那缆车锈迹斑斑还是敞开的那种,除了护栏和座位什么都没有,你确定这不是在坐过山车?36嘴上说着这个缆车应该还是牢固的,不会容易出事,然而他的腿却在不停的抖。那会儿,25终于体会到这“36”这个绰号的寓意了!

那段时间,25正处于人生迷茫和恐惧的时期,她在这缆车上不但没有感到害怕,甚至觉得这有点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脚底下的森林湖泊传来丝丝寒意,4月的风迎面而来,让她还有点享受这缆车带来的恐惧。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25和36的故事就这样在认识2天后拉开了序幕······

篇三:有关韩信的成语典故

有关韩信的成语典故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用兵讲究出奇制胜,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约有三十个,下文将用十个常见的成语串联起韩信的一生。

一、胯下之辱

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便从容的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续集,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找到那个恶少,恶少吓的魂不附体,韩信一笑置之,还赏了他个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后的借口,“当年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韩信般英雄,其实英雄跟受不受辱没关系,有关系的是受辱后的表现,是奋发图强,还是继续受辱?

二、一饭千金

还是在韩信未成名之前,韩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老太太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这个故事的续集是,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一饭千金,是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心的表现,千百年来,直至今日,这个故事对于社会建设都十分有意义。

三、推陈出新

韩信初投刘邦,刘邦不太喜欢韩信这个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粮仓。韩信对于粮仓管理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粮仓前后开两个门,前门进新粮,后门出旧粮,一方面粮仓通风,更重要的是粮仓的新旧粮食更科学的循环,不易造成霉变。

要不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韩信管理粮仓,即进行了一次伟大的仓储管理革命,直到现在,“前进后出,推陈出新”,对于仓储管理仍然十重要。

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第一次从汉中出兵时,一面命令大将修栈道迷惑敌军,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军从陈仓小道杀出,出其不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首次用兵,非常成功,韩信也取得了上到刘邦,下到军士的初步信任。这也是三十六计之一,很经典的一个兵家军事故事。这一招在生活中也常被广泛利用,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都是明修栈道。

五、背水一战

韩信率军领军队攻打赵国,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军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不过这一招也得看谁用,三国时的马谡后来也想来一个“背山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军士们都很害怕,不战自乱,造成街亭之失。

六、十面埋伏

对于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来说,遇到韩信,真是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韩信就这样把项羽逼上了霸王别姬的英雄末路。

十面埋伏是韩信高超指挥艺术的最后一战,是项羽英雄悲壮的最后谢幕,也是古代琵琶弹奏最出名的曲子,最后还是张艺谋导演的,被网友嘲笑的一部电影名字。

七、功高震主

楚汉僵持的时候,有人劝韩信:你功劳太大了,将来皇帝难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韩信却想着平常刘邦对自己不错,不忍心背叛刘邦。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果然应验。

提到功高震主,我们会想到很多人,第一个却是韩信,后来的就是岳飞、徐达、年羹尧等。功高为

什么会震主,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古拥兵自立的大将数不胜数,赵匡胤是最成功的一个,至于南北朝、五代十国等乱世时期,大将称王的更是犹如过江之鲫。

韩信用兵智商高,政治智慧却不算高明,包括项羽,都玩不过流氓刘邦“面厚心狠”,当然伴君如伴虎,“既要有本事,又显得不是很有本事”不是那么容易。萧何就曾经故意抢占民房,惹起一片民怨,老百姓上告刘邦,刘邦听得萧何弄得民怨沸腾,非常高兴,就对萧何放下了警戒的心。郭子仪也曾让自己府门日夜大开,以示自己心胸坦荡没有阴谋。想当个能臣皆忠臣真不容易。

八、多多益善

韩信被贬淮阴侯后,一次刘邦和他闲聊,问起各位大将的带兵能力,韩信都说了具体哪个大将能带兵多少,刘邦问:那我能带兵多少,韩信说:大王能带十万。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韩信说:多多

益善。刘邦:那你怎么还被我抓住了?韩信:你带兵虽然不如我,但你会带将,这却是天生的本领。 多多益善的确是韩信的带兵能力,从对话中却也看出了韩信说话挺直率,不作假,竟敢当面说皇帝带兵不如自己,幸好在刘邦的逼问下后面又圆了回来。

九、鸟尽弓藏

韩信被刘邦捉拿捆绑后,说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狡兔死掉,猎狗就被煮吃了;飞鸟打完了,弓就被藏起来了,敌国破了,谋士就得死了。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有很多,如越王勾践对于文仲,吴王夫差对于伍子胥,还有上文功高震主那几位,都是如此。

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其实后期很谨慎,怕被陷害,经常托病不出门。直到后来萧何邀请他一起入宫,韩信推不掉萧何的面子,又想有萧何在,想必很安全,就和萧何一起入宫。刚入宫,萧何就不见了,韩信接着就被吕后抓起来,在未央宫处死,年仅三十三岁。

萧何曾经月下追韩信,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保荐之功,但韩信的死却也是他利用了韩信对他的信任,所以说,韩信其实是个很感恩的人,韩信要背叛也是是刘邦先对他不起,所以刘邦猜忌韩信是没道理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是萧何,两妇人是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和后来的吕后,这就是韩信的一生概括。

以上就是关于韩信最出名的十个“成语故事”,其实韩信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一个人能有这么多成语故事,充分说明了韩信的非凡与智慧,并由此而被历朝历代传颂缅怀。


置之死地而后生典故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46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