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北京市植保站

时间:2017-03-22 06:14: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林木种苗检疫委托公函

林木种苗检疫委托公函

北京市昌平区植保站

为有效防范外来生物病虫害入侵,加强对外来引进林木种苗的监管特委托你站对我站引进的北京回龙观龙禧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苹果苗木品种富士(80000株,规格1.4米以上)和王林(17000株,规格1.4米以上)进行林木种苗检疫,检疫内容: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等。

特此委托,请予以办理检疫。

四十七团林业站

2015年3月10日

篇二:国际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国际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比较与启示

夏冰,肖长坤12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2.北京市植保站,北京 10029)

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须紧密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这需要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链条的有机衔接,而农业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根据本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特点,围绕农业推广模式创新与运行机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并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国际上典型的农业推广模式笔者归纳为主要8种,在依托主体、运行机制和特点上各不相同,为了便于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关键时期,进行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供借鉴,现对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近远期展望。

1. 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比较

1.1 政府公共推广模式

政府公共推广模式是指政府农业部门及其支持的机构在农业推广中占主导地位的推广模式,在世界农业大国中,以色列的政府推广模式比较典型。在以色列有全国农业科技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的体制,由农业部、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机构、农民组织等机构组成,负责农业科技政策和计划。政府公共推广模式特点有:政府部门在农业推广人力、物力、财力和影响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他主体处于辅助或补充的地位;一般采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农民处于被动地位;政府既是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执行者,又是推广的主要融资方;农业推广人员为政府工作人员,农业推广定义为公益性事业,推广人员已完成政府的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色列政府推广模式由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两个层级构成,并根据优势产业发展需要设立了牛、羊等14个专门委员会。国家财政负担90%左右的推广经费,其他通过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从生产和市场委员会获得。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多样,在农场和田间以现场示范的方式进行集中推广,亦可以通过推广信息网解答农民的技术问题,推广人员还利用小册子、技术光盘等载体传播农技知识,或者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针对采用新品种的农户,农技人员提供全程跟踪式专业服务。以色列的农技推广人员都是专家型的,大部分时间在田间地头工作。

1.2 以农学院为中心推广模式

以农学院为中心的推广模式形成了农业科技研究、教育和推广的三位一体,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的公共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在整个农业推广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由联邦和州两级组成,联邦农业部下设农业推广局,主要从政策和宏观上把握国家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监督农业法律的实施;州农技推广站设在州立大学农学院,农学院同时负责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工作,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兼任站长,相关教授组成推广人员,农业科研和推广是教授的必须工作,也是他们晋升的重要条

件。州推广站在各郡设立推广分站,郡推广站的人员由州推广站聘用,享受政府公务员福利,其主要工作是对农场和农户进行访问,帮助诊断农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信息等,解决涉农科技问题。推广经费主要由联邦、州和郡按照20~25%、50%、20~25%的比例分担,同时鼓励私营企业、农业公司和农场主的自愿资助。推广途径多样,主要通过农业推广会、现场会的方式进行,电视、广播、技术光盘,以及远程教育、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再现咨询等信息传递方式愈来愈普遍。菲律宾和印度等国家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1.3商业化推广模式

传统的专业化模式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产业商品的销售而开展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以单向的指令性方式运行,只允许数量有限的农民参与决策,通过合同的方式使农民接受并利用推广服务。这种模式中行政领导、统一指令、专业分工等突出特点,通过公司化运作为生产全过程提供所需的各项物资投入和贷款,确保农民获得所需的资源以实现丰产的目的,主要采用企业化运作,有利于实现产前投入、产中控制和产后销售的一体化和标准化控制。商业化模式不倾向于利用媒介方法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主要依靠技术人员通过农场访问、示范和乡村会议等方式传播技术,他们把从技术部门获取的技术直接传递给每个农户,而不采用进步农民策略。

1.4培训和访问模式

农业培训与访问模式首先在土耳其发展并在二十世纪70年代引入印度,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在亚、非、欧及南、中美洲等40多个发展中国家得到应用,该模式旨在建立一个专业的推广机构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支持服务,这需要研究人员、农民和专业推广人员建立动态的联系机制。其主要特点是:推广人员和机构专业化,并有某一部门(一般是农业部)对推广工作完全负责任,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广人员专门负责农业推广工作,而不参与和推广无直接关系的任何活动,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访问培训农民,推广人员的培训一是讨论下周即将推广给农民的生产措施,二是提升其专业水平。通每名推广人员每周接受一天的培训,每两周按日程表对所负责联系农户进行轮流访问和指导,一般每组100个农户,每组10个联系农户。同科研结合紧密,推广人员将农民面临而且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科研人员,同时,在季节性讨论会、每月召开的讨论会中,研究人员参与和推广人员一起制订出适合当地具体条件的生产措施。培训访问模式存在的前提是当地存在农户仍然没有采用的可利用技术,因此,在推广绿色革命技术方面的效果显著。专门技术的推广专家每两周去附近村访问“联系农户”小组成员并培训他们,然后由联系农户把改进的农艺措施带给其所在村的其他农户。在这种模式中,推广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新农作物信息的引进和传递,限制推广人员卖种子和肥料等。但是,由于需要雇佣更多的村级推广人员,政府的费用增加,该模式的费用比传统的政府公共推广高出25%的投入。

1.5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方法)

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体制,在80年代亚洲绿色革命的过程中,为了应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提出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广模式,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助下,主要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开展,并扩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相关国家。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小组试验学习的模式,通过每周一次在固定的一家农户的田间聚会这样非正规的学校中,分析、讨论他们的农事措施,然后决定应该采用哪种措施,并开展效果评价。一般围绕一个作物的生长季,20-30个农户参加小组学习,每周一次,大约持续14周。在东非,农民自发组织和资助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协作网、协会和联盟,农民田间学校在过去20余年促进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的传播。与传统模式中的收音机、报纸等方法相比,该模式投入比较高,是否能产生高的回报一直受到关注。覆盖的农户数量有限,参加的学员的扩散效果到底如何仍然存在争议。该模式主要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助下开展的,并得到了其他国家项目的支持,部分国家和国家的有害生物治理项目结合实施,部分国家在国际的资金支持结束以后,并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机制。

1.6农民协会(合作社)模式

农民协会(合作组织)模式是许多国家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比较典型的有日本和台湾,日本是政府和农协双轨制。农业协同组合是开展农村综合服务的民间组织,遵循“自下而上”的运作途径。日本的农协起源于1900年,最初以法的形式建立制度,帮助中小生产者通过互助合作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农协的服务几乎覆盖了全国农村的各个领域,农协成为了农业生产者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也是农民与政府与国际组织对话的利益代表者。农协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农协组织系统分三个层级,包括基层农协、农协联合会和农协中央,农协内部机构设置包括总会、理事会、监事和职员。日本政府在农村主要依靠农协提供综合服务,包括,营农指导和生活指导、农产品销售及生资购买、农村金融、信贷和保险事业、公共利用和情报信息事业,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方面采取垄断策略,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农协组织使生产规模较小的家庭能够面对庞大的市场。各基层农协均配有营农指导员,营农指导员是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普及员,由农协雇佣,长期走家串户进行农业指导,基本能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营农指导员在开展工作时,首先根据农民需求设定推广课题,制定计划,按计划开展工作后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下一个推广计划之中。营农指导员在服务农民的过程中,收集农民将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需求,并反馈给专门技术员,再由专门技术员反馈到研究机构,经改进后再经上述途径反馈到农民手中。德国作为出了官办和民间的推广咨询服务比较发达外,农村合作社服务也是重要的补充形式,主要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机合作和销售等方面形成了农户联办的服务形式。在法国,农业合作社遍布全国,其职能也由原来的农业推广拓展为“农业发展”,负责向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并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台湾是农协体系比较发达,推广工作主要有县乡两级农会负责,其职能和日本的农协相当。

1.7农民俱乐部模式

新西兰农业推广除了政府机构外,农场俱乐部模式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农业推广主要在俱乐部的活动中开展。农场俱乐部每月举行一次活动,每次聚会选择一名会员作为访问对象,俱乐部的聚会活动由聘请的专家组织,俱乐部成员首先参观确定的农场,参观过程中可以就某些问题向农场主提问。参观后,俱乐部成员集中就农场管理中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交流。在此基础上,由专家总结农场管理中的优点和缺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优秀的学员便于成员学习。俱乐部同各种协会和研究单位联系,邀请相关单位的技术、营销、市场预测等方面的专家,开展针对俱乐部成员需求的各种讨论活动。美国农业推广中针对青年四健(脑健、手健、心健和身健)推广活动,成立了各种男孩、女孩俱乐部,来进行青年的农业教育,都坚持在做中学的理念来锻炼与教育学生,并在合作推广法中规定四健教育是农业推广服务的一部分,担负农村青年的教育责任,在课程中增加了农业相关内容。目前,四健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在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建立了四健教育协会。

1.8农村综合咨询服务模式

农业综合咨询是农业推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德国的农业推广服务是典型代表。农村综合咨询服务主要是在自愿、平等、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手段,实现帮助农民使其能够解决或者缓解面临的问题的过程。德国的农业推广咨询分为官方咨询(州农业部或州农业管理委员会组织管理)和私人经济咨询,目前主要的推广咨询体系是官办的,官办的推广咨询面向全体农民提供无偿服务,推广咨询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与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技术和信息的咨询,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方面,如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优质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市场营销管理,如为农户争取有利的市场购销机会,以及企业管理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除了官办的,操作者还有生产着自我组织的民间组织、大学及科研机构及各种商业企业公司。民间组织中的环咨询服务和农民合作社服务是官办推广咨询服务的重要补充,环咨询也是很多地方官办咨询服务的改革方向。咨询环是一种民间组织,由农民自愿组成,由理事会雇佣一个咨询员作为咨询环的业务经理,咨询员同时还可以在州政府农业部门任职,环咨询的费用由环成员(农业企业或农产主)承担,环咨询和官办咨询机构紧密合作,官办咨询专家为环咨询提供各种便利,而环咨询又能将各个企业的咨询问题等信息反馈给各种管办咨询机构。环咨询的工作范围重点是在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咨询方面,同时负责环境保护咨询或企业的生存保障和转型等。无论哪种咨询服务方式,都强调农村综合发展以及咨询两个方面,以满足农民及农家的多方面需求。荷兰农业推广在逐步私有化的同时,农技推广机构逐渐成了盈利性公司,主要从事知识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除了以上农业推广模式外,存在的还有非政府组织推广模式和私人推广模式等,这些不同的模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

2.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启示

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下,研究探索或选择最合适的农业推广模式是各个

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体制改革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推广模式上基本上是沿袭原来市场经济计划条件下的政府主导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在解决粮食安全等农业技术普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技术推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或不同省份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改革探索,如科技示范园区模式、专家大院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等,但哪个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具体向哪个方向发展?仍然没有研究和结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农业推广模式在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如何,仍然不明确。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选择与农业从业者的素质水平以及规模化程度紧密相关,无论从农业从业者素质,还是农业发展规模化和技术发展水平来说,我国的农业发展程度高于不发达国家,而又远低于发达国家。从短时期来看,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仍将处于以政府公共农业技术推广为主导的阶段,农民田间学校这种融素质提升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推广模式适应我国一家一户种植模式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并在部分地区存在,随着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协会)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以及中国的农业企业在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等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觉醒,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和商业化模式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从长远来看,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水平提高,以及农民需求的多元化,农村综合咨询服务模式将是一种发展方向,将使得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延伸到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生态资源环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培养等诸多方面;随着农业大专院校在教育定位改革,以农学院为中心的推广模式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农民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型农业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和商业化模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将日益彰显。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借鉴国际上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特点,将政府、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和农业经营者有机结合,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因此,未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将形成政府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导,以农学院为中心的推广模式、农村综合咨询服务模式、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商业化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等模式共存的发展阶段,每个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发挥作用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总体上看,无论选择哪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其采用的服务手段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

篇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

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

吴小伟, 茹 煜, 周宏平

(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南京 210 037)

摘要: 针对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农业经营规模和农业栽培模式的特点, 综述了无人机喷洒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综合应用, 提出了研究高效、高性能的无人机喷洒设备的迫切需求, 以减少防治成本, 提高农药使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 介绍了国内外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现况, 重点分析了无人机喷洒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 从理论、试验、应用等方面给出了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对策和发展前景,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无人机喷洒技术、实现数字农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无人机; 喷洒技术; 病虫害防治; 数字农业

中图分类号: S252+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188X( 2010) 07- 0224- 05

0 引言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的技术革命, 还将实施更先进的数字农业[ 1]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依然是农业生产的重点内容, 是保证农业高产、高质, 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丘陵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61%, 但丘陵山区是我国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区[ 2] , 在丘陵山区采用普通的地面装备难度较大。水稻生产在我国处于战略地位, 据资料显示, 我国历年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面积约占35% [ 3] 。由于稻田不同于旱地的特殊条件, 使得地面装备行走困难。此外, 湿地、滩涂、林地等特殊地形也不适合地面装备作业。因此, 我国要想在这些丘陵山区仅靠地面喷洒装备实现植保机械化很困难, 必须结合现代化的无人驾驶空中作业技术, 才能构成完整的机械化植保体系。由于固定翼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必须使用跑道, 作业飞行速度快, 因此不适应于地形复杂、作业区障碍物多的作业环境, 尤其不适用于中、小田块的病虫害防治, 农药极易飘移到相邻地块的农作物上。因此,近年来无人机(UAV )喷雾设备的研究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 由于缺乏先进的无人机

( UAV )喷洒技术和控制装置, 使我国无人机(UAV )喷洒的应用水平与我国地区农业的发展需要不适应, 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从而导致我国利用无人机( UAV )进行农林作物喷雾一直是个空白。

1 研究现状

无人机(UAV )起飞时不需要跑道, 其独特的飞行能力是其它一些飞行器不具备的[ 5] 。目前, 美国已开展了无人机( UAV )的航空喷洒方面的研究,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起将遥控直升机用于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6] , 从而实现合理施肥和农作物品质管理, 还可判断作物( 主要是水稻) 的生长状态

[ 7- 9 ] 。1990年, 日本山叶公司率先推出世界第一架无人机, 主要用于撒布农药

[ 10] 。据2006 年统计数据资料显示, 日本水稻种植面积近1 692khm2, 且经营规模相对较小, 常规的地面装备难以适应, 而无人机因其尺寸小、操控灵活、喷洒效果好等优点, 在日本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目前, 国内通用轻型无人机主要有蜜蜂16 共轴式无人驾驶直升机, Z- 3 无人直升机, WD100 型无人直升机和天鹰- 3 等[ 11] 。但是, 目前应用无人机(UAV )开展施药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实际应用仍是空白。

2 研究对策

在国外, 无人机( UAV )喷洒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如中、小田块的病虫害防治或大田内局部的精准施药以及丘陵山区的病虫害防治等。化学农药不仅是病虫害防治的流体方式, 还可以是除草剂、杀菌剂和施肥等[ 12] 。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研究无人机( UAV )喷洒技术, 虽有人曾进行过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试验, 但是要使喷洒的农药效果发挥到最高, 使大部分以至全部都能落到靶标上, 并且均匀地吸附在靶标表面上, 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 1 从理论上开展无人机(UAV )喷洒技术研究

无人机(UAV )在喷洒的过程中, 影响喷洒效果的因素很多, 如目标植株、液滴雾化程度、雾滴流场的输运特性以及雾滴的穿透性等等。为避免或减轻农药对

非靶标区域的影响和环境污染, 无人机作业前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 作业条件, 如气象条件, 特别是风向、风速; # 飞行参数, 如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 应根据田块大小、作业条件、喷液量要求来调整。无人机施药主要应解决下面3个方面的问题: ?防止飘移; # 提高效率; ? 提高作业的可靠性。2004年, Brad ley K Fritz曾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3- 14] 。目前, 发达国家对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建立雾滴的分布数学模型及其仿真, 通过模型分析雾滴的沉降规律; # GPS 导航系统及精准施药技术在无人机农林喷洒作业中的使用, 最终实现精确施药以及喷幅精确对接, 防止漏

喷、重喷。

2. 1. 1 液滴雾化

喷头雾滴雾化的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离心式

雾化和液力雾化。为了减轻整个系统的质量, 无人机

( UAV )喷雾大多采用离心式雾化喷头, 依靠飞机上发

电机带动喷头电机, 将药液甩出去, 形成雾滴。雾滴

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转速以及喷头转盘结构来实现。

雾滴被甩出去后, 还要受到飞机飞行时的气流速

度、状态、外界大气影响, 为获得无人机喷洒时的最佳

粒径和运动状态, 需要对液滴雾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探讨。

2. 1. 2 运输及沉降过程

在雾滴运输及沉降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由于空间

流场极为复杂, 复杂的流场使雾滴之间相互碰撞、聚

合, 导致雾滴的运动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因此, 需要

通过试验来建立雾滴流场的数学模型, 从而获得流场

中雾滴的综合流动状态。在实验室中, 人们常用一些

软件来模拟喷雾的整个过程。例如, AGD ISP是一种

计算机模型, 它能模拟航空喷雾的整个过程, 可以模

拟风速、蒸发速度、雾滴尺寸分布和气流状况对沉降

效果的影响( Teske et a.l , 1998) [ 15] 。加拿大用此产

品以进行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 Kuchnick i et a.l ,

2004) [ 16] 。在美国, 通过输入飞机(制造和模拟) 和

飞机装置(喷嘴、喷嘴间距、雾滴体积和操作压力) , 飞

机的操作参数( 作业速度和喷雾高度), 大气的状况

(风速、温度、RH 和大气的稳定性)与喷洒对象(表面

粗糙度) 的特性, 运用AGDISP可以计算顺风的雾滴

沉降量( Teske et a .l , 2002) [ 17] 。

2. 1. 3 气候条件对喷洒的影响

合适的喷雾时间是提高雾滴中靶率的重要因素

之一, 特别是在不同的地域、地形条件下, 除了旋翼飞

机本身产生的涡流外, 作业时的温度和风速, 气流与

作物摩擦产生的涡流等也会影响雾滴在作物上的分

布[ 18 ] 。为了减少药液的漂移及挥发流失, 在大气温度

超过28 % (百叶箱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在60 % 以

下、上午9 时到下午3 时上升的气流较大时, 须要停

止作业[ 19] 。

2003 年, 美国学者B. R ichardson 和M. O. K im

berley在报告中也指出, 当气温高于20&C 时航空喷雾

的雾滴沉降量显著下降[ 20 ] 。2008年, 黄丽娟[ 19 ] 指出

气象条件对飞机作业的影响: ? 作业时大气温度为20

% , 平均雾滴直径200m, 空气相对湿度为60% , 雾滴

沉降7. 7m 时, 雾滴全部挥发流失; # 风对雾滴漂移的

影响很明显, 在同等雾滴直径情况下, 有风时的漂移

距离大约是无风时的5倍。2005年, Th istle 等人研究

表明风速与雾滴漂移量线性相关,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

雾滴水平运动最大的因素[ 21] 。1974年, Yates等人[ 22]

在研究中发现雾滴漂移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多。美国

Tom Dodge 指出[ 23- 24] : 控制农药飘移必然会驱动新的

喷雾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雾滴越小, 顺风飘移就越远,

飘移的危险性越大。刘秀娟等人[ 25] 提出在中国要有

效控制雾滴飘移, 除了采取合适的施药方法, 还应进

一步加强对气候的研究。由于试验条件存在一些不

确定性, 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气象条件的改变对喷洒

效果产生的影响。

2. 1. 4 雾滴大小及数量对喷洒效果的影响

雾滴的覆盖率与许多因素有关, 特别是无人机

(UAV )旋翼涡流和雾滴的飞行速度。雾滴的大小取

决于所要喷雾的靶标情况[ 26] 。一般情况下认为, 雾滴

数量为10滴/cm2 就具有杀虫效果了, 但这并不适用

于所有的航空喷雾情况。在不同的喷洒方式下, 究竟

什么样的雾滴尺寸能够有效地提高靶标覆盖率, 又能

有效利用农药还需要深入研究。

2. 2 试验研究

2. 2. 1 喷头雾化性能测试

可以建立测试旋翼飞机性能的试验台, 模拟飞机

作业状态, 测试喷头是否适合喷雾的雾化要求。1994

! 225!

2010年7 月 农机化研究 第7期

年, 密西西比河农林实验站( MAFES ) 的Dav id B.

Sm ith教授和M. HerbertW illcutt农业工程师以及密西

西比河州立大学的Trent T. Spencer助理工程师对喷

头的雾化性能、沉积量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27 ] 。


北京市植保站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39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