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伊斯兰教创始人

时间:2017-03-22 06:11: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08.第八章 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历史

第八章 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历史

学习指导

一.学习说明

在本课程介绍的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虽然问世时间最晚,但影响同样不容小觑。本章主要介绍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教义、经典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这些内容有助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伊斯兰教,并为后两章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内容与教材第八章内容相对应,各节的名称与教材不尽一致。

二.重点内容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形成。伊斯兰教教义。伊斯兰教经典。四大正统哈里发的统治。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

三.难点问题

公元6至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矛盾。犹太教和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古来氏部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伊斯兰教形成的影响。 穆罕默德宗教革命成功的原因。伊斯兰教教义。《古兰经》与“圣训”的区别。

四.复习题

1.公元6至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犹太教和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里?

3.麦加为什么会成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4.简述穆罕默德主要的传教活动。

5.622年以后穆罕默德为巩固麦地那基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6.试析穆罕默德宗教革命迅速成功的原因。

7.试述“六信”的主要内容。

8.试述“五功”的主要内容。

9.简述《古兰经》与“圣训”的区别及其主要内容。

10.哈里发马蒙时期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简述阿拉伯国家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状况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西部为希贾兹(汉志)—阿西尔高

原,中部为纳季德(内志)高原,东部是平原。半岛西南角土地肥沃,宜

于农耕。

贝杜因人是阿拉伯半岛最原始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人口较

少。氏族组织是贝杜因人的社会基础。

二.社会状况

公元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是沟通欧、亚、非三洲商品贸易的水陆交通要道,各地社会发展不平衡。

公元6—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基本矛盾为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各氏族部落之间的矛盾和民族矛盾。

三.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人信仰多神教,并受到外来宗教的影响,这为伊斯兰教的形成准备了丰富的宗教思想素材。

四.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

麦加位于希贾兹境内,原是红海古商道上的一座重要城市,公元5世纪成为繁忙的商业中心,市内的克尔白神庙(克尔白神庙,阿拉伯语意为“立方体形的房屋”。中国穆斯林亦称其为天房。)和渗渗泉是古代阿拉伯人精神崇拜的中心。麦加又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地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因此在阿拉伯半岛具有独特的地位,是阿拉伯人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

自公元5世纪中叶始,原在希贾兹山区游牧的古来氏部落占领麦加。6世纪后半期和7世纪前半期,麦加正处于氏族社会迅速解体、阶级社会加速形成的急剧变动中。随着商业的发展,氏族之间及氏族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社会秩序动荡。麦加作为一个商业城镇,为确保商路畅通和市场繁荣,自然反对劫掠商队和互相仇杀的混乱状况,希望实现政治统一。伊斯兰教是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变革的产物,当时的麦加正孕育着产生伊斯兰教的客观条件。

第二节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一.不幸的童年

穆罕默德生于570年,是个遗腹子,6岁时母亲又病故,由亲戚抚养长大,童年生活极其清苦。

二.对社会与宗教的思考

25岁时,穆罕默德与麦加富孀赫蒂彻结为夫妻,婚后穆罕默德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均有了很大提高。闲暇时间穆罕默德经常去麦加郊区希拉山的一个小山洞,昼夜苦思冥想,从他后来的传教活动和提出的社会改革主张来看,当时他思考的主要是社会和宗教问题。

穆罕默德同情中、小氏族,反对豪门贵族的跋扈专横,主张维护和恢复氏族社会的平等关系;反对过分地追逐财富和赤裸裸的侵略掠夺,主张经济互助和平均享有,以免贫富悬殊;对氏族制度下的各种陋习也深感不安。

在宗教方面,穆罕默德既熟悉阿拉伯人崇拜的部落神和地方神,也了解一神教的观念。

三.创教

亲身经历使穆罕默德意识到原始宗教和部落宗教并不能免除贫困、痛苦、灾难和不幸,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已不能满足广大部落民众和奴隶精神生活的需要,只有寻求另一种精神依托,创造一个新的宗教,才能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忘却现实的苦难,向往来世的幸福。

经过15年的准备,穆罕默德决定在前人思想素材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创立伊斯兰教,将麦加城的首要神灵——安拉奉为唯一的神灵。穆罕默德的思想和主张都以安拉的意志出现,用安拉降示“启示”的方式颁布。

四.在麦加和麦地那传教

610至613年间,穆罕默德在麦加的布道传教活动完全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传教的主要对象都是他本人的至亲好友。

穆罕默德于613年开始公开布道传教,干扰和破坏便由此接踵而来。麦加贵族是最主要的反对者,因为穆罕默德的宗教和政治主张是对他们特权地位的否定。

面对日益残酷的迫害,为避免重大损失,穆罕默德决定部分信徒分批移居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避难。622年9月,穆罕默德本人也迁居雅斯里布,伊斯兰教称这一事件为“希吉拉”。后来穆斯林定622年为伊斯兰教历的纪元。

“希吉拉”是伊斯兰教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穆罕默德迁往雅斯里布后,将其更名为麦地那。在当地部落民众的支持下,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发展伊斯兰教的基地,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基地的措施,影响深远。

穆罕默德巩固基地的措施:

①建立不分阶级、地域、民族和部落的宗教公社,以宗教信仰代替血缘关系、部落关系和宗主关系。

②在宗教公社内部,穆罕默德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威信,不仅掌握宗教职权,而且还拥有国家元首的一切世俗权力。宗教公社实际上是国家的雏形。

③穆罕默德与其战友结成姻亲关系,形成了宗教公社的上层阶层。

④为了争取当地犹太教徒皈依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仿犹太教节日,定1月10日为守斋日,定耶路撒冷为朝拜方向。这一举措尽管收效不大,但由于同犹太教徒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为集中力量对付来自麦加的侵犯和巩固宗教公社赢得了时间。

五.圣战

穆罕默德在宗教公社得到初步巩固以后,旋即组织穆斯林大军,采用以攻为守的策略,用武力与麦加贵族相抗衡,由此爆发了一系列重大圣战(重大圣战,主要是指白德尔之战、伍侯德之战、壕沟之战、海巴尔之战和麦加之战等。)。

穆罕默德在迁往麦地那以后的10年间,以圣战的名义先后发动了65次战役,其中他亲自带兵出征27次,为巩固宗教公社和奠定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

630年,穆罕默德率军攻占麦加,声威大振,阿拉伯人成批加入伊斯兰教,极大地推进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广泛传播。

六.辞朝与归真

为庆祝622年至632年间的战功,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领10万圣徒赴麦加朝觐。这是穆罕默德最后一次朝觐,又称辞朝,或告别朝觐。

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归真(归真,阿拉伯文意译,原意为“死亡”。伊斯兰教礼俗用

语,指灵魂离开躯体。)于麦地那。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是一场宗教革命,主要是下列因素促成这场宗教革命迅速成功:

①这场宗教革命适应了阿拉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适应了阿拉伯半岛从分散走向统一的客观要求,也适应了麦加地区商业活动发展的需要。

②这场宗教革命在客观上有其政治和经济上的意义。

③这场宗教革命从一开始就采取政教合一的形式。

④随着宗教革命的发展,穆罕默德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手段。

第三节 伊斯兰教教义

伊斯兰教教义基本上由宗教信仰、宗教义务和善行三部分组成。

一.伊斯兰教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称为“六大信仰”,简称“六信”。

①信真主(真主,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对安拉的称谓。),即信仰安拉为唯一的神,这是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础。

②信天使,即承认天使的存在,但禁止穆斯林敬拜天使,更不允许在安拉的神性上将天使和安拉联想在一起。

③信经典,即相信《古兰经》及此前安拉颁降的经典。《古兰经》是纯真的经典,其他经典均有所篡改。

④信使者,即信崇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

⑤信后世,即相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

⑥信前定,即相信人的命运是由安拉安排的,且在出世之前已经定好。

二.伊斯兰教宗教义务

伊斯兰教宗教义务,又称宗教功课,简称“五功”。

①念功。

②拜功。

③斋功。

④课功。

⑤朝功。

第四节 伊斯兰教经典

一.《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教义的基础。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其经文是安拉通过大天使“降示”给穆罕默德,再由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以安拉“启示”的名义陆续颁布的言论集。

  《古兰经》分为两部分,即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

  穆罕默德去世时《古兰经》尚无定本,奥斯曼统治时期编撰成定本。

二.“圣训”

  “圣训”,即《穆罕默德言论集》,包括穆罕默德的言论、行为和默认等。各教派都有自己推崇的“圣训”。

第五节 四大正统哈里发的扩张

一.阿布·伯克尔时期(632—634)

二.欧麦尔时期(634—644)

三.奥斯曼时期(644—656)

四.阿里时期(656—661)

第六节 倭马亚王朝

一.军事封建统治的建立

  倭马亚王朝是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从此哈里发的产生由推选制改为世袭制。

二.稳定政权,继续扩张

  经过多次远征,阿拉伯帝国版图东到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东岸,北达黑海,南临尼罗河流域,横跨欧、亚、非三洲,是古代任何帝国所不能比拟的,当时伊斯兰教已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

三.建立清真寺,振兴伊斯兰文化

  691年,在耶路撒冷建圆顶清真寺(后称欧麦尔清真寺),在其北面又建阿克萨清真寺(又称远寺)。

  倭马亚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事业,业绩不凡。

四.王朝的覆灭

篇二:伊斯兰教的起源

伊斯兰教论文

福州总主教区,首期要理讲授员培训班

主任:郭志民(神父)、

老师:吴若草、 课程:《宗教现象学》、 《伊斯兰教论文》 小组成员:

前言

伊斯兰教就是《回教》或也称《清真教》为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唐朝回紇人传入中国故称回教,原称伊斯兰教是为服从真主之义,即信唯一真神,并信穆罕默德为先知的天职,除阿拉以不识任何神,信徒一日五次面向参拜,回教发源祈祷,并在金曜日《星期五》另行特别礼拜广行施予,再於拉马丹月就是回历九月,厉行断食斋戒,每年必往参加朝圣,伊斯兰教盛行亚洲的西南部,阿拉伯名字与同为受赞美之意,严格说穆罕默德并非是一位新宗教的创立者,他可以说是阿拉伯罕宗教的复兴改革者,神学家认为穆罕默德是今世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曾经引导阿拉伯人有拜偶像的多神教改为崇拜精神上的《真主》的一神教,对于团结阿拉伯各氏族所做的贡献非常伟大。

伊斯兰教是个全面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穆斯林是希望和平的。但是穆斯林在民族的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胁和迫害时,伊斯兰教允许信徒进行强烈的反抗与征服。穆斯林要从实现个人和平、家庭和平到全社会、全人类和平,在和平的气氛中达到全世界融洽相处、以此接近真主。

在现今的世界里伊斯兰教拥有十二亿信徒,占全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分布在全球一百八十五个国家中的六十八个国家之内,像沙乌地阿拉伯全国人民百分之百都是回教徒,九一一纽约《双子星》世贸大厦被撞毁,更留给人恐怖和怀疑印象,不知道《回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伊斯兰教》的真谛既是和平的修好,何以行为又是如此恶毒和恐怖?因此大家都对回教发生高度兴趣,且进一步加以研究。

伊斯兰教的起源

公元6、7世纪期间,阿拉伯兰岛上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居民多数从事畜牧业,少数人事农业。他们属于不同的部落,各自信奉着许多自然神。该地区很早就有商业活动。但7世纪初,由于东西商路改道,致使该地区的社会经济 状况迅速恶化,为改善这种状况,夺取新的土地和通道需建立强大的国家。在游牧部落中,各部落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经常发生战争。战争加剧了阶级分化。被剥削的人们限于贫困,也希望到部落范围以外寻找牧场和沃土。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废,商道梗塞,人口锐减,城市萧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阶层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当时的困境。 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创立的。

创始人穆晗默德曾与基督教有过接触。他中年时期在麦加城联络亲友,结成团体,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古来什部落哈申家族的没落贵族家庭。自幼父母双亡。12岁时随叔父和商队到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经商,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和国际环境也有所了解。后为麦加富孀赫蒂彻去叙利亚经商,并于25岁时同她结婚。赫蒂彻的堂兄是个基督教的学者和流行于半岛的“哈尼夫”一神论思想的传播者。穆罕默德受其影响,40岁时,经常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潜修冥想。在阿拉伯历9月的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启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从而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实际上是综合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岛上原始宗教等教义,声称得到"安拉"(真主)启示,让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告","报喜信"和"慈惠众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将宗教活动中心由麦加迁至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组织。

伊斯兰教教义

六大信仰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在我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又有六大信仰之说:

1、信安拉

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忠诚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99种德性),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安拉(真主)是伊斯兰教所信仰的创造宇宙万物的独一主宰的名称。音译安拉。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因其为唯一真实的主宰而称真主。通用突厥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的穆斯林称“胡达””(意为“自有者”)。至于安拉一词的来源,一说是古代闪米特人对造物主的尊称;一说是由阿拉伯语中意为神的Ilah加冠词a1组合而成的。表示专门受到崇拜的至尊的美名。根据《古兰经》记述,伊斯兰教兴起前,一部分阿拉伯人和“有经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用安拉一词称呼所信奉的最高神,他们相信安拉是“天地的创造者,日月星辰的支配者”,是“人类生计的赐予者,灾难的解救者”。但他们在信仰和崇拜安拉的同时,还为安拉树立了名目不同的配神,并加以崇拜。 伊斯兰教认为:正确的宗教信仰来自于宇宙最高的实在--造物主(安拉)的启示。所以摒弃众多芜杂无用的虚无神灵,独尊安拉为天地间唯一的最高主宰。

2、信天使

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古兰经》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来、米卡伊来、阿兹拉伊来)及伊斯拉非来,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掌管世俗时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天使,其英文名称Angel,源自于希腊文angelos = 使者

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中对天使的概念十分相近,它们是侍奉神的灵,神差遣它们来帮助 需要拯救的人,传达神的意旨,是神在地上的代言人。天使的外形是人形(即是神的形状)会在身上发出光辉,头顶上方有光环,背后长有翅膀。虽然有很多人声称自己曾目睹天使的出现。 但天使本身是没有实体的灵体,实体化的例子实在少之又少,而且会消耗大量灵力。它如要以实体态出现而不消耗灵力,就只有附身(依凭)了。 但因为天使是“纯净体”,不可以附身于任合生物的身上,唯一只可附 身在无原罪体上(无灵魂的生物)。天使是纯“善”的化身,所以绝对不会容忍“恶”的存在,但也不算是人类的朋友。根据旧约圣经所述,天使会按照神的命令,对有罪的人进行苛刻严厉的惩罚。例如在一夜之间杀死了十八万五千亚述人士兵(《列王纪》),和令所有埃及人的头

一胎和家畜死掉(《出埃及纪》)都是其中的例子。

3、信经典

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古兰经》是比其它一切经典优越的,《古兰经》是包罗其它一切经典的意义,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 《古兰经》是阿拉伯语文中首先加以记载的典籍,换言之,在《古兰经》之前,阿拉伯人并没有什么书籍,故研究阿拉伯文学史的人,必须研究《古兰经》,因为公历第六世纪和第七世纪初期,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和文艺生活,都表现在《古兰经》里;在那个时期中,典雅的文章、各种的旨趣和文体,都是以《古兰经》为先导的。《古兰经》独具一种新奇美妙的文体,既不是依照韵律的,又不是以若干押韵的短节来表达一个意义的,也不是没有节奏和韵脚的散文。《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义,各节互相衔接;每节终了,刚好是读者在气势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顿之处。阿拉伯人是以诗歌和词章著名于世的,他们听了《古兰经》,觉得非常美妙,同时,也觉得非常新奇,因为他们所认识的各种文体中没有这样的一种文体,所以他们不得不说:《古兰经》是诗歌,或是咒语,或是卜辞。这三种东西,在当时是最能迷惑人的,他们这样说,足证《古兰经》在他们心中曾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4、信先知

《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至圣的使者,他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达“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两类的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应服从他的使者。 所以伊斯兰教是集闪族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哈尼夫思想、伊斯兰教)之大成的宗教。

5、信后世

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即复活日来临。 《古兰经》第五十五章第二十六节:“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将终朽坏。只有你的具有庄严和尊贵的主的本然长存。”又说:“的确,你们在复生日将被复活”。复生日到来的时候,一切生命的灵魂都将复返于原始的肉体,奉安拉的命令而复活,并接受安拉最终的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永享欢乐;作恶的人将被驱入地狱,永食恶果。伊斯兰教所提倡的两世兼顾,号召穆斯林要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同时也应该以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相信后世可以制约人们今生的行为。

6、信前定

以上五大信仰是《古兰经》明文直接提出的,把前定列入六大信仰是因为《圣训》中有依据的。穆斯林大众和正统派对前定的主张处于宿命论和自由论中间,[5]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不可更改的前定.如:美丑,大小,生死. 通过施舍、祈祷等因素可以更改的前定.如:福祸,善恶.寿命.。 言行,动静有一定的自由. 不自由的行为.如:跌到.这种行为是真主完全注定的,人类对这种行为以及后果不负责. 自由的行为.如:蹲下,走动.这种行为不是完全注定的,而是真主给人类输入了双向选择权,人类有意志自由的选择.

篇三:伊斯兰教三大禁忌成因初探

伊斯兰教三大禁忌成因初探

【作 者】张世满提要 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禁肖像、禁酒、禁出家修行这三大禁忌的原因。认为禁肖像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伊斯兰教与多神教偶像崇拜者斗争的需要其二是由安拉无形无象这一属性所决定。禁酒的原因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饮酒后易惹是生非、酿出祸乱不利于社会的和平稳定二是饮酒误事妨碍穆斯林正常履行念功和拜功等宗教义务。禁出家修行的根源在于一是出家制与伊斯兰教积极进取的宗旨相矛盾二是出家制与穆斯林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背驰三是体现伊斯兰教正教地位的需要四是阿拉伯半岛不具备出家修行的社会自然条件。关键词 伊斯兰 穆斯林 禁忌禁忌作为宗教生活中的戒律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在对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伊斯兰教有不少独特的清规戒律。本文拟就其禁肖像、禁酒、禁出家修行这三大禁忌的成因作初步探讨。

一 为何禁止绘制肖像宗教都是对神灵、教主、圣徒的崇拜尽管存在于天国的神灵多是虚幻缥缈、无形无象的而教主和圣徒则是实实在在生活于现实世界的。因此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把传说中的教主、圣徒或塑以雕像或绘作肖像置于教堂、庙宇以及其他宗教场所供信徒大众瞻仰敬拜。而且在佛教和基督教艺术中围绕佛主、基督以及其他圣徒的人物造型艺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在清真

寺乃至地道的伊斯兰社会中却看不到任何肖像不仅没有人物像而且连动物造型也没有。这种独特现象使我们不禁要问伊斯兰教为什么要禁止绘制肖像呢我们首先从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着手分析。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其根本的信条就是奉安拉为宇宙间独一无二的主宰。而且它的产生与佛教和基督教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即在与多神教的激烈斗争中创立起来。众所周知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社会盛行神灵偶像崇拜几乎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并且制成偶像加以供奉仅麦加城的克而白就汇聚了三百多尊各种偶像。穆罕默德要在伊斯兰的旗帜下以安拉的名义把分散的阿拉伯各部落统一起来就必然要求他们放弃原先的多神信仰摈弃其所崇拜的各种偶像否则就树立不起安拉的绝对权威。因此穆罕默德从创教之日始就强烈谴责偶像崇拜。当他率麦地那的穆斯林武装光复麦加后立即下令捣毁清除了克而白神庙的所有偶像。由于这些偶像中有许多是神化了的人物和动物进而就引出禁止绘制任何生命体的戒律来以免偶像崇拜之陋习故态复萌。其次我们从安拉的属性方面考察。在穆罕默德和穆斯林看来安拉是伟大无比的创造之神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均是安拉创设的安拉是宇宙的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安拉安排的安拉是为所欲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又无时不在的。与此同时安拉还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无形无象。这一点直

接关系着伊斯兰教的肖像禁忌。既然安拉是无形的其信徒当然就不能去敬拜任何有形神像。而且既然一切生命体都是安拉所造表现人类和动物是主所独享的特权〔1〕那么信徒就万万不能去绘制任何生命体肖像。对此 《圣训》作了进一步诠释若画有生命之像真主会让你为画像注入生命以示惩罚而画家绝对给它注入不了生命〔2〕这是大罪 将受到真主的严厉惩罚。此外《圣训》告诉我们穆罕默德最年轻的妻子阿依莎为他装制了一个枕头上面有精巧的绣像为此圣人立在两座门之间脸色骤变诘问道这是什么枕头难道你不知道天仙不进有画像的房子〔3〕伊斯兰学者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说 如果谁绘制了画像仁慈天仙就不会进入他的家室和为其祈祷及诵念赎罪词了。〔4〕换句话说传达安拉旨意的天仙不赞悦绘制画像。基于如上原因在伊斯兰教看来绘制有生命之物的像为严重的非义行为它确属大罪。不论将它画在使用的物品上或不使用的物品上还是把它画制在服装、家具、银币、金元、铜钱、器皿、墙壁或其他东西上统统都是不义的。〔5〕这样清真寺里就不会有神像 伊斯兰教艺术中就不会有人物造型伊斯兰书籍中就不会有生命体插图整个伊斯兰社会也就与肖像艺术无缘了。不过有一点需指出应该说将圣像置于祭坛寺庙之中给信徒提供祭拜的对象不仅可使登堂礼拜者肃然起敬宗教感情有了寄托而且还会起到使信

徒觉得神佑就在眼前的功效。此番道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是应当知晓的。然而出于打倒偶像崇拜的需要他是不能号召穆斯林一手捣毁旧的偶像一手又树起新的偶像的。没了崇拜的偶像又如何使信徒不忘安拉、想着使者呢穆罕默德采取了要求穆斯林时常诵读或默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钦差这句清真言的绝妙方法从而在心灵上将信徒和安拉、使者沟通起来并通过每天的五番礼拜将这种联系加强巩固。 二 为何禁酒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对酒的态度是不同的。我们在《圣经》中找不到禁止信徒饮酒的条文非但如此基督教的圣餐礼还特地要求受礼者喝少许象征耶稣基督血液的葡萄酒。所以基督教基本不存在禁酒之律。佛教早期经典中似乎也没有严格的戒酒经文只是后来对在家的男女教徒制订的五戒和八戒之中才有不饮酒的戒条而且也并未被严格恪守。唯有伊斯兰教彻底禁酒《古兰经》明确指出饮酒是包含大罪的行为严令禁戒。那这是为何呢首先我们从饮酒与伊斯兰教的根本精神之关系来分析。伊斯兰的本义是和平同战争、仇恨相对。穆罕默德称伊斯兰教之前为蒙昧时代。蒙昧一词主要包含忿恨、轻薄、骄矜、暴戾等意思。创立伊斯兰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上正道也就是劝诫大众放弃蒙昧时代的不良品行养成谦恭、好善、宁静、服从的心理以求取社会的和平安定。由此又引申出伊斯兰的另一含义安分服从。

为了实现这一根本宗旨穆罕默德对穆斯林作出了许多要求和规定禁止饮酒当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因为饮酒过量引起精神失常乃是人所共知的而阿拉伯人又有即席狂饮的习惯往往一饮而大醉失去正常的理智惹是生非生出胡言乱语、蛮干殴斗甚至奸淫仇杀等严重后果成为邻里不和、社会不靖的一大根源。这显然与伊斯兰教的和平宗旨大相悖逆。故穆罕默德说酒为万恶之母酒与正信势不两立有此无彼〔6〕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7〕所以穆斯林必须戒掉饮酒这种不良习惯。其次从饮酒与履行宗教礼拜之关系来分析。穆罕默德要求穆斯林行念功、拜功、课功、斋戒、朝觐五项义务而饮酒误事直接影响五功的履行其中对念功和拜功的影响尤为严重。穆斯林应随时念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钦差这一清真言试想一个酩酊大醉的人能准确无误地诵念吗拜功要求穆斯林从早到晚行五番礼拜称晨礼、晌礼、脯礼、昏礼、宵礼而且每次礼拜都有一定程式从立正、鞠躬到跪拜、起立各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还应清除杂念一心求安拉的宽赦与恩典。如此重要而又不简单的宗教行为让一个醉汉去完成是不大可能的。如果非要去礼拜那只会亵渎神灵。所以《古兰经》先是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礼拜〔8 〕接着便指出饮酒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9〕最后 穆罕默德颁降禁酒令。需要说明的是伊斯兰


伊斯兰教创始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38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