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感想敢言文集

时间:2017-03-22 06:03: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敢言之人

我所说敢言之人,是指那些说出别人不敢当众说的话的人,他们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愿意承担自己说出的话带来的所有后果的前提下,说得坚定又有底气,不会在说完之后捶胸顿足或是惶恐不已。

在很多时候,我是一个敢怒不敢言的人,有很多想说的话和该说的话都不敢说,害怕会祸从口出,给自己惹来不可收拾的麻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总是能不说就不说,遵循少说少错的原则。但是,当我听到有人大胆地说出我不敢说的话时,我又会非常羡慕和佩服。我羡慕他们能够畅所欲言,佩服他们有这样的勇气,因为这些都是我所没有的。

当很多人都选择沉默的时候,为什么他们能够敢言呢?难道他们不怕遭到别人的不满,甚至是攻击吗?他们很可能因为自己所说的一句话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但是他们仍然选择说出来,而不是忍到底。

敢言固然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承受一切后果的底气,而不是一时意气用事。我就是缺乏底气,才不敢说。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说话一针见血,甚至不给自己和别人留余地的人,他们不在乎别人会什么看法,想说就说,该说就说,能够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他们很容易得罪别人,但他们对得起自己。他们很容易被别人误解,但他们毫不在乎,依旧洒脱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愿这个世界上敢言之人越来越多,能够有更多不同的声音,而非只有一家之言,让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只能以沉默作为反抗。

篇二:敢言之人

敢言之人

敢言之人

我所说敢言之人,是指那些说出别人不敢当众说的话的人,他们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愿意承担自己说出的话带来的所有后果的前提下,说得坚定又有底气,不会在说完之后捶胸顿足或是惶恐不已。

在很多时候,我是一个敢怒不敢言的人,有很多想说的话和该说的话都不敢说,害怕会祸从口出,给自己惹来不可收拾的麻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总是能不说就不说,遵循少说少错的原则。但是,当我听到有人大胆地说出我不敢说的话时,我又会非常羡慕和佩服。我羡慕他们能够畅所欲言,佩服他们有这样的勇气,因为这些都是我所没有的。

当很多人都选择沉默的时候,为什么他们能够敢言呢?难道他们不怕遭到别人的不满,甚至是攻击吗?他们很可能因为自己所说的一句话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但是他们仍然选择说出来,而不是忍到底。

敢言固然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承受一切后果的底气,而不是一时意气用事。我就是缺乏底气,才不敢说。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说话一针见血,甚至不给自己和别人留余地的人,他们不在乎别人会什么看法,想说就说,该说就说,能够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他们很容易得

罪别人,但他们对得起自己。他们很容易被别人误解,但他们毫不在乎,依旧洒脱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愿这个世界上敢言之人越来越多,能够有更多不同的声音,而非只有一家之言,让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只能以沉默作为反抗。

篇三:读后感

零下一度读后感(一)

前几天,在姐姐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本很不想读却又很想读的书《零下一度》,看了一下日期,于2000购于北京新华书店,也算是古董了吧。

涉略了一下,发现韩寒的文笔最推出的就是幽默,用幽默来批判,铿锵有力——简直就是单纯的很直接,不过真的,他的学生时代的随笔很能勾起人的共鸣,尤其是学生的共鸣,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更特别的是很会思考的学生。现在的80后的,我想现在应该在为事业打拼,我很羡慕,因为能做自己喜欢的是,不像现在处于passive的地位。

正如韩寒说的“我看过许多初中高中生的应试作文,很纳闷,难道他们就结晶出了这些东西?真正的结晶在不应试的随笔之中。我最近关注和思考的是我究竟应该关注和思考些什么。”我很不同意又很同意他,正如我,很会想,我甚至觉得我自己都可能成为思想家……该关注的,该思考的我都想过了,连高中毕业后的三个月都计划好了,在别人看来很单纯,我想也对,很单纯,但是我文笔很差,写了半天不知所云,语无伦次,就差提笔忘字了。

呵呵……看了《零下一度》我想说如果韩寒不在中国,会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吗?就算在中国,如果中国教育不是批发式的,那么我现在可能还不认识韩寒这个人认了呢……我现在还是喜欢高中的韩寒……或许以后步入社会后还会喜欢韩寒的入“世”之作吧。

零下一度读后感(二)

闻韩寒这个名字,他算是文坛的后起之秀吧。他的作品之前我没看过,但听说他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却不可小视。前不久去新华书店看到韩寒的《零下一度》就顺便买了回来。

看他的这本文集,我确实亲眼见识了韩寒独特的魅力,知道韩寒为什么如此受青年一代的欢迎与亲睐了。在中国文坛只怕难得再找得出这么个韩寒,尤其在当今的文坛与当今人文缺失的社会。

韩寒的作品大胆、幽默、深刻、尖锐、辛辣、真诚、率直,当然,不可否认的,其文也确实有些过于偏激和不成熟之感,在此就不多说了,自己去看。

《零下一度》中印象很深的是韩寒的《只说一点点》、《眼中》,其次就是最后的代编者话——刘如溪的《韩寒三思》。本来呢,从题目四字的字面意思看刘如溪是苦口婆心地劝韩寒三思,但是到了最后却来这么一句:韩寒三思,与韩寒情况类似的同学三思,以韩寒为榜样的同学更要三思。似乎是点睛之笔,升华一下思想高度和文学意义嘛。说实话,我不是什么韩寒,我是我自己,也不曾有什么与韩寒

情况类似,我与自己情况类似,更没有以韩寒为什么榜样,我以自己为榜样(不过需要一提:我绝不崇拜韩寒,但我欣赏韩寒),只是觉得此文中有些话说得牵强了。比如,那个什么关于韩寒说学数学只要学到初二的,人家不是说了嘛,那只是对他自己而言,他有说:如果你将来想去设计个把火箭玩玩,就别信他那一套。这就对了嘛,那一套是他的,拜托,人家的,告诉我谁叫你去抢的?再说了那韩寒说的话又不是真理,亦不是圣旨,你当放个屁,大可以不听、大可以不信、大可以不闻。其实说这些本来就是多余,不能因为韩寒是文坛的名人了,创造了“韩寒现象”就把他的一个观点拿出来小题大作。试问,如果是大街上一个乞丐说数学只要学到小学毕业,或者他饿得难受心情不爽干脆就说地球人都不要学数学,谁会理他吗?扫街的大妈?——叫他滚远点!环保工人?——别破环市容!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没人学数学自然有人学数学,至少韩寒《眼中》那些人的拥护者肯定会拼了老命的学数学学微积分,气死你韩寒!韩寒觉得大多数人学了微积分一辈子用不上几次,那么,肯定有这么个人认为学中国古典文学赶不上新时代潮流。中国拥有一个数理化三科总分不及格亮七门红灯的韩寒,那么,中国必定拥有一个把他吊着打往死里打都不肯学一句语文的人才。我想劝慰刘如溪先生,倒不如多发发功夫去劝劝那些誓死不学文学的同学“三思”,为他们去“无比担忧”吧。

话又说回来,无论《韩寒三思》再牵强那一套也是刘如溪先生的,我无权评论,所以也不能老扯着这个话题不放,仅仅关于“数学到底该学多还是学少”,这是个多么稚气的话题,根本不成问题,看罢全书却看到书中有多处提起,这么多人凑热闹,我也只是稚气些过来凑凑热闹发表一下自己的一套愚见罢了。不!是读后感——读了《零下一度》:有此韩寒,文坛有幸!

其实说到这些担忧啊那些热闹什么的,突然觉得令人担忧的其实更是现今中国的文坛,因为中国文坛太过于平静,太过于低迷,没有热闹,没有激情。

不过,亦如他的《零下一度》,韩寒势必会惊起一湖涟漪一滩鸥鹭,令锈腐的文坛焕发几许光辉充满几许生机。

还有,如果你没打算凑热闹,也千万别信我以上这一套。

零下一度读后感(三)

看到明天的天气预报,最低温度达零下一度了,突然想到韩寒的《零下一度》。里面有一篇《穿着棉袄洗澡》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这是韩寒的想法,然而社会上许多人都否认这个看法。中国的教育界依旧口口声声地要培养全才,就拿江苏省的高考方案来讲吧,非要你门门都好,有一门拖后腿就会“一尸多命”,拿什么补救都不行。然而,这毕竟是应试教育,除了会做题,考生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社会……

韩寒作为一个少年成名的偏才,不是被人捧上天,就是被人踩到地狱。我觉得这对他很不公平,少年成名不是他的错,而是正如韩寒所说,这个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而韩寒就是文学人才。况且,相比那些学习成绩好,却碌碌终身的人,韩寒可谓是“全才”了,除了在文坛响彻云霄,也涉足了娱乐圈,赛车玩的也很棒……我们不能过多的要求韩寒,非要什么都好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正如我们不能要求庖丁去相马,伯乐去解牛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也许有人是大器晚成型的,也许有人属于少年得志型的,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大器晚成一定优于少年得志,所谓各有千秋嘛!

“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专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所以,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

在我看来,我们该做且能做的不是批评过去的,而是正视现在,再次审视现在的教育,审视自我!

气温会骤降至零下一度,但希望不要冰封我们的心!

做最好的自己

——读《零下一度》有感

张馨月 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二四班(指导教师:曹沫)

印象最深刻的两本书:《零下一度》、《四世同堂》

“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韩寒

书架上的《零下一度》买回来已两三年,因老师一直说少读韩寒的书,原因不详,所以一直搁置。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的观点会与老师的不同,所以放假的我,决定“叛逆”一把,一口气将它读完。

读完,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震撼,无非是些生活琐事、几篇随笔、几篇小说。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大段的景物描写;不像郭敬明的文章那么华丽,不像金庸的小说那样传奇,也没有余秋雨的散文那样深沉。看起来,此书着实平常,甚至有些令人失望。

这本书究竟特别在哪里呢?韩寒,究竟为什么成功?其文,其人,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好像并无过人之处,可仔细想来,这平常之处才是真正的不平常。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不易发掘,而平凡之下才是真正的宝藏。韩寒也许拥有一种类似于“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用文字将事物一一打上他的烙印。他使事情变得具有叛逆精神,他使每一个画面、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变得与众不同。他曾说:“鹅卵石为什么被人拿在手里玩?正是因为它没有棱角。”这似乎表明了他的态度——要做一个个性鲜明,棱角分明的人。而他笔下的事物也如他本人一样,棱角分明,不带有丝毫妥协。

韩寒其人也是棱角分明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六门功课亮红灯,职业赛车手,受到方舟子质疑时令人吃惊的举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直言不讳,开发并重新定义个人客户端??他一直在向世界宣布: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韩寒。他不是谁的复刻品,他的成功也无法被复制。这也许也是韩寒能在质疑声中走向成功的原因。

也许,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那无数成功人士真如“刚开走的车”,只是“泛泛之辈”的我们,终究追不上。又或许,我们根本没必要追逐。的确,我们都不会是韩寒,没有足够好的文笔,也没有缜密的思维能写出不露破绽的小说,纵使向新概念投稿,可能也得不到一等奖。可是,我是我,至少每个人还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不想、也不会被轻易复制。我们不该依照别人的方式生活,因为按照别人的方式终究无法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做下一个谁,只做第一个我。”这是朋友的座右铭。从前一直不太理解,如今,我想我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了。韩某人用他的文字,甚至是略带偏激和叛逆的文字,教会了我,就做自己吧,做最好的自己!


感想敢言文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34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