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冰心纪事

时间:2017-03-20 06:11: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记叙文课文

七年级上册 第—单元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记叙文 4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散文

第二单元

9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第三单元 11 春 朱自清 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13 夏感第四单元 17 看云识天气18 绿色蝈蝈 法布尔 19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20 关山市 蒲松龄 第五单元

21 风筝 鲁迅 22 羚羊木雕 张之路 23 散步 莫怀戚 自传散文

散文

散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记叙文 小品文 记叙文记叙文

记叙性散文26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童话28 女娲造人 袁珂 神话故事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3

丑小鸭 安徒生 第二单元7 最后一课 都德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童话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

童话

小说

议论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11 邓稼先 杨振宁人物传记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传记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第四单元

16 社戏 鲁迅17 安塞腰鼓 刘成章 18 竹影 丰子恺 19 观舞记 冰心 20

口技 林嗣环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22 在沙漠中心 记

叙文

记叙文

小说

抒情散文

艺术散文

艺术散文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文 23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记叙文24 真正的英雄 里根 演讲稿第六单元

26 猫 记叙文 27 斑羚飞渡 沈石溪记叙文 28 华南虎 牛汉 说明文 29 马 布封 说明文 30 狼 蒲松龄 记叙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

2 芦花荡 孙犁 小说3 蜡烛 西蒙诺夫小说 4 书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通讯文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记叙性散文 7 背影 朱自清 散文 8 台阶李森祥 小说

9 老王杨绛 10 信客 余秋雨 第三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帧17 奇妙的克隆谈家帧 记

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篇二:写人叙事类课文 安徽省“省培”淮北师大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送培送教讲稿之二 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

教什么,怎么教

今天上午,我与老师们交流的话题是: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

应该说,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课标学习与培训,这个话题不是什么新鲜的内容。这个话题让

哪位老师谈,都能谈出一二,谈出个人的看法。我今天谈这个话题,一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实

际情况,当前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切合课标精神的现象;二是根据老师的经验思维、

教学习惯,以及实际的需要,再明确一些认识,提出一些建议。首先谈第一个问题:我对研

讨主题的一些思考。

一、我对研讨主题的一些思考今天我与老师们共同研讨的主题,是小学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

为了提高研讨的效果,我对这个研讨主题,有几点思考。㈠写人叙事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 写人叙事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大家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有

写人叙事类课文,写景状物类课文,有说明性的文章,还有诗歌,以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即图文结合的课文)。以上这几类课文中,写人叙事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

比例。写人叙事类课文既有写实性的(一般性的记叙文),也有虚构性的(童话、寓言、故事、

神话等)。仅以三年级上册来看,全册32课,就有18课是写人叙事的。这18课分别是:《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灰雀》、

《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风筝》、《玩出的名堂》、《找骆驼》、《孔子

拜师》、《盘古开天地》、《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掌声》、《一次成功

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三年级下册32篇课文有20课,四年级上下册64篇课文

有29课。中年级共有课文128课,其中写人叙事类课文就有67课,占中段课文总数的52%。从统计数字来看,小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课文半数以上是写人叙事类课文。学生学习这类

课文,可以从中学到最基本的、最常用的写人叙事的方法,因此,他们写的作文也大都是写

人叙事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也喜欢写这类作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写人叙事类课

文,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也应该以此作为重点。这样看来,今天我们研讨写人叙事类课文教

什么,怎么教,是很有教学现实意义的,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研修,抓住了写人

叙事类课文,也就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 ㈡写人叙事类课文一般具有记叙的性质。 写人叙事类课文,不论是写实的(如一般性的记叙文),还是虚构的(童话、寓言、故事、

神话等),大都以记事的形式,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寓情感和道理于事件之中。写人叙事类课

文,以记事为依托,通过记事而写人。有的是以记事为主,有的是以写人为主。记事讲究一

定的顺序,写人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叙事类课文

既要让学生读懂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 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又要让学生通过事件本身体会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人,体

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白作者阐述的道理。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品读事件,明白道理;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品读人物,把握形象。学生通过这类课文的学习,能够获得精神

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启迪,提升人生的境界。当然,这些还仅是人文的东西,学习这类课文,

更主要的还是学习作者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构段的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㈢从两个方面研讨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与老师们共同研讨写人叙事类课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打算重点讲两个方

面。第一,首先要让老师们明白,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到底应该教哪些内容,教学中注

意什么。第二,老师们把握了主要内容以后,我带领大家再重温一下语文课标的核心理念,

让老师们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前沿动态。重温核心理念,了解前沿动态,一定会有助于大家

把握今天研讨的主题,会有助于老师们今后的语文教学。㈣从三个方面提高研讨的效果。为了提高研讨的效果,我与老师们交流今天的主题,尽量注意三点。一是注意把中年级

与低年级、高年级区别开来,让大家在区别的对比中,更易把握。二是紧扣语文课标,根据

课标的年段要求,向老师们详细解读、具体讲清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到底应该教哪些内

容,应该如何教。三是因为写人叙事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因此课标上提出的年段

当中的主要要求,我们今天一般都会涉及。即 课表中凡是与写人叙事类课文教学有关的,我一般都会讲到。在课标的年段要求中,与

写人叙事类课文教学有关的,中年级提了7条,在三个年段中最多,而低年级是5条,高年

级是6条。不过,我会比课标要讲得更具体,更明确,更便于老师们在教学中操作。

二、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a、关于教什么?

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于朗读课文,低、中、高年级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是“学习

用”;中年级是“用”,高年级是“能用”。怎样区别呢?——低年级偏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

正确、流利、熟练,这是个保底工程。下要得底,上不封顶。“有感情”是理想目标,不论目

标能达到多少,首先要保证让每个孩子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熟练。少数朗读水平好的

学生能读得有感情,应该予以表扬、鼓励。中年级除了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开始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了四年级,学生应该能够把课文读得比较有感情。到了五年级,学生

应该完全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年级老师教学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理解体会。

当前,学生能把课文真正读得有感情的,是极少数。多数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快,很熟,但

没有感情,还有很多丢字添字错读现象。 ㈡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二年级下学期学习默读;三年级继续学习;四年级能正确熟练地默读;高年级提出速度

的要求(五年级每分钟200字、六年级每分钟300字)。学习默读,关键是:不出声,会动笔,会思考,有发现,能交流。 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工具书、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关于词句,理解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即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三个年段是有区别的:

低年级为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大意。中年级是“理解”,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准确把握。高年

级是推想,可借助上下文语境,自己的直觉,即语感,还有自己的经验和积累。高年级学生

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了,有了一定的能力了,所以自己可以推想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

能力,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目前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三个学段的不同是:了解

词句大意——理解词句意思——揣摩词句意味。 ㈣认识意义段,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关于段落教学,低年级是初步学习理解自然段;中年级继续理解自然段,重点把握意义

段;高年级把握篇章结构。中年级应把握:

1、认识自然段与意义段的区别;

2、区别意义段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3、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4、用摘句法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5、用段意归并法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6、认识并列、承接、总分,概括与具体等常见构段方式。篇三:如何阅读记叙文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

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

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

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

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

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

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

《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

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

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

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

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

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解题步骤

第一步,仔细地阅读全文,认真地想一想,明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

前因后果、情节变化,以及抒发了什么感情,阐释了什么道理等等,对文章的内容、写法,

以及作者的思路等有一个全面的感知。 第二步,把全部考题快速看一遍,粗略感知所要考查的内容,然后仔细审视题目,由易

到难,逐一作答。

第三步,重读全文,尤需注意重点段、主旨句、抒情议论段、写作手法等,以便从更高

的层次上加深对文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的答案进行认定、

补充和纠正偏误。 *如何概括段意

段意的概括要从记叙的人、事、景、物出发,既要准确,又要全面,还要简洁。 方法:

1. 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2.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

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篇二:2015高一下昌平期末语文

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2015.7

语 文 试 卷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7题。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艰苦。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的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chěng)罚的。这样恶作剧还不够,有的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这原理是和国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身轻似燕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如果练字的时候笔管上驮着好几两重的金属,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____甲____了。写一寸径的大字,也有人主张用悬腕法,甚至悬肘法,写字如站桩,挺起腰板,咬紧牙关,_____乙____,道貌岸然,在这种姿态中写出来的字,据说是能____丙___。现代的人无需受这种折磨。「科举」已经废除了,只会写几个「行」「阅」「如拟」「照办」,便可为官。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以应酬问世,写字一道,渐渐的要变成「国粹」了。

当作一种艺术看,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因为字是艺术,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类的说数,其效用也就和「新诗作法」「小说作法」相差不多。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写字最容易泄露(lòu) 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__________,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____________,字瘦如柴,____________,字如墨猪,___________。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在「文字国」里,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长,且常用错了地方。譬如,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给当铺酱园写写招牌,至不济也可以给煤栈写「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题诗,改写春联或「抬头见喜」就合适得多。有的人写字技术非常娴熟,在茶壶盖上写「一片冰心」是可以胜任的,却偏爱给人题跋字画。中堂条幅对联,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写的,不过悬挂的地点应该有个分别,有的宜于挂在书斋客堂,有的宜于挂在饭铺理发馆,求其环境配合,气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俯「心经」就有困难。字写得坚挺俊(jùn)俏,所用大概是尖毫。笔墨纸砚,对于字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气势磅礡,一气呵成,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sì)的,煞是吓人。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法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写字的人有瘾,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_______字真写到好处,_______不需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惩(chěng)罚 国粹B.泄露(lòu)娴熟

C俊(jùn)俏气势磅薄 D.似(sì)的 精气神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得心应手 一丝不苟 大笔如掾 B.烂熟于胸 正襟危坐 大笔如缘

C.得心应手 正襟危坐 力透纸背 D.烂熟于胸 一丝不苟 力透纸背

3.都说“字如其人”,颜鲁公的字端庄凝重,下列四幅字中,哪一幅出自颜鲁公之手?(3分)

AB

C D

4.依次填入文章第二段横线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其人大概拘谨 ②其人必如排骨

③其人必定豪放 ④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5.在文章最后一段横线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如果 那么 所以B.因为 所以 但

C.如果 当然 但 C.因为 当然 所以

6.“一片冰心”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芙蓉楼送辛渐》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基于此,有人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一片冰心不求名利”,下列哪句更符合下联要求?(3分)

A.十里洋场尽是风流 B.千年风霜浸染华夏

C.满纸荒唐曹公挥泪 D.两袖清风只是何非

7.根据文章内容和个人书写经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写毛笔字姿势要端正,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要坚;运笔在腕,要灵活。

B.所谓“字如其人”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字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C.书法无论是擘窠大字还是蝇头小楷,都有一定的用途。对联悬挂应该也有一定的讲究,要求尽量与环境相配合。

D.真正的书法家“善书而不择笔”,无论什么样的书法字体,最好都用一种笔完成,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书法家。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2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上书论事,徙太平。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

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

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方吐蕃盛强,盗有陇西,异时州县远近,有司不复传。耽乃绘布陇右、山南九州,且载河所经受为图,又以洮湟甘凉屯镇頟籍、道里广狭、山险水原为《别录》六篇、《河西戎之录》四篇,上之。诏赐币马珍器。又图《海内华夷》,广三丈,从三丈三尺,以寸为百里。并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其中国本之《禹贡》,外夷本班固《汉书》,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以朱,刊落疏舛,多所厘正。帝善之,赐予加等。或指图问其邦人,咸得其真。又著《贞元十道录》,以贞观分天下隶十道,在景云为按察,开元为采访,废置升降备焉。至阴阳杂数罔不通。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以公见代见:我 .

B.其中国本之《禹贡》 本:本来 .

C.其器恢然 恢然:宽阔的样子 ..

D.世谓淳德有常者 淳德:淳厚的德行 ..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耽骑射 以其无礼于晋 ..

B.或请馆于外皆以美于徐公 ..

C.奈何凝之 吾妻之美我者 ..

D.而检身厉行夜缒而出 ..

10.下列四个选项,全部体现贾耽政绩突出的一项是(3分)

①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②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③耽每畋,从数百骑 ④耽嗜观书,老益勤 ⑤为《别录》六篇、《河西戎之录》四篇 ⑥不喜臧否人物

A.①④⑥ B.①②⑤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题意的是 ...

A.贾耽以国事为重。他派行军司马樊泽向德宗奏明政事,德宗下诏让樊泽代替他,他交出兵权,并劝阻了大将张献甫的冒险行为。

B贾耽待人很宽厚。他知道李纳有谋反之心,但李纳路过他的辖区时,仍让李纳的军队住宅在城中并在廊屋宴请他们。因此感动了李纳,李纳不再有谋反之心。

C.贾耽在地理上贡献突出。他喜欢读书,熟悉地理知识,绘制了许多地图,并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皇上很欣赏他。

D.贾耽德高望重,不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他做了十三年宰相,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宾客很热情,因此很受尊敬。

12.把上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②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三、本大题共两小题,共14分。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8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嗣音:寄信。嗣,寄赠。

①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章的“衿”,第二章的“佩”,实指一物,即男子送给女子的信物。

B.悠悠我心中的“悠悠”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C.诗歌中两处问句表达了女子队男子的理解与宽容。

D.“挑兮达兮”写出了女子来回走动,心神不宁的真实状态。

②“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篇三:2016届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段测语文(解析版)

2016届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段测语文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这次学校举行的“舌战群雄”辩论赛中,高二(8)班的李明同学作为一辩选手,论证严密,__________,犀利而不失稳重,一举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②我最爱听爷爷讲他年青时代时在东北老家的故事,那山林、小河、羊群、骏马,在他的______之中仿佛都出现在眼前,让我对从未去过的家乡充满国向往。

③他一说起自己在深圳创业的过程就__________,当时条件的艰苦、亲朋的不支持、政策的不确定等等都成了他现在骄傲的资本,毕竟他战胜了困难,成就了自己。

A.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滔滔不绝B.滔滔不绝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C.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娓娓而谈D.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本次社团节本着普及社团文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推广素质教育为宗旨,开展了60余项活动,这些活动大多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追捧。

B.虽然多家媒体报道了“气功大王林涉嫌杀害弟子邹勇”的消息,但截至7月23日上午,警方尚未确定邹勇死亡及王林雇凶杀人的最新消息。

C.因为强行推动安保法案在众院表决通过,安倍晋三内阁的支持率大幅下滑,让安倍晋三接连在各大电视台展开宣传攻势,以赢得国民的理解。

D.就算我们努力学习生活百科全书,练就专家般的眼睛,也无法彻底防范那些有毒的食品被摆上我们的餐桌,这大概就是食品安全恐慌的根源。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一次,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许多连带性的技术难题,而这意味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几乎一切的物质困难。”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去月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

A.这其实是天方夜谭。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B.这不是句玩笑话。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C.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这真的是不可思议。

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这是无法想像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 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的神话, 就是详述在旗亭看“妙妓”唱诗的趣事。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风格雄放”,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 主景”,相同处是皆以“悲壮为宗”,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 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

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 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年纪事,一年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 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所以考明了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譬如鉴赏杜甫的《宿府》诗,据生平历史,知道 此诗作于五十三岁,杜甫入严武幕府,做了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就“杜工部”的宦途而言,乃是飘泊一生中最有依靠的岁月。全诗是:“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从末句中知道他有“姑且相就”的心思,但鉴赏不应限于此,该就诗作去分析脉理,发现“独宿”二字是通篇的眼目,“井梧寒”“蜡炬残”,当然是在写独宿,而“永夜角声悲”时自言自语,也是独 宿的凄凉景况,“中天月色好”时谁共赏看?也是独宿的无聊心情。“悲”也罢,“好”也罢,结果一样凄凉无聊,如此一顿一挫,神味加倍隽永了。下面风尘侵 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姑且相就”的独宿原因。然而“一夜独宿”时寓有多少“十年”中的感慨;“一枝栖 息”间寓有多少飘泊的空间,今日暂依于此,思绪翻腾,必然是凄恻不眠了。全诗脉络紧凑,命意悲壮,得历史生平的配合而益为彰显,如此才是理想的鉴赏法。 (节选自黄永武《中国诗学·鉴赏篇》)

4.下列与诗歌的“历史的鉴赏法”相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的鉴赏法”是中国古代沿用甚久的一种传统的诗歌鉴赏方法,人们主要通过研究诗人的生平事迹来对诗歌的意蕴和价值做出判断。

B.在鉴赏诗歌时,人们对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和异闻轶事做出详述,创造了许多诸如《唐诗纪事》这一诗话类的作品。

C.鉴赏者使用抽象的说法来鉴赏诗歌本身,并且着重引用诗歌本身之外的材料,由于重复引用资料的情况很多,诗歌鉴赏也越写越长。

D.这种鉴赏虽有一定缺点,但能让人了解诗作本末,比较透彻地理解诗歌,因此发展到清末,《唐诗说》成为了诗歌鉴赏作品的集大成者。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历史记载中寻找鉴赏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的依靠是合理的,研究诗史和文学的人大多采用的都是“历史的鉴赏法”。

B.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歌重在写景,构思精巧,这与高适雄浑豪放的诗作有很大区别,但二人的诗作都是以“悲壮为宗”的。

C.夏敬观所作的《唐诗说》一书汇集、总结了前人收集的众多诗歌鉴赏资料,可以说是“历史的鉴赏法”的代表作品。

D.《宿府》一诗围绕“独宿”,写诗人因“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而“独宿”,又因“独宿”而“姑且相就”。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关于诗人生平事迹的文字非常有限,因此不太可能了解诗人的每个作品。

B.要想了解诗歌的艺术成就,就必须在了解诗人生平事迹的基础之上,深入地把握全诗的脉络和命意。

C.如果没有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就不可能对诗歌的艺术成就做出全面的鉴赏,这种鉴赏就会落空。

D.鉴赏高适的诗也需要像鉴赏杜甫的《宿府》诗一样,深究诗歌的本末和脉络,只有这样才是最理想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超 人

冰心

何彬是这样一位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住的那一座大楼上,同住的人很多,他却不理人家,也不和人家在一间食堂里吃饭,偶然出入遇见了,轻易也不招呼。邮差来的时候,许多青年欢喜跳跃着去接他们的信;何彬却永远得不着一封信。他除了每天在局里办事,和同事们说几句公事上的话;以及房东程姥姥替他端饭的时候,也说几句照例的应酬话,此外就不开口了。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的和他说话,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她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说,“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第二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过了几天,呻吟的声音住了,夜色依旧沉寂着,何彬依旧“人无梦”睡着。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他的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里去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之后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星光中间,缓缓的走进一个白衣的妇女,右手撩着裙子,左手按着额前。走近了,清香随将过来;渐渐的俯下身来看着,静穆不动的看着,——目光里充满了爱。

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他大声喊着母亲,母亲,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清香还在,白衣的人儿还在。微微的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的几堆黑影上,送过清香来。——刚动了一动,忽然觉得有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他是深夜的病人——是禄儿。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他穿着单衣走了过去,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上面大字纵横,借着微光看时,上面是:

我在先生门口看了几次,桌子上都没有摆着花儿。这花虽是野花,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我想先生也必是爱它。我早就要送给先生了,但是总没有机会。昨天听见先生要走了,所以赶紧送来。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

朋友的儿子的东西。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来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早晨,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纸,写着:

小朋友禄儿:

我先要深深的向你谢罪,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恶。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的报答你呢! 你深夜的呻吟,使人想起了许多的往事。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她的爱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要荡漾起来。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了宇宙和人生,拒绝了爱和怜悯。上帝啊!这是什么念头呵!

我再深深的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呵!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我要用一缕柔丝,将泪珠儿穿起,系在弦月的两端,摘下满天的星儿来盛在弦月的圆凹里,不也是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么?他的香气,就是悔罪的人呼吁的言词,请你收了罢。只有这一篮花配送给你!

何彬草

“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小说写于五四运动低潮期后。“人生究竟是什么?”人们陷入了空前的迷茫当中。当时很多青年深受尼采“超人”哲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在尼采看来,正如人类道德在堕落,必须呼唤出一路“超人”来挽救人类自身可悲的退化。

②“超人”至少有这样的特征:超人是最孤傲的,是绝对自由、自足而又自私的。他们傲视一切,远离群众,没有任何朋友。超人最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又能从痛苦中崛起。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A.程姥姥和禄儿在文中同属次要人物,没有程姥姥的出现,禄儿的出场就显得突兀,所以说,程姥姥在小说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可忽略。

B.禄儿给何彬写信缘于真心的感谢,信写得情真意切,体现了一个孩子的真诚与感激,而何彬的回信则显得被动、伪饰、矫情。

C.作者不事情节的铺排,而以何彬思想的转化为线索,集中笔墨揭示何彬的内心冲突,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

D.禄儿最后根本就没有得到何彬的的花篮,禄儿仰着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表现了极其失望的心理。

E.何彬的形象,在当时富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实际上是位时代病的患者,是冰心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典型,是对当时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艺术结晶。

8.小说开篇用很多笔墨写何彬日常生活的细节,用意何在?

9.《超人》是冰心“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的文学实践的力作,小说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爱的哲学”的?(请简要分析)

10.小说作者以“超人”为题目,有些读者读后表示读不懂,认为换成“病人”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

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①。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于敏为人谦虚,待人诚恳。他给同事讲东西从来不保留,从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改革开放后,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由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注] ①九院:第九研究院,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5年1月,于敏奉命调入此。 相关链接

①于敏记忆力惊人,平时很少记笔记,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数据。靠大量的数据,他能很快对一个事物做出物理判断。这是一项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这种“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称为理论研究的灵魂。 (摘自《我所了解的“氢弹之父”于敏》)

②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撰文,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

(摘自陈海波《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冰心纪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20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