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六眼井

时间:2017-03-20 06:09:5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出门经 太阴经

门 经

早上跪在大神边,清水开口,开金言。 真口清开大神边,求求大神发香烟。 中午张一根大平香,一保爹来二保娘。 三保夫妻共到老,四保儿女有福有寿长。 夜晚伸手张香开莲花,莲花开到大神边。 求求大神灾难莫落善人边,佛说出门经。

出门遇到观世音,四大金刚来引路,八大金刚扶我身。东边请位神大神,南方请位观世音,西边请弥勒佛。北上请位将军,天上佛地上佛,来保全家金子头。 哪么阿弥陀佛,哪么阿弥陀佛,哪么阿弥陀佛。

呼雨:一晒永远福贵,二晒金玉满堂,三晒男女老少都平安,四晒四季发财,五晒五子登科,六晒六六顺,七晒七团圆,八晒各位神仙登神位,九晒十三生。呼雨咳:自从我喝采以后,求财有财,求喜有喜,一朝君子一朝臣,朝朝君子出能人。呼雨咳:我喝采以后,摇钱树,聚宝盆,聚宝盆中出金银,大富大贵大吉祥,荣华富贵满堂红。

太阴经

太阳老母向东来,照见天堂佛口重开,八万四千佛菩萨,请佛菩萨两边排,头顶七层珠宝塔,脚踏莲花满地开,左有金童来扶法,右有玉女下瑶皆,耳听请法说妙,胜过华堂一场经,太阴老母三月十五生,家家念佛点神灯,有人传我太阴经,合家老少免难星,无人传我太阴经,眼前就是地狱门,哪位明明主见佛,传等善看信以人,每日早晚念七遍,永也不入地狱门。人总之时生成土,九玄七子尽朝星,在堂父母增福寿,亡过父母早朝身,每夜念得七遍太阴经,当得一场金刚经,那么佛,那么法,那么法那么阿弥陀佛,开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灰尘。

哪味般呵罗没罗每又罗佛。

观音经

天灵灵,地灵灵,求得仙家大神灵,求山南海活观音,救苦救难,救凡人,救得男人千千万,救得女人万万千,救得童子无其数,专救凡间落难人,四大金刚来引路,后面哪吒父母心,父母心,父母心,妖精魔怪化灰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四十八庙神咒

香烟婑婑,雾气层层,碗装净水,口吐真言,净水上天,师傅在身边,净水下地,诸神在位,有请山神土地,净水一晒,惊动五方兵马,一碗净水三枝香,雪山老母到南昌,雪山老母当堂坐,九龙狮子站在昆仑上,前面摆着八宝旗,后面摆着八宝香案,层檐金神站五方,净水到东方,东海老龙王,龙公龙母当堂坐,虾兵海将站两旁。净水到西方西天佛主到南昌,头戴佛子帽,身穿佛主衣,足踏灵罗宝,手指法宝剑一支,要到凡间救苦世。净水到南方,南海观世音,观世音救灾人,千叫千应,观世音,万叫万应观世音,金童玉女或在半空之中,逢山山走,逢水水过,或是南城街也多,或在阴间斩魔鬼,或在河岸里斩妖精,字字灵,字字清,请到凡间救灾人,救得男人千千万,救得女人万万千,到一方,保一方,要帮弟子保平安,

到一块,保一块,要帮弟子保幸灾。净水到北方,北方金方大帝,要到凡间救苦世。有请东方甲乙木,木龙木马木神君,神到南宁不下马,马到南宁离鞍。南方丙丁火,火龙火马火神君,神到南宁不下马,马到南宁不离鞍。北方壬癸水,水龙水马水神君,神到南宁不下马,马到南宁不离鞍。西方庚辛金,金枪金马到来临,神到南宁不下马,马到南宁不离鞍。有请中央五大戊已土,土子土孙土公土母,土家将军,净水上天有请天上七十二神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文王八卦,姜子牙先生,兴周灭纣,斩将奉神,唐朝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千里眼、顺风耳,三国孔明诸葛亮、明朝刘伯温,有魂要保魂归体,有魄要保魄归位,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叫你文就文,叫你武叫武,一二三、一二三、弟子学道在茅山,

大毛山抚州府崇仁县,藏有千万雄兵,万万猛将,

藏在屋前屋后,屋左屋右,要到凡间救灾星,二毛山广州府玉山县,三毛山抚州府洛阳县大毛山也有法,花兰打水上高山,二毛山也有法,手提鞭子三丈三,三毛山也有法,竹叶撑船过洲滩。大毛山赶邪问道,二毛山开肠破肚,头中有病头中出,肚中有病肚中消,三毛山能解冤业,冤业能解不可结,结了无休歇,只许远走,不可近留,上有玉皇玉帝,天兵天将,下有地下兵王,有请四十八庙到南昌,江西省城皇庙,城皇大帝南昌水里头王,南昌县金石大王,新建县石城大王,进贤县康王大帝,崇仁县XXX,一言道,河比水管,南牙大败,都市里四大大王,自古门外,关圣大帝,关王庙,关门太子,文长将军,张各门,腾王阁,文江先师,永和门,德兴门,聂家将军,聂一聂二聂三聂四聂五聂六聂七聂八聂九聂十聂十一将军,筷子巷海昌将军,

普天福主神仙,瓦子角,杨司庙,斩龙得道,平长头王,六眼井六义正神,大街上燕鹅亭、燕鹅庙,千千猛将,万万雄兵,小街上华陀庙,华陀神仙,头痛破头,肚痛破肚,五肠六腑,先马池,袈裟庙,袈裟太子,头戴袈裟帽,身穿袈裟衣,足蹭灵罗宝,手提法宝剑一支,马家祠,老马庄,二位正神,上下晒,晒王庙,花岗口,花岗太子,李祖祠,李义正神,佑民寺,弥罗大佛,后街上陈家桥,曹王菩萨,南昌府万寿宫,许连真君,普天福主神仙,九门十八坡,南京管北河,诸位正刘到,降成世间魔,五峰九天玄女,太上老真君,急急如律令,符到符灵。

篇二:南昌街名由来

目录

南昌街名由来 .................................................................................................................. 1

一、七门九洲十八坡 ........................................................................................................... 1

(1)七门 ......................................................................................................................... 1

(2)九洲 ......................................................................................................................... 2

(3)十八坡 ..................................................................................................................... 3

二、旧街道 ........................................................................................................................... 4

三、南昌旧时专业名街 ....................................................................................................... 5

四、人名路与十大“乡贤路” ................................................................................................ 6

(1)十大“乡贤路” .......................................................................................................... 6

(2)解放后的人名路 ................................................................................................... 10

南昌街名由来

一、七门九洲十八坡

(1)七门

南昌在汉代初建灌婴城,唐时又西移建筑唐城(府城)。这座古城经过修筑和改建,直至明代才确定为七个城门。

进贤门,又名抚州门、望仙门。位于今永叔路、于都街(系马桩)、绳金塔街交错之处,因附近有梅尉官舍而得名。这一带附廓内外,农田菜地居多,运肥挑菜的人群自晨至晚川流不息。城外又有多处坟山墓地,送丧扫墓者常有来去。故有“挑桶卖菜抚州门”或“哭哭啼啼进贤门”之民谚。

惠民门,又名寺福门。位于今船山路与南浦路(原普贤寺街)之处,城门因

近普贤寺和惠民仓而得名。民谚有“烧香拜佛寺福门”和“千船万帆惠民门”,是说这一地段烧香拜佛和运粮的人很多,过往车船络绎不绝。

广润门,又名柴步门、桥(翘)步门、广货门。位于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交叉处。这里钱、盐、粮、“五洋”商店毗连云集,百货、布纱、颜料批发商号大多集中在离城门不远的棉花市、带子巷、塘塍上一带,古庙万寿宫亦在其附近,因其他处热闹繁盛之区,所以有“推进涌出广货门”的民谚。

章江门,又名古昌门。位于今章江路西端与榕门路相接之处。过去藩台官署紧靠城门,滕王阁和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晓渡”在其城外之赣江之滨。滕王阁前建有“接官亭”,当时没有铁路、公路相通,往来显官巨商都是乘船至此上岸或登船。故有“接官送府章江门”和“吹吹打打章江门之说”。

德胜门,古称望云门。位于今胜利路北端,今“八一”桥在其城门外,为市区通往赣北和新建县的必经之道。城外右侧不远处原是一片沙地,旧时在此作为刑场,故有“杀人放火德胜门”或“凶神恶煞德胜门”之民谚。

永和门,又名澹台门、坛头门。位于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交接处。因城门距仙人黄紫庭台坛坛址之处,又因孔子门徒澹台灭明亦葬此附近而得名。

顺化门,又名琉璃门。位于今八一大道、孺子路相接处,城内的羊子巷,城外的金盘路,为当时进出城门的必经通衢。因其城内有延庆寺,传说在一次基建掘土时,掘得一尊琉璃佛象,移供寺中,故名琉璃门。过去城外有练兵的大教场,所以民谚又有“枪刀剑戟琉璃门”之说。

(2)九洲

南昌位于赣江中下游,抚河交会之处,江中有大大小小约二十余处沙洲,还有几个墩滩,如应章墩、吉安墩、罗家墩、猪婆滩等。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十五年出版的南昌地域图,确有洲名的记载,经核对校勘,其中有重名、错标、漏标等情况。民谚中提及的“九洲”,只有民国出版的图标较为准确和吻合。“九洲”即是:新洲、潮王洲(朝阳洲)、打缆洲、杨家洲、新添(填)洲、黄泥洲、(以上洲名今仍沿用)、里洲(现已填河成陆)、黄牛洲(已并入黄泥洲)、大洲(已并入潮王洲),这九个洲均在南昌市区界内。

(3)十八坡

南昌所谓的十八坡,是旧时市区街道依地势高低不平而形成的,处于高地的称“坡”,如现在的总镇就是很明显的实例。由于城区变化大,道路屋宇的建造,“坡”也随之发生变更或消失。根据“市地名办”的资料,自古至今南昌称“坡”的地名复杂,已知者共有24个之多,经反复论证,较正确的“十八坡”是:

傅家坡 (今名傅家坡巷)

凤凰坡 (上下两坡合并为一,在今中山路西端,现凤凰坡小学西侧)。

骆家坡 (在广外茅竹架附近)。

戴家坡 (今名为戴家巷)。

十家坡 (今统称十字街)。

总镇坡 (今中山路西段、统称铁街)。

铁树坡 (今统称十字街)。

十八坡 (今前进路中之一段)。

槐树坡 (后名槐树巷,今统称邓家巷)。

帅家坡 (今爱国路)。

乐家坡 (今统称高家巷,在章江门外原猪市街的临江巷和高家巷附近,今滕王阁对面,清道光二十九年的《南昌县志》有此记载)。

砧头坡 (今统称犁头咀街,在广外)。

金鸡坡 (在今广场东路、金盘路旁,附近有一街名称坡头街)。

桃树坡 (在今象山南路、六眼进以南,都司前街口。传闻当年该处桃树茂密,所因辟路建屋,乃由三村花农将桃树全部移植于三村)。

跃龙坡 (在今象山南路、古跃龙桥(高桥)南端,今高桥商场附近)。

灌木坡 (误传在渊明路蚂蚁巷,不确。实在蓼洲街附近,该处现尚有一街称“坡头上”)。

煤炭坡 (有两处,故应称两个坡,一在今煤炭街;一在今三眼进街,校厂东巷附近。清末南昌街名紊乱,重名者不少,如吊桥街就有四处,所以两个煤炭坡重名,就不足为怪,特别是这两个坡名及位置同时记载在同一古籍中,故而可信)。

黄泥坡 (一说在城北沙井附近;另说在塘塍上。)

二、旧街道

棕帽巷——相传许真君戴棕帽路过时,风将其帽吹落在此,后人将此巷称为棕帽巷。

六眼井——原本是一口井,由于汲水者众多,明代作过一次拓凿,上设六个井圈,方便群众汲水。故称六眼井。

友竹花园(高升巷)——明太子太师严嵩当年有座府第,坐落于此。今天的友竹巷正是严嵩当年后花园所有地,相传园中当时种植有友人赠送之名竹而得名,而严府的后门就开在后花园内,当年想在官场飞黄腾达的人都得给严嵩送礼拉关系,所以老百姓称之为高升巷。

干家大屋巷——清乾隆年间,宁夏兵备道干以濂辞官来南昌定居,在进贤门内广置地产兴建府第,人称干家大屋。现大屋已不存,空留干家前巷、干家后巷和干家大屋巷。

老贡院——宁王朱宸濠在进贤门内建阳春书院。嘉靖元年移建,移东湖贡院,为全省乡试的考场。清顺治十年迁回进贤门内旧址重建。清康熙二十年又将贡院移至东湖贡院故址,俗称进贤门内贡院为老贡院,该巷因此得名。

洗马池——灌婴当年洗马的地方,因此,又有人称南昌为“洗马之城”

将军渡——也是因灌婴出名

系马桩——是当年全省参加乡试的考生骑马自进贤门来贡院应试,便都把马拴在这里。时间一长就称该处为系马桩。在民国时期曾叫文天祥路。

胜利路——胜利路始建于1928年。初定名德胜路,它自南向北把洗马池、佳山庙、杨家厂、开元观、中大街、吕相祠、德胜门都包括在内。因其终端为德胜门,故得名德胜路。抗战时期,1942年伪政权将德胜路改为“兴亚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当局将此路改名为“中正路”。1949年5月南昌解放,一支胜利的队伍踏着雄壮的步伐从这条街走过,从而有了一个豪迈的名字“胜利路”。2002年元月由南昌市人民政府将胜利路改为商业步行街,成为南昌的商业中心。

射步亭巷——清雍正年间是巡抚部院武将习武射箭之地。当时名为“射圃”。圃中有一亭,称射圃亭。巷以亭名,到清末才改为射步亭。

后墙路——清抚台衙门后墙紧靠的路。1905年南昌地图上称为藩后墙。1926年,巡抚部院改为省政府驻地,路亦改为省后墙路,1945年扩修后改称厚强路,

1950年更名为后墙路。

羊子巷——羊子巷原来是回民集居地,设有羊交易市场。清乾隆五十九年的《南昌县志》称这条巷子为羊叉巷,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才开始叫羊子巷。原羊子巷北至上谕亭街。

三、南昌旧时专业名街

古城南昌,商品经济活跃,商贾云集,城区内有不少各具特色的“专业街”。 翠花街 现已成为“万寿宫商城”的西侧通道,旧时专营金银珠宝饰物。

塘塍上 靠近万寿宫商城南端,旧时是热闹的大街,北段专营估衣旧物,中段多为钱庄银号,南段是“五洋”批发商号。

萝巷 万寿宫一条小巷,专营竹器制品。

棋盘巷 在万寿宫西侧,原是广润门进出的通道,经营土布的商号均集中于此。

直冲巷 广润门外的一条正街,较大的钱盐业,均开设在此。

洗马池 今胜利路南端,旧时南昌最热闹的商业街。若要选购绸缎布疋和百货,就必须来此。

戊子牌 今象山北路南端,为古玩旧书店的集中地。

磨正街 今象山北路中段,自民德路至厚墙路,是绣花女鞋专业街。

东辕门上 今民德路、经济大楼至胜利路一小段,专营古式钉鞋,后改营皮鞋。

书街 今中山路,从洗马池至合同巷段,专营文房四宝和木版印刷的采茶小调唱木。

西大街 今子固路中段,旧货估衣和高档瓷器。

爆竹街 今滕王阁市场西侧,现为石厂街,制造爆竹的作坊均在此。

嫁妆街 在高桥附近,专营木器家具,今为“小香港”服装市场。

新港 今改建为子固路南段,制造樟木箱和木质盆桶的作坊、小店均集中于此。

总镇坡 今铁街东端,京剧舞台服装道具和制伞作坊的所在地。

杨家厂街 今厚墙路东段,邮政路附近,是花鸟竹帘一条街。

篇三:西湖介绍

西湖介绍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外文名称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地理位置浙江杭州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约6.39平方千米

景点级别AAAAA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折叠 秦汉到唐代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此处所言大石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唐代,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由于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了解决饮用淡水的问题,他创造性地采用引水入城的方法。即在人口稠密的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采用"开阴窦"(即埋设瓦管、竹筒)的方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六井现大都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在解放路井亭桥西。其余五井是:西井(原在相国井之西),方井(俗称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龟井(原在龙翔桥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原在钱塘门内,即今小车桥一带)。

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其实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近代的白堤。白氏在钱塘门外修堤,建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但后人却借白堤(当时称“白沙堤”)以缅怀白公。白氏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忆江南》。

五代到宋代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

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60年)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与白居易一样,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

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国的使臣、商贾、僧侣,赴京赶考的学子,国内来杭贸易的商人。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广为人知。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另外,诗人杨万里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盛赞西湖美景。

元代到清代

元代,西湖依然是歌舞升平的“销金窟”。据《元史》卷23记,在至大二年(1309年),“江浙杭州驿,半岁之间,使人过者千二百余,有桑兀、宝合丁等进狮、豹、鸦、鹘,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余斤。”西域和西欧各国的商人、旅行家,来杭州游览的增多。最为闻名的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元代后期,继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钱塘十景”,游览范围比宋代有所扩大。元世祖至元期间,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渐葑积成桑田。但到了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富豪贵族沿湖围田,使西湖日渐荒芜,湖面大部分被淤为茭田荷荡。

直到明代宣德、正统年间(1426年~1449年),杭州开始恢复繁荣,地方官也才开始关注西湖。弘治十六年(一说:正德三年,即1508年),知州杨孟瑛冲破来自豪富们的巨大阻力,在巡按御史车粱支持下,奏请疏浚西湖,由工部拨款。据明《西湖游览志》卷一载:“是年二月兴工,……为佣一百五十二日,为夫六百七十万,为直银二万三千六百零七两,拆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疏浚工程使苏堤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水面,疏浚挖出的葑泥,除加宽苏堤外,在里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称杨公堤。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在湖中的小瀛州放生池外自南而西堆筑环形长堤,形成的独特景观。三十九年,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清代,因康熙、乾隆两皇帝多次南巡到杭州,促进西湖的整治和建设。康熙五次到杭州游览,并为南宋时形成的“西湖十景”题字,地方官为题字建亭立碑,使“双峰插云”、“平湖秋月”等未定点的景目,有了固定的观赏位置。雍正年间,还推出“西湖十八景”,使杭州的游览范围进一步拓展。乾隆六次到杭州游览,又为“西湖十景”题诗勒石;又题书“龙井八景”,使偏僻山区的龙井风景为

游人注目。乾隆年间,杭州人翟灏、翟瀚兄弟合著《湖山便览》一书,记载西湖游览景点增加到1016处,为杭州最早的导游书籍。乾隆年间兴建的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昆明湖东西两堤也是模仿西湖苏堤六桥而建的。

明清两代,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中的湖心亭、小瀛洲两个岛屿。

雍正年间,西湖面积尚有7.54平方公里,但葑滩20多公顷,经过大规模的疏浚后,面积广及近代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赤山埠一带。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巡抚李卫用银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二两,开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筑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颜检奏浚西湖兴修水利,后由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筑土墩(即阮公墩)。至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已经形成。同治三年(1864年),创立西湖浚湖局,委钱塘丁丙主事。

清末至1949年

西湖自清朝末期至中华民国迁台前时期,沪杭、杭甬、浙赣等铁路线以及杭州至上海、南京、宁波等地的公路相继建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杭州旅游的发展。除传统的香客外,上海、南京等地游客以及欧美、日本等国的游客也日渐增多。《杭州市政府十周年纪念特刊》记载,民国19~25年(1930~1936年)外地人到访杭州累计为32,845人。

民国时期杭州旅游资源日益丰富,西湖景点和文物古迹不断增多。政府将孤山的清代行宫中的御花园辟为公园,民国16年,改称中山公园,公园左侧辟为浙江忠烈祠,祀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还在西泠桥附近建徐锡麟、秋瑾等烈士墓。民国6年,修建了灵隐寺的大悲阁,数次翻修岳王庙、岳坟。民国12~20年间,修建黄龙洞。民国12~13年,修整倾废的钱王祠,并构筑园林。民国22年,修护已倾斜的保俶塔。

民国时期,杭州的公园建设始于湖滨公园。1912年浙江军政府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广种花木,称湖滨公园。长约一里的湖滨公园共分为一至五公园。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湖举行特别会议,决定有条件地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史称“西湖会议”。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六公园。1928~1933年,浙江省政府分别在第三公园码头、第二公园码头和第五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像”、“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和“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有近千年历史的雷峰塔因塔基长期遭盗挖而倒塌,惊动社会舆论。鲁迅为此还特地两度撰文评论此事,而“雷峰夕照”也因此有名无实。1929年6月6日~10月20日,浙江省政府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参观人数总计达2千余万人次。博览会会址设在断桥、孤山、岳王庙、北山等沿湖地区,旨在提倡国货、奖励实业,除全国一千多个代表团外,还有美国、日本、英国、印尼等国组团参观,为民国时期杭州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盛会。1937年3月下旬,蒋介石与周恩来在西湖边的烟霞洞举行秘密会谈,商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史称“西湖会谈”。

1949年至20世纪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市政府实行封山育林,植树绿化,对西湖进行全面疏浚。在西湖风景区,开辟植物园、花圃,兴建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公园,改建玉泉观鱼、涌金公园,整修灵隐寺、净慈寺、岳庙、三潭印月、湖心亭等风景点,修筑环湖西路(西山路)、龙井路、九溪路。1959年杭州西湖共接待外国游客1,400余人,港澳同胞2,300余人,国内游客500余万人次。

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青睐。这其中尤以毛泽东经常下榻的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汪庄(现为西子国宾馆)和林彪建造的七零四工程(现为浙江宾馆)最为知名。1953年12月末,毛泽东在杭州西湖边的刘庄(一说汪庄),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2年2月末,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刘庄的八角亭内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

这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文化大革命”后,来西湖旅游人数迅速增加,1978年接待外宾、港澳同胞共计5.3万人次,国内游客约有600万人次。1983年5月,国务院明确杭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198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指出:“把杭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和国际上第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此后,杭州政府修复灵隐寺、天竺寺、净慈寺、岳庙、大成殿和“西湖十景”碑亭等古迹,扩建虎跑等名胜,新建曲院风荷等公园,开辟“灵峰探梅”景点,在黄龙洞、阮公墩创办仿古游乐活动,还办起夜花园、音乐夜市等夜游活动。

1949年时,西湖污泥淤塞,湖水平均深度仅0.55米,湖底水草遍生,大型游船很难畅行。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结合驳墈还整修或新建湖滨公园、中山公园、岳坟、苏堤两侧等供游船停靠的大小埠头10余处。另外,1978年至1985年期间,西湖还进行了环湖污水截流工程和西湖引水工程,提高了西湖水体的质量。

1984年,杭州日报社等五家单位发起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由于兼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底蕴,杭州西湖在1982年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2000年,时隔71年后,西湖博览会再度在西子湖畔举行。新西湖博览会(正式名称为“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2亿人民币。此后,西湖博览会被确定为杭州一年一度的大型会议展览活动。

21世纪

西湖进入二十一世纪,数项整治西湖环境的大型工程被启动。首先是“西湖南线整合工程”。2002年2月至10月,杭州对西湖南线的四大公园(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少年公园、长桥公园)进行整合。共拆除围栏2.25公里,拆除建筑6.57万平方米,开挖水系2.60万平方米,新种乔木8000株,草坪和地被植物4.5万平方米。四大公园均实现二十四小时免费开放。杭州西湖是中国首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同年10月25日,在78年前倒塌的雷峰塔旧址上,71.7米高的新雷峰塔建成竣工。从此,雷峰塔与保俶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重现西湖,缺失了近80年的西湖十景自此成为完整的全景。

2002年底,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湖西进工程”(即杨公堤景区)、新湖滨景区和梅家坞茶文化村等三大综合整治保护工程。在杨公堤景区建设中,主要恢复了茅家埠、乌龟潭等共计70公顷的水面面积,并与西里湖互相沟通,改善和复原了周边的生态湿地。西湖水面已由原先的5.6平方公里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上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新湖滨景区包括从断桥起,沿白沙路、圣塘闸、环城西路、湖滨路至二公园的沿湖地带,工程将湖滨机动车通道移入地下隧道,路面改造成为综合性休闲购物步行街。梅家坞地处西湖风景区腹地,为西湖龙井茶的重要产地,通过本次整治,景区恢复了茶文化和农家旅游的风格。2003年起,靠近湖滨路与平海路交叉口附近的西湖水面上建立了音乐喷泉系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观赏。

2004年国庆节起,杭州花圃、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公园免费向游客和市民开放。加上2002年开放的南线四大公园,西湖沿线成了开放式大公园。2009年3月20日,太子湾公园免费对游客开放。2014年1月中旬起,杭州市政府开始对包括西湖景区在内的高档会所等服务场所展开关停整改等专项行动,以实现“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的反腐和走群众路线工作目标。 折叠 列入世界遗产

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为西湖申遗,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向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杭州西湖”作为中国2011年申报项目。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目录的景观范围共计3322.88公顷(包括“西湖十景”以及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其他文化史迹均在这个景观范围之内),

缓冲区7270.31公顷,列入的依据标准包括(ii)(即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iii)(即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vi)(即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浙江省境内的首例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继江山江郎山(中国丹霞的一部分)后,省内的第二处世界遗产。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环境

地质

西湖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代《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民国9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著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近代的西湖。

西湖周围的群山,属于天目山余脉。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属高丘陵地形,山体主要由志留、泥盆纪岩屑砂岩、石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等,山势较低,属低丘陵地形。山体均为向斜山地,主要由石炭、二迭纪石灰岩构成,易受水流溶蚀,形成了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内圈的群山,除岩溶丘陵外,还有横亘西湖北缘的葛岭、宝石山,由火山碎屑岩组成,海拔在百米左右。

水文

西湖的底质是由含有机质特别高的湖沼沉积而成,属于粉砂质粘土及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为泥炭层及沼泽土层,最下层为基底粉石砂层。杭州西湖 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4k㎡,湖中岛屿面积6.3k㎡,湖岸周长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泥泞最深处有5米,所以在西湖水面游玩要穿着救生衣物。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了6.5k㎡,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植物


六眼井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20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