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时间:2017-03-20 05:58:1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病虫动态

病虫动态

(五)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2014年6月11日

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截至6月11日,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偏轻发生,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同期,累计发生面积1323.05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7.8%。

1、水稻螟虫:一是发生面积二化螟小于上年同期,三化螟高于上年同期。今年入春至今盆地气温波动较大,降雨较多。当前全省水稻二化螟累计发生1207.34万亩比上年减少6.88%,三化螟累计发生67.7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76%。二是螟虫田间落卵量、卵孵化率高。据全省36个监测点调查,高峰期平均累计卵块量二化螟318.5个、三化螟194.4个,高于上年同期15.6%、88.9%,其中三化螟还高于常年同期72.5%。高峰期加权亩卵

块量二化螟333.8头,三化螟161.5头,卵孵化率48.1%,均高于上年及常年同期,其中三化螟加权亩卵块量是上年同期的1.98倍,常年同期的2.26倍。

2、稻飞虱:一是发生面积、见虫范围小于上年同期。截至6月11日全省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1.58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64.57%,在5个市(州)、6个县(区)查见虫,比上年同期减少3个县(区),上年属我省稻飞虱发生偏轻年份。二是5月迁入峰次少,田间虫量小。根据全省15个监测点调查,5月全省共出现6次迁入峰,田间平均百丛虫量95.8头,小于上年同期。

3、稻瘟病:当前全省水稻叶瘟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8.54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6.03%。根据我省25个监测点调查,苗期平均病株率为

8.42%,平均病指4.44,高于上年同期13.3%、46.5%,但较常年同期病株率减少18.3%。

篇二:植保站应急预案

铅山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

应 急 预 案

1 总则

1.1 目的

1.1.1 有效预防

为及时有效预防和迅速控制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尽快恢复与重建,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1.1.2 迅速控制

因地制宜地利用生物、物理、化学和机构等治理技术,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控制它的扩散蔓延,对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已入侵的地区进行可持续的长期控制措施。

1.1.3 生态修复

针对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退化地区,实行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尽快恢复和重建。

1.2 工作原则

按照“加强管理,分工负责”的总体原则,实行“统一管理,条块结合;依法管理,分级控制;加强防范,源头控制;系统联动,资源整合;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的工作机制,确保对农业重大有害生

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1.2.1 统一管理,条块结合

对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的处理,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农业厅统一指挥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同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1.2.2 严格管理,分级控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三级预警,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控制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和处置。

1.2.3 加强防范,源头控制

加强检疫检验,开展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增强防范能力,从源头控制入手,防止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扩散和蔓延。

1.2.4 系统联动,资源整合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对已有的各类应急指挥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工作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保证实现由县农业局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1.2.5 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铅山县内各系统、各部门和地方都应建立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一旦出现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及时应对。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江西省植物保护条例》

《植物检疫条例》

《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

农业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上饶市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上饶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 适用范围

凡是给正常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超出乡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有效处理能力,需要县农业局及更高级行政部门做出响应或更多相关职能部门给予配合与援助时,即启动本预案。涉及到动物疫情的,按照《铅山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1.5 突发事件分级

1.疫情分级

根据造成重大疫情的有害生物类别、传播蔓延和暴发为害范围, 将重大疫情分为一级疫情、二级疫情、三级疫情、四级疫情。

(1)发现从国外传入我县的我国从未发生的有害生物,为一级疫情。

(2)发现从省外传入我县的我省从未发生风险和危害重大的 有害生物,或周边县发现重大疫情并迅速向我县扩散蔓延,为二级疫 情。

(3)在我县虽有零星发生,但发生范围不广的外来有害生物,在2个以上乡(镇)暴发为害,为三级疫情。

(4)外来有害生物发生范围在2个乡(镇)以下暴发为害的,

为四级疫情。

2.灾情分级

根据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种类、发生程度及范围,将重大有害生 物灾情分为一级灾情、二级灾情、三级灾情、四级灾情。

(1)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重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50%以上,或偏重以上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70%以上,为一级灾情。

(2)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重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40%—50%以上,或偏重以上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50—70%以上,为二级灾情。

(3)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重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30%—40%以上,或偏重以上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40%—50%以上,为三级灾情。

(4)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重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20%—30%以上,或偏重以上发生乡(镇)占常发乡(镇)的30%—40%以上,为四级灾情。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 决策领导机构

根据国家和省级有关法律法规及县政府的职能分工,由县农业局及有关部门组成的铅山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领导小组作为全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管理与防治工作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全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管理与防治方针、政策、卫生思路和总体行动计划,履行及农业部外来入种管理办公室规定的工作职责,完成省农业厅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入种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工作任务,加强部门、地区和上下之间相互沟通与衔接,领导、指挥、协调应急工作;随时向县政府和

省农业厅汇报我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情况,并落实其下达的指令。

2.2 日常管理机构

铅山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成员有植保站、经作站、土肥站、种子站。办公室负责与各部门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以处理县外来入侵生物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农业局承担,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组织开展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由种植业相关站(室)根据具体分工,负责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生物名录制订,拟定有关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日常疫情报告,组织开展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农业局植保站承担。

2.3 应急指挥机构

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建立相应的临时性县级应急指挥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其组成和参加部门的职责与任务。突发事件发生时,县应急指挥部在省农业厅的领导下,负责相应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和协调指挥,遇到重大情况及时向市农业局和县政府汇报。

2.4 技术咨询机构

由县农业局组织环保、生态、植保、植物检疫、植物分类专家组成预警和风险评估咨询委员会,作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管理与防治工作的技术咨询机构。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信息收集

收集县外主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生物疫情发生情况、农产品进口和调入情况、生物物种引进情况、截获有害生物情况等。

篇三: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

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四川省农业厅植检站

四川省农药检定所

一、 四川植保“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省植物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于我省农业的中心工作为重点,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为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体系初步形成。在“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植保工程项目建设总体构架指导下,进一步推进我省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建设。截止2009年底,我省已建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35(其中7个为汶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市州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7个、省级病虫监测分中心1个,初步建立了以省、市(州)、县(区)三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明显增强了重大农业有害生

物监测预警、检疫检验、农药检测、疫情阻截和应急控制等能力。初步形成了以省级为中心、市州为支点、67个省级重点测报站为骨干、其余非重点站为补充的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全省各市、州、县共设臵了826个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点,系统开展以稻水象甲、柑橘小实蝇、柑橘大实蝇、柑橘溃疡病、扶桑绵粉蚧等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为重点的监测和普查。2007年制定并由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植物疫情处臵的特殊性,进一步拟定了《四川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扑灭、控制预案》,建立和完善了应急防治预案、物资储备、队伍组建、快速反应相互配套的应急防控机制。

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通过植保工程项目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和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全面推行重大病虫汇报制、会商制和预警制,大幅提升了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病虫监测对象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拓宽了15种以上,涵盖了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病虫监测信息的实效性提前了7-10天,病虫预报准确率上升了近五个百分点,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病虫信息的发布突破了传统方式并有了极大改善,各级植保部门年均发布病虫电视预报1000期以上,病虫电视预报的普及使得植保信息的有效利用

率提高了30%以上。设立了县级柑桔小实蝇监测点45个、柑桔溃疡病监测点42个、稻水象监测点20个,28个县利用GPS技术对柑橘溃疡病实行定点监测。及时发现了柑橘小实蝇、扶桑绵粉蚧等新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掌握了柑橘大实蝇、柑橘溃疡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动态。

3、重大病虫害得到持续控制、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阻截。我省是一个农业有害生物频发、重发的省份,病虫防控压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在我省各级植保部门努力下,年均防治病虫面积在

1.5亿亩次,较上个五年期间增加了3000万亩次以上;重大病虫处臵率在95%以上,重大病虫造成的实际损失率下降至3%以下。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西藏飞蝗等迁飞性害虫未造成大的迁飞扩散危害,稻瘟病、水稻螟虫、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得到持续有效控制。对TCK、红火蚁、柑桔小实蝇、柑桔溃疡病、柑橘黄龙病、豚草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全国联防联控。柑橘溃疡病的防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柑桔大实蝇未进入柑橘主产区,其危害率控制在0.2%以下;柑橘黄龙病被控制在攀西地区且发生范围不断减小;三裂叶豚草植株量以30%的速度递减;毒麦被封锁控制,扩散蔓延势头得到遏制;成功阻截了稻水象甲对我省的围攻。植物保护工作为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4、绿色防控和专业化防治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逐步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系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初

步探索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财政补贴机制。在水稻、玉米、蔬菜、茶叶和水果等优势农作物产区,以作物为主线,进行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2006~2009年,省财政安排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专项补助经费达1000多万元。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在21个市(州)90多个县(市、区)累计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00多万亩,带动了大面积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实践证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户增产增收,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全省利用中央转移支付、新增农资补贴等专项经费4600多万元,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5000个左右,全省机动喷雾器保有量近4万台、手动喷雾器数量约4万台、热力烟雾机1000余台,其中一些组织还配备了担架式喷雾器,专业化防治组织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通过实行统一测报、统一防治,使综合防治技术和安全用药技术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在重大病虫防控中的主导作用,年统防统治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率较上个五年期间提高了五个百分点。

5、农药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改善。农药管理工作以保障农药产品质量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等项措施,重点监管农药经营和使用环节,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促进农药产品质量提高。目前我省农药产品质量和残留样品年检测能力达到4000个,比

2005年增加了10倍。截止2009年底,检查农药标签1090个,检测了省内外农药产品质量2012个样品,项目参数近2500项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的检测 2775个样品,农药参数49950余项次。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82%左右,农药标签合格率达到80%左右,比2005年分别提升了近5个和7个百分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的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

(二)基本特点

1、植保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植保工程项目的实施,省级病虫测报分中心、四川区域植物检疫隔离实验场、一批市、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相继得到建设,极大改善了项目建设单位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硬件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2006-2008年三年间我省又利用省财政专项480万元为96个县级测报站改善了病虫测报仪器设备。2007年省政府启动稻飞虱应急防控后,省财政投入320万元紧急增设稻飞虱监测点293个。硬件设施的改善使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成为现实,为病虫监测预警、检疫检验和应急防控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2、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检疫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过建立四川植保信息网,组建了重大病虫阶段汇报数据库和实时监测数据库,普及SURFER、ARCVIE等GIS软件的应用,已建区域站配备了制作电视预报的整体设备,初步实现了病虫监测信息的网络化传递、规范化处理、数字化预警和信息化发布。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13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