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围棋濑越宪书

时间:2017-03-19 06:13:0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围棋的历史典故和发展历史

围棋的历史典故和发展历史(七)2007-09-25 09:41

濑越宪作、吴清源访问中国

1942年10月,日本濑越宪作(当时八段)、吴清源(当时八段)、桥本字太郎(当时七段)、井上一郎(当时四段)等一行六人访问上海、南京。10月11日,濑越等日本棋手连同当时已在上海的上田一郎四段、仲田见三段,与中国

棋手顾水如、陈藻藩、王幼宸、董文渊、朱郇膏、吴浣(吴清源之兄)等6人分别对局,双方鏖战近六个小时,仅有2局结束,可见双方棋手对这场比赛都极为重视,全力以赴。其中有一些趣闻,后来被棋界传为佳话。如濑越让陈藻藩二子局中,陈利用先占两个空角的优势,一连走了近30步模仿棋。陈藻藩这盘棋也就成为让子棋中的「奇局」。再如吴清源让王幼宸二子局中,双方弈了6小时仅下了70手,这倒不是双方都比较谨慎,实际上吴清源思路敏捷,下子较快,而王幼宸则苦思焦虑,踌躇再三,故耗时较长。他的善于长考,也因此大大出名。

16日,日本棋手到达南京。此时在南京的北京棋手金亚贤、邵继廉、王德深与当地棋手联合应战。在两场11局比赛中,除金亚贤受二子战和濑越以外,其余十局均告失利(打挂二局)。其中年方17岁的青年棋手邵继濂以出色的棋艺而引人注意。邵乃北京求实中学学生,与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对弈均受二子。日本棋界评论他的棋有天赋,也有俗着,倘能精心磨砺,将来可成大器,因此建议他赴日留学深造。但邵继濂最终还是放弃了围棋,而选择专攻学业的道路。 10月下旬,日本棋手返回上海。29日,中日12名棋手欢聚上海魏家花园,举行联棋友谊比赛,盛况空前。

11月4日,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在上海青年会作公开快棋表演,入场券立刻被抢购一空。比赛时,会场气氛异常热烈,两位围棋艺术家的高超技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直到10年以后,濑越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感叹不已;「听讲者来临,拥挤一堂,几无插足之余地。」这次濑越宪作、吴清源等人来访意义不比寻常。吴清源巳成长为日本举世瞩目的第一高手,以他是中国人和他所得的成就,在日本侵占的沦陷地区,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此所到之处,倍受热烈欢迎。此外,凡在这次访问中正式上场的我国棋手,都被日本棋院授予段位证书。1916年本因坊秀哉访华时,曾授予顾水如、段骏良等人段位。1926年日本棋院也曾授予张澹如、王子晏、陶审安三段证书。但这次访问被授予的人数最多。统计如下:

四段:顾水如、刘棣怀、张澹如、魏海鸿、王子晏、雷溥华。 三段:王幼宸、金亚贤、陈藻藩、吴浣、邵继濂。

初段:董文渊、朱郇膏、范德民、王德深、陆曙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段6人,是在日本棋手来中国之 前已被内定要授予四段。其它棋手则根据这次访向时的战绩分别授予段位的。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长城内外战火连天,各地的围棋组织纷纷瓦解,棋手们各散东西。后来在沦陷区上海、汉口、青岛、开封等地又相继建立了一些零星的围棋组织。此外还有两个以汉奸政权名义建立的棋院:

1941年,东北满洲国推出「满洲棋院」,又称「日本棋院满洲别院」,棋院的理事长等均由日人出任,曾举办过「全满围棋选手权战」。1943年,伪华北临时政府又搞了个「华北棋道院」,由王克敏挂名总裁。

大致可以说,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一流棋手尚无一人达到日本专业五段的水平。这次日本棋院对我国棋手授予段位,潜在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内仍以这次段位获得者的棋力水准,作为比较棋力的,「尺度」,用以衡量其它棋手所达到的棋艺等级。濑越、吴清源这次访问以后,由于抗日战争接近最后的关头,日本棋手不再访问中国。据记载,11943年间魏海鸿、王幼宸曾战胜居住上海的日本上田一郎四段。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都遭受严重破坏:日本面临着重建国家的向题,而在中国,又开始新的内战。由于这种种因素,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暂告中断,从1945年至1949年间,中日围棋界基本没有什么交往。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围棋这门古老的思维竞技艺术再度备受重视。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特别围棋予以高度的评价,并积极倡导。

50年代初,各级围棋比赛开始列入各级体委的工作议事日程,1957年开始定期举行比赛。

早在1950年,陈毅就说过:「围棋是中国创始的。现在日本的水平比我们高,我们一定要赶上和超过日本。」可以说,自1949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国围棋事业的每一个发展,都和陈毅的推动分不开。

1957年底,中国举行了一次全国围棋比赛,前三名为:刘棣怀(上海)、王幼宸(上海)、过惕生(北京)。

1960年《体育报》发表了《提倡下棋》、《积极组织棋类活动》等社论;第一个专门的围棋刊物《围棋》在上海问世;多次举行中日围棋比赛;老一辈围棋运动员(如刘棣怀、过惕生等)又重出江湖了。各主要大城市相继成立了棋社。

1961年成立了国家围棋集训队。1962年,成立了全国围棋协会,国家体委副主任李梦华担任主席,陈毅担任名誉主席。围棋事业走上了正轨。 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我国的围棋水平仍以「南刘北过」为最高代表。1960年,中国和日本举行了第一次围棋比赛,日本的阵容是: 名誉九段濑越宪作

九段 田荣男

九段桥本宇太郎

七段濑川良雄

六段铃木五良

在日本棋手对中国棋手让先的三十局中,中国棋手二胜一和二十七负。1961年,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在分先对局中,对王幼宸、崔云趾、魏海鸿、过惕生、刘棣怀五名老棋手,八战八胜。可见双方水平仍有很大距离。 「长江后浪推前浪」,60年代开始,以青年选手陈祖德为代表的一批新生力量迅猛崛起,成为中坚和主流,取代了「南刘北过」的时代。陈祖德的棋风刚烈中有绵柔,宏博中寓精微,着棋大刀阔斧而又严谨慎密。

1963年9月,陈祖德与日本围棋代表团团长杉内雅南九段在北海公园悦心殿下了一局很有名的棋。这一局棋下了足足十小时,局势极其细微。当走到最后几手单官时,陈祖德发觉自己左上角黑棋还未活净,但补一手就要损二目,怎么办?幸好陈祖德以点目快著称,他能在一分钟的读秒时间内用十多秒点算双方地盘,再用余时考虑着法。他很快地就算出黑盘面多三目,于是在角上补了一手,结果当真是一目胜。

1964年全国比赛中,首六名是陈祖德、吴淞笙、沉果荪、黄永吉、王汝南、罗建文,其中五人都是在新中国成长的青年。

与陈祖德同时成长起来的还有思维清晰、算路精深的吴淞笙,风格简洁明快、善用逻辑推理的罗建文及着法周到的沉果荪等人。这批优秀青年选手继往开来,取代了「南刘(棣怀)、北过(惕生)」数十年分掌天下的局面,开一代清新慎密的现代棋风,为中国围棋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这批青年选手大都在二十左右,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前途无可限量。

1964年,陈祖德终于在分先贴目比赛条件下第一次战胜了日本九段棋手岩田达明,破了纪录。

日本的 原武雄八段(当时)也是陈祖德的老对手。1965年, 原率团来访,与陈祖德比赛了5局,2胜2负1和平手,第6局,也是最后一局,在杭州比赛。本来二人在棋盘上是针锋相对的,此局 原却一改常态,下得迂回曲折,有时还送吃两三子。等到中盘时,陈祖德才恍然大悟,中计了。对方的阵地己深沟高垒,牢不可破了,终于败了给 原。事后陈祖德才知道,在日本有两个最高纪录:吃子最多的是伊藤友惠,而弃子最多的,恰恰就是 原武雄。

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6年4至5月,举行了全国棋艺锦标赛的围棋赛,结果前六名为陈祖德(上海)、吴淞笙(上海)、罗建文(福建)、王汝南(安徽)、黄良玉(福建)、张福田(北京);少年组前六名为:马宗存(四川)、张成华(四川)、杨晋华(山西)、侯世明(四川)、张少明(河南)、雷贞倜(四川)。

正当我国棋坛欣欣向荣,大有起色之际,十年动乱开始了,茫茫浩劫,围棋自然劫数难逃。项目被取消,比赛被停止,专业队伍被解散,棋手下放到农村工厂。除少数人在业余坚持孤军奋战、独立研究之外,大多数人忍痛改行,棋艺荒废,棋坛一片荒芜。

粉碎「四人帮」之后,百废俱兴。1972年陈毅逝世,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继陈毅之后担任了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的第三十四章中,明确提出围棋要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把围棋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之内,历史上可算是第一次。 1973年,中国和日本恢复了中断了六、七年的围棋交往,并将每年一来一往的访问比赛改为每两年一来一往,虽然竞赛的气氛浓烈了,但日本方面似乎没有将中国放在眼内。这一年,日本派来的棋手中只有两个九段,但结果却取得了40胜2和14负的成绩!无形中加强了日本棋手的傲气。不过,无论如何,自此年起,中国的黄德勋、沉果荪、吴淞笙、聂卫平、华以刚、曹志林、王汝南、陈嘉锐、孔祥明、江鸣久、马晓春、曹大元、程晓流、王群等一批青年棋手陆续都有战胜日本九段棋手的纪录了。

一面倒的情况持续到1982年。当年中国棋手访日比赛,突然间爆发出43胜13败的「反常」纪录,令日本人不得不对中国围棋界的进步刮目相看。1983年,日本罕见地组成强大的访华围棋代表团,以「人肉计算机」石田芳夫为首、超一流九段小林光一为副,声言要在五十六盘比赛中拿下四十盘。结果是日方以三十一胜二十五败的成绩小胜。

1985年,中日围棋擂台赛(China-Japan Super

Match)终于诞生了。该赛由日本棋院、中国围棋协会、《新体育》、《朝日新闻》、NEC等协办。

聂卫平以其沉雄、博大的棋风,炉火纯青的棋艺,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多次夺魁。就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力挽狂澜,一举击败了日本三位高水平的棋手,为中国队取得最后胜利,鼓舞了围棋界人士及广大爱好者们。

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战绩:8:7中方胜(84.10.16-85.11.20)

场次中方日方场次中方日方

1汪见虹依田纪基9钱宇平小林光一

2江铸久依田纪基10曹大元小林光一

3江铸久小林觉11刘小光小林光一

4江铸久淡路修三12马晓春小林光一

5江铸久片冈聪13聂卫平小林光一

6江铸久石田章14聂卫平加藤正夫

7江铸久小林光一15聂卫平藤泽秀行

8邵震中小林光一

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战绩:9:8中方胜(86.3.21-87.4.30) 场次中方日方场次中方日方

1芮乃伟楠光子10刘小光小林觉

2芮乃伟森田道博11马晓春小林觉

3芮乃伟今村俊也12马晓春片冈聪

4张璇今村俊也13聂卫平片冈聪

5钱宇平今村俊也14聂卫平山城宏

6钱宇平小林觉15聂卫平酒井猛

7卲震中小林觉16聂卫平武宫正树

8曹大元小林觉17聂卫平大竹英雄

9江铸久小林觉

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战绩:9:8中方胜(87.5.2-88.3.14) 场次中方日方场次中方日方

1杨晖小川诚子10钱宇平山城宏

2杨晖宫泽吾朗11芮乃伟山城宏

3刘小光宫泽吾朗12江铸久山城宏

4刘小光石井邦生13曹大元山城宏

5刘小光小林觉14马晓春山城宏

6刘小光工藤纪夫15马晓春武宫正树

7刘小光大平修三16马晓春加藤正夫

8王群大平修三17聂卫平加藤正夫

9王群山城宏

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战绩:7:2日方胜(88.3.17-88.12.18) 场次中方日方场次中方日方

1俞斌依田纪基6马晓春依田纪基

2陈临新依田纪基7聂卫平依田纪基

3王群依田纪基8聂卫平淡路修三

4刘小光依田纪基9聂卫平羽根泰正

5江铸久依田纪基

第五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战绩:8:3中方胜(89.5.16-90.7.1) 场次中方日方场次中方日方

1杨士海依田纪基7俞斌山城宏

2杨士海苑田勇一8俞斌石田芳夫

3张文东苑田勇一9俞斌 田荣男

4张文东羽根泰正10钱宇平 田荣男

5张文东大平修三11钱宇平武宫正树

6张文东山城宏

第六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战绩:8:7日方胜(90)

篇二:围棋古与今

围棋古与今

围棋古与今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围棋起源

在远古社会,有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已经十几岁,却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部落首领于是教儿子下围棋,希望改善他的性格。没有错,这就是“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传说。传说是不值得相信的。

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战国的时候,围棋已经出现,这在《孟子》《左传》中都有记载,可是秦汉时围棋并不盛行。

汉末围棋兴起围棋刚开始出现是纵横多少道,已经很难考证,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围棋经历过15道,17道,直到魏晋前后,才开始流行19道的围棋,这与现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南北朝的时候,雅好清谈,奕风开始兴盛,上层统治者也爱好围棋,他们设立棋品

制度,授予棋士相当的等级,现在日本围棋分为“九段”源于此时。以棋设官,极大促进了围棋技艺的提高。

围棋在中国

隋代时,围棋传到高句丽、新罗、百济和日本。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棋待诏,就是唐翰林院中

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当时,供奉内廷的棋待诏,都是从众多的棋手中经严格考核后入选的。他们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艺,故有“国手”之称。唐代著名的棋待诏,有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唐德宗时的王叔文、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信宗时的滑能等。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相传,日本王子来华与顾师言交手,被顾师言“一子解双征”击败。

宋代的时候,张拟模仿《孙子兵法》撰写了《棋经十三篇》,对后世的围棋理论及实践有深远影响。北宋时期的刘仲甫是最知名的国手,他的围棋著述甚多,有《棋势》、《造微》、《精理》、《棋诀》等。刘仲甫独霸棋坛足有二十年,直到晚年棋力衰退的时候,才出现三位能与他争锋的棋手,他们是:祝不疑、晋士明、王憨。此外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更是不朽著作。

元代是围棋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的时代。曾经名噪一时的元代棋手严德甫主编了一部《玄玄棋经》。这部书是中国古代棋书中的集大成式的著作,《玄玄棋经》共收录了三百八十七个棋势,其中一百道死活题高质量的上佳之作,至今仍然颇受棋界重视。边角上的定式着法,是该书的精华,对后代棋手具有极大的启发性。由于内容全面,选材精当,《玄玄棋经》在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中国古代围棋著作的典范。

明代是一个棋才辈出,名手如云的时代。明武宗时期棋坛上出现了三大流派:永嘉派、新安派和京师派。这三派高手行棋或以稳健见

长,或以飘逸见长,或以缜密见长。三派鼎立,其盛况真是各擅胜场,交相辉映,异彩纷呈。明代棋坛上的大宗师级人物又非过百龄莫属。过百龄是明末人,在弱冠之年就已经在棋坛上所向无敌,一直到清代初期都是棋坛霸主。过百龄不仅棋艺盖世,而且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匠心独运的力作《官子谱》,该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地、透彻地研究围棋收官子的重要著作,此书现在日本已有译本。

清初棋坛最是兴盛,此时过百龄尚纵横棋坛,其后不久,周懒予奇峰突起,棋力超过过百龄,但他为人谦虚,很有国手风范。黄龙士生于顺治年代,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康熙年间,黄龙士让徐星友三子大战数十局,留下著名的《血泪篇》。清雍正、乾隆年间,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和施襄夏并称围棋四大家,施定庵与范西屏棋力强于前两者,乾隆年间,他们在浙江湖州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此后,围棋在中国渐渐没落,而日本围棋已经兴盛强于中国。

民国时代围棋糟糕到不可附加的地步,1909年日本四段棋手高部道平来华,无人能敌,可是他只不过是日本二流棋手。当时段祺瑞极为重视围棋,资助吴清源等人去日本学棋。

文革后,聂卫平、马晓春出现,中国围棋渐渐复苏,现在古力、常昊、和罗洗河等在世界围棋大赛上多次斩获冠军。仅次于韩国。

围棋在日本

唐代的时候,围棋在日本开始较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兴盛从本因坊家族的出现开始。

寂光寺日海自幼出家,棋力高超被织田信长称赞为“名人”。后来信长被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所杀,明智光秀又败于信长遗臣丰臣秀吉,秀吉好奕,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便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而寂光寺日海也就是在这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建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

丰臣秀吉之后,日本进入三百年的德川幕府时代,大将军德川家康好奕,家康与算砂交情颇厚,在他得到天下之后。为职业棋士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福祉和权益,日本职业棋士世界的许多体制,都在这时得以确立起来,比如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制度和御前棋赛(御城棋)制度等。执政者的支持和体系化的产生带来了棋士世界的繁荣,日本围棋四大家族正是在这时产生的,这便是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和林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四大派系的棋士们,在棋坛上演出无数轰轰烈烈的故事,甚而至于比中国棋坛还要兴盛。

本因坊居于四大起家之首,共21世,始于本因坊算砂,终于本因坊秀哉。四代本因坊是本因坊道策,他后世称为名人之王,实力上凌驾与他同时代的所有棋士,人称拥有十段以上力量的棋圣。当时日本棋坛另有一位奇才,他是安井家的涉川春海,春海开发了自己独创的天元战法,可惜在御城棋实践自己战术理念时遇到了道策,由于对手实在太强,天元战法在道策面前接连受挫,结果颇受打击的春海因而停止了做为棋士的生涯。

本因坊最强之棋圣是本因坊秀策,秀策在强者林立的御城棋

战中保持全胜,也是唯一一个持黑不败的棋士,秀策有可能是日本围棋史上最强的棋士,他独创的“秀策流”仍然流传广泛。

本因坊最后一代家主是本因坊秀哉,他活跃时期相当于中国民国时期。秀哉实力强于同辈,但是两个小辈却令他颇为头疼,那是木谷实和吴清源。秀哉退休战时不敌于木谷实,这些载入了川端康成的传世名作《名人》,

木谷实在围棋理念上超越传统,他和吴清源发展了天元战法。吴清源是中国福建人。吴清源东渡日本,师从大师濑越宪作,他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这16年,是他建立辉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被称为“昭和之棋圣”。他有知名弟子林海峰和芮乃伟,这两位都是现今最强者之一九段。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可惜的是吴清源多次加入日本国籍。

日本六位超一流为: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武宫正树,是20世纪最伟大的棋手之一,擅于用于三连星的“宇宙流”战法,宇宙流战法是一种极为华丽的下法,重地而不重势。

藤泽秀行,日本棋手,终身为围棋国际化而奋斗,对中国大

篇三:中日围棋交流小史

中日围棋交流简史

中日围棋交流历史久远,据传从南北朝时期围棋就通过百济(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王国)传入日本,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两国间的围棋交流至少也有数百年历史了。

然而,以正式比赛的方式形成的两国互访的交流惯例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中日围棋交流是在1960年,那还是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的12年前,促成这一历史性突破的两位关键人物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和日本自民党顾问、国会议员松村谦三先生。

1959年松村谦三先生率团访华,这是战后日本自民党高层政治家首次访华,访问期间与周恩来、陈毅等中国领导人共商中日友好大计。在与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会谈时,松村先生抛出了试探性的话题“日本围棋界的长老濑越宪作先生说过,为了普及围棋,他愿意在身后将骨灰埋在中国。”“真的吗?我非常酷爱围棋,水平虽然不高,但是濑越先生的大名我是知道的,他真的愿意来中国访问吗?”陈毅给予了积极的回应,陈毅表示“围棋等一些文化项目可以先交流起来,不谈政治,只谈友好。”在陈毅副总理和松村先生的共同推动下,于1960年中国首次向日本发出了围棋使节团的邀请函,由于是首次访华,日方接到邀请后,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立即组成了由濑越宪作九段为团长,坂田荣男

九段、桥本宇太郎九段、濑川良雄七段、铃木五良六段为团员的阵容空前强大的日本围棋访华团,并于当年5月30日从羽田机场出发,由于当时东京——北京之间没有直航,代表团取道香港、再乘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历经50个小时,于6月3日抵达北京,开始了首次中日围棋友好交流之旅。

由于双方缺少沟通和交流,对具体的对局方式感到了困惑,出发代表团团长濑越先生对中国棋手的水平做了一个大致的评估,他认为,中国棋手的水平至少是应该让两子的水平,甚至认为只要日方棋手用出全力,被让两子的中方棋手获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然而,到了北京商谈具体比赛方式时,中方提出,为了对日方代表团表示敬意,中方可以接受被让先的对局方式,比赛规则也可以采用日本规则,对局用时为每方四个小时。中方十分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原来的日程安排是在北京交流两场、上海交流三场,然后日本代表团去杭州参观旅游、稍事休息后回国,但是中方提出在杭州挤占一点日方的旅游时间再交流一场,如此一来,首次中日围棋交流共进行了六场交流比赛。这次交流比赛日方取得了27胜2败1和(未下完)的压倒性优胜。

附:交流棋战成绩表

1960 年 6 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比赛成绩

团长: 濑越宪作

通过这次交流,中方进一步看到了中日之间的差距,随后,陈毅副总理发出了赶超日本的号召,陈毅副总理指出,围棋起源于中国,现在日本的围棋水平已经高于我们,我们一定要加快脚步追赶,最终超越日本!这次的围棋交流是中日围棋交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被称为中日之间的围棋外交。多年以后廖承志同志多次提到,中美之间有过一个乒乓外交,但是早于中美乒乓外交的中日围棋外交也不应该被遗忘。


围棋濑越宪书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12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