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山中的老杏树阅读

时间:2017-03-19 06:10: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老杏树

稻穗—空虚者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篮球—总是落入圈套,因为有人拍你.

橡皮——为别人的错误献出自己的生命。 抹布——想要清洁别人,自己却是最肮脏的。 昙花——为了一瞬的绚烂穷尽一生的等待。 气球:不脚踏实地的,难掩内心的空虚。 笔:道出了世间万物,却一生被别人握在手里 尺子:规规矩矩,墨守成规。

钟:在敲打中,磨练中,换取了余音绕梁的虔诚的钟声 。

竹:每攀登一步,都作出一次小结。 沙发——软弱不一定就是无能。

烟花——在生命的奉献中闪耀动人的光彩

高粱--不成熟者的脸总是一点儿也不害羞。 树-每活一年,就画一个大大的圆满的句号。 自行车轮——彼此总保持一段距离,但走起来却是亲密和谐!

钟——敲打的是自己,提醒的是别人! 蜡烛——站的不端,必然泪多命短! 路——越是泥泞,越能留下深深的足印! 尺子--自己一生正直,才能丈量别人的长短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棍上挑着篮,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

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 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 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 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 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

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衰,只讲奉献,胸怀 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仿《落花生》借物喻人 小蚂蚁

我喜欢创造生命奇迹的蝴蝶,我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但我更喜欢默默无闻而又不怕困难的小蚂蚁。 还记得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我去郊外玩,走着走着,忽然被一个高高的小土丘吸引住了。开始我并没有在意这是什么东西,当我蹲下身的时候,才发现是一个蚂蚁洞,洞口外面已经堆积成了一个小山似的土丘。我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小小的蚂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情不自禁地蹲下身,仔细地观察起来。 只见一只只小蚂蚁嘴里都叼着一颗小土粒,正在往土丘上运,爬到土丘顶上放下后又回身进洞。我以为它会休息一会儿,可是一转眼它又运出一粒土。就这样来来回回运个没完没了,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我蹲在那看了好一会儿,腿都酸了,可是小蚂蚁依然没有休息的意思。这时我忽然想起看到的有关蚂蚁的资料。资料上说蚂蚁洞在地下弯弯曲曲,路途十分漫长。我想:小小的蚂蚁从洞里将土粒叼起再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洞口,还要爬上这比它身体高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土丘,需要多么长的时间

篇二:6下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

六下第2课《匆匆》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

解读说明

1.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通过对问题1的探究,引导学生有思考地读书,知道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为后面与作者悄然对话和共同思考做好铺垫。

2.问题2的设计是为达到学习目标2。阅读教学,学生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潜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非得抓住重点或关键词句、语段反复琢磨推敲,熟读成诵,才能学得扎实,方可迁移运用。

3.《春》《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能体现朱自清写景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的特点。节选这两篇散文中的片段让学生阅读,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精美,巩固学生在课文中习得的理解、欣赏语言的方法,也为后面的课外阅读垫基。

部分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1】

整篇文章都在写日子去来匆匆,文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日子去来匆匆的地方随处可寻,让学生尽量多找一些。集中表达的意思是:时间匆匆而逝,作者心中充满了淡淡的惆怅。让学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点。

【思路导航2】

可参考教参的讲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语段仔细琢磨,充分交流,引导朗读、背诵。

【达标检测】

(一)1 .略

2. bó zhēnɡ nuózhuàn

3.略4.眼(睁睁) 绿(油油) 急(匆匆) 乐(呵呵) 汗(涔涔) 白(花花) 笑(嘻嘻) 哭(啼啼) 5.果然 凝然 悄然 感觉 发觉 觉察

(二)1 .略

2.描写了时间对人的慷慨、公正、公平和能改变一切的特点,告诉人们时间稍纵即逝、一去不返,要珍惜时间。

六下第3课 桃花心木 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问题1

(1)(质疑略)(训练点:由质疑题目入手,为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作铺垫。)

(2)作者想借?桃花心木?的生长告诉我们?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训练点: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直击?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问题2

(1)①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隔三差五来浇水。 ②种树人给树苗的浇水量不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③种树人来看树苗的时间也不定,时而早上,时而下午。

④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种树人来时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2)从种树人的话中(勾画略),受到的启发: 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时不定量地给树苗浇水是为了培养树苗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茁壮成长的能力。(符合大意即可)

(3)作者按照?设疑——解疑——悟理?的篇章结构谋篇布局。(或者学生概括:作者先写了他对种树人种树行为的种种疑惑,然后写了通过种树人的一番话,让自己明白种树人的良苦用心,最后,作者由此感悟到人的成长与树苗的生长一样。)

(训练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

(一) 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秧苗、枯萎、一番话、锻炼、优雅、勃勃生机

2、辨字组词。(略)

3、解释词语。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

(二)阅读练习

(1)山中的老杏树;不怕寂寞、不畏艰难、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删掉了答案?借物喻人?)

(2)为什么二婶儿说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的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像老杏树这样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默默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值得大家敬佩。

(3)(略)

(三)表达练习(略)

六下第4课 《顶碗少年》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

解读说明

问题探究

问题1指向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习作者从少年、碗、观众这三个方面进行场面描写,突出表演场面?惊心动魄?的气氛。认识到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气氛。

?思路导航?1意在引导学生先?勾画能感受到顶碗少年表演的‘惊心动魄’的句子?,从作者对碗的描写、对观众的描写、对少年的描写中感受场面的?惊心动魄?。再让学生横向比较、综合三次表演情景,去发现其共同点都是从?少年、碗、观众?这三个方面来写的,体会作者描写碗及观众对突出表演?惊心动魄?的作用。思路导航2意在让学生纵向比较三次表演中对顶碗少年的描写,从顶碗少年神态的变化中去感受其内心,深入体会故事给人的启示。

问题2指向学习目标2,让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分明地描写三次表演以突出故事给人的启示的方法。

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片段一

1.中国对韩国的世界杯乒乓赛决赛;王励勤;柳承敏;我们一家;比赛激烈

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突出了比赛的扣人心弦,场面的气氛紧张、激烈

片段二

1.忙乱(略)

解读说明:?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常用的写法,选用此阅读片段是让学生拓展开去,认识要突出场面气氛的方法不只一种。

1.人们一片忙乱

2.车夫、铺户、小贩、行人

片段三

六下第5课《手指》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

一.解读说明

1.问题1的探究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借物喻理这一表达方法。在五年级《落花生》《白杨》《梅花魂》等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在本单元《桃花心木》的学习中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又有了深入的领会,本

课教学巩固学生所学,让学生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

2.问题2的探究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掌握,学习拟人化的描写方法,把所写事物写得生动、形象、有趣。

二.部分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1】见《教师用书》

【思路导航2】

不同:所选段落主要运用说明的方法介绍手指的结构及作用,《手指》一文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好处:说明的方法使内容简洁、明了。拟人的方法使内容生动、形象、有趣。

【达标检测】

(一)1.sāo yǎo huì niǔ zhàn bó tì xián

2.①养尊处优 ②冒险 ③堂皇 ④附庸

3.爱不释手 赤手空拳 唾手可得 手舞足蹈 妙手回春 眼高手低 蹑手蹑脚 举手投足

4.排比 拟人 比喻 5.一个人拼命抵住船舱上的的小洞,另一个人扶住船帆,按着方向的控制钮,扳住船舱的压力阀。

(二)1.只要抓住文中?要知道,‘结果’的欢乐是由‘过程’带来的。没有‘结果’的‘过程’固然可惜,但没有‘过程’的‘结果’却更为可悲……?和?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两句点明文章中心的话进行回答即可。

2.表达效果: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有趣,更能突出事物特点,把道理讲得更清楚,更透彻。

六下第6课 《北京的春节》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

问题1.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路导航】解读说明:201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要求有力地说明了高段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谋篇布局,而老舍的这篇文章正好可以使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读全文以后整体感知课文填写表格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在文中体会,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之后,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安排内容,根据每个阶段人们的活动,不难让学生发现有些内容详,有些内容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填写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

特点。老舍先生曾说:?我无论是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我怎样学习语言》)综观他的作品,学生腔最少,书袋更是几近于无。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在老舍的笔下,就算是人人都会说的那些大白话,也都全部变成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表面上平淡无奇,里面包含的美妙意境却一层套一层。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与刻画人物,都十分的惟妙惟肖,逼真生动。所以让学生通过勾画、批注、朗读的方式品味了语言大师作品的魅力。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问题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学习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

【思路导航】解读说明: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不难让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内容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情感的不同点,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梁实秋的《过年》有着相同的习俗,但是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美好、快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却是累、困、不喜欢。结合资料链接,我们发现了两位作家都出生于北京,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年代,过这习俗一样的春节,但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让学生经过思考之后,不难发现,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达标检测

(二)阅读练习

阅读练习一:

1、时间顺序,小学毕了业的时候,我入学之后,不久,我廿三岁,廿七岁。

2、坚强、爱护子女、不辞劳苦等等。

3、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下第7课《藏戏》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

解读说明:

《藏戏》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

篇三:初中写作指导第七课时(31-35)

31.学会拟题

在很多时候,作文都需要自己拟定、设计题目。拟题,和审题一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一篇文章,内容不但要好,题目也要拟得好,这才称得上是佳作。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体会一下文题的特点和作用:

生活中的乘除法

大扫除中,突然,“哗啦”一声脆响,把同学们吓了一跳。大家一齐朝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徐英不知所措地站在课桌上,她脚下的那块玻璃已经四分五裂了。深秋的凉风,从这个空子,一个劲地往屋里钻。

“损坏公物要赔!”快嘴的罗亮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搬出来了。

“就是嘛!不然我们这些靠窗户的人又要倒霉了。”有人嚷道。

“她又不是故意的。再说,擦玻璃也是为集体呀!”徐英的好朋友钱平为她辩解。马上又有人接着说:“徐英哪有钱赔玻璃?平时,她连作业本都用背面呢!” “别让她为难了。”我心里一热,脱口而出,“我们再请学校给配一块。”

“不行,那咱们班的荣誉该扫地了。”中队长不同意。

“那,你有什么高见?”我也不示弱。他却笑了:“我们向赖宁请教一下如何?”

大家转过头,只见墙报上“学赖宁,树新风”的大标(语)题下,“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几个字赫然入目。这时只听中队长笑着说:“明白了吧,一块玻璃的钱除以40,得数是多少呀?”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罗云芳也把徐英从课桌上拽了下来。两天以后,玻璃换上了。阳光照得同学们心里暖融融的。同学们都明白了:学赖宁,要用乘法来维护集体的荣誉,要用除法来分担同学的困难。

这个题目,就像一双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在一瞥之间,就吸引住读者,诱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看了题目就迫不急待地想读下去,寻求到底什么是“生活中的乘除法”;就像一位向导、引路人,

帮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真可谓“题好一半文”。

怎样拟定作文题目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掌握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有:

①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如《我学会了下棋》、《拨河》。

②用表明中心思想的语句做题目,如《保护环境有我一份》、《节水,要从我做起》。

③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名字做题目,如《妈妈,您辛苦了》、《我的同桌——王小红》。 ④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一个初冬的晚上》。

⑤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地点做题目,如《上学的路上》、《奶奶家的小院》。

⑥用文章内容涉及到的主要物体的名称做题目,如《一张贺卡》、《小木船》。

拟题的方式决不只是这几种。当然,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拟题方式,作文时才能拟出令人满意的题目。

(2)牢记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是:

①要确切、醒目。即题目大小适度,宽窄适中,形象鲜明,容易看清,能恰如其分地揭示文章主要内容,能让读者看了题目立刻明白文章的写作目的。如《一件小事》这个题目,就不如拟成《一件藏在我心底的小事》或《小事并不小》。

②要简洁、具体。即题目文字简要精练,具有概括性,又明确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如《老杏树》这个题目,就不如《山中的老杏树》。

③要新颖、引人。即题目不与他人重复,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如《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个题目,就不如《生活中的乘除法》;《公而忘私的王老师》这个题目,就不如《王老师心中的天平》。

(3)灵活确定拟题的时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依据所选定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先拟定出题目,然后再作文。有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依照列好的提纲,先作文,然后再综合考虑,拟出题目。当然,还可以在作文前拟定几个题目,

作文后再反复阅读全篇,认真琢磨、推敲,从中选出一个“新颖、简洁、确切”的文题。

【思考练习】

1.如何拟定作文题目?为什么说“题好一半文”?

2.记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要求自己拟定题目。

(二)选材和立意

选材,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决定文章好坏成败的关键,是写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这一点,大家一定是有体验的。有人说,选好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此话一语破的。这也正如做衣服,款式、作工固然很重要,但是选好布料是前提。试想,布料质量低下,是假冒产品,款式、作工就是再好,做成的衣服能让人称心如意吗?意,就是文章的意图、写作目的、中心思想;立意,就是确立文章

的中心思想,明确写作目的、意图。选材和立意,是作文的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前者是“写什么”,后者是“为什么写”。缺少“意”,就事记事,再好的材料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料”;“意”不


山中的老杏树阅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11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