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喜面邀请

时间:2017-03-18 07:12: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接亲流程

婚礼当日2012年9月19日

前新郎家做好接亲前期准备

1 为婆家、新房贴好喜字

2 婆家、新房井盖盖好红纸

3 新郎父母准备好给新娘的改口红包

4 迎接新娘下车的礼花

5 新房准备红糖水

6 新郎可以备点小红包 敲新娘门的时候给堵门的朋友

前新娘家做好送亲前期准备

1 伴娘或姐妹准备好除婚纱外的礼服及内衣、透明肩带、丝袜、手提包、鞋等要拿到酒店 2 娘家井盖盖好红纸、娘家贴好喜字(如住酒店,就在房间玻璃上贴点喜字就行) 3 迎接车队用的礼花备用

4 安排娘家长辈为新人煮面条及荷包蛋(如住酒店,提前让酒店做下)

5 新娘弟弟或伴娘藏好新娘新鞋(让新郎找)

6 新娘父母准备好给新郎的改口红包

7 新娘姐妹想问题为难接亲的新郎

8 前化妆师到新娘家为新娘做好化妆、发型等造型,并负责全程跟妆。

婚礼当日2012年9月19日

前新郎家做好接亲前期准备

1 为婆家、新房贴好喜字

2 婆家、新房井盖盖好红纸

3 新郎父母准备好给新娘的改口红包

4 迎接新娘下车的礼花

5 新房准备红糖水

6 新郎可以备点小红包 敲新娘门的时候给堵门的朋友

前新娘家做好送亲前期准备

1 伴娘或姐妹准备好除婚纱外的礼服及内衣、透明肩带、丝袜、手提包、鞋等要拿到酒店 2 娘家井盖盖好红纸、娘家贴好喜字(如住酒店,就在房间玻璃上贴点喜字就行) 3 迎接车队用的礼花备用

4 安排娘家长辈为新人煮面条及荷包蛋(如住酒店,提前让酒店做下)

5 新娘弟弟或伴娘藏好新娘新鞋(让新郎找)

6 新娘父母准备好给新郎的改口红包

7 新娘姐妹想问题为难接亲的新郎

8 前化妆师到新娘家为新娘做好化妆、发型等造型,并负责全程跟妆。

头车到花行

头车布置好,同时带回手捧花、胸花、花瓣

头车返回新郎家

车队负责人到新郎家,安排车辆停放,为车队发糖包、行车路线图,系拉花或气球车队、录像车到达新郎家

录像1位照相1位 到达新郎和新娘家,新人联络进行沟通全程拍摄 8:30安排家人或朋友 到达酒店摆桌(糖果、烟等)

出发接新娘

新郎迎娶新娘 ,新郎出发前穿西装,新郎的母亲帮助儿子整理衣领,检查新郎的仪表,并嘱咐新郎相关事宜等,整体一个温馨的画面。动作稍慢些,照顾摄影师的拍摄。

新郎出发时,由长辈 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一同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应是单数5人或是7人回来则是双数,现在很多新人不讲究这些了。

到达新娘家 停留30分钟

出发前往新房

1 敲头道门(伴郎拿着手捧花,胸花跟着)

2 进门后 向女方父母鞠躬 改口 佩带胸花 准备红包讨吉利

3 敲二到门 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

4 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上手捧花 (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

5 互相佩带胸花(一般胸花都佩带左侧胸前 )

6 新郎 新娘吃“喜面” (新娘妈妈端上一碗面条两个荷包蛋的 1双筷子 )7 新郎 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

8 新郎将新娘抱到婚车上穿新鞋(北方习俗是穿红鞋)

9 新郎上车

10 新娘父母座第二辆车 娘家亲戚上车 准备出发

到达新房 新郎父母在门前等候 停留30分钟

出发前往酒店

1 新人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接顺序随行

2 新娘给婆婆献喜盆(俗称接聚宝盆,盆里通常可放一些生活用品或金色硬币苹果) 向男方父母鞠躬 改口 佩带胸花 准备红包讨吉利

3 进入新房后,新人喝红糖水

4 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

5 新人在“喜床”上合影

6 邀请双方的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人合影留念

7 新郎新娘上头车

8 新娘父母上第二台车

9 新郎父母上第三台车

到酒店:

1新人与亲友共同来到酒店门前,拍照留念

2新娘去化妆间休息 补妆

3新人家长可以迎接来宾 安排座位9:20场地布置完毕 灯光音响投影机调试完毕 9:58 典礼开始

拜席顺序:

新郎 新娘按照先娘家 后婆家 先亲属 再领导 再同志 再邻居 后同学 朋友的顺序敬烟或献花给小礼物都行

团圆饭: 新郎的父母和家人接受新郎 新娘的敬酒 并对他们的婚姻表示祝福

9:10新人到酒店从新房去酒店:8:40(按半小时算) 新人到新房:8:10 从新娘家出发:7:30(按40分钟算) 到新娘家7:00

新房出发:6:20(按40分钟算)半车扎完头车花从花市出发5:50(按半小时算) 头车到花市5:20

篇二:宴会确认单

宴 会 确 认 单

感谢您选择富丽华·华膳楼酒店作为宴会安排的地点,为确保宴会接待品质,切实维护双方的合作利益,经友好磋商,达成如下协议:

主办人姓名:联系电话:

宴会日期: 年月 日时

宴会形式:

□婚 宴:新郎姓名 新娘姓名

□喜面宴:男方姓名 女方姓名 喜得(千金/贵子) □生日宴:寿星姓名 寿星年龄 性别□商务宴:主办单位 宴会负责人

宴会标准: 元/席(10位/席)

预定席位:席 其中清真席:席 备用席数:席 水牌内容:预付定金:大写: 万 仟 佰 拾 元 ¥: 元 结账方式:备 注: 服务条款

非常感谢您选择本酒店作为您宴会的主办场所,为了更好的服务您的宴会接待,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及注意事项:

☆您自带的酒水,食品,饮料等请妥善保管,如有遗失酒店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的宴会所订的标准,桌数,时间,地点以及特殊要求等如有变更,请您提

前三天告知预订部或宴会接洽人。

☆宴会所定的菜品标准为净价,不含酒水,免服务费,不参与任何优惠活动。 ☆婚宴定金按总金额的10%收取,若婚宴自行取消,定金不予退还,婚宴定金

交付后,请予一周内与宴会接洽人落实所有婚宴细节,以便酒店提早安排。 ☆您的宴会10桌以上预定只限备一桌(依次类推)。

☆用餐当天,若实际宴请桌数未能达成预定桌数,则仍按预定桌数收取费用,

客人可于三日内根据剩余桌数进行消费。

☆您的宴会所有款项必须在当天一次性结清。

☆宴会场地禁止放冷烟火。

☆酒店所提供的各项优惠条款,如有调换或额外增加条件按实际发生额收取差

价。

☆宴会结束时间为下午的15:00及晚上的21:00。

☆酒店非一次性用品和酒店赠品谢绝宾客带走或者损坏,如出现损坏酒店物品

及公共设施行为,您需按照酒店定价赔偿。

☆布置场地须经宴会主管部门同意,未经允许不得在酒店墙壁上乱挂,乱贴,

否则将按酒店规定向您收取相关费用。您在酒店布置场地时,如雇佣婚庆公司布置场地,需告知婚庆公司向甲方支付叁百元布场费(如有大型的灯光,接线施工费用按五百元标准收取)。 增值服务

☆酒店免费提供指示牌使用。

☆酒店免费提供新娘换衣间。

☆酒店免费提供婚礼顾问服务。

☆免费提供音响、话筒。

如您接受上述条款,请予签署,以示确认。真诚希望能为您提供最优质的 服务,并谨此致意!

主办方代表签署 酒店经办人签署

酒店方代表确认

注:此确认单一式二份,主办方、酒店方各执一份。

篇三:围场风俗

围场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仅少数民族就达13个,因而习俗复杂多样,既有积极向上的好习俗传承、演变和新生,也有消极丑陋的不良习俗不断摒弃和消亡。这些习俗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嫁、丧葬、生育、饮食等观念的更新和进步,同时,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节传承习俗

一、满族习俗

(一)婚嫁

在清代,满、汉不许通婚,直至旗营解散后,满、汉民族逐渐通婚结亲。“同姓不婚”、“婚必两姓”和早婚早育、父母包办是满族婚姻上的一大特点。经过百余年的演变和国家政策影响,现已变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媒妁参办、提倡晚婚的新习俗。男女到法定结婚年龄,无论是自愿还是由媒人介绍,皆“放定礼”(即定婚),男女互换礼物,给女方父母递红包(现金),意思是养女不易,给喜酒钱;在宴席上相互“换盅”唱酒,以示婚姻已定,成为亲家。在结婚前,男方要为女方家“下大礼”(或称放大定,下大相),即正式送彩礼。过去是猪羊(肉)、酒、面、衣饰(俗称“四合礼”)和彩礼钱,现在发展成为兑现女方所要的“三金”(金戒指、项链、耳环)一踹(摩托车)、一处新房或一单元楼。自由恋爱,双方家长开明者,条件从优。姑娘在婚前无需去坟地祭祖,但在出嫁前,要去祖坟烧纸叩头,俗称“出嫁头”。结婚日,男方要择吉日吉时,动用车辆接亲或关亲,送亲者5~50人不等,迎(送)亲时,新娘要身穿红袄绿裤子,路过寺庙、井、墓时要用红布把新媳妇(汉族称新娘)轿子或车遮盖起来,叫“避煞”。举行婚礼时,新媳妇要迈马鞍子和火盆,行礼时要向新媳妇射三箭(传统习俗),拜天地。然后新媳妇“坐福”(坐在床上或炕头),坐福时间不定(一个时辰至一日),但在择定的时间内不下地、不言语、不乱动,要坐得稳坐得直才为吉祥。同时,怀里要抱两瓶,一装米一装钱,叫“抱宝瓶”;还要开脸(用线绳剪去面部汗毛)。坐福完毕吃“子孙饺子”、“宽心面”,喝“交杯酒”。满族习俗不兴闹洞房,现随汉俗。待晚间,弟妹嫂子等男女(三天之内无大小)到洞房说笑闹洞房。第二日晨,新郎、新媳妇要叩拜公婆和祭祖上坟。三日后“回门”看女方父母。“住对月”现在已不实行了。婚礼时其他一些旧俗和迷信,如“摆放天地桌”、铺红毡,桌上摆放斗、秤、弓、箭、香烛、插刀猪肉、马鞍子、火盆、拜灶神等习俗现也已从简。

(二)生育

满族人皆以生子为贵,认为接嗣有人不断香火,同时且以多子女为福。在过去,生小孩时把炕席卷起铺上草,在草上分娩,出生时叫“落草”。生男孩在门旁挂木制小弓箭,生女孩则挂一红布条,满语称为“他哈补钉”。出生之日由接生婆用槐枝艾叶泡水洗浴,谓之“洗三”,亲友祝贺,往盒中投铜钱或枣、花生等叫“添盆”,边洗边祝福。洗浴后,还要用葱拍打三下,边打边说:“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用面条招待亲友和喜婆,叫“吃喜面”。满月后,举行上锁仪式,绑腿3道(避免罗圈腿),上摇车,宴请亲友。满族人以后脑勺扁平为美,有为孩子“睡扁头”习俗。过百日这天,家长再次邀请亲朋,在孩子

面前摆放弓箭、书笔、工具等引诱婴儿抓玩,意为察看幼儿长大后从哪行、有什么前途。此种习俗延续至今。

(三)饮食

满族人在饮食上比较讲究,多为其他民族效仿。在围场除回民外,现已形成共同饮食特点:在主食上体现一个“粘”字,大都喜欢吃大黄米、小黄米和江米做的粘食,如粘豆包、驴打滚、粘糕、油炸糕、芙蓉糕、粘米条、粘糕饼、元宵、粘米粥、粽子等;在副食上体现一个“大”字,即大鱼、大肉、大碗面、大碗菜,家常菜也是常用大盔上的爊菜和炖菜。满族人爱吃酸菜、白肉片、血肠、水豆腐、手把肉等。好客、喝大酒的习俗经久不衰。

(四)语言

虽然现在通用汉语汉文,但仍保留一些满语词汇,如:称父亲为阿玛,称母亲为额娘,祖母为太太,祖父为爷爷,女婿为姑爷子。生活上满族语言就更多了,如叫温水为乌拉巴图、忘记叫喇忽、喜欢叫稀罕、背心叫汗禢、事不成叫秃撸、脏叫埋汰、随便唱叫呵咧、烦人叫啰嗦、胖叫富态、工人叫把式、惹祸叫捅娄子、批评叫数落、不认真叫马大哈、厕所叫茅房、难看叫寒碜、太阳叫老爷儿、理论叫摆查等等。很多满语被汉族吸收,丰富了语言,沿用至今。

(五)节日

满族逢年过节与汉族无大分别。大年初一要登门向长辈拜年,遇熟人相互拜年问声过年好。正月初五要破五。二月二(龙抬头)要不动刀。清明要祭祖。正月十五为添仓节(仓廪神诞),院内用草木灰划一仓型,当中放五谷粮,以祈丰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在门楣上挂葫芦、插艾蒿;在小孩的脖子、手腕拴五色线(下雨后去掉扔水中)、肘腋戴荷包;凌晨到山上踏露,采药、用泉水洗脸,意为年内不生病。中秋节要吃月饼庆团圆。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佛祖成道日),要吃粘米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崇佛),要祭灶王、扫房。过大年(春节)时,年三十前要贴对联、窗花、挂钱、年画等,过去还要将祖谱挂出,摆上供品,燃香祭拜,现大多已变为供奉财神了。三十晚上要守岁(通夜不休),吃年夜饺子(满语称艾吉格)前,长辈坐好后,晚辈要向长辈叩头谢岁。

(六)礼仪

满族对长辈非常恭敬,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现如今平日已不再向长辈天天问安、打千儿、叩头。过去亲友相见行“抱见礼”、“顶头礼”、“擦肩礼”、“抹鬓礼”,如今已演变为问好和握手。但过大年时,男人还是向长辈行叩头礼(长辈限于50岁以上)。家里来客,小辈和女人不入席,小辈不许直呼长辈名字,长辈先行,小辈后随。小辈赴亲友家宴,回来后要向长辈行礼“道偏”。

(七)丧葬

满族人临死弥留之时,要更换寿衣,子女守在旁边等待寿终。咽气后,为死者整容,孝子要“指明路”。取下祖宗板(匣子)用红布包好后,放在洁净之地,除孝后复原位。住旧式平房的把死者从窗户抬出(不能过屋梁),在外设灵棚入殓,用白布蒙脸或盖全身,将死者被褥扔于房上,枕头放在大门口外,出灵前烧掉。子女要去村头小庙“报庙”、“送浆水”。男人系白腰带,女人白布包头。在停灵期间,儿孙辈轮流守灵。要扎纸人、纸马,女扎牛,现在还扎小车、彩电、楼房等。出殡时孝子贤孙按辈份在灵前扛白粉红纸幡,把亡人送至坟地安葬。晚上在太阳未落之前送“盘缠”、烧纸马、念路行,孝子指路西行极乐世界。然后有“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悼念活动。国家倡导火葬,城镇逐渐改土葬为火葬,有的在火化后把骨灰装入小型棺材仍埋入墓地,3年内过年时家门不贴红纸对联。

(八)禁忌

满族老人至今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平日养狗不杀狗,狗死埋地下。不打乌鸦和喜鹊。不在下午或晚上探看病人。埋葬亡人后不扛锨、镐进家。凡是有索伦杆和祖宗板之家,不许外面的畜类进入院内,不许持马鞭子穿孝服的人入室。清初满族信奉满教(意为疯狂的人,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译为巫),在疾病及庆丰年时,或男或女着神衣、神帽,腰悬古镜、铜铃,手击扁鼓或腰鼓,口中念念有词,边跳(舞)边说唱,现已作为娱乐文艺节目。

二、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人多在开放围荒后迁回“老家”围场,他们善骑射,无定居,过游牧生活,喜欢赛马、射箭、摔跤、一年一度举行“那达幕”盛会。围场蒙民由于长期与满汉民族一起生活,已不操蒙语,而使用汉文,生活习惯也大体上与当地满、汉相同,但仍保持着本民族粗犷、豪放、重情等优良品德。蒙古族婚俗坚持同姓不同婚,有早婚之风,择偶多由父母包办,舅在婚事中起重要作用,一般被请为证婚人,坐上席。通常男方托媒人或亲自到女方家登门求婚,小伙子要带上哈达、奶酒、糖块等礼物,去拜见姑娘双亲,并唱古老的“求婚之歌”。歌词大意是:“黄金杯里斟满了清凉的奶酒,捧在洁白的哈达上,敬献给您。遵照祖辈商定的婚事,您把宠爱的女儿许给了我。”求婚歌词歌曲各地不一,其内容大致相同,词句真挚动人,曲调悠扬。爱情持续一段时间后,男方请喇嘛选定吉日良辰,举办订婚仪式,设宴招待女方双亲,互换哈达。结婚前常以牛、马、羊为聘礼(纳彩),并有箱子、柜、女方四季衣物等一并下聘。唱迎亲歌,迎娶新娘。至男家,下马(轿)后要拿马鞭,双双通过烧得正旺的篝火,然后新娘新郎手拿羊肩胛骨交拜天地,喇嘛念经,拜佛爷、灶神、父母、认亲友、新妇结发。

蒙古族实行土葬、火葬或野葬。土葬用白布裹尸埋地下。火葬洗尸焚之,3日后以锒银的竹筷捡入白布袋中埋葬或撒山顶、河流中。野葬多是牧区贫民将尸置于柳条编的筐中,在夜半用车送山顶或谷地人不见之处,任鸟兽食之。以上3种葬法都要请喇嘛念经超度亡灵。

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穿开叉袍衣,忌坐门坎、向火盆中吐痰,不得在妇女生小孩或牲口下崽时借粮食。现在围场的蒙古族人传统习俗已经淡化。

三、回族习俗

围场回族通用汉文、汉语,但在老年人中进行宗教活动时,还使用一些阿拉伯语的词汇。在经济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保持本民族固有特点。回族人出生即请阿訇起名字,结婚时由阿訇证婚,死亡时由阿訇主持葬礼,而不食猪肉是其主要特征。

回族认为婚姻为人道之大端,古今圣凡,皆不能越其礼而废其事也(引自古兰经),男女婚姻遵循“婚姻无贫富,择良善之准则”。基本上是异族不通婚,择婚重才德,轻财富,严厉禁止“问八字、争聘财、讲奁资”。回族婚礼比较简朴,禁止吹弹拉唱,一般选在立麻日,在男家或清真寺举行。婚礼当天凌晨,男女双方都要“大净”(淋浴)。婚礼由阿訇主持,阿訇依次问新郎、新娘“经名”,问他们是否同意结婚,阿訇念“依扎布”即配婚经,意即:“万能的主啊,感谢您的恩典,请您成全两人的婚姻”,新郎、新娘跪在铺有新席地上听经。阿訇念完经后往身上撒“金豆”,婚礼完毕。

回族饮食很讲洁净,受宗教习俗影响,吃牛、羊肉,不吃猪、马、驴、骡和一切猛禽猛兽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未念“台斯米”(念颂奉安拉之命安拉至大)而宰杀的动物,不合教规,视其为污秽不可食。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帮节”、“圣纪节”。在门楣或牌匾上都有请阿訇或伊斯兰学者用阿文书写的“杜哇以”。其笔法多样,构图各异,大体上分为4种内容:1“太斯密”,大意是以真主安拉的名誉;2“清真言”,大意是“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3“古兰经”语录,大多是喜庆、安宁、祝福的语句;4各穆斯林开设的饮食店、副食店、摊点写的“杜哇以”,即伊斯兰食品,伊斯兰营业、伊斯兰饭店等。

回族的服饰主要表现在头部,女的戴盖头,男的戴白帽。《古兰经》言,女戴盖头是为遮其羞体(妇女头发为羞体),少女戴绿色,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男人戴无沿的白色或黑色小圆帽,又名“礼拜帽”。

回族的丧葬习俗独具特点。设回族公墓地,实行土葬。丧葬有4道程序:洗尸体、穿尸衣、行站礼、殡埋。即用清水将死者洗净,然后用白布裹身,再进行宗教祈祷,殡埋不用棺,先将尸体放入长方型木匣内抽底落下进行安葬。伊斯兰教反对火葬,宣传火葬为受刑。政府尊重其习俗不强其火化。

回民遵照伊斯兰教的“济贫”和“团结全体穆斯林为一人”的圣训,本民族之间很注重团结互助,重视民族感情,一人有事,全民帮助,清真寺即所有回民之家。 (围场县其他少数民族,因人数很少,其生活习俗难成体系,大都融于满蒙汉各民族习俗之中。)


喜面邀请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01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