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星云大师谈处世视频

时间:2017-03-18 07:05: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为人处世(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

如何与人相处(一)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到以后,必能受益无穷:

一、你好我坏。

二、你对我错。

三、你大我小。

四、你有我无。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都不喜欢你好我坏,而喜欢我好你坏。但如果我什么都好,别人都坏,人家会饶我吗?所以,有时让别人做好人,我当坏人,反而能获得别人的同情与好感。比方说:有两户人家,张姓人家经常吵架,李姓人家却是相安无事、和乐融融。张家因此问李家,是什么原因使家里能不发生争吵?李家回答说: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吵架;我们家人都是坏人,因而不吵架。为什么呢?举个例子说:桌上放了一个茶杯,张家有人打破了,他不承认自己错误,反而责怪放茶杯的人;同样地,放茶杯的人也说:茶杯是我放的,谁叫你打破了?全家人都要做好人,都不承认自己错误,因此就争吵不休了。李家的人则是自愿做坏人,打破的人立刻就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把茶杯打破了。”而放茶杯的人也会说:“不能怪你,是我不应该把茶杯放在桌上。”如此一来,李家的每个人都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也就不吵架。

总之,如能做到你好我坏,便可解决很多的纷争与问题。此外,你好我坏,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看起来似乎很难实行,实际上,只要你去实践,就能发现其中蕴藏了许多微妙的道理,而在人我相处中,你一定会因为以上的几项方法,而与人相处得更融洽。

如何与人相处(二)

人是群居的动物,在家庭里有父母兄弟,学校里有老师同学,机关里有长官同事,街道上人和人摩肩擦踵,所以不管你走到哪里,总离不开人群。在人群中如何与人和睦相处,有四句话供大家参考:

一、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古德说:“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一个人在盛怒时所说的话,容易伤害到别人,也容易造成磨擦,所以如果我们能忍一时之气,就不会造成无谓的纷争。就像拳头,不要急着打出去,才能凝聚力量;眼泪,不要轻易流出来,才是真正的悲愤。一时的气话往往造成不堪

设想的后果,因此千万不要在盛气之下轻易发言,能忍一句,自然祸根从此无生处。

二、饶一着,切莫与人争强弱:有首偈语说:“何必争强来斗胜,百千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人生就像一场戏,尽管剧中曾经风光、繁华过,一旦落幕,一切归于寂静。所以在人生的舞台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争强好胜的,有时候让人一步就是自己的胜利,所以做人要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涵养与心量。

三、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忍,不是懦弱的表示;忍,是勇者的象征。一个人能够忍耐一时,坚持下去,纵使一时的不如意,终将成为过去。纵然处身“火坑”,也会因你的忍耐而变成清凉的莲池。所以我们与人相处,只要能忍耐,就能转逆境为顺境。

四、退一步,便是人生修行路:人生的旅途上,不一定要每一步都向前。回头是岸,能退一步想,海阔天空;凡事退一点,不但留给别人一点余地,也是自己的一种修行。

所以,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是:

一、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

二、饶一着,切莫与人争强弱。

三、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

四、退一步,便是人生修行路。

如何解决人我问题

世间上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我的问题。凡事有你有我,问题就显得复杂。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呢?我提出十句修行的口诀:

一、一修人我不计较:一个不会与人斤斤计较的人,别人必然喜欢与他为伍;反之,凡事唯恐自己吃亏,处处用心防范别人的人,别人同样会防范他,所以要获得人和,首先要修“不计较”的心。

二、二修彼此不比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凡事喜欢与人比较,只有徒增苦恼,须知世间事永远“比上不足下有余”,因此,能有“不比较”的心,便能知足常乐。

三、三修处事有礼貌:有句话说:“佛法在恭敬中求。”其实不只是学佛,我们不管作任何事情,如果能以谦卑的心,虚心求教,别人必然乐于指导,因此在恭敬中可以得到人缘,得到友谊,得到帮助。

四、四修见人要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人与人最好的沟通桥梁,时常以笑脸迎人的人,必是最有人缘的人。

五、五修吃亏不要紧:人要学习吃亏,吃亏一时,却能得到永久的心安,吃亏便是福。

六、六修待人要厚道:一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凡事宁愿自己吃亏,但是却能获得别人的尊敬,所以我们待人要厚道。

七、七修心内无烦恼:自己内心没有贪欲,没有瞋恨,没有邪见,没有傲慢,就不会有烦恼。

八、八修口中多说好: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比弥勒菩萨早成佛道,是因为他修赞叹法门。所以我们不要吝啬与人赞美,开口说好话,不但是一种无上的布施,也是圆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九、九修所交皆君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选朋友,与君子相交,会减少很多人我的烦忧。

十、十修大家成佛道:四弘誓愿中说“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也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成圣、成贤,一起共成佛道。发这种大愿的人,已把众生融为一体,还会有什么人我问题呢?

所以,解决人我问题的修行之道是:

一、一修人我不计较。

二、二修彼此不比较。

三、三修处事有礼貌。

四、四修见人要微笑。

五、五修吃亏不要紧。

六、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七修心内无烦恼。

八、八修口中多说好。

九、九修所交皆君子。

十、十修大家成佛道。

怎样待人

世间万法皆由众缘和合而成,人活着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仰赖社会大众、亲人眷属的共同成就。所以每个人不管在工作上,或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和很多人来往、接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别人,才能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我有四点建议:

一、不暴戾而行慈:与人相处,不能获得别人的赞许,不能让别人接受我们,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脾气不好,或是我们的性情太过率直、粗暴、专横。所以不暴戾而行慈,对人慈悲,让别人感觉到我们的和善、温柔,尊重别人,帮助别人,那么别人必定能欣然接受。

二、不乱淫而有礼: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男女一起相处是无可避免的,我们要有佛教所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的认知,年轻的男女是我的兄弟姊妹。我们对于父母、兄弟、姊妹,只有尊重,只有敬爱,而不会有邪念,所以不乱淫而有礼,凡事规规矩矩。

三、不贪取而喜舍:与人交往的过程里,别人最顾忌的是我们有企图、有贪心,如果我们对别人没有企图,没有贪心,反而对他有帮助,有布施,有助力,必定能受到对方的喜爱。

四、不诈欺而有信:人贵诚实,人与人相处不能存心欺骗。在佛教五戒中的不妄语戒,就是不能说谎,绮语、恶口、妄语、两舌都是做人失败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要诈欺,要有信用。

要怎样待人?

一、不暴戾而行慈。

二、不乱淫而有礼。

三、不贪取而喜舍。

四、不诈欺而有信。

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处,要不失礼貌,不失风度;在大众面前要能让人欣赏,让人赞美,让人接受,的确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如何在大众里相处?我有四句偈给各位参考:

一、见面三句话:人与人之间常常见面,见了面要有话说,彼此才不会生疏。譬如每天早上起来和父母、兄弟姊妹、眷属、儿女见面,出门到了公司机关,和同事、长官、部属见面,都应该要有三句话,不要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说就离开了。现在,我们的民生富饶,生活水平提高,更要有高水平的相处之道,所以今天我们提倡人和人见面,要有三句好话。

二、相逢应问好:有时候好朋友几天不见、几个月不见,现在相逢了,都应该要寒暄问好,“近来好吗?”“近来得意吗?”虽然只是只字词组,别人听起来也觉得很欢喜。

三、交谈要微笑:和他人谈话的时候,一定要面带笑容,而且态度要亲切,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四、口角一回合: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如发生口角、争论之时,切记最多“一回合”。不要老是辩论,争吵不休,不要让争吵破坏了彼此和谐的关系。

篇二:星云大师谈人生

星云大师:改变命运的四个方法

习惯、迷信、感情、权势、欲望、业力虽然能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命运并不是定型而不可改变。因为一切的习惯乃至业力,都是我们自己造作的,只要我们善加摄持正念、谨言慎行,仍然可以将乖舛的命运转变为美好的命运。那么命运又如何改变?改变命运有什么方法呢?

1、观念可以改变命运

佛陀成道之后,为我们揭示世间充满痛苦的真理,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减除痛苦的方法──实践八正道。而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见,正见建立了,其它的七正道有了准则依据,才不致于出差错。所谓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正确观念的建立对于我们个人修身立业、社会繁荣进步、世界和平安乐,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譬如希特勒虽然有超人的聪明,但是缺乏正知正见,妄想征服世界人类,并且建筑许多集中营,以虐待无辜的战俘为乐事。他个人的邪知邪见,不仅改变了欧洲历史,带来了惨绝人寰的浩劫,并且影响德国的命运。因此佛教认为一个人行为上有了瑕疵,还有挽救的机会;但是如果观念偏邪不正,则遗害人类的祸患将更大,解救之道就更难了。

2、信仰可以改变命运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标,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准则,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减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马达,是我们向前迈进的动源,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信仰的力量是不待言的,而信仰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宗教。像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热爱,视艺术的完成为他的信仰,因此甘愿呕心沥血的从事艺术创造。翻开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哲学家,一生为了人类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于道路上──如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如最近来俄国的诺贝尔奖文学家索忍尼辛先生;又如宋朝的岳飞,毕生以“精忠报国”为他的信念,最后终于求仁得仁,竭尽了忠诚,献出了生命。他对国家“尽忠”的信仰,改变了他自己命运,并且也为中国历史树立一种坚毅凛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响社会民心,成为万民膜拜的英雄。可望了。

在各种信仰中,宗教给人的力量最大,对宗教一但产生了信仰,对于人生一切的横逆、迫害,不但不以为苦,并且能甘之如饴的接受。对宗教的虔信,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致命的打击,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去包容人世的不平,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运。

3、结缘可以改变命运

人为社会的一员,不能离开社会,我们一生的命运和社会大众有着密切的关系。譬如我们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赖社会各阶层的分工合作,搬有运无,才能日用无缺。入学校求知识,由于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才能免于愚疑。甚至将来进入社会,服务于乡梓,也需要借重同仁的帮助,上司的提掳,才能发挥一己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如果想事事顺心,运道亨通,就必须和他人保持和谐的来往。佛教所谓的“结缘”,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思。

经上说:未学佛法,先结人缘。我们要广结人缘,给人以方便,结缘越广,必能回报给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虽然我们不断的付出,帮助别人,其实我们帮助的是自己,因为自他不是对待,而是一体,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萨以众生为修行的道场,广施慈悲,从对众生结菩提法缘之中,而成就佛道。结缘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并且是进趋佛法的重要门径。日常生活中,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鼓励的赞美、举手之劳的服务、真诚的慰问关怀,都能带给对方莫大的快乐,增进彼此之间融洽的关系。结缘,使我们的人生更宽润、命运更平坦,何乐而不为呢?

4、持戒可以改变命运

观念、信仰、结缘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持戒也能移转变我们的命运。持不杀生戒,可以转短暂的寿命为长寿;持不偷盗戒,可以化贫贱的生活为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持不妄语戒,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赞誉;持不饮酒戒,可以常保身体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将原本坎坷的遭遇改变成福乐安康的命运。

人人都有命运,而命运又受到种种力量的控制,我们如何摆脱命运的控制,开创自己的人生呢?那就要人人培养正确的观念,树立坚定的信仰,广结良善的人缘,严持清净的戒律。能够如此,不但不为命运所控制,并且能够自由自在调御命运

济群法师:学佛者的发心误区 看你能否对号入座

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

有些人是被寺院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走入寺院后觉得非常安详,因而发心前来学佛,觉得住在寺院享享清福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方外之地的氛围。有些人是被清净的梵呗和僧人的念诵所打动,学佛之后天天跟着唱念,以为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梵呗。也有些人贪著于佛教高深的哲理,觉得研究佛学很有深度;还有些人贪著于佛教辉煌的艺术,觉得佛教的艺术殿堂中有丰富的宝藏??等等。若是缘于对某种境界的贪著而发起学佛之心,那么在学佛过程中,贪著往往也会随之增长。

如果把佛教当作学术来研究,到最后写文章、出成果就成为学佛目的了。一旦有了成果、出了专著、评了职称之后,就会觉得学佛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人生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还有很多人把佛教当作纯粹的哲学来考察,对佛教哲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视,这一类也大有人在。民国年间支那内学院的研究,基本上都落入哲学式的研究,而不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甚至还有些人是奔着佛教的利益而来,把寺院当作谋生场所,就更是错误的发心了。

仔细分析起来,绝大部分人都是由类似的因缘走入佛门。真正感悟到人生无常,为寻找生命出路,为了生脱死,为成佛作祖,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学佛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发心之后继续缘于对一些外在现象的贪执,没能在目标上有更高的提升,最后成就的可能都是贪著之心、我法二执。这是在发心中的第一种误区现象。

当然,从贪著入门也并非绝对不可。《维摩经》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就是说,先以某种方便使人们对佛教产生兴趣,然后逐步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澳洲的一些道场,便免费为大家提供素食。很多人到寺院来并不是对佛教有兴趣,是奔着免费素菜而来。但他们到寺院的次数多了,渐渐对佛教产生了感情,然后听听讲座、读读佛教书籍,认识也会有所提高,最终转入正确的发心。所以说,如果不是停留在贪著的基础上,而能通过闻思经教来树立正见,并以正见为指导,“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那么,尽管是从贪著开始,最终却能放弃贪著,同样可以成就解脱

篇三:星云大师谈

星云大师谈:为人处世之道

谈勤劳——佛门法器中的木鱼,是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诵经时敲打鱼头,其用意在于:鱼有一特殊习性,不管窘是在水中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敲打木鱼来策勉修道者蒙用功不要懈怠。另普贤警众偈的经文“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也是希望大众精进用功的意思。 谈说话——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闻其声,故为人应“慎言语以养其德”。过头的饭可以吃,过头的话不可以说。聪明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

谈交友——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不管什么时候,人总离不开朋友,故:“对渊博之友,如读奇书异志;对风雅之友,如读明人诗文;对幽默之友,如读传奇小说;对谨慎之友,如读圣贤经传。”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但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谈相处——人处在现代的社会,要给人利“用”,才是有用的人,不要做个没有用的人,不计得失,无嫉妒心各守各的本分安心工作,把自己融和在大众里平等相处,才是做人处事之道。“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洞悉人之常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明白事之常理。”

我常对徒众说:“做难做之事,处难处之人”。事情难做,所以我来做;能与不好相处之人融和无碍才是会做人。希望大家都能有这种承担力,有承担才有进步,肯付出才有收获。

谈情爱——人在世间上,最难做到的就是放得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盘住我们的心房,哪能快乐自主?如果对心爱的东西能够割舍,对违逆能够接受,进而做到无爱天无憎,就如《心经》云:“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那可就真正有功夫了。

谈发愿与立志——古今多少名人之所以能成就不世伟业,皆因胸怀壮志;因为有大愿心、有大企图心,故能有所成就。力量的来源要靠发心,我们常说鼓励会增加力量,信心的建立会增加加力量,对未来有希望会增加力量,从人事有兴趣的事会有力量。学佛的入要在佛法中、禅悦里体会力量。有了力量,就能多一份心思去体谅别人。

谈潜能——人的潜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埋在深山里,需要开发才能显现出来。开发潜能,首先要肯定生命的价值,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的价值,切不要以为自己只有五尺、六尺之躯,能有多少能力?能有多少作为?其实生命里面有无限的价值,即使小小一个平民百姓也能旋转乾坤,有时小兵也能立大功。

谈管理—— “人能以待死者之心待生人,则其取材也必宽;人能以待初交之心待故旧,则其责备也必恕。”

谈时间—— “昼坐当惜阴,夜坐当惜灯;遇言当惜口,遇事当惜心。”闲时要珍惜忙的一刻,忙时要珍惜闲的一刻。

谈生涯规划——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人的一生要不断地更新,尤其在自己身心的调整上,要懂得规划人生,为自己订下一日的计划、一月的计划、一年的计划、一生的计划,为自己许下愿心。

谈财富——合理的财富叫净财,反之叫不净财。

金钱可以拥有,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经云,积存储蓄金钱,并不一定是我们的,但如果拿来种福田则享用不尽,要能舍才会有所得,肯布施必定会得到很多。金钱抓得太紧不会用是吝啬;二;太浪费不知节制也是不当,当赚则赚,当舍得舍,有来有去用得适当,是最好的人生观。

谈饮食——素食之所以优于荤食,在于素食能增长耐力,助益人的慈悲心,增进堡身体的健康。我常告诫弟子在佛门典座是菩萨发心,“酥酡妙味”、“民以食为天”是多么“现实”的问题。做菜不是说将生菜弄熟就了事,歹,尤其是素菜,必须用火功来煮出味道。从中培养兴趣,将做菜看成是写文章,在刀下、铲下,千变万化。

谈健康之道——人生种种病痛,只因外事外物太重要了,以致——心不能静、气不能和、度不能宏、口不能默、瞋不能制、苦不能耐、贫不能安、死不能忘、恨不能释、矜不能持、惊恐不

能免、争竞不能遏、辩论不能息、忧思不能解、妄想不能除,总因未淡未空之故。

真淡真空,一切以“不执著”三字了之,此乃拔去病根之神药也。

谈人生观——“生活”的真义为何?

生活艰难时,要面对它。生活安静时,要接受它。

生活辛苦时,要体验它。生活忧伤时,要克服它。

生活艰难时,要履行芘。生活满足时,要享受它。

生活迷蒙时,要揭开它。生活活跃时,要把握它。

生活美好时,要歌颂它。生活挫折时,要奋起它。

生活清闲时,要计划它。生活思考时,要完成它。

谈结缘——所谓化缘,并不是指金钱而言,而是在培植“因缘”,结对方的情意、佛法、服务等缘分;所谓化缘,其实就是化一个欢喜,给信者一个功德而已。你我见面算享有缘,美言称赞结人缘;面带笑容欢喜缘,人方便种善缘。误会伤害消业缘,看破放下了尘缘;果报顺逆皆因缘,慈悲喜舍是佛缘。

谈心念—— “重复的举止,会变成习惯;定型的习惯,会变成个性,而性的好坏,则往往会决定命运。”故一个学道者,其举止言行,起心动念,能不慎乎?人体如村庄,住有六户人家(喻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他们犹如盗贼,心是统帅,心好则眼等就做善事,心坏则到处为恶。人的快乐与否,常在心

的一念之间,故学佛要在“心”地上用功,多往好的、善的、美的、真的、慈悲的方向去追求。

谈生死——生死是很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死了可以再生,故死并不可怕,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管流到哪里去,仍会流回来;如换一件衣服(身体);如换一间屋子;如木柴一根粳根地烧完了,但延续生命的火种仍然存在。所以死亡并不代表灭亡。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我觉得要随缘自在,活到适当时刻就好。人的生命是生生不息,轮回不已的,所以学佛者是相信生命不死的。不要去里碍活多久,做一天人就要尽一天人道。

谈修行——我觉得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抱着一种欣赏欢喜的心态,日子会过得很愉快。如塞车时,心不要急,正蛙好乘此机会欣赏平常看不到的各种车型。世界是一个展览会,到处都可以欣赏,如果有“不喜欢”的人、事,日子就会很难过。其实世间上,没有苜什么真“欢喜”的,欢喜是自己创造的,要将欢喜创造出来,以供养十方。


星云大师谈处世视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97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