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6河南省信阳市一模语文答案 (2)
2016年河南信阳中招模拟试题(一)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借宿/星宿 便宜/大腹便便 拐弯抹角/涂脂抹粉 ......
B.追溯/塑料 亘古/断壁残垣 惊世骇俗/言简意赅 ......
C.着眼/着迷 质量/量体裁衣 黯然失色/万马齐喑 ......
D.遏制/谒见 胸膛/瞠目结舌 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稽查 狙击手 悬梁刺股驰名中外
B.嘈杂 跆拳道 声名鹊起 郑重其事
C.凭吊 颈椎病闻名遐迩 恪尽职守
D.赊账 豆浆机段章取义 温文而雅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4)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和谐是什么?和谐是陶渊明(《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从容;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的生机;是孔子《论语》“ , ”的境界。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
祥子没了主意。对于钱,他向来是不肯放松一个的。可是,在军队里这些日子,忽然听到老者这番诚恳而带有感情的话,他不好意思再争论了。况且,可以拿到手的三十五块现洋似乎比希望中的一万块更可靠,虽然一条命只换来三十五块钱的确是少一些!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可是,有什么法儿呢! ..
“三条大活骆驼”和“三十五块大洋”是怎样来的?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
(2)《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包括《》《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2分)
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人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给你的启发?(2分)
5.请你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①抱诚守信,是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道德精华,也早已成为国人立身处世之根本。“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古人做人做事、治国安邦的故事传颂至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①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
乏不讲诚信之事。缺斤短两、制假售假、背信弃义等现象频频发生,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更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为此,②。
① 。② 。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王志铖你火了。”听到同学朋友这么说,青岛二中高二五班学生王志铖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2016年2月22日,他在网上发布了一项众筹活动——“乡村路,我心中的泥泞”,希望能集社会力量,为妈妈的家乡修路。“其实就是一个小举动,没想到引起广泛关注,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10天时间就筹集了3万元,现在已经开始动工修路了。”
2016年春节期间,王志铖来到了妈妈的老家,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村里的土路高低不平、尘土飞扬,胡同里坑坑洼洼,稍不留神,就能绊倒,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更加泥泞不堪,难以出行。王志铖与妈妈、村民交流后得知,村里曾经尝试过修路,想争取政府部门财政、想挨家挨户集资,但都失败了…… 他想现在就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忙修路,如果等到自己长大了再开始,就太晚了。王志铖灵光一现:为什么不采取网络众筹呢?只要有梦想、有行动,大家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会有实现的希望!”
2月22日,他利用网络发起了这个众筹平台,说明了修路的缘由,希望“有钱的出钱(多少在情义),没钱的出力(转发募捐),共同帮助村民们早日行走在平坦的马路上”。
他说,活动中特别想感谢自己的老师。很多老师都在朋友圈、微博里转发,因此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觉得这是老师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在公益、品德上也给予我们的关心与教育。”王志铖说,短短10天,经过424次网络爱心接力,募集了30025元,众筹成功了!
(1)请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2)右图是有关众筹项目活动的一副漫画,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并说
说漫画寓意。(5分)要求: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摇曳的亲情——丝瓜花
①每天,望着窗外那架上的丝瓜花,看着她们越来越多地竞相开放,心里就感觉痒痒的,不由地发愣一会儿,魂儿又一次被她勾了过去。
②立秋好几天了,她们正赶着趟儿的张开笑脸,要风霜来临之前把生命的价值奉献出来,捧出一条条长长的丝瓜,让丰硕骄傲地荡挂在阳光里,回报这金色的季节和大地的母亲。
③小女儿七岁那年,我从邻居那里要来了几粒丝瓜籽,种在靠墙的粪坑旁边,在它的身旁立上长长的一根小木棍,让它顺杆往上爬。
④丝瓜种下以后,小女儿几乎天天到粪坑边看一看丝瓜是否长出来叶芽儿,有的时候,会用小手去扒开土壤,查看种子是否发芽。
⑤丝瓜种子发芽,幼苗出土了,两片小小的乳叶就像张开着的一双小小的手掌,捧着一颗感恩的心钻出了土壤,像极了小女儿那颗无瑕的童心。女儿经常地给她浇水,施肥,像照顾心肝宝贝一样的宠爱着它。
⑥小小的丝瓜秧子很机灵也特别得乖,不用引导,一夜之间,自己就抓住了小木棍,像个小精灵一样,调皮的向上攀爬。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像扬着的小手掌,每天都与女儿快乐的聊天,她们俩聊的什么呢,我奇怪?有一天,女儿神神秘秘地告诉我:“妈妈,我问丝瓜什么时候开花,她说,等她爬到墙上就会开花了!”
⑦夏天,丝瓜的藤蔓沿着小木棍爬到了墙上,在墙上壮大着自己的队伍。当第一朵黄黄的小花开放时,我的心里也像是开出了兴奋的花朵。看着那一嘟噜一嘟噜的花骨朵,就像看见调皮的小姑娘,在贪婪的吮吸夏日的阳光成长着。这个时候,最高兴的当然是小女儿,她每天欢蹦乱跳的唱着歌儿,围着丝瓜的藤蔓转悠,漂亮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欣喜,小小的嘴里不停地冒出令人回答不完的问题: 。
⑧在一个明媚的日子,小小的丝瓜顶着一朵黄黄的花朵,出现在女儿的眼睛里。她简直如发现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惊喜着。女儿稚嫩的心已经拴在了那稚嫩的丝瓜身上。几天以后,我摘下那个嫩嫩的丝瓜,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被女儿像吃精肉似的品味着,咽进肚里,那甜甜的幸福也满满的醉了我的心。
⑨如今,当年的小女儿已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学生,不久,她就要踏进社会这个熔炉里。这个暑假里,女儿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一个规模挺大的新娘婚纱摄影公司站稳了脚跟,得到了赞许。收获了第一桶金。看见女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来那一朵朵开放的丝瓜花,它们站在高高的墙上,吸收阳光,雨露,丰润着自己 ,当他们成熟以后,结果 ……。 把最丰硕的果实展现给世界,献给美丽的大自然。
⑩黄黄的丝瓜花,你曾经告诉女儿怎样地成长,今天,在这个金秋季节,你还要对我的女儿说,妈妈每天都在想着你,你不是自己在开放,有妈妈在欣赏。你不是在孤零零奉献,妈妈永远是依在你身边那根让你向上爬的小木棍。
(作者:雪里红梅 有删改)
7.文章写了小女儿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4分)
8.文章开头写自己“心里就感觉痒痒的,不由地发愣一会儿,魂儿又一次被她勾了过去”有什么作用。(4分)
9.文中第⑦段画橫线处省略了小女儿的一些话语,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4分)
10.文中妈妈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灰霾凶猛
①近年来,灰霾已经成为我国中东部乃至西部大多数城市经常出现的一种新的“独特”的天气现象。原本习以为常的蓝天白云和繁星被藏在了灰霾之后。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天津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50%。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②造成灰霾天(能见度低于10千米)的罪魁祸首是PM2.5。它是大气悬浮颗粒物中的一种。大气悬浮颗粒一般可以分为TSP、PM10和PM2.5三类,TSP是直径不大于100微米的总悬浮颗粒物,它包括
PM10和PM2.5、PM10是直径不大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包括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
③PM2.5大多数来自人为活动,它主要是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气溶胶、有机物气溶胶、直径较小的矿物气溶胶是PM2.5的3种主要存在形式。PM2.5作为凝结核,气体、水以及有机物可以凝结其上,或吸附在其表面,形成更大量的细颗粒物。在陆地上空,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氧化后生成的硫酸盐气溶胶是PM2.5重要的人为来源。
④近年,随着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急剧增长,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的重要空气污染源。我们发现,北京的PM2.5占TSP 30%-50%,占PM10的50%-70%,北京的PM2.5含30%以上的有机碳,其中二次形成的有机碳占有机碳总量的50%-81%。含碳化合物在颗粒中占50%以上。这些事实表明,城市的空气污染,尤其颗粒物污染与城市机动车排放关系密切。PM2.5来自本地污染源,还能通过中长距离传输影响周边地区。比如,中长距离传输而来的生物质燃烧产物(如秸秆燃烧)和来自我国北部和西北部沙漠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沙尘也是我国中东部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
⑤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危害就局部地方而言,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的(主要是能见度)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区域和全球尺度而言,其长途传输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重大影响。
⑥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颗粒物成分往往富集微量重金属元素及有机污染物,如铅、锰、镉、锑、锶、砷、镍、多环芳烃等,这些有毒成分是颗粒物致病的原因,危害甚大。颗粒物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了颗粒物的吸入量和对机体的危害程度。PM10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⑦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的评价,每年有超过200万人的过早死亡归因于城市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由固体燃料燃烧引起),其中一半以上的疾病负担由发展中国家承担。尤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正严重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⑧PM2.5可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所有的人群都可受到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其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明显、最近的流行病研究结果发现,大气中的颗粒物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便会增加1%的死亡率。PM2.5的平均浓度在两天内每立方米仅增加10微克,就将导致死亡率增加1.5%,心血管病患和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更快,分别为3.3%和2.1%。
⑨PM2.5浓度的大量增加形成灰霾天气,还会造成飞机航班大范围延误、交通事故增加、农业减产,对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11.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4分)
13.本文说明性语言翔实准确,请以第②段为例,分析这一说明语言的特点(2分)
14.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二)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①束缚:被捆绑。②绮乌:城邑名。③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④适幸:恰好侥幸。⑤且:将。⑥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任命有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谱写有功劳的人。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得到 .
B.则义可以得生者 可以:能够用来 ..
C.乌封人跪而食之 食:同“饲”,喂 .
D.将何以报我报:报告 .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7.语段(一)的观点是什么?是怎么引出的?(2分)
18.两篇文章都提到“贤者”,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贤者”的含义。(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④⑤⑥①②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这首诗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无论内容,还是情感,哲理都有独到之处,请自选两个角度加以赏析。(2分)
篇二:浙江省绍兴市区五校2015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考试
绍兴市区五校2015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考试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中考模拟考试!你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请先想成熟再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下几点:
1.全卷共8页,五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由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组成。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答题时,请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祝你成功!
一、基础与运用(15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p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zhǐ ▲尺千里。问余何适,廓(A. guò B kuò)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令人沉吟。
(《目送 (不)相信》)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鲁迅《故乡》中的“木偶人”闰土、老舍《骆驼祥子》中的“挣命”车夫祥子、刘绍棠《蒲柳人家》中的一丈青大娘等都成了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C.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等。
D.《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才之士仕途坎坷不受重用的社会境遇,他们分别是有“唐宋八大家”之称中的韩愈、欧阳修、柳宗元、苏轼。
3.根据语境,把下列标序号的句子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号)(3分)
我们来推测一下文字的起源吧。▲
①许慎的《识文解字》自序里也说:“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远踬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②可见其实是古人看了龟背的条纹,鱼的形状,蛇游的痕迹,这才有所领悟,因而造出“图画文字”来。
③每一种对人类文化较有影响的工具,人们对于它的产生,总不免有些近于神话的传说,文字自然也不能例外。
④这是说,文字原是一种天赐的东西。
⑤《河图玉版》里说“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汭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
4.名著阅读。(6分)
(1)《俗世奇人》讲述了天津卫水陆码头上许多奇人妙事。如贺道台有两样能耐,其一是伺候鸟。
起初令他得意的八哥聪明、乖巧,但最后也因为此鸟毁了自己的前程,他因此得一绰号:▲。另外一个绰号叫“鱼绝后”的 ▲ (填人物名)专攻垂钓,能把拴着三根红绳的鲤鱼钓上来。
(2)“妈妈那条淡青色的头纱,借给我跳舞用。她在四个角各缀上一个小小铃儿;我把纱披在身
上,再系在小拇指上,当作麻雀的翅膀。我的手一舞动,铃儿就随着响,好听极了。”
上面这段话出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书,“我”在什么情况下跳舞?▲
(3)请根据下面对联里的描述,写出名著中相对应的人物。
A砍旗扯诏为弟兄 B和平时壮心不已奋斗不息为社稷 C世态炎凉 三起三落 好人不给出路
提斧杀人存孝义 革命时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为报国 性情憨厚 克勤克俭 要拉自己洋车
对联▲(填序号)描述的是▲ (填人名)。
对联 ▲ (填序号)描述的是▲ (填人名)。
对联▲(填序号)描述的是 ▲(填人名)。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6分)
慢 看 龙应台
⑴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
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⑵蹲着的人仍旧蹲着,抽着烟,眼睛仍旧蒙蒙地看着田里,用浓重的乡音说:“就是看呀。”
⑶“为什么看呢?”
⑷“没事干啊!”
⑸学者明白了。一亩地,那几个人也就够了,其他的人真的没活可干,就到那田埂上,蹲着,可能潜意识里也是一种“同舟共济”的表达吧。
⑹蹲着的人们这回转过头来,奇怪地看着他,然后问他为何发此问。
⑺香港来的学者倒愣住了。他要怎么回答呢?说,因为蹲在田埂上什么也不做,是一种浪费?说,“没事干”是是是——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因为在香港或台湾或新加坡或美国,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努力干事,“没事干”是件??是件可怕的事。
⑻他要怎么说呢?
⑼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地点是非洲。一个为红十字工作的欧洲人到了非洲某国,每天起床还是维持他的运动习惯:慢跑。
⑽他一面跑,一面发现,一个当地人跑过来,跟着他跑,十分关切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⑾欧洲人边喘息边说:“没出事。”
⑿非洲人万分惊讶地说:“没出事?没出事为什么要跑?”
⒀这个欧洲人愣住了。他要怎么解释?因为他总是坐在开着冷气或暖气的办公室里头一个开着的电脑前面,他的皮肤很少被阳光照到,他的手很嫩,肩膀很僵硬,腰很酸,因为没有身体的劳动,所以他必须依靠“跑步”来强制他的肌肉运动?他是不是要进一步解释,欧洲人和非洲人,因为都市化
的程度不同,所以生活形态不同,所以“跑步”这个东西,呃??不是因为“出了事”。
⒁好友在说贵州人蹲一整天没事干,就是抽着烟望向漠漠的田地时,我发现自己的灵魂悠然走神,竟然叹息起来,说:“就是蹲在田埂上看田,唉,真好。”
⒂我知道,我在向往一个境界。
⒃慢的境界。
⒄和华飞走东南亚十五天,出发前就做好了心理调适:慢。
⒅当你到了码头,没有一个办公室贴着时刻表,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用权威的声音告诉你几点可以到达终点,你就上船,然后就找一条看起来最舒服的板凳坐下来,带着从此在此一生一世的心情。你发现你根本不去想何时抵达,连念头都没有。你看那流动的河,静默却显然又隐藏着巨大的爆发力,你看那沙滩上晒太阳的灰色的水牛,你看孩子们从山坡上奔下来,你看阳光在芦苇白头上刷出一丝一丝的金线,你看一个漩涡的条纹,一条一条地数??我发现,没有了时间的限制,没有了终点的预期,心灵反而更加充实。
⒆从琅勃拉邦到吴哥窟的飞机,突然说延误三个小时,人们连动都不动一下。因为预期就是这样,于是你闲适地把机场商店从头到尾看一遍,把每一个金属大象,每一盒香料,每一串项链,每一条丝巾,都拿到手上,看它,触它,嗅它,感觉它。反正就是这样,时间怎么流都可以。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⒇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垒累棚上。我就坐在那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有删改。)
5.第⑼段写道“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作者由一个故事想起另一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
括这两个故事。(4分)
▲
6.文中第(15)、(16)段都是单句成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7.联系语境,品析文中第⒄段划横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表达上的妙处。(3分)
▲
8.两位同学读完本文后,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展开了讨论。以下是双方的主要观点,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看法,阐明理由。(5分) .............
A同学: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追求“慢的境界”会让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B同学:正是因为时代发展过于迅速,生活忙碌,我们才更需要追求“慢的境界”。
▲
(二)作家寄语中学生写作(14分)
王蒙:
我觉得中学时代非常重要,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尽管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还相当有限,思想、心理也还不那么成熟。但是
中学生特别敏感,开始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或者说努力学着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他开始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这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
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
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
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钱理群: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
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
余华: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
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
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文章有删改)
9.通读上述材料,概括三位作家的主要观点。(3分)
王蒙:▲
钱理群: ▲
余华:▲
10.作家王蒙对中学生“开始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持肯定态度,但反对中学生作文“太......
像大人的作品”,你认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吗?为什么?(4分) ...
▲
11.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填空。(4分)
作家余华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他的乐趣分两个层级:最初写作时,乐在 ▲ ;长期从事写作后,乐在 ▲ 。
12.余华觉得“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你也
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举出一个你自己亲身经历的实例来证明这一观点。(3分)
▲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15分)
13.古诗文填空(7分)
①白居易《暮江吟》中 ▲, ▲ 。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
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②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③乐观,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乐观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激越,是“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潇洒,是“ ▲ ”的豪迈。《己亥杂诗》
④南宋诗人陆游的满帆愁绪通过大气的笔触展现,现实的理想借助厮杀的梦想实现,在老而不衰的爱
国激情中,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激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8分)
①略无阙处( ▲ ) ②波色乍明(▲ ) ..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 ④其家甚智其子( ▲ ) ...
⑤所以动心忍性( ▲ ) ⑥且焉置土石 ( ▲ ) ...
⑦遂用猖獗(▲)⑧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二)课外文言文(15分)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
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甲申国亡,父随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
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雪个”。未几病癫,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跔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
篇三:神奇的丝瓜 阅读答案
1、在丝瓜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
2、“两个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突然弯(“弯”为加点词)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品味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3、作者心中的丝瓜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什么?
4、品读课文,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
1:①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②丝瓜能控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
2这两个动词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有思想的特点。
3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 4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丝瓜爬上楼阅读答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94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招聘小妙语
- 下一篇:网安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