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XXX乡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材料
XXX乡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材料----
传统产业新型化 新型产业规模化
以产业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
近几年来,土崖塔乡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统筹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突破口,壮基地、创特色、增效益,抢抓机遇,加强领导,捆绑资金,整村连片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以点带面,努力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土崖塔乡地处保德县最南端,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地形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乡总面积50.85平方公里,共有先XX余户、XXX口人。全乡XX个行政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缺工少副,产业发展缓慢,长期以来,群众生活困苦,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周边村。
为了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我们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全乡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决定将扶贫开发和重点村建设相结合,本着“确定一个,建设一个,脱贫一个”的原则,整合各种项目资金,聚集各方力量,逐村突破,整村推进,使贫困村数量逐年锐减,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50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xx元,农民收入连年攀升,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观,扶贫开发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前几年,我们通过对党家里村的大力扶持,规模养殖业迅猛发展,目前全村户均养殖40只,人均收入2700元以上。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全村仅枣树栽植就达500余亩,人均收入1500多元。全村红枣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就有17户,占到总户的30%。同时,该村积极打破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科技农业,积极进行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全村优种选用率达90%以上,平地地膜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到50%以上,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达750元。目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名列全县前茅,并且超出了全市以及全省的平均水平。这个村曾两次被
评为“省级文明村”,连续八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多次被省、市、县评为“治安模范村”、“科技示范村”、“红旗党支部”,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立足本地实际,促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
作为一个纯农业乡,种植、养殖是全乡的基础性产业。近几年来,我们以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为目标,本着“传统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特色化”的发展理念,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大力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突出的难点热点问题,先后对全乡87个养殖大户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为养殖户改造和新建圈舍2400平方米。在这些优惠政策的辐射效应下,全乡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崖尧村新建1000平米的养鸡场,引进种鸡2万余只;武家塔村新建梅花鹿养殖厂,共养殖种鹿100只;安家山新建占地5亩的大型养猪厂,目前养猪200头以上;新建占地100亩的红枣工业园区一座,目前已实现“三通一平”,引进投资200万的红枣加工厂一个,预计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
三、改善基础条件,为经济发展鼓足后劲
基础设施落后,也是长期制约土崖塔乡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着眼于改善群众生存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促农民增收。近几年,累计在全乡6个村打淤地坝7座,新增耕地800余亩;对武家梁村的饮水工程进行了改造,使全村200多人、500多头大畜用上自来水;在神树梁、高徐家湾两村新建蔬菜大棚30座;对高徐家湾的200亩水地的护堤进行了加固,并新建防渗渠道500米;硬化小街小巷3公里。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土崖塔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已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围绕“关注民生重和谐,调整结构上项目,优化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振奋精神,苦拼实干,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二:2015年 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2015年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政府:
2015年,镇农业扶贫产业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在 镇党委、政府正确的领导和安排下,我镇扶贫产业的各项工作已进入了拨付补助阶段,现将有关扶贫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我镇扶贫产业的基本情况
1、2015年我镇农业扶贫产业有百香果、牛大力、火龙果、沃柑、桑 蚕、沉香木、甘蔗、淮山8方面,涉及 个村,总的种植面积为8789.573亩,涉及农户1926户。
2、我镇各种产业实际验收面积为亩,其中百香果占527.2亩,涉及农户215户,牛大力占291.183亩,涉及农户128户,火龙果占13.9亩,涉及3户,沃柑占612亩,涉及164户,桑 蚕占1000.99亩,涉及408户,沉香木占228.1亩,涉及85户,淮山占617.9亩,涉及205户,甘蔗占5489.3亩,涉及716户。
3、目前扶贫部门基本认可我镇产业的种植面积,实际补助面积是除去不是2014年建档产卡户、财产审查不通过的户、农户种植不合格部分的面积为准。且要求每个贫困户只能补助一种产业,每户封顶5000元。
后附各村补助情况表
镇扶贫工作站
2016年1月25日
1
篇三:锣场镇精准扶贫经验材料
镇村户企四位一体,双赢互助脱贫致富
锣场镇下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5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839人。经前期深入调查摸底,共有贫困户487户,1528人。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近1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52家,用工需求量大,失地农民再就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工作。锣场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资源优势,将扶贫主战场精准定位在工业园区,探索出?镇村户企四位一体,双赢互助脱贫致富?的思路,扶贫攻坚结出胜利之果。截止2015年底,已脱贫288户,967人。
无缝对接,企业帮扶有抓手
镇、村、户围绕贫困人口就业问题与企业对接,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解决了贫困人口就业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收入。
镇企对接。采用召开动员大会、分发倡议书、深入企业宣传扶贫政策等方式,号召园区非公企业加入到扶贫大军中来。在政府的号召下,江汉精细化工、利晟工业园、湖北雨虹、群力金属等园区企业不仅为88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还将发展新理念、致富新门路带到村、带到户。
村企对接。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全镇9个村487户贫困户按照?一对一?,?多对一?等模式与企业结对帮扶,建立结对帮扶一览表。将引进在外成功人士回乡任职作为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贫困户就业的重要手段,不仅满足村、农户发展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渔湖村第一书记周兴武不仅是金迪尔公司的总经理,还是沙市区人大代表,锣场商会会长,在镇扶贫指挥部确立?以企扶贫?总基调后,周兴武第一时间表示要以精准扶贫为契机,
竭尽所能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户企对接。利用人社部门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及政府网站平台,发布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工资待遇及园区招商重点等信息,加深企业与农户双向了解。定期举办招聘会,印制用工招工手册、设臵现场咨询台,搭建企业与农户就业沟通平台,确保贫困户与企业成功对接。经详细摸底,将全镇有创业意向、具备创业条件的20户贫困户与工商联企业实施对接,由工商联委员以“一对一”方式进行资金扶持、创业辅导。截止目前,108位贫困户通过园区举办的大型招聘会找到了工作。
创新机制,引进项目出实招
园区虽然现有企业多,但技术含量的要求将很多缺乏一技之长的贫困户挡在了门外。园区决定引进更接?地气?、能广泛吸纳贫困户的项目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先后有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园区,解决了82位贫困户就业。
荆州渔湖保洁公司的落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荆州渔湖保洁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资金50万元,目前已吸纳14名贫困户就业,其主要涵盖园区保洁、小区保洁、道路清扫、园林绿化等服务。?以前家庭经济来源全部依靠低保,现在在保洁公司上班,凭自己的力量挣钱,贴补家用,让我感到很欣慰。?渔湖村村民温小石如是说。温小石一家是渔湖村出了名的贫困户,本人患有侏儒症,老伴患有癫痫病,儿子智力障碍,3岁的孙子手指畸形,在保洁公司的就业,不仅让温小石一家每月增加了1000多元的收入,还方便了温小石就近照顾家人。
区委组织部驻渔湖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刘亚林表示:?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区老干局已为渔湖村保洁公司投入启动
资金10万元,但这远远还不够,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单位帮扶制度,全力培植保洁公司发展壮大,让保洁公司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实现更多贫困户脱贫。
荆州市乙诚清真牛羊屠宰有限公司作为园区引进的第一家村企合作企业,为锣场镇扶贫攻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以土地入股,共享发展红利;安排贫困户就业,助推产业发展?,企业新的发展理念,让渔湖村从年集体经济收入刚过20万元的村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的村。贫困户工作有保障,有多了一份集体经济收入。?村子富了,才能让贫困户拥有更多的致富产业?,金迪尔公司总经理周兴武说。?乙诚屠宰与渔湖村的合作,只是村企合作的第一步,企业将继续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培育致富产业,形成企业、村、农户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共赢。?
固本浚源,精准扶贫“拔穷根”
贫困户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因学、因病、缺技术等不一而足。想要彻底?拔穷根?,需精准施策。
为扶持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顺利脱贫,锣场镇联合非公企业设立教育基金,目前,共筹资30万元。
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彻底解决因缺技术致贫的困难户及为避免农户因失业而返贫,锣场镇大力在技能培训上找出路,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荆州群力金属、江汉精细化工等10多家企业设立贫困户实习实训基地,构筑全镇贫困户培训就业大本营,变贫困农民为技术农民。围绕园区机电汽配、轻工建材、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等四大产业,实施企业?下单?的?订单式?培养方式。花台村贫困户王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江汉精细化工
的装配工培训,短短的一个月实训,让王明从对装配技术一窍不通到有所掌握,并成功在江汉精细化工上岗,月薪2000元。?送钱送物都不如送一门好技术,现在有一技在手了,生活有了着落,不愁吃穿了。?王明笑着说。
无独有偶,贫困户乐本宏就职于乾兴化工很多年,薪资一直停留在2500元左右,为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能,参加了园区举办的培训班,目前工资达到3200元。乐本宏说道:?技能培训不仅让没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掌握一门技术,还能让拥有技术的职工精益求精,在公司更具竞争力,站得稳脚。?
目前,江汉精细化工、达雅生物科技、群力金属、利晟集团等订单培训贫困户160余人。至2017年底,全镇可培训1500人次,基本实现贫困人口的全覆盖,对接全镇58家以上骨干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
《镇产业扶贫典型材料》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81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三杯酒祝酒词
- 下一篇:羊肚子手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