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魏文侯书翻译

时间:2017-03-15 06:43: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文言文3译文

邴原泣学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失去父亲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了一会,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可以免费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开始学习。只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少孤:自幼丧父。过:经过。书舍:书塾。亲:父母亲,即亲戚。 愿:羡慕。

中心:内心里。 恻:心中悲伤。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地,此处指免费上学。资:学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得:能够。 欲书可耳:想读书的愿望可以这么强烈。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孤: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问题:1.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2.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什么?

陶侃惜谷

译文

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编辑本段注释

(1)尝:曾经。(2)持:拿着。(3)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指干什么。(4) 聊:姑且。 陶侃

(5) 耳:罢了。(6) 汝:你.(7)田:名词作动词,种田。(8) 贼:损害,伤害。(9) 执:捉拿。(10) 鞭:名词作动词,鞭打。(11) 是以:因此。(12)足:丰衣足食。

王介甫嫁女

王安石的二女儿嫁给蔡卞。吴国夫人吴氏骤然成为大贵之家,又十分爱这个女儿,于是用天下乐晕锦做帐子。婚礼还未举行而奢侈的名声已经远近闻名。一天宋神宗问王安石:“你是大儒之家,嫁女儿还要用锦帐?”王安石十分愕然,无言以对。回家后问这件事,果然没错。于是把帐子送到开宝寺福胜阁当佛帐。第二天再去见皇帝,只是惶恐地谢罪。

曹彬仁爱

为:成为 尝:曾经 曰:说 吾:我 然:但是 未:没有 以:因为 私:个人的,自己的 辄:于是,就 戮:杀 居:居住 方:正好,刚好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可:能 生:生命,性命 如:像此:这样 自:自从

尺布斗粟

翻译:

武帝对峤说“我想先痛骂王武子一顿,然后再给他一个爵位”峤说“王武子英俊豪爽,恐怕不能屈服”武帝于是召见了王武子,狠狠地责难了他一顿,说“你知道羞愧了吗?”王武子说""

尺布之粟”这个童谣,我经常为陛下感到耻辱!它能让人疏远亲人,但不能使我疏远亲人,所以我愧对陛下!”

陶公饷母

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字词解释:

陶公:对陶侃的敬称。少时:青年时代鱼梁吏: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鱼梁吏,监察鱼梁事务的官。坩(gān):盛物的陶器。鮓(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饷:赠送 官物:公物

知人

注释1.辐辏:归聚、会集。2.望尘:拜尘,谄媚权贵。3.及:等到。4.国门:指京师。5.寻:不久。6.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7.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8.未几:不久。9.顾谓子友沂曰: 顾 回头看。10.他日:将来。11.振;同“赈”,接济。12.字;嫁女儿。13.咸:都。14:知:懂得。 翻译

赵开心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归聚,谄媚贵权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离开了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园次一个人,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开心的态度。赵开心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看儿子友沂,对他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开心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园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开心善于识别他人。

道理

要通过平时的言行,真正了解人的内心,要有知人之明。或: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古道热肠。

鹦鹉噪虎

注释1朴簌:小树。2行:行走。3 故噪而去之 故:所以。4木末:树梢。5颠:颠翻。6无以:没有......的办法。

译文

女几山是喜鹊筑巢的地方。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鹦鹉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喜鹊:“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道:“它咆哮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到鹦鹉,鹦鹉无言以对。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

欧阳修论作文

字词注释(1)顷岁:近年来。(2)孙莘老:人名,字莘老。(3)欧阳文忠公:欧阳修。(4)乘间:乘机,乘着间隙。(5)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乘间:乘机。

之:代词,指欧阳修。(6)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的之的意思:代词,代指文章(7)工:巧于。(8)患:担心、害怕。(9) 至:达到。(10)疵:小毛病,引申为缺点。

(11)指摘:批评,挑剔。(12)见:通假字,通“现”,发现

(13)尝:曾经(14)术:办法(15)过:超过

(16)多作自能见之中的之:代词,指代疵病 (文章的缺点)。(17)为: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1]

迂公修屋

1、迂:姓迂的人。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迂,迂腐。3、诟(gòu):责骂。

4、葺(qì)治:修建。8、徒:白白地。9、雨:下雨 。10、良:很。

11、交:一起。12、适:刚 。13、雨兆:下雨的征兆。14、号:大声叫。

15、修:修理。16、夜半:半夜。17、何以:(以何)凭什么。18、匿:躲。

19、妻子:妻子和儿子。20、:第二天一早。21、延:请。22、诘:责问。

23、治:修。24、意:料想。25、暴:突然。26、无奈:无可奈何[2]

烛邹三罪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自译: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曹植聪慧

陈思王曹植,字子健。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词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

得一看。曹操对此很欣赏他的才能。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

城所建的亭台。

慎其所处者

(1)居:居住,相处,引申为:交往,结交。(2)芝兰:一种香草。(3)化:

同化,与……趋向一致的意思。(4)鲍鱼:咸鱼;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肆:店铺.(5)丹:丹砂,一种矿物,红色。(6)漆:墨漆。(7)是以:所以;是:这;以:凭借(8)处:相处。(9)焉:语气助词。

桓南郡悉杀鹅

【译文】

桓南郡小时候,跟堂兄弟们都养了鹅,以斗鹅为戏。南郡的鹅常常被斗败,他为此很恼怒。于是夜间到鹅栏中,把弟兄们养的鹅全都弄死。天亮之后,家中人都感到惊异,说是发生了灾变,并把这件事告诉桓车骑。车骑说:“没有什么可招致灾变的,看来是南郡在恶作剧!”一问,果然是这样。

蜀之鄙有二僧

【注释】①恃:凭借。②越:到。明年:第二年。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⑤恃:凭借。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⑦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⑧限:限制。

⑨之:去,往,到。⑩自:从。(11)?连词,相当于“而”。10至:到,达到。 11惭:惭愧12欲:想13往:去14.语:告诉、说15.于:对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18.犹:还、尚且19.明:第二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21.顾:难道、反而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约不可失

译文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魏文侯正要去赴约,周围的官员们说:"今天您喝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方去?"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文侯于是前往去赴约,亲自取消了酒宴。魏文侯于是取得了人们的信任。 ——选自《魏文侯书——约不可失》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邺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期:约定,约会。④雨:下雨. 名词活用动词⑤焉:哪里。

⑥之:到……去。⑦岂:副词。表示反问。可以解释为“难道”、“怎么”。 ⑧乃:便。⑨罢:停止,取消。⑩是:这⑾将:将要,准备。⑿哉:语气助词,啊。(13):乃往:前往。(14):会:赶赴。(15):身:亲自

篇二: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讴,唱歌.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注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

9、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10、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

注:刍(chú),柴草.

11、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12、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3、宋贾买璞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4、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刘向《新序·杂事四》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9、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韩非子》)

20、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HTTP://m.CsMaYi.Cn/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战国策·秦策二》)

2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22、富者乞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23、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24、食凫雁以秕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

注: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

25、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26、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刘元卿《贤类编》) 注:社,古代社会的基层单位.伯,长官.

27、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①间,虽壮夫膂力②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①髀(bì),大腿.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

28、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讳②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③放灯,吏人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作郡,治理郡县.②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的名字.③上元,阴历正月十五.

29、家藏宋笺

公家藏宋笺①数幅,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或讽之曰:"君纸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尔欲坏吾纸耶?蓄宋笺固当请宋人画!"

(明·张令夷《迂仙别记》)

①笺,精美的纸张,供临时政府题诗或写字用.

30、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1、鸥鸟

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32、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3、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①也,今子之衣禅缁②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吕氏春秋》

注:①纺缁,黑色的夹衣.②禅缁,黑色的单衣.

34、陈轸贵于魏王

陈轸①贵于魏王.惠子②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韩非子·说林上》 ① 陈轸,魏王重臣.②惠子,惠施,魏国宰相.

35、阳桥与鲂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 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扱(chà),举.

36、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 注:①纪,春秋时期的原纪国.②鳋,鱼腥味.

37、臧谷亡羊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

――《庄子·外篇》 注:①博塞,一说赌博,一说游戏.

38、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刘向《说苑》

39、夔有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韩非子》 注:①夔,是我国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音乐家.

40、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刘向《说苑》

注:①师旷,盲乐师,名旷.

译文: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译文: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译文: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

篇三:文言文的句式和翻译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八:文言文的句式和翻译

【把脉高考】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此考点一般不会单独命制试题进行考查,通常放在文言文的翻译中考查。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003年以前,翻译为选择题,此后变为了主观试题,增大了难度。2002年以后,文言文的翻译赋分逐年增加,现在一般为6—10分,翻译2—3个字句。材料可以是文言文语段中的句子,也可以单独翻译一小段材料中的划线句子。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备考策略】

在《2008年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列出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五类。这部分知识我们仍需化些功夫,因为在具体阅读文言语段的时候肯定会遇上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必然会有难度;内容不能准确理解,后面的题目也就无从下手。另外,在做文言句子翻译题时,也会经常直接遭遇含有特殊句式和用法的句子。如2002年高考翻译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的“其??之谓”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另一个句子“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也涉及到省略句的知识,翻译时需补充必要的成分。2003年高考翻译题中的“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则涉及到词类活用知识,Http://M.Csmayi.Cn/“廷”和“面”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时应体现出来。2005年浙江卷翻译题中的“宁有顾惜心耶”,涉及反问句式“宁??耶”。

1、文言句式

下面就文言特殊句式逐一举例细说。

(一)判断句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形式: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

也。”例如:

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例如: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例如:

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

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例如: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

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例如:

①巨是凡人?? ②问今是何世??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二)被动句

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被动。例如:

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柳毅传》 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例如:

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例如: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二章》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例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3、省略宾语,例如: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赤壁之战》

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例如:

①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缻。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 《鸿门宴》

5、省略介词“于”,例如:

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四)倒装句

所谓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常见的有以下几

种情况。

1、主谓倒装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

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2、宾语前置

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张衡传》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论积贮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 《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

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 卿欲言何?《赤壁之战》

②沛公安在? —— 沛公在安? 《鸿门宴》 ③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

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

④王问:“何以知之?” —— 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 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 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

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 孜孜焉唯急进修 《问说》

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 《祭十二郎文》

3、定语后置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

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例如: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况且将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用“者”煞尾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

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定语。“雁荡具体而微者”即“具体而微之雁荡”。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

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四方之士来者”即“四方之来之士”,意思是各地前来归附(越王)的人,必定要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

(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

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

(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申诉的穷苦百姓。(中心词“穷民”与定语“无告”之间插上“而,以突出“无告”。“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天下无告之穷民”)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勾践灭吴》)

——越国出游在外的年轻人,没有不给他吃的。(中心词“国之孺子”与定语“游”之间插上“之”,以突出“游”。“国之孺子之游者”即“国之游之孺子”)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

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

(3)数量词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例如:

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

——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乘:四,数词,并未后置,“十二”则置于牛后)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

(4)“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例如:


魏文侯书翻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69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