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宋史徐元杰

时间:2017-03-14 06:41: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期

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㈣

第一部分 (12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逶迤(yǐ)毡子(zhān) 骨碌(gū) 蜷曲(quán) ....

B.澎湃(p?ng) 点缀(zhuì) ..C.蹊跷(qiāo) 嫣红(yān) ..D.字帖(tia) 殷切(yīn) ..

踉跄(niàng) 蔫巴(niān) ..

挟带(jiá) 哽咽(gěng) ..祈祷(qí) 呜咽(ya) ..

齐人固善盗乎(顽固) .

D. 叶徒相似(徒有) .

所以然者何(这样) .

则为枳(就) .

其实味不同(果实) .反取病焉(辱) .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

①这时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②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终于沸腾了一样 ④下面林带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⑤潜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

⑥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A.④①⑤②③⑥ B.③⑥④①②⑤ C.①②⑤③⑥④ D.⑥④⑤②③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38分)

二、按要求答题(35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打出打“ד,并按顺序订正在方格中。(4分)

(1)篱芭 (2)酣然入梦 (3)据礼力争 (4)千锤百炼 (5)端详 (6)花天酒地 (7)故弄玄虚 (8)神采飞扬 (9

)娇揉造作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人 领袖》选自《诗刊》1990年第六期,原题为“诗人毛泽东”。 B.他在“四中就是我的家”的中秋晚会上演唱《青花瓷》。

C.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

东西吃。

D.这次大扫除由初二(14)班三四两组负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金融危机爆发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乘机横行,这对我们人类来说真是祸不单行。 ....

B.励才操场上几个NBA球迷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 ....C.面对破坏坏境的行为,同学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

D.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去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

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刻苦。 B.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C.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8.根据提示默写。(10分)[(1)—(6)题各1分。(7)(8)各2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生于淮北则为枳。 (5),铁马冰河入梦来。 (6),流水前波让后波。

(7)杜甫《春望》中移情于景的名句是:: , 。(2分)

(8)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 。(2分)

1专心 用心 爱心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将使楚(出使)谓左右日(对??说) ..

齐之习辞者(熟练) .

B. 何以也(用).

何坐(犯罪) .C. 弦既不调(已经) .

今方来(将要) .

为其来也(因为) .

酒酣(尽兴地喝酒) .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题目。(5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3分)

困难。如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新建楼房鳞次栉比,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修到了“世界屋脊”,航班已通往世界大多数国家。

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国防、科技基础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多数国家。60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两弹一星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成功升天,奥运会成功举办?? 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四。

你提炼的信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10.阅读下边的漫画,仿照下面的例句,展开联想,写出反映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与鱼的悲剧类似的两个例子。要求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句子之间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5分

)

( 2 )在这次活动中,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3分)

歌唱祖国(歌词)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例:鱼儿本来自由,只因未挡住一粒香饵的诱惑,成了盘中的美味;

(1)(2) 11.综合性学习(11分)

今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60华诞,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华夏神州龙腾虎跃。为此,初二年级开展了“我爱我的祖国”系列教育活动。

(1)你们班的语文老师让你们从以下3则材料中提取出两条反映我国60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请你写出。(4分)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表,请你仔细观察。

材料二:建国初期,国穷民贫,经济落后,物质匮乏,人们购买东西要凭票证。百姓居住条件极差,往往几代人一同挤在10来平方米的房子里。人们出行常常靠步行,交通极为

(3)8月22日,“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谐之声——谭晶长城独唱音乐会”在北京慕田峪长城首演。音乐会开始不久,一位神秘嘉宾的出现让观众惊喜不已,他就是国际巨星成龙,二人奉献一曲奥运歌曲《中国看见》。除了对军人歌手谭晶的歌声极为赞赏,对音乐会表示祝贺之外,成龙还连说“真的非常非常羡慕谭晶能在长城上举办音乐会”。 谭晶在长城上举办音乐会有哪些深意?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

氏曰:“汝能为滂,吾顾②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③,吾侪④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⑤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2 专心 用心 爱心

线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水离城墙顶端只差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将菊花卓尔不群的品性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出来。

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⑥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菊花的品种繁多。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顾:难道③涂潦(láo):泥水。④吾侪(chái):我们。⑤锸(chā):锹。⑥虞:准备,防范。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辄能语其要 () .

(2吾在是( ) .

加菊种四十一种,累计已超过三百种。“冷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莆阳同乡刘克庄的词句就写了最常见的两种——黄菊和白菊。菊的花色丰富,不一而足。

菊花仪态万方,纤细的,婉约的,婀娜的,娇羞的。或“玉骨冰肌”,或如古书上所写的“茎疏叶且微”,怎么看都会觉得恰如其分,毫无夸张之嫌。就花的造型看,变化特别丰富,仿佛各种舞蹈的造型:或偃或俯,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菊花色、形、香具备和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赢得很多人的青睐。重阳赏菊是我们中国人代代相续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成了菊花的节日。孟浩然就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本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对菊花进行了说明?(3分)

菊花的造型→→ →

16.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菊花?(至少写出两种)有何作用?(5分)

(3)轼诣武卫营() (4)轼庐于其上( )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青少年可以从苏轼身上学到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细读下列句子,分析本文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4分)

②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加菊种四十一种,累

还来就菊花

王清铭

梅花报春,揭开一年的序幕;菊花则是一年花事的后记。有诗为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最早的意思是穷尽,百花凋零后菊花怒放,菊花凋谢后绽放的大概只有飞扬的雪花了。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落叶飘零,风霜肃杀,菊携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绽放。白居易有诗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最受欢迎的是黄菊,试想,金黄色的太阳照射在菊花上,菊花的色泽像霜,孤傲的品性被秋风展开,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黄,与尊贵、雅洁、高尚等连在一起,再加上菊的不畏严寒的傲骨,难怪中国人会如此喜欢它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的飘零和开放一样,都有一种悲壮的色彩。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宋遗民郑思肖称道寒菊孤芳自赏的高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苏轼也对菊花的节操赞赏有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宋代史铸《咏翻集句》中写道:

3专心 用心 爱心

计已超过三百种。

③或偃或伏,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18.请仔细阅读选文,概括总结菊花的品质特点。(3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7分)

野花为谁而开

曾纪鑫

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

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

③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暴行”。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

⑤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花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⑥于是,不禁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⑦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不就是那释迦牟

尼和迦叶的微笑呢?

19. 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柱山山野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4分)

20.如何理解作者引用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两个“价值”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4分)

22.第七自然段作者把“微笑”和“野花”相联系,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应持什么态度。 (4分)

四、作文(60分)

一缕阳光、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热茶,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

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一次语重心长的告诫,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事后回想起来,也可以叩击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记忆。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拿起手中的笔,以“那一种温暖”为题,写下你的甜蜜和温馨,留下你的震撼与感恩。

要求:⑴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写出真情实感;⑶不少于600字。

4专心 用心 爱心

答 案

1.D

2.D

3.B

4.D

5.A

6.B(由“却”“也”两个虚词分别串起“①②⑤”“⑥④”两组,再考虑语脉。) 7.笆 8.略

9.(1)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2)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10.鸟儿本来快乐,只因未挡住几粒黄米的诱惑,成了笼中的玩物;官员本来清廉,只因未挡住一扎钱币的诱惑,成了囹圄的囚徒;少年本来健壮,只因未挡住一包毒品的诱惑,成了赢弱的病夫。 11.(1)信息出自材料均可。示例①建国六十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大幅上升。②建国六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③建国六十年来,我国交通发展极为迅速。④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达到两点即可)

(2)【答案要点】①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②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④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音乐会结束后谭晶难掩骄傲和激动的心情,“因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我是一名军人,大家常把军人的意志比喻成钢铁长城,作为军人,能够在长城献上对祖国的祝福,是我们的荣耀与幸福。举办地的特殊,让每个参加这场音乐会的人都满怀虔诚、激情澎湃。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个人民的歌唱家,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用歌声来表达我的情感更适合的方式。希望通过这场音乐会不仅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能让世界看见中国。”

籁 理 矫

12.(1)就 (2)这,这里 (3)到??去(到) (4)搭帐篷(住)

13.(1) 你能做范滂那样的忠臣,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良母吗?(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顾”、“邪”的解释各1分)

(2) 河水将要危害到城墙,事情非常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保护城市)。(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虽”、“且”的解释各1分)

14. (4分)苏轼少有大志,长大后,为民除弊兴利身先士卒,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联系我们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学习即可。(苏轼的精神品质大致说到即可得2分,结合青少年的生活实际谈2分)

15.菊花的造型→菊花的颜色→菊花的品种→菊花的品性高雅 16.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作用略

17.语言清新雅致,有韵味;生动说明,有描写;文学气息浓厚。 18.孤傲、尊贵、雅洁、高尚、不畏严寒、卓尔不群的品性

19.静谧(1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作者先用“没有风声、虫声、鸟叫”正面描写出山野幽静的特点,同时以声衬静,用空谷足音反衬山野静谧的特征。(4分) 20.①从结构上看,引用陆词承上启下是行文思路的一大转折。(2分)

②从内容上看,作者对野花价值的认识由浅入深,获得生命意义真正的感悟。(2分) 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分)

篇二:中华进士第一村考

关键词:我国古代进士,曹村进士八十二,名副其实第一村

中华进士第一村位于浙江温州瑞安曹村镇。曹村距瑞安市区 18.7 公里,温州市区 64 公里,平阳县城 34 公里,地处飞云江下游南岸。后晋年间( 936-947 ),曹氏第十一世祖曹霭、曹霅、曹昌裔三兄弟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迁居许峰。经过 200 多年的繁衍, 发展 成为一支庞大的家族,从此许峰就叫曹村。南宋绍兴二十七年( 1157 ),曹逢时首登进士第,曹村文风渐盛,一时人才辈出。据《曹氏族谱》统计:“登进士甲科者 29 人,武进士者 6 人,特奏名进士者 21 人,太学进士者 38 人,武学进士者 6 人,乡贡进士者 9 人,胄贡进士者 35 人,漕贡进士者 16 人”。 [ 1 ] 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2003 年,曹村新建牌坊,上书“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能不能称中华进士第一村,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游人的关注。为了郑重其事,瑞安市有关部门邀请笔者对此进行考证。

一、我国古代之进士

考证中华进士第一村,主要是考证曹村进士的人数,看它是否全国第一。考证人数,首先必须搞清进士的概念。何谓进士?进士“意即贡举人才”。[ 2 ] 在封建 社会 ,向皇帝贡举人才,隋朝以前实行“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用考察举荐的方式选用人才。这些办法有很大的不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政权掌握在豪强大族手中。从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采用分科取士,通过公开 考试 来选用人才,史称“科举制度”。 [ 3 ] 这是世界上最早、最 科学 、最民主的选官制度,考卷面前人人平等,“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其公平、民主程度,使今天的西方民主的人士赞叹不已。

唐代进士考试一年举行一次。考生来源:一是由国子监、地方州县学校的保送者“生徒”,二是经州县考试选拔出来的自学者“乡贡”。考试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 法律 科),明字(文字科),明算(算学科),道举(玄学科),童子(十岁以下能通一经者),开元礼(开元时的礼仪),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一史(考《史记》),三史(考《史记》和前后《汉书》),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进士科之外,其他各科称“诸科”,考中均称进士。[ 4 ] 举子主要集中在进士、明经两科。明经科着重考儒家经义,进士科着重考诗赋和政论。考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称“礼部试”(又称“省试”),习称举进士。考试合格称“登科”,“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或称“状头”。这是取得出身资格的考试,具备了做官的条件。做官还要经吏部的“释褐试”,考中脱下布衣穿上官服做官。 [ 5 ]宋代进士考试最先一年一次,后来改为三年一次。考试的科目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经、明法,神宗时增设经义、诗赋、明经行修科,南宋高宗设立博学宏词科、八行科。 [ 6 ] 举子来自太学、漕举和解试。解试由各州府进行考试,次年将合格的考生解送礼部。[ 7 ] 太学是宋代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上舍上等,立即“引见释褐”,可直接授官;上舍中等“免礼部试”,可直接参加殿试;上舍下等“免解试”,可直接参加礼部考试。 [ 8 ] 漕举又称“漕试”、“牒试”、“胄试”、“别试”。宋代为防止考官舞弊,规定有关官员子弟、亲戚、门客牒送国子监、转运司考试。考试合格,即赴礼部应试。 [ 9 ] 宋代(太祖赵匡胤)增加了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合格才称进士,所有考生成为“天子门生”。殿试及第即行授官。[ 10 ] 殿试的名次: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983 ),“始分三甲”。孝宗乾道二年( 1166 ),“御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甲、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称“榜眼”,南宋以第三名为“探花”。[ 11 ] 这是“正宗”的甲科进士。

宋代有特奏名进士。《宋史》记载:“凡士贡于乡而屡黜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数举,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另籍其名以奏,经许附试,故曰特奏。”太平兴国二年( 977 ),太宗御殿复试,得进士 109 人,诸科 200 人。“又阅贡籍,得十举以上至十五举进士、诸科 180 余人,并赐出身。《九经》 7 人(考试)不合格,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

身。凡 500 余人,皆赐袍笏”。 [ 12 ] 建炎初年( 1127 )高宗下诏:下第进士年四十以上,六举经御试、八举经省试,五十以上四举经御试、五举经省试,河北、河东、陕西特各减一举;元符(哲宗)以前经过省试,两举不限年龄,一举年五十五以上的,各道转运司允许直接赴京廷试。这年秋天,四方士集行在,帝亲试于集英殿。“第为五等,赐正奏名李易以下 451 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特奏名第一人附等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第三人赐同进士出身,余赐同学究出身。”[ 13 ] 这是皇帝的恩赐进士。

明清进士考试也三年一次,考试科目按旧制。乡试之后,各省举人(省城考试中举称举人)集京会试。考试 内容 以四书五经为题,考试形式重八股。考中称贡士,然后再参加殿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明朝殿试后进行授官。清朝一甲前三名也在殿试后授官,授翰林院修撰和修编。其他进士还要进行朝考,按等第分授庶吉士、侍中、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再次授推官、知州和知县等。 [ 14 ]除了文科进士,还有武举进士。《通典》记载:唐武举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 702 ),由礼部主持。每年武举考生和明经、进士的乡贡一样,由各州举选。考试的项目有马射、步骑、平射、马枪、负重等,高者“授以官。”[ 15 ] 宋代武举三年一次。天圣八年( 1030 )仁宗亲试武举十二人,先试骑射,然后试策,“以策为去留,以弓马为高下。”南宋武举与科举、三舍法并重。孝宗乾道五年( 1169 ),武举殿试才和文举一样,“始给黄牒,榜首赐及第,余并赐武举出身。”[ 16 ] 明朝洪武十三年( 1387 )朱元璋采纳礼部的建议,“立武学,应武举,其武臣子弟令于各直省应试。”宪宗成化十四年( 1478 ),采纳太监汪直的建议,诏武举,乡试、会试按“文科例”。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 )“改定武举三年一次,张榜赐宴。” [ 17 ] 清代武举与文举一样,各省武子集京会试、殿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一、

二、三名分别称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 [ 18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武进士。

二、曹村进士八十二

对照以上历代有关进士史料的记载,来看曹村进士的人数。

根据明代嘉靖《瑞安县志》、万历《温州府志》、清代乾隆《温州府志》、嘉庆《瑞安县志》及《瑞安市志》的记载,曹村甲科进士 26 人:

绍兴丁丑(二十七年, 1157 )王十朋榜:曹逢时,严州司户,福州教授。

淳熙辛丑(八年, 1181 )黄由榜:曹易,台州通判,四川茶司。

淳熙甲辰(十一年, 1184 )卫泾榜:曹杭,黄州教授。

绍熙庚戍(元年, 1190 )余复榜:曹叔远,涪州通判,遂宁、袁州知府,工部侍郎,秘书省监,国史馆修编,礼部侍郎兼侍讲,徽猷阁待制,《宋史》有传。

嘉泰壬戍(二年, 1202 )傅行简榜:曹豳,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大理寺秘书丞,浙东提刑点狱,左司谏,福建知州,工部侍部,礼部侍郎,《宋史》有传。

嘉定戊辰(元年, 1208 )郑自成榜,曹觱,刑部侍郎。

嘉定辛未(四年, 1211 )赵建大榜:曹泳,庆元司法参军。

嘉定丁丑(十年, 1217 )吴潜榜:曹靖,新州知府。

嘉定庚辰(十三年, 1220 )刘渭榜:曹黼,福州帅参。

嘉定庚辰(十三年, 1220 )刘渭榜:曹子辰,司理参军。

绍定壬辰(五年, 1232 )徐元杰榜:曹邰,惠州知州。

瑞平乙未(二年, 1235 )吴叔吉榜:曹良平,沿海制置三司。

嘉熙戊戍(二年, 1238 )周坦榜:曹愉老,沿海制干,大理寺丞。

淳祐辛丑(元年, 1241 )徐俨夫榜:曹良度,审计司干。

淳祐甲辰(四年, 1244 )留梦炎榜:曹元发,户部侍郎。

淳祐丁未(七年, 1247 )张渊微榜:曹良朋,礼部侍郎,监察御史。 淳祐庚戍(十年, 1250 )方逢辰榜:曹茂冲,定海令。

篇三: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探

就江浙一带而言,北宋时期衢州的进士人数仅次于常州,名列两浙路第2位,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南宋以后,衢州进士的增长幅度远低于毗邻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名次也跌落至第8位;就整个两宋时期而言,衢州的进士总人数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名列第6。

注解:①现存《康熙府志》有缺页,缺开禧元年(1205)—嘉定十年(1217)诸科进士名单。故同为府志,康熙府志进士人数远少于天启府志。

②见《宋史》306卷《柴成务》传

③傅璇琮、龚延明撰编的《宋登科记考》,周腊生的《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紫禁城出版社,1996)等书均认为:两宋(960-1279)319年历史,共举行过118次考试。

④方勺.泊宅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⑤慎錡、慎镛两人,均为西安县志据慎氏谱所补。考慎氏一族五代以来是西安的名门望族,北宋一个进士也没出是难以想象的。两人中进士年代分别在1008、1024年,离南唐灭亡(975年)并不远;西安县志还记载慎知礼(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具体科名无考)、慎从吉(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具体科名无考)中进士,从时间来说有承前启后的关系;故综合考虑将前两人列入统计。

(二) 两宋时期衢州进士时间分布

北宋沿袭唐五代的做法,于建隆元年(960)二月首次开科取士。太宗开宝八年(975),南唐归降,浙江地区开始参加中央的科举考试。也正是从太宗朝开始,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逐步得以改进、完善、成熟。太平兴国八年(983)王世则榜开始将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称“赐进士及第”,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并赐宴琼林苑,以后遂成制度。 两年后的雍熙二年(985)梁灏榜西安人徐泌成为两宋时期衢州地区首位进士。淳化三年(992)孙何榜开始实行考卷密封糊名制,考试制度进一步得以规范。

两宋时期,起于960年,终于1279年,共计319年,共开科118次。再细分起来,北宋(960-1127)167年间共开科69科,其中自雍熙二年(985)西安人徐泌中进士以后,共开科50科;南宋(1127-1279)152年间共开科49科。两宋时期衢州进士科次分布具体如下表:

两 宋 时 期 衢 州 进 士 科 次 分 布 表

皇帝 时代 年号 年代 榜名 人数

太宗 976-997 雍熙二年 985 梁灏 1

端拱元年 988 程宿 1

端拱二年 989 陈尧叟 0

淳化三年 992 孙何 2

4科 合计 4

真宗 997-1022 咸平元年 998 孙仅 0

咸平二年 999 孙暨 1

咸平三年 1000 陈尧咨 0

咸平五年 1002 王曾 1

景德二年 1005 李迪 0

大中祥符元年 1008 姚晔 2

大中祥符二年 1009 梁固 0

大中祥符四年 1011 张师德 0

大中祥符五年 1012 徐奭 2

大中祥符七年 1014 张观 0

大中祥符八年 1015 蔡齐 2

天禧三年 1019 王整 3

12科 合计 11

仁宗 1022-1063 天圣二年 1024 宋郊 2

天圣五年 1027 王尧臣 5

天圣八年 1030 王拱辰 1

景祐二年 1035 张唐卿 6

宝元元年 1038 吕溱 6

庆历二年 1042 杨寘 7

庆历六年 1046 贾黯 4

皇祐元年 1049 冯京 10

皇祐五年 1053 郑獬 5

嘉祐二年 1057 章衡 7

嘉祐四年 1059 刘辉 3

嘉祐六年 1061 王俊民 2

嘉祐八年 1063 许将 2

13科 合计 60

英宗 1063-1067 治平二年 1065 彭汝砺 3

1科 合计 3

神宗 1067-1085 治平四年 1067 许安世 3

熙宁三年 1070 叶祖洽 4

熙宁六年 1073 余中 9

熙宁九年 1076 徐铎 2

元丰二年 1079 时彦 8

元丰五年 1082 黄裳 10

6科 合击 36

哲宗 1085-1100 元丰八年 1085 焦蹈 8

元祐三年 1088 李常宁 8

元祐六年 1091 马涓 4

绍圣元年 1094 毕渐 7

绍圣四年 1097 何昌言 9

5科 合计 36

徽宗 1100-1125 元符三年 1100 李釜 16

北宋 崇宁二年 1103 霍端友 13

北宋 崇宁五年 1105 蔡嶷 9

北宋 大观三年 1109 贾安宅 9

北宋 政和二年 1112 莫俦 10

北宋 政和五年 1115 何栗 13

北宋 重和元年 1118 王昂 14

北宋 宣和三年 1121 何涣 11

北宋 宣和六年 1124 沈晦 7

9科 合计 102

皇帝 时代 年号 年代 榜名 人数

高宗 1127-1162 建炎二年 1128 李易 10

绍兴二年 1132 张九成

8

绍兴五年 1135 汪应辰 2

绍兴八年 1138 黄公度 6

绍兴十二年 1142 陈诚之 7

绍兴十五年 1145 刘章 8

绍兴十八年 1148 王佐 8

绍兴二十一年 1151 赵逵 6

绍兴二十四年 1154 张孝祥 7

绍兴二十七年 1157 王十朋 13

绍兴三十年 1160 梁克家 7

11科 合计 82

孝宗 1162-1189 隆兴元年 1163 木待问 8

乾道二年 1166 萧国梁 13

乾道五年 1169 郑侨 4

乾道八年 1172 黄定 13

淳熙二年 1175 詹骙 11

淳熙五年 1178 姚颖 12

淳熙八年 1181 黄由 8

淳熙十一年 1184 卫泾 14

淳熙十四年 1187 王容 11

9科 合计 94

光宗 1189-1194 绍熙元年 1190 余復 15

绍熙四年 1193 陈亮 7

2科 合计 22

宁宗 1194-1224 庆元元年 1195 邹应龙 15

庆元五年 1199 曾从龙 16

嘉泰二年 1202 傅行简 7

开禧元年 1205 毛自知 11

嘉定元年 1208 郑自诚 11

嘉定四年 1211 赵建大 10

嘉定七年 1214 袁甫 9

嘉定十年 1217 吴潜 22

嘉定十三年 1220 刘渭 4

嘉定十六年 1223 蒋重珍 2

10科 合计 107

理宗 1124-1164 宝庆二年 1226 王会龙 2

绍定二年 1229 黄朴 0

绍定五年 1232 徐元杰 9

端平二年 1235 吴叔告 6

嘉熙二年 1238 周坦 3

淳祐元年 1241 徐儼夫 5

淳祐四年 1244 留梦炎 4

淳祐七年 1247 张渊微 6

淳祐十年 1250 方逢辰 3

宝祐元年 1253 姚勉 4

宝祐四年 1256 文天祥 10

开庆元年 1259 周震炎 2

景定三年 1262 方山京 8

13科 合计 62

度宗 1164-1174 咸淳元年 1265 阮登炳 0

咸淳四年 1268 陈文龙 9

咸淳七年 1271 张镇孙 4

3科 合计 13

恭宗 1174-1176 咸淳十年 1274 王龙泽 1

1科 合计 1

985年后北宋共开考50科,总计进士252人,南宋共开考49科,总计进士381人

如表中所见,我们可以从中管窥衢州进士的时间分布。整个北宋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太宗雍熙二年(985)——真宗天禧三年(1019),总计16科,占整个北宋50科的三分之一弱。这一时期衢州进士每科大多在3名以下,甚至有7科无1人中进士。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在太宗和真宗两朝,科举考试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对来说录取名额也较少。如真宗朝开了12科,共取进士1711名(据《宋史研究集刊》第89页),平均每科142.6人,衢州有2-3名进士就不错了。

第二阶段:仁宗天圣二年(1024)——哲宗绍圣四年(1097),总计25科,占整个北宋50科的一半。这一时期衢州进士数量大大增加,不在会有某科无人中进士的局面出现,每科少则2-3人,多则8-9人,最多的元丰五年(1082)科中了10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录取数量的大增。仁宗朝开了13科,共取进士4615名(据《宋史研究集刊》第89页),平均每科355人,衢州平均每科也有4.6人,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1.296%。神宗朝开了6科,共取进士2215名(据《续通鉴》卷65及《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369.2人,衢州平均每科高达6人,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1.625%。神宗熙宁十年(1077),衢州商税两浙路14州名列第二,在全国也排在第12位。(《宋会要》食货一六)经济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哲宗朝开了5科,共取进士2603名(据《续通鉴》卷65及《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520.6人,衢州平均每科7.2人,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1.383%,略有回落。这于哲宗即位后新法被废,衢州经济回落不无关系。

第三阶段:徽宗元符三年(1100)——宣和六年(1124),总计9科,占整个北宋50科的五分之一。这一时期衢州进士数量进一步增加,大多科次在10人以上。这一时期正处于徽宗朝,9科共取进士6061名(据《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673.4人,衢州平均每科高达11.3人,其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1.678%。可见衢州的文化水平仍然在缓慢发展。

宣和二年(1120),方蜡起义军攻陷衢州城,城内房屋在战火中遭受严重破坏(1991年版《衢州市

志·大事记》第3页)。衢州中进士人数也从重和元年(1118)14人,降至宣和三年(1121)11人,宣和六年(1124)7人。战乱的破坏,在随后的岁月中日益显露出来。

整个南宋时期,大致可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宗建炎二年(1128)——绍兴三十年(1160),总计11科,占整个南宋49科的22.44%。这一时期正处于高宗朝,11科共取进士4506名(据《续通鉴》及《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409.6人,衢州平均每科达7.45人,其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1.819%。尽管处于改朝换代时期,但由于远离战乱,衢州的文化并没有走向衰退;但这种增长,主要应该归结于近畿之便;由于宣和二年(1120)方蜡起义军的侵扰,再加上建炎三年(1129)的苗刘叛乱(《宋史·胡唐老传》),绍兴年间的芝溪余寇(《嘉靖衢州府志》)的破坏,衢州的经济文化已经走向衰退。可见战乱是衢州经济文化走向衰退的首要原因。

第二阶段:孝宗隆兴元年(1163)——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总计21科,占整个南宋49科的42.86%。

这一时期,主要在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其中孝宗朝,9科共取进士4066名(据《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451.8人,衢州平均每科达10.44人,其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2.31%。其中光宗朝,2科共取进士953名(据《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476.5人,衢州平均每科达11人,其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2.308%。其中宁宗朝,10科共取进士4768名(据《续通鉴》及《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476.8人,衢州平均每科达10.7人,其每科衢州进士的比重达2.244%。虽然衢州平均每科仍在10人以上,但其比重在明显下降。宁宗嘉定十年(1217)衢州进士破记录的达到了22人,嘉定十三年(1220)后就一落千丈。

嘉定三年(1210)五月,衢州大水,城毁五分之一(1991年版《衢州市志·大事记》第3页)。自然灾害对文化的影响是长远的。十年后,嘉定十三年(1220)后,衢州进士人数一落千丈就是明证。

第三阶段:理宗宝庆二年(1226)——恭宗咸淳十年(1274),总计17科,占整个南宋49科的34.7%。这一时期,主要是理宗、度宗、恭宗三朝,衢州进士人数大幅度下降,甚至又出现了两科衢州无人中进士(绍定二年1229、咸淳元年1265)的局面。理宗朝13科,衢州平均每科4.77人;度宗朝3科,衢州平均每科4.33人,恭宗朝1科,衢州进士仅1人。而相对应的平均每科人数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理宗朝13科,其中1科失载,其余12科共取进士6406人,(据《宋史·理宗本纪》及《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534.8人;度宗朝3科,其中1科失载,其余2科(1268、1271)共取进士1167人,(据《宋史·度宗本纪》及《文献通考·选举志》),平均每科583.5人。

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汪徐来之乱(《清一统志》);理宗中叶,范士袁平乱(《兰溪县志》);理总宗末年,詹寇之乱(《葵辛杂识》)。理宗时的大臣袁甫曾言:“道经三衢,祝臣七八年前(即宝庆年间1225-1227)假守之时,气象大异。┈及抵四明(两浙明州),则萧条之状,与三衢同。”(《蒙斋集》卷四《秘书上殿第二札子》)。理宗时期前后先后三次战乱,对衢州地区的经济文化造成巨大破坏,衢州进士人数的巨幅下降,不可避免。

从以上分析可见,就衢州进士的时间分布而言,尽管在哲宗时期一度有所回落,但整个北宋时期基本处于上升期,并在全国也是领先的;但进入南宋以后,尽管有近畿之便,但衢州并没有由此占多大的光;虽然中间一度有所发展,其进士增长幅度远不如毗邻地区;嘉定十三年(1220)后就一落千丈。

(三)两宋时期衢州进士空间分布

为进一步探究两宋时期衢州进士的状况,在时间分布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在对地理分布的分析上,去研究两宋时期衢州进士空间分布状况。由于各地方志对进士籍贯的记载不尽相同,许多进士往往被不同的县列入其名单;不少进士的籍贯有二三种说法,具体见附录二。为力求统一,考虑到省志、府志对籍贯编排上的优势,因此在确定籍贯时,尽可能采用省志、府志的主张;如省志、府志有歧义,则服从多数。由此编制两宋时期衢州进士地理分布表,具体如下:

两宋时期衢州进士地理分布表

地名 北宋进士数(人) 占北宋进士的比重% 北宋进士首尾年代 南宋进士数(人) 占南宋进士的比重% 南宋进士首尾年代 进士总数(人) 两宋科举数(次) 两宋平均每科中进士人数

衢州 252 100 985——1124 381 100 1128——1274 633 99 6.39

西安县 95 37.7 985——1124 103 27 1128——1244 198 62 3.19

龙游县 12 4.8 1073——1124 74 19.4 1128——1274 86 37 2.32

江山县 64 25.4 1015——1121 95 25 1128——1271 159 69 2.3

常山县 28 11.1 1002——1118 36 9.4 1145——1262 64 34 1.88

开化县 53 21 988——1124 73 19.2 1128——1271 126 51 2.47

北宋科举数(次) 北宋平均每科中进士人数 中进士最多一科年代 中进士最多一科人数 南宋科举数(次) 南宋平均每科中进士人数 中进士最多一科年代 中进士最多一科人数


宋史徐元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60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