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17-03-13 19:48: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讽。

《易经》的形成过程经历的几千年,从伏羲始作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又经夏、商,不断地演进,再到周文王重新演绎,整理卦辞、爻辞,还有孔子作《十翼》?几千年来凝结了多少人共同的心血!这里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我们不能忽视,这就是《易经》产生于人类活动,源于人类活动,是人类自身为求生存而产生,并且是不断发展的。它具有某种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可以是一个大层面的功利-为大众的利益,也可以是为一已之私利。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文化源于对历史的认同感。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都通过文化传达出来。 文化是历史的载体,认同历史就要认同文化,认同传统。“传统文化”一词由于其范围太广而无所不包,于是生衍出“国学”一词。

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国学”就是为了有别于西洋学术而逐渐在文人圈、学术界叫开的。最早称为“中学”的,如洋务派张之洞,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便将西洋学术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称为“旧学”。其中,更有一些学者出于保持中国文化命脉的考虑,而将其称为“国粹”或“国故”,如2O世纪初一些研治经史的学者编印《国粹学报),章太炎著《国故论衡》等皆是。可能由于这两个名称都多少带有一些主观色彩,且流露出保守恋旧的情绪,因而逐渐弃而不用,中性的“国学”便应运而生,并慢慢取而代之了。 国学包括了文、史、哲,政、经、法等许多内容,是个综合的学科。因此,可以说国学是中国历代学术的思想史。

我觉得给国学定义很难。我的理解是:国学就是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把中国所有的学问都叫作国学,那范围就太大了,应该要把国学的研究范围限制在“传统文化”里。国学的问题近代百年一直在讨论,所有的国学讨论,归根到

底都是东西文化的交流,是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来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本国已有的文化传统,如何继承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何建设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国家?

近些年来,“国学”的复兴,“儒学”的复兴从大的方面来看,无非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开放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困惑和迷茫伴随着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到处泛滥。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社会和谐、道德修养、礼义廉耻、理想人格、和而不同的思想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这些思想观念成为了当下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进而希望通过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提高全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再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好宿愿。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的全球化所导致的作为个体人本身的更加渺小。三是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做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有必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的文化也应该为世界的更美好、更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是世界的经济的一体化本来就应该是“大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所推崇的模式就值得商榷了!“和谐”和“大同”来自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来自于群经之首《易经》,因此,易学和儒学文化在中国的复兴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就变得理所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也应当担负起整个人类的责任!

孔子的《易》传,旧说有十篇,号称十翼。十翼大部分记录孔子学《易》的心得与认识,《彖》传是对卦义的解释,包括自己的认识。大小《象》传是对卦象的评注,包括自己的心得。《文言》传是对易卦的根基《乾》《坤》两卦的专章解说,包括自己的体会。《说卦》传在概论易理的同时,介绍八卦的拟物取象。《卦序》传阐明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意义。《杂卦》传以最简单的话扼要说明性质相反的各对卦的含义特征。十翼中最重要的是《系辞》,是孔子对周易的内容与形式所作的整体概论。在上下二十四章的长篇巨幅中,以天人合一、理用一如的观点,发掘并阐扬周易的生成、要点、性质、义理和功能。洋洋洒洒,文气酣畅,是总结并阐发《易》理的“优秀哲学论文”。十翼的内容大体是这样子,它十分具体地表现了孔子对于周易的全面观点。

宋代《易》学大师朱熹反复强调“八卦之书,本为占筮,方伏羲画卦时,止有奇偶之画,何尝有许多话说?文王作繇辞,周公作爻辞,亦只是为占筮设,到孔子始说‘义理’。”由此,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易学发展和完善所做出的贡献。从孔子所处的东周时代至今日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当中,易经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直至今天,而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建

筑、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后人将伏羲始作八卦至孔子易传综合而成《易经》,流传至今而形成易学文化。将孔子以及孔子及门徒所代表的思想称为“儒学”。其实,儒学和易经是不分家的,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儒学”的代表作《论语》中有“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对于“位”的描述就是基于卦的卦爻顺序。像《易经》乾卦,从“初九”到“上九”,就是不同的位次,对应着变化的不同状态。而一切都从也只能从现实出发,现实在什么阶段,什么位次,是必须首要分析的问题。相应的,“其政”必须要与“其位”相适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不谋不在其位之政”,不谋划与现实变化的位次不符的政事、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等等。又有“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义刚才已经说过,而“君子思不出其位”则是《易经》“艮卦”象辞的引用,如此等等。可见,易学对孔子所代表的“儒学”的影响。反观,中国历代对于儒学的应用和重视,就应该明白“易学”在中国文化当中的位置以及相应的价值。

任何“活的东西”都更有价值,其生命力也保持常新。因为活的东西可以不断的发展自己,与时俱进而永保活力!立足于当下现实、则可以反映当下现实,同时又能不断的处于创新、创造之中的。这应该是任何重大理论所应该具备的特点,这特点也是富有前瞻性的人们所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孔子所代表的“儒学”以及与孔子一体的易学就是这样的理论。在自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历史当中,“儒学”一直是中国统治阶层的施政方针,一直以来影响和构建着中国社会的整个结构。马克思主义也一样,自从诞生之日起,深刻地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格局,时至今日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从某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共通之中,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就是最好的证明。

时至今日,三种思潮交汇,共同推动整个世界往前发展。和谐社会,本身孕育着大同。“和”,动词,汇合的意思;“谐”,动词,商定的意思。世界,是一个合力的结果,而“和谐”,就是汇合所有的分力而最后商定,也就是合力。世界这合力,是所有的分力汇合而商定的结果,世界永远在这汇合与商定的动词动力中世界。和谐而世界,世界而和谐,这才是真正的和谐。每一个人,都必须得到汇合,必须得到商定,这才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和谐。让每一个分力去分力,去汇合,去商定,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真正的世界。和谐家、和谐社会、和谐地区、和谐国家,然后和谐世界。在一块儿和谐中共同和谐!

大千世界无常,天道惊险,人道更是无常、惊险。面对这些无常与惊险,人是极为渺小的,无论自强不息还是厚德载物,太多的事总是出人意料的多,按计施行的少,计划总也赶不上变化。所以,人们对人生的际遇多端反而生出了许多

敬畏,无论是人、社会、国家都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搅动。搅动的人与事变化莫测,无常的事天天在演绎着。《易经》的易象、易理恰恰启示了我们应对无常与惊险的智慧。如果你读懂了简易、变易和不易就理解了一半《易经》的道理,如果你能悟出每一卦讲述的易理易道,就会对无常和惊险产生理解与认知。如果你能依此在当下现实中合理的解释运用,你就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荀子说过“善易者不占”!何谓善易者? 首先是“易与天地准”,易理就是自然法则;其次海纳百川、有荣乃大,能与各种文化相融、相通;最后是与时偕行,常释常新,从古到今,依然承载和承担着最当下的现实。善易者,是那些真正理解到《易经》的本义和内涵的人!

篇二: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及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班级:1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

班级代号:119441

姓名:赵林旺

学号:1109634006

泰卦

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泰卦上坤下乾,天下地上,乃天地交通、阴阳和畅之象,故名泰卦。泰大通也。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 泰卦以上下大通为象,阴居上而求乎下,阳居下而应乎上,上下相应相通。 泰者,君子之道大行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故亨通无碍也。然泰久必否,此为天理之必然也,故处泰之道,当居安思危,常守正固,修人事以胜之,则可保其泰也。世之小人不可胜尽,必欲迫而逐之,使之穷而无归,其势必至于争,争则胜负之势未有决焉,故独安夫“泰”,使君子居中,常制其命;而小人在外,不为无措,后君子之患无由而起,此“泰”之所以为最安也。

卦意: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万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 事业:坚持由小而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事业已达到顺利的境地,更应小心从事,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开拓新的事业,方可继续前进,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遭失败。

经商:顺利。务必注意市场动向,开拓新的领域,展开新的竞争。为此,密切与他人的合作,争取各方面的帮助,但需谦虚谨慎,警惕巧言令色的小人。 求名:具有成功的条件,但一定得更加努力,刻苦追求,最忌聪明反被聪明误。 外出:一帆风顺。

婚恋:美满姻缘。谈恋爱却不可不认真对待。

决策:吉祥如意。适应能力强,各项事业能成功。能谋善断,长于人际关系,能团结他人共创业绩,灵活机动,很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向新的领域迈进。但在人生途中必须兢兢业业,尤其不可麻痹大意,在择朋选友方面更应慎重,

切防小人倒运。

“泰”的解释为互通,天地相交,万

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

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 盛,故应时而

变者泰(通)。 “泰”,通畅、平安的意

思,这是泰卦总体形势的特征。

《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

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泰卦紧接着履

卦发展而来。履卦的卦象上天下泽,乾阳

在上,兑阴在下,象征辨别上下之分的等

级秩序,所以说“履者礼也”,履卦的总

体形势就是遵守这种等级秩序的规定,循

礼而行。泰卦的卦象与履卦恰恰相反,乾阳在下,坤阴在上,看来是颠倒了上下之分的等级秩序,违背了循礼而行的原则,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表面形式上的颠倒违背,才使得总体形势通畅平安,形成“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谐。所谓“履而泰,然后安”,“而”是连词,一方面表示由履而泰是一种前

后相因自然而然的生成系列,同时也表示此二者虽然看起来相反而实际上却是互相依赖,互相促成。

儒家一贯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个命题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礼之运用,贵在能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是循礼而行的宗旨所在和趋向目标。另一层意思是说,美的理想应该是礼与和的有机的统一,单有礼的节制而无和的融洽不能叫美,反过来看,单有和的融洽而无礼的节制,也不能叫美。《周易》站在阴阳哲学的高度对儒家的这个理想进行理论上论证,依据履卦的卦象阐明秩序性的原理,依据泰卦的卦象阐明和谐性的原理,明确指出,阴阳两类势力由秩序发展而为和谐,关键在于此二者结成了一种交通往来的关系,而不是上下隔绝,否塞不通。从泰卦的卦象看,乾为天,坤为地,天本在上而来居于下,地本在下而往居于上,这种天尊地卑的位置的互换有利于阴阳二气交通畅达,往来无阻,促使万物生长发育,这是宇宙自然所普遍遵循的规律。社会人事的情形也同样如此,作为统治者的君主高高在上,作为被统治者的臣民卑处于下,如果把这种等级之分的秩序僵化固定起来而不交通往来,就会使二者的关系矛盾对立,相互斗争,永无宁日。整个社会缺乏共同的组织目标,无法形成“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谐整体,所以必须进行位置的互换,君主屈尊就下以体察下情,臣民地位上升以使下情得以上达。这种位置的互换是一个“小往大来”的动态的过程。“小”指坤阴,“大”指乾阳,“往”是向外,“来”是向内,乾之三爻由上而下居于内卦的位置,坤之三爻由下而上居于外卦的位置,乾为健,坤为顺,阳代表君子,阴代表小人,所以说“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这种“小往大来”的动态的过程之所以吉祥亨通,是因为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发展趋势。从《周易》的阴阳消长之理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群体不能只有君子而无小人,也不能只有小人而无君子,此二者作为对立的两极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共同生活于社会的统一体中,乃古今之常道,天理之本然。如果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善的积极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则能合理处理二者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融洽,此之谓治世。反之,如果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恶的消极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就会激化社会的冲突意识,破坏社会的和谐融洽,争夺不已,相互伤害,而成为乱世,因此,泰卦由“小往大来”而形成的总体形势,具有阳刚之德的君子在内健于行事,秉承阴柔之质的小人在外顺以听命,正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治世,其发展前景吉祥亨通,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泰:小往大来,吉,亨。

地天泰,小往大来的智慧,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泰卦的“小往大来”的“小”指阴爻,三条阴爻在外卦,是从内走到了外; “大”指阳爻,三条阳爻在内卦,是从外来到了内。 阴爻走了,阳爻来了,故曰“小往大来”。 依据泰卦的卦象阐明和谐性的原理,阴阳两类势力由秩序发展而为和谐,关键在于此二者结成了一种交通往来的关系,而不是上下隔绝,否塞不通。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内阳外阴,内健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天地交,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谊,以左右民。顺从天地之大来,而小往,事业开始形成规模,步入稳步发展时期,来而不往非礼也,此时要顺天时、地利之大来之势,用小往凝聚人心大局利益上,为员之和,特别要注意刚柔并济、阴阳相和、动静相宜,更要做到外柔内刚,即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外圆内方,对外圆通,对内按规则、规矩办事。利用天地交、阴阳和、万物通的风调雨顺的大好形势,上下团结一心,团结志同道合的君子,疏远小人,方可接天地之道,成就当世伟业,更要站在工、为大众、为社会着想,肩负起社会责任。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志在外,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拔起茅草,根系牵连而并出,因为它们是同类。前进可获吉祥。 泰卦为上下大通之象,故泰之初始,即有三阳同进之象。下三阳相连而进,犹如拔茅茹而连其类也,故曰“拔茅茹以其汇”。初九以阳爻居阳位,处于下卦之初,刚健好动,当此上下交泰之时,它首先上行,与六四相应。这就带动了它的同类九二、九三也都上行,分别与六五、上六相应。初九与其同类九二、九三都有外应,志在上行,一阳动而三阳皆动。用作人事则是:阳刚初起,则应选择同志,共同努力以求发展,则无往而不利。

春天已经来了,万物开始复苏了,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吧,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春播的好时节,千万不可耽误了、浪费了这样的大好时机、大好时光。拔茅茹,观其根,是我国古代察看春天是否来临的习惯,这就是告诉你要见微知著,察看时机是否来临。通过分析观察,发现春天正的就要到来,大好时机马上莅临,让我们做好准备开始行动,有所行动,有所播种就有所收获,这是吉祥的。行动的方向,向外拓展,不光种原先已有的地,而且还要积极开荒、拓殖新的市场,创新出新一代产品、设备、技术、管理方式。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瑕遗,朋亡,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涉河,纳贤,不结党营私,守中。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上应六五,受任于至尊,上下相孚,君臣合志,以其有刚中之德,能包容荒秽而又果断刚决,不遗遐远而又不昵朋比,故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冯河”者,小人之勇也;小人之可用,惟其勇者。“荒”者,其无用者也;有用者用之,无用者容之不遐弃也。 得尚于中行:“中行”,不偏不依,过犹不及之义。若要包荒吞并天下,灭亡群朋诸侯,必须崇尚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之道,才能实现。这自然包括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九二确实有不少优越条件。以刚爻居柔位,是为内刚外柔,内心刚毅果敢,外表柔和宽大,这是很优秀的品格。远者不弃,亲者不昵,这才是理想的“治世能臣”。它与六五这个守持中道的君主相配合,正是“泰”之道大行于天下的象征。

拓展事业,开拓市场,是需要工具,更要跋山涉水,事业、市场就在河对岸,如何过河到达彼岸呢?还好早已准备有渡河工具,终于成功到了河对岸,为了轻车简从不得不暂时舍弃掉了渡河工具,不过这不属于过河拆桥之举,是为了更快的前进,抢占时机,不得不甩掉一些包袱,在这一舍中得到了时间和机遇,更给了自己决心,因为你舍弃的是退却的工具,是破釜沉舟之举。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初衷,并使之发扬光大,广纳贤才,不可为了一己私利结党营私,导致功败垂成。

九三,无平不陂①,无往不复。艰贞②,无咎。勿恤其孚③,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九三在诸阳之上,处泰之盛也,故言保泰之道。 九三正处在泰卦上下二体乾坤的交接处,这里正是《象传》所说的“天地际”,九三特别要注意处泰而防否,防止通泰转化为否塞。乾不安其所而务进以迫坤,则夫顺者将至于逆,故曰无平不陂。坤不获安于上,则将下复以夺乾,乾之往适,所以速其复也,故曰无往不复。九三之所孚者,初与二也;以其所孚

者为乐,进以迫坤而重违之,则危矣。故教之以勿恤其孚,而安于食,是以有泰之福。

前进的途中不可能一路平坦,不见平地就难以见高山,没有去,何谈回?没有往,何谈来?前进的路途中肯定会有风险,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一旦遇到了艰险和困难,一定不要手忙脚乱,乱了方寸,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纯正的心态,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艰险和困难都可以征服,一定要按时、按时机行事,按时序办事,这样才会有收获,才会有饭吃,因为现在正处于天地相交的时际,时间不等人,天时地利更不等人。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翩翩:相随飞翔貌。不富:指阴虚不实,不自满。 翩然下降,虚心求阳,因为上卦各爻都阴虚不实。无须互相告诫,都心怀诚信,因为内心有应下的意愿。泰卦六爻,三阳爻在初九的带动下连类并进,上升求阴;三阴爻则在六四的带动下相从而行,下降求阳。这就形成了上下交泰的局面。所以三阳爻像拔茅草一样牵连向上,三阴爻像鸟飞落一样翩然同下。 当三阳上升求阴之时,三阴都能以虚怀若谷,下应阳刚,无须相互告诫,不约而同地连翩并降。这样,就实现了阴阳合德,上下交济,呈现出一派“通泰”气象。

你和你的朋友邻居,都在翩翩起舞,心情愉悦地迎接着丰收,准备收割利市了,这是因为你懂得了不独富的内涵所在;千万不要违背约定,要讲究诚信。天气虽然已经过了盛夏,阳气开始衰退,但秋天就要来了,收获的季节马上到了,真是天遂人愿。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嫁,中,行,愿。

五居至尊之位,下任九二刚明之贤相应,能倚任其贤臣而信从之,如帝乙之嫁女然,降其尊而顺从其夫,以得福祉,故曰“帝乙归妹以祉”。五与二上下相孚,君臣合志,遂成治泰之功,则天下大治,大吉而尽善也,故曰“元吉”。“帝乙归妹”,是个典故。据传帝乙是商纣王之父,史称殷高宗。帝乙把他的小女儿嫁给了当时的西部诸侯姬昌,称为“帝乙归妹”。古人称少女为“妹”。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要像帝乙嫁女儿给西伯侯姬昌那样,用怀柔的手段去亲近你的潜在竞争对手,使双方都能如愿,都得到福祉,一方实现希望,一方实现承诺。虽然不能归为己用,但最起码可以化解或暂时缓解矛盾。

上六,城覆于隍,勿用师,其命乱也;自邑告命,贞吝。有困。

城复于隍:“复”,当覆字,乃倒塌之义。隍无水的护城河。 此句指城墙倒塌于护城壕里。泰久而否,此天理之必然也。掘隍土积累以成城,如治道积累以成泰,及泰之终,将返于否,如城土颓圮,复返于隍也,故曰“城复于隍” 泰终而否,上下不通,则众心离散,不可为用也,故曰“勿用师” 泰终而否,虽天运之必然,以人事“贞吝”者,亦为人事之所当尽也。天人有交胜之理,履其运者,必有变化守持之道,不可一意诿之天运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是最大的阳,地是最大的阴,“天地交”是说阴阳二气交通往来,双向互动,由此而促使万物生长发育,调适畅达、永葆蓬勃的生机,这是宇宙自然所遵循的普遍规律,称之为“天地之道”,“天地之宜”。社会人事的经营管理也应该遵循这种普遍规律,以“天地交泰”作为最高的理想目标,从事“天工人其代之”的努力。“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后”指君主,“财”即裁,“财成”,通过裁断决定而使之成就,“辅相”,辅助参赞,全句是说,君主是国家管理的最

篇三:《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大纲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各类专业

开课学期:

总学时:30学时

平行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简要介绍《周易》文本的结构及流传情况,历史上主要的易学流派。重点讲解《周易》对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对道家及道教思想的重要影响。并通过揭示《周易》与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学、养生保健等古代自然科学关系,使同学们了解易学视域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讲解《周易》与古代占测术、古代择吉术等民间信仰的关系,使同学们能够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和迷信成分,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书目:

1、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朱伯崑.《易学哲学史》[M],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3、刘大钧.《周易概论》. [M]成都 ,巴蜀书社,2004年.

4、会群 苗雪兰.中华第一经:《周易与中国文化》.[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讲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使同学们了解易学视域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和迷信成分,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是同学们热爱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绪论:(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周易》文本产生的(巫教)文化背景

二、《周易》文本的形成及流传

三、易学流派形成和演变

四、《周易》文本的逻辑结构和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让同学们从总体上了解《周易》文本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不同学派对《周易》文本结构、思想内容的不同解读。

第一章:《周易》对儒家思想的影响(4课时)

教学内容:

一、易传与孔子的关系

二、汉儒卦气说解易

三、邵雍易学与朱熹易学

四、王夫之、熊十力对《易传》新解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周易》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同学们了解历史上儒者援易入儒的动机和方法。

第二章:《周易》对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4课时)

教学内容:

一、阴阳家的阴阳说

二、《老子》、《庄子》和《易传》中的阴阳说比较

三、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

四、道教太极说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周易》对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使同学们了解历史上道家和道教学者援易入到的动机和方法。

第三章:易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4课时)

教学内容:

一、易学与古代数学的关系

二、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

三、易学与古代建筑学的关系

四、易学与古代医学的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易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使同学们了解历史上阴阳五行学说的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在近代历史上停滞不前的部分原因。

讨论(2课时)

教学内容:《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及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周易》与古代占测术、择吉术等民间信仰的关系,(8课时)

教学内容:

一、巫术与古代占测术、择吉术的关系

二、《周易》与古代占测术的关系

三、龟卜、筮占、四柱操作简介

四、风水术、遁甲术简介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古代占测术、古代择吉术的操作过程,使同学们认清其伪科学的真实面目,使同学们能够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讨论(2课时)

教学内容:历代“易学热”的原因分析

教学目标及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正确地评价中西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无)

五、教学指南

概论:

教学重点:易学流派形成和演变

教学难点:《周易》文本的逻辑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比较法讲解易学流派形成和演变。通过比较因果关系和兆验关习的异同引导学生总体上把握《周易》的思想内容;通过数字崇拜引导学生正视《周易》体例的神秘性;通过介绍商周之际的从重“天意”向重“天德”的统治思想转型引导学生理解卦爻辞的文辞内涵。

第一章:《周易》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一、汉儒卦气说解易

二、邵雍易学与朱熹易学

教学难点:

一、汉儒卦气说解易

二、邵雍易学与朱熹易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揭示阴阳五行说对汉代历法影响,揭示阴阳五行说对汉代学者影响来解释“卦气说”的实质。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独特的分类思维和邵雍的宇宙生成论引导学生分析邵雍的易学;通过介绍重点讲解朱熹“太极说”引导学生理解朱熹融汇前代易学改造儒家学说的方法。

第二章:《周易》对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一、《老子》、《庄子》和《易传》中的阴阳说比较

二、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

教学难点: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

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讲述古人用八卦标示时间、空间、自然事物、人体的方法和图示法讲解《周易参同契》中道教养生修练方法。

第三章:易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一、易学与古代数学的关系

二、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

三、易学与古代建筑学的关系

四、易学与古代医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梳理古代历法的演进历程,通过揭示“卦气说”的中介作用讲解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复杂关系。

讨论(2课时)

第四章:《周易》与古代占测术、择吉术等民间信仰的关系,

教学重点:《周易》与古代占测术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一、龟卜、筮占、四柱算命简介

二、风水术、遁甲术简介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演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占测术的伪科学真面目。 讨论(2课时)

复习

六、作业

七、考核方式:小论文

八、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

执笔人:李学卫

审定人: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58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