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即墨俗语

时间:2017-03-13 07:22:1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生意经

如果有人说拿一千万来买服装生意的经验,你信不信?我信。

身边有不少朋友,投了一千万或几百万做服装生意(不是开工厂),最后失败而终。尤其是去年,珠三角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做

服装生意亏数百万的大有人在。象我的商场,总共亏了二百多万。而我自己,前前后7年的服装生意,亏了一百万这样。我这一百万买来的经验

教训,可能比一千万或几百万的经验教训更值,因为我经历了批发、品牌专柜、和大众服装商场几种模式等等。更是,象广州、深圳、虎门、

武汉、南宁的大型批发市场,几乎每一个摊位我都一个一个的走上一遍,多的两遍,数十遍。不过,事先声明,就算是下面慢慢说出来的东西,也不可能通透整个服装市场的操作,欢迎专业人士补充、纠正。

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广州白马、虎门富民、福建石狮、湖南株洲、武汉汉正街、北京、沈阳、山东即墨、浙江杭州四季青、江

苏常熟招商城。

俗语说:夏天南货北上、冬天北货南下。原因主要是南方夏天早、长、热,北方冬天早、长、冷。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代表绝大多

数。

而服装销售方式主要有:品牌专柜专卖、大众服装(也叫大路货)、外贸、直销(也可以叫推销:如工厂直接推销工衣、校服),

另外就是一种不成熟的做法,夹在品牌和大众之间,不伦不类。其它的就不列举太多,下面会慢慢说到。

说到品牌的时候,我可能会以某某品牌来带过,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我这里可能会涉及到相当多的行业内幕秘密,如有其它任何

个人或媒体转载全文或部分,请征得本人同意,否则将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二)

什么叫“炒货”?

做服装批发的人,应该知道炒货,但具体对外行人说就比较复杂,通俗的说他不是自产自销的,是拿别人生产甚至是别人代理的服

装进行批发。炒货有轻有重,轻的只是代理,名正言顺,而且大多数批发商都是代理的,重的直接就是拿别人代理的东西,自己拿到另外一个

市场来批发。

自产自销也分两种,一种是自有工厂,另一种是别人的加工厂,这两种都不叫炒货。

象品牌公司,有些是自有工厂,有些是委找加工厂,这也不叫炒货。好象品牌不存在炒货,下级经销商都称代理的多。但品牌公司

也有很缺德的,有的专门做大路货的工厂加工生产,有的直接到大路货的批发商那里采购,贴上自已的唛和挂上自已的吊牌。唛就是缝在领中

间的东西,吊牌就是就是那吊在衣服上的纸牌子或铁牌子之类的玩意。品牌公司有这样子做的,代理商甚至专卖店或专柜也有这样做法,他们

另找厂家制造出一模一样的衣服,然后挂上本品牌的唛及吊牌。当然,唛和吊牌也是仿制品。那些品牌的发烧友就要注意了,这种现象男女装

老年装童装、国外国内品牌都有。象ADS、NK等都有。当然了,这样著名的品牌的假货满大街都有,但人家不在专柜或专卖店里出售,性质是完

全不一样的。专柜就是商场里一个一个品牌销售柜台,专卖一般指临街的铺面,通俗的说就是单独一个店。

炒货怎么炒才算赤裸裸的炒:广州十三行的货,拿到白MA去卖,大都换唛和吊牌,价钱高出很多,举例说明,十三行三十元一件,

白MA有可能五十,甚至一百五十。信不信由你!虎门富民的货,一部分拿到相隔几百米的甚至一百多米的黄什么商场或大什么商场,当然价格

高一些,要不怎么叫炒货。富民的货拿到武汉去卖,也叫炒货,可能性这里正常的商品流通,就是刚才说的什么南货北上。也可以说成是一级

批发商到二级批发商那里。炒货的批发市场没有明显的区分,总之就是这个市场的货串到另外一个市场,另外一个市场的货串到这个市场。做

二级批发的人就一定要弄清楚,要识别炒货,否则你到广州去打货,两个市场相隔十几公里,价格却是相差甚至,你碰到炒货的打回去的货再

批出去的价格,就会发现和自己同一个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批发价会你的进货价。

(三)炒货再补充一下

校服和工衣的也有大部份是在炒货。就是先通过关系或业务方式接单,然后再转交最原始的加工厂加工,加工厂是不稳定的,一批

货有找几家加工厂的,也有可能是这批货找这家,下批货找另一家。最原始的加工厂,价值之低你可能连想都想不到。

比如说一样的面料一样的款式,但是,市场上零售价七八十的T恤,他那里批出去的价钱只有十元左右。而正常厂家生产出来也要二

十五以上,再经过代理商,就要三十多到四十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我后面会讲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价,为什么网店有这么便宜的衣服,为什么外贸尾货那么便宜,为什么数百元、上千元的品牌服饰三折甚至一

折可以出售?商家真的会卖血吗?

7年的服装生意,我最终以一百万的学费结业,现在,我不再做商场了。我做什么?

去年我有位朋友通过我涉足服装市场,他利用在深圳的优势,在深圳的外贸市场淘货回中原老家,老家两间店,投资五十万。此外

,他还帮另外一个省的朋友淘衣服。

现在,我也是这样,帮外省的朋友淘衣服,他们开店或者是开网店。校服我也是刚刚开始搞,因为我的资源比较全比较顺,互补优

势较为明显,所以做得比较顺利。

你更不知道的是,深圳或广州从事外贸服装批发的有多少家,所谓的批发,不管量大或量少了,每个市场至少数千家之多。有的在

专业外贸市场,有的在写字楼或私人家居。

记住:外贸服装的著名品牌也有假货。外贸服装的价格相差巨大。有的地方出手是十几元,有的地方出手是一百多元。能批这么价

格,无非是借品牌之名牟取暴利。当然拿这么贵的外贸货的一般都是商业旺铺,她们转手也是牟取暴利,最终埋单的是消费者,记住,是最终

埋单者,而不是最终受害者,一个愿卖,一个愿买。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华强北掏弄外贸货,四年来,从一间小小的摊位,发展成五个铺面(摊位),盈利估摸在一百到两百万之间。

(四)

我们行业内有一句话,叫做:现在工厂都停产,库存的服装够中国人穿十年。你信吗?你不信,我信。

深圳有一个小得可怜的服装批发市场,做服装十年未必知道这个市场所在的位置,他的T恤特别的便宜,正规厂家二十五以上做出来

的,他十元左右就能批发。这个市场只有消防通道才可以上去,不是熟客或介绍的是不知道的。和这个市场相关系的是深圳一个这类服装的生

产基地,也是鲜为人知。

当然从这里现金拿货,比别人送到我商场代销的便宜了两元左右。但代销的相对正规一点的厂家做出来的也算是便宜多了。

我的商场曾经卖过一元一件的女T恤,当然这是贴钱卖,数量也不多,也是短袖的在九月份卖,属于换季。这些女T恤,三月份开始

上市,进价是十元,代销的,卖多少结多少,售价是十八元。换季前,供应商说六元给我处理,处理多少结多少,我说全包,三元一件。后来

全包,我先是卖十二元,接着八元、六元,搞活动是一元限时,最终三元清货。这种货做出来也是要五六元成本的,但供应商为了处理库存,

回收资金,也只有清货了。

但是,正规厂家是无法做出五六元的,至少也要八九元才能做出来。为什么?

因为厂家用的是批量布,而这位供应商是私人小作坊,用的是布碎,所以做出来要比别人的便宜。刚才说到十元与二十五元T恤的批

发价差,也是这个道理,人家八九元做出来,正规厂家到少二十左右才行。

批量布就是到布市上采购回来的布,碎布主要是大服装厂或其它需要大量用布的厂完成订单后剩下的布。这些布一般极其便宜的处

理给服装小作坊。

但是批量布和布碎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区别,批量布成批生产,可大规模,碎布一般只能做数百件。但数百件对于小作坊来说也是足

够了。

大规模的生产出来然后分销出去,讲的是批量。做服装讲的是齐色齐码。一个款式,一般都两个色以上,多的近十个色,每个色又

分好几个码。当然也有少量均码的。齐色齐码了,就比较容易销售出去,因为不管什么样的顾客看中了这个款式,都会有她满意的颜色及码数

。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商场有断码处理的货,断码就是指大部分码数卖出去了的,剩下的衣服了。

小作坊的衣服就很难做到齐色齐码了。

(五)

做服装一定要相信齐色齐码。

当然,要的是畅销的颜色,码数吧,可以根据当地消费群体,一般选择两头少,中间多,如加大、大、中可以这样分配采购件数:1

、2、1

外贸服装或尾货,虽然便宜,但基本是断码的多,所以要转手批发是有一定难度的,零售的话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人流量大,

也还是可以的,再说利润也高,卖少几件也不会亏。当然也有可以走量的外贸货、尾货。东莞的大朗镇是专业的毛织衫的生产镇,全国有名。CBA的东莞队就是在该镇。该镇有新旧的两个毛衫批发市场,但做不起来,厂家

都跑到广州卖衣服。

前几年刚建成的新的贸易市场,都成了尾货的批发市场,命运跟旧的市场差不多。隔两年不去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有一次跟她们厂家的商户聊天,她们说,一般来说,毛衫都是大批量生产的,一般做外贸的,国外很早就下了订单,交百分之三十

的订金,后来由于市场变化,国外经常有客户取消订单,即宁愿亏掉订金也不愿付完所有货款后面临货卖不出去的恶运,这样他们会亏得更多

。而这边的厂家已经生产出来了,国外的都是大批量,百分之三十可能是买原材料的钱,厂家为了尽快套现,可能会以正常批发价的百分之五

十抛售出去,百分之五十加上百分之三十的订金,厂家是不会亏本的。

去到广州一家毛衫的专业批发市场,即白马的旁边,你要货一般是要不到的,一般都要下订单,批量要。

衣服的生产情况是这样,一般冬天的衣服是在五月到七月份做的,夏天的衣服一般是在十一月到二月份做的。

留意一下,一般秋冬季的服装展览会或博览会是在六月或七月初开的,春夏季是在十二月或一月开的。厂家的订货会也通常是在这

个时间。

因为这时间,当季的衣服是没得做了的,该发出去的都出去了,等待的是处理尾货了。另外,经销商需要订货,商场也是二三月份

八九月份调整柜台,进场品牌供应商的也需要排队提前交资料。另外是中国南北差距大,南北换季时间至少相差一个月以上,八月份北方有些

凉气了,就要上秋装了。再说春装,一般一月底或二月初过年,过年放假,放假回来有的地方就要上秋装了,但是工人过年回家,到时过年一

回来上班就来不及生产了。

话又说回头,外贸服装,有韩版日版什么的,有欧码欧版什么的,欧板的就不适合中国人,所以,做外贸服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现在的外贸市场,你一逛就就看到,里面的衣服无奇不有,有大得如半个床单大的衣服都有。还要注意的是,假货,以及拿本地的库存货来清

(六)

有一次我收到报料,说某某地有一家工厂,有十二元牛仔裤,共三万条左右,未洗水,出口的。厂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就是因为生产时看错图纸,线条搞错了。线条搞错有几种,一是颜色,二是粗细,三是线条数量,四是针口密度。外贸单要求很严

,这样错误是不可以的。我们算一下,十二元的牛仔裤,外贸的,按市场批发价,应该在五十到六十之间,但十二元,就算洗水三元,其他一

元,毛利五元,批出去即批到批发商那里的价格应该在二十一元这样,批发商转手应该在三十元之间,这样也是很便宜的了,一般大路货也没

篇二:龙口年俗

■二十三,辞灶天

农历腊月二十三,习称小年。这一天,家家要“送灶王爷上西天”,俗称“辞灶”。现在人们一般在灶台前供一碗蒸熟的黄年糕(用糯小米做的年糕),据说这年糕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后不说人间的坏话,供的时候嘴里还要念:“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从腊月二十三日起,讲话就要特别讲究,比如下水饺时,如果饺子破了,不能叫破,说“饺子挣了”,预言来年挣大钱。

■二十四,拉大字

大字,就是春节时贴的门对子上的字。农历腊月三十,家家都有贴春联的习俗,就连学校、商号、机关、庙宇、祠堂(家庙)等公共场所也要贴对联。

旧时,农村有文化的人较少,过年往往请私塾先生拉对子。龙口市区卖对子的摊位集中在日本领事馆南面的宝善街上,与卖年画的画棚子紧邻,一副副对联悬挂墙上,在风中抖动,似跳跃的一簇簇火焰,煞是好看。

■二十五,做豆腐

腊月里,龙口几乎家家都要做一包豆腐,因“腐”与“福”谐音,农家自制豆腐自然有祈福之意。

做豆腐,要提前一天晚上把黄豆泡上。农家磨豆子,或使用自家拐子磨,或借用豆腐坊的水磨。磨出的豆浆兑水,放到锅上淋。之后,加火烧开锅后,舀到泥盆里。接下来,到了做豆腐的关键环节———加卤水。农妇们将买来的黑黢黢的卤水块化开,一边用勺子舀到泥盆里,

一边不停地搅拌,直到水浆分离、汤变得清晰。卤水加得合适,豆腐软、嫩、滑,口感好。

正月里是豆腐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家家户户用白菜、豆腐、宽粉条、肉片做成一道丰盛大餐来招待亲朋。豆腐的做法不同,风味各有千秋,有砂锅豆腐、虾酱炖豆腐、雪里蕻炖豆腐等等。吃素的人家,更是推崇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到了年根底下,百姓家家拐着个小篓,到肉摊上去采办年肉。那时,按照买卖双方都认同的消费准则,除猪头、四蹄、内脏外,其余部分连骨头带肉一块卖。猪前槽肉内含前蹄腿骨,后肘肉内含后蹄腿骨,前蹄腿骨通常被估为七两重(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后蹄腿骨通常被估为八两重,故有“前七后八”之说。

龙口民间有句老话———“剁馅的包子,沙(音)馅的饺子”。包包子的白菜切成方块,故肉馅也切方块,肥肉瘦肉掺和一起。包饺子则不同,肉馅大多采用瘦肉,先把肉切成细条,再横切成小肉丁,中间绝不动刀剁,此调馅法称沙(音)馅。据说,用这种方法调出的肉馅包饺子味道上乘,论营养论味道,今天用绞肉馅包出的饺子只能甘拜下风。 ■二十七,宰公鸡

俗语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农家即使平日里过得再拮据,到腊月二十七这天,无论如何也要杀一两只公鸡。收拾干净后,将鸡连同猪蹄、猪头、骨头等用热水氽一下,去掉油腥味,下锅煮熟,仅留出鸡大腿等,待正月里用鸡丝凉拌白菜心或菠菜,余下的鸡皮、鸡骨

头连同猪蹄骨、棒子骨、猪皮等重回锅熬“冻儿”(龙口人称为“扎”)。 过惯了清苦日子的百姓,逢年过节依然保持节俭之风。龙口有句俗话:“吃鸡头,会梳头;吃鸡爪,会补袜。”其实,就是长辈告诫家里的女孩从小养成节约美德,将来方会勤俭持家。

■二十八,把面发

胶东有过年有蒸大饽饽的习俗,带枣的称为大枣饽饽,不带枣的称为光头饽饽,大饽饽是发面做的,“枣”与“早”谐音,这其中承载了农家希望“早发”的美好愿望。

做大饽饽头天晚上就要发面。面发好以后,和上碱,就可以揉面。揉面可是个技术活儿,人跪在炕上,肩、臂及双腕要协调,方能揉出柔软富弹性的面坯。用小手指在面坯顶部及四面抠出“鼻儿”,将切好的枣放进去。大饽饽做好,放到炕上,扣上笸箩“长着”。锅底已架上木头烧火,只等水开装锅。

有经验的女主人一看大饽饽外皮透亮就开始装锅,边装锅,边用新炊帚蘸水往大饽饽外皮上洒一洒,最后用碗或玉米皮盛块肥肉放在篦子上,罩上笼头开始蒸,这样蒸的过程中油气落到大饽饽上,蒸出的大饽饽发亮。

民间蒸大饽饽时,忌讳外人进家,怕“踩装”。有的人家关上门,有的在门后放一把笤帚,以扫除外人可能带进来的晦气。蒸好的大饽饽裂成瓣,要说饽饽“笑了”。除蒸大饽饽外,农家还要蒸些菜饽饽、豆饽饽、面鱼、蒸饼,桃、圣虫以及太阳饼等,寓意年年有余,增加喜庆气氛。

■二十九,全都有

农家过年,蒸、煮、炸、炒,一切吃的都置备齐全。穿的当然也马虎不得。经济宽裕的人家早就到龙口街上的“公合昌”等绸缎庄去扯回布料,给家人添置新衣物。棉袍、棉裤、坎肩、鞋袜、帽子、斗篷、虎头鞋……全家人的穿戴都是女人平日里用手一针一针缝的。穷苦人家虽不能年年添置新衣服,但过年的衣裳也洗得干干净净。

旧时过年,百姓重视家祭仪式。鞭炮、爆竹等要备齐,过年用的香、纸、蜡、锞也要提前备齐。普通人家腊月里到集上去买神香,商号家用的神香则由芦头香铺推着笨毂辘车送上门来。

每到腊月里,龙口街的馃子铺就雇人做蜡烛,制蜡烛的油烧热后,工人们将卷得如同筷子粗细的灯心草往油里一蘸,蘸上一层油,凉透后再蘸一遍,最终层层包裹,待其凝固后,用红颜色对上川溅(音),写上字,用金水刷上。一包一斤,用毛头纸包好,任顾客挑选。 ■三十下黑儿满街走

腊月三十早上,家家捞圣饭。捞圣饭是指将小米淘出来,烧开锅后,打到盆里,手蘸着凉水箍起来,放到碗里呈一个圆形,将圣饭分别摆放在家堂、财神、天地、灶神等神位前,插上筷子以及桃树枝,以示吉祥。

三十中午,各家都打出了浆糊,开始贴对子。大门、进间门、厢房门、院门一并贴上。有牲口的人家还在畜栏贴上“六畜兴旺”,在马车上贴上“日行千里”,室内贴“抬头见喜”,石磨及水缸上贴“福”,钱柜上贴“金玉满堂”,屋内贴年画、贴窗染花。各家照壁上要悬挂灯

笼,寓意五谷丰登。街门上要挂过门签,门吊子,门上插桃树枝。 三十下午,各村的家庙收拾干净,贡品摆放妥当,宗谱请上,烛台、香炉也摆上。傍晚,家家户户都带鞭炮、香、纸等,提着灯笼去自家茔地上坟,请天地老母回家过年。因上坟回来天色已黑,故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的说法。吃过晚饭,各家将诸神请回家设供。

自接神之后起,各家均不再开门,不能泼水,寓意财不能外流。除夕夜,合家人不乱说话,也不干活,刀剪等利器也不能动,只怕惊动诸神。而且,除夕之夜,各家供桌上的蜡烛和香火要燃亮一宿,这一天晚上要辞旧迎新,即传统意义上的守夜、守岁或坐年、熬年。' 过年的高潮从大年三十中午开始,按规矩,中午小家庭们可以分别吃年饭,到晚上则要大家庭聚在一起吃,一起看春节晚会。在龙口,家家户户过年时都要吃一种特殊的菜———隔年菜,用大白菜、豆腐、海带、猪血一起炖成的,这种菜不能一次吃完,得从头一年年尾吃到第二年年头,大概就因为跨了两年,所以才被称为“隔年菜”,寓意年年有余。

过去,小孩子给长辈拜年是要磕头的,这几年除了给本家爷爷辈拜年外,都免了磕头的规矩。而有一种情况是非磕头不可的,就是给本家长辈的供桌磕头。过年期间,各家得专门开辟一个房间,为长辈设供桌,上面供长辈牌位、设各色供 品,供桌下设蒲团,供本家小辈们磕头,磕头要磕4个,姿势还有特别的讲究。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胶东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

篇三:话 说 清 明

话 说 清 明

一、清明简介

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每年阳历4月4-6日。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二、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1、北京

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一冬的炉膛,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一两日,只能吃凉食了。因此旧时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一天准备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是什么?有一种说法,“寒食十三绝”具体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另版“寒食十三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

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2、浙江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

3、广东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4、重庆

重庆人在清明这天,也有吃寒食的习俗。过去人们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锅魁加卤菜、凉菜。这种锅魁里面夹的“和菜”,由粉丝、莴笋丝、肉丝(或鸡丝),加上春芽凉拌而成。扫墓一般都在郊外,相当于春游,一大家子人还会带上凉面、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后,大家一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

当时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俗话说,“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是否有“挂青”,成了一个家庭是否后继有人,是否兴旺发达,是否父慈子孝的标志。

5、江苏

常州人清明节一大早,家家户户门框上要插柳条和桃花枝,以鲜艳的红绿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则是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一柔软可以抖动的“柳球”。也有人家将艳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辟邪,带来福祉。

除了这些,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一直吃到端午节。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常州人还有在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习俗,做青团子要到田头路边去采一种叫“绿茱头”的野生植物叶子,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子。

6、河南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7、湖南

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拔除墓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在墓前拜祭,最好是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祭拜。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插柳”的习俗始于唐代,本意是为驱疫避邪,后来又有了装饰的意思。传统习俗看来,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的疾病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象征着带走秽气。

8、湖北

在湖北武汉,不管有多忙,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回老家给先人祭祖,当地俗称“上坟”。当地“上坟”包括坟前祭拜、送纸钱、献花、添坟等流程。祭拜前,由家中长者或长子首先除去先人坟墓上的枯叶杂草,另外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前期工作完

成后,当地人会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摆上香楮、元宝纸钱、鲜花祭品等,然后按辈分为祖先烧纸钱。

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影响,在湖北恩施、咸宁等地,人们会在坟墓附近的小树上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叫做“标墓”。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坟了。

9、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梧州乡民大多数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和后面的几天去扫墓,只有一少部分的乡民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扫好的。

10、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11、山西

扫墓时,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烧香、不焚纸,只是把冥钱、纸帛等物挂到坟头上或坟茔旁的树枝上,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这种民俗可能是来源于寒食节禁火的习惯,也可能是出自干旱的春季民间防火的意识。

不过,山西北部多数地方的民俗却截然相反,人们却要将冥钱等物烧尽,认为烧不尽就转不到先人手中,也有一些地方,如:大同等地,人们则习惯于白天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纸。此外,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菜,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12、山东

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清明时节,在济南城乡,还流传荡秋千的习俗。清明节这天,男女老幼,身着新衣在绿杨深外,或在街前广场,立木为架,上袈横木,下悬二绳,绳下横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两绳可前后上下飘荡,极富乐趣。

13、四川

清明节插杨柳是全国各省份差不多的习俗,而四川地区独特之处在于,除了将杨柳枝挂在门口、坟前,爱美的四川妇女还会在清明节这天将柳条戴在头上,叫做柳叶符。由于四川产竹,竹子在清明节期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明这天,家家户户会请道长画上纸符,挂在竹子上,然后挂到坟头,作为清明上坟的一个必要仪式和步骤,是为“挂青”。

火神门祭火神,这也是四川地区比较独特的习俗之一。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人们把家里的火都灭了。人们在清明当天专门去火神门祭拜火神,回来以后再重新生火。

14、海南

文昌、琼海等地一些村庄,一般不在清明节扫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扫墓。在给先辈烧香时,最为讲究的还要属海口府城地区,先长辈后晚辈,辈分顺序是不能搞乱的。而西部地区,如儋州等地,过清明时以人多为荣,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能到,人越多越好。那些终日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在清明时节,往往会在船头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护风调雨顺,后辈平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三、清明节前一天不猛扫墓的原因

从时间上讲,我们当地流传着前三后四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都是可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是工作事业较忙的人为自己找的借口。

传说清明节阴间要开大会,没有子孙的人不能参加。参加大会的人必须举着子孙送的旗子才能入场。因此,现在清明上坟时,人们都在已故先祖的坟上插上纸剪的旗子。所以,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应该在清明节之前,而不应该在清明节之后。


即墨俗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51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