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背叛,余显斌

时间:2017-03-12 20:24: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汪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

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倒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 “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奴才。

D.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B.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会。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将:搀扶 .

B.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干:违犯 .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挠 .

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 阴:暗中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5分)

译文:

(2)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8. 诗的颔联、颈联写景有何特点?(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在答题卡选定题号后面的括号内打“√”。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背 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鬓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年1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B.“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篇二:遂宁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期一学段考试

遂宁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期一学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卷上。

命题人:罗筱芙审题人:何 勇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论的重生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

从历史上看,西方美学长期专注于对美的研究。尽管18世纪后,一些西方美学家开始将研究对象调整为趣味或感性认识,19世纪后有用审美经验研究来取代美的研究的趋势,20世纪后关于艺术定义的争论占据了美学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从总体来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美可以说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什么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有些研究者认为,美既然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它也应该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就像其他科学或学科的情形一样。于是,他们以美为线索到卷帙浩繁的文本中去寻找美的思想。结果令人失望,他们期待的深刻且丰富的美的思想并没有被发现。这与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宝库很不相称。按理,不应该出现这种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不相匹配的情况。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通过这些概念,他们发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美学宝库。 意境使人超越有形的局限。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它与美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既可以通过追溯中国美学史来回答,也可以通过与西方美学的比较来回答。

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和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

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

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正因为如此,叶朗认为,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意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蔡元培看到了艺术和美育所具有的宗教功能,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12日14版,有删改)

1.下列有关于“意境与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意境可以使人超越有形的局限。经过许多研究者的论证,中国美学的核心观点不属于西方美学以“美”的范畴,这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根本性的区别。

B.“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说明意象与形象之间的区别在于虚、实、动、静的不同。但相比之下,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C.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意象是审美对象,

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有了意象,我们就可以区别审美、非审美;艺术、非艺术之间的关系。

D.意境与具体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有境界就意味境界高,这是意象所不及的,正因为如此,许多研究学者认为:意境缘起于意象,但却高于意象。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美学确立以“美”作为其核心范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8世纪,西方美学家着眼研究对象的趣味与感性,19世纪用审美经验取代“美”,20世纪对艺术定义进行争论,但最终还是确定了“美”的核心地位,这证明“美”这一概念始终是西方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B.对于象与实《韩非子·解老》中作了诠释,具体说明了象与实的关系: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由于想象的介入,使得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非现实。

C.世界与我共存在,自我不能与世界相对,也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与此而言,境与象关系密切,但相比之下,意境却比意象要更大。

D.意境一词与古人心中所述宇宙相同,但意境之宇宙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宇宙,在欣赏境界时,可以使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意象、意境、气韵。但作者并未在此文提及气韵的概念与定义,而是主要分析意象与意境,但气韵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却密不可分,正因为这三个基本概念,我国研究学者们发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美学宝库。

B.虽然意象比形象更虚灵,生动,但形象在非审美活动中有其独特的“个性”,可以客观地反映测量活动中的形状。所以,在诗歌与绘画等艺术作品中,不仅有意象更有形象,往往两者可以混合共用。

C.意境和意象的关系密不可分,意境是意象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对意境的欣赏收获许多意象所不包含的内容,亦即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与空间。

D.艺术作品中引入意境这一元素是十分重要的。意境不仅仅属于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而且在其融入的艺术作品中,使得艺术作品带有现实意义,比如: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

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鄜州。初,亢

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

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张亢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仁宗欲用之,会丁.

母忧丁:遭逢 B.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邀:堵截。 C.我顾.不若彼乎 顾:只是。 D.及堡成,乃发.

封自劾 发:打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⑤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亢有政治远见。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吴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

B.张亢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C.张亢善于用兵。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D.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5分)

(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听筝 夜筝 柳中庸白居易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紫袖红弦明月中,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自弹自感暗低容。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弦凝指咽声停处,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别有深情一万重。

8. 两首诗都以“筝”为题材,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的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试概括两首诗各自所表现的主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背 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年1期)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划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D.“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E.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2) 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

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周汝昌与著名学者胡适的交往缘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绍了敦敏诗集中发现的那首《咏芹诗》,这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从此两人书信来往不断。

B.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C.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2) 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请结合材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周汝昌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简要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3.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监.(jiàn)生环佩 磨牙吮.

(shǔn)血纨袴膏粱

篇三:2016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5—2016学年友兰实验高中高一春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 娟

一、选择题(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惫.懒(bai)搭讪.(shàn) 监.生(jiàn) B.纨袴.(kù) 两靥.(yàn) 桌帏.(w?i)吞噬.(shì) C.吮.吸(shǔn) 榫.头(shǔn) 朱拓.(tà) 蹙.缩(cù) D.正.月(zhēnɡ) 驯.熟(xùn)炮.烙(pào) 踌.躇(chóu)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俨然迷罔炮络妆成每被秋娘度 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潇森 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似诉平生不得志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不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C.他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D.《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B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受益匪浅,感慨颇多,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书中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B.③④②⑤①C.①③⑤④② D.④①③⑤②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 (19分)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臵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臵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

②莝:cuò,铡碎的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B.雎详死..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C.范雎大供具..供具: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诛坐法:犯法判罪。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11分)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1、和:指用诗应答。2、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3、淑气:和暖的天气。4、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12、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中间两联的妙处。(5分)

13、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它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3)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宋朝词人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

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

(4)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背 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年1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划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D.“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

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E.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2)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3)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语言应用(6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 ① 。1 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② ,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 ③ ,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旅客参观海洋水族馆,问身旁的海洋管理员:“这只鲨鱼能长多大?”海洋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几公尺的大小。如果是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15—2016学年友兰实验高中高一春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B项,“靥”读ya;C项,“榫”读sǔn;D项,“炮”读páo。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A.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此句褒义词误用为贬义词,应改为“胸无大志”或“胸无点墨”。C.异曲同工:比喻不同人的辞章具有同样高的造诣。主语应该指不同的人,而不能是一个人。D.“溢美之词”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话语”,多贬义。此句褒贬失当。)

5、答案:A(B.有歧义。1.不适当;2、不/适当。C.主语残缺,删掉“由于”。 D.“宗旨”和“以??为目的”杂糅。)

6、答案:A 7、答案:.A(“贺知章”为“杜甫”:“白居易”为“贺知章”。) 8、B(装死。详,通“佯”,假装) 9、D(应为“纪传体”)

10、D(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

11、(1)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把诸侯国所有来使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黥徒(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省“与”的宾语“之”1分;“坐”,使动1分;“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词“于”1分,“马”,名词作状语,像马一样1分;句意1分) 译文:

(2)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谨、申,介宾短语后置,颁通假字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

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

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 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 封号称应侯。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 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

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进宫告诉昭王说:“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于是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此仇,赵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秦国。

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他带领二万人投了赵国。对此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二年后,王稽做河东太守,却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为此,应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


背叛,余显斌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45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