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2016年校园暴力事件

时间:2017-03-11 06:39: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6中考时政热点之 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

材料一 校园暴力 近来,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湖南邵东两名女生斗殴多人围观”“陕西吴起高二女生殴打猥亵高一女生并拍裸照”“浙江省庆元县初中生将一小学生关黑屋殴打并用烟头烫等”。

材料二导致校园暴力的因素据统计,43.7%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暴力行为源于家庭不良教育方式,41.8%的受访者认为是青少年自控能力不强、道德感不足所致,30.6%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易受网络和影视中暴力因素的影响。

相关链接 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总数的70%以上

1.校园暴力侵害了受害者的 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

2.根据数据分析,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

(1)国家与社会:电视、网络中充斥着暴力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判断;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震慑力不强。

(2)学校:片面重视文化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3)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监护不力,对孩子过于溺爱。

(4)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3.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有什么危害?

(1)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既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也会让施暴者因此受到法律的惩罚。

篇二:校园暴力引人深思(案例及问题)

吉林师范两女生遭群殴

校园暴力引人深思

受伤的杨悦(左一)和吴可(右一)

2009年6月9日,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原四平幼师)两女生在宿舍被多名师姐群殴,后相继从宿舍坠下受伤。两人被送往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抢救,目前情况已经稳定下来。

记者闻讯,迅速赶到医院,对当事人进行采访。

两伤者是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学前教育专业08级的学生吴可和表妹杨悦,两人同班,并同住在2号学生公寓408室。吴可17岁,杨悦16岁。

采访中,吴可心有余悸的说:“6月8日晚上10点左右,刚查完寝,2007级学前教育班的张某就来找我。我穿睡衣从床上下来,她就对我说‘你背后说我坏话,说我对象跟别的女生好’,我说没有。

我俩说了一会,后来她说‘这件事用和平方式已经解决不了了’,之后就让我穿鞋。这时,小月看情况不妙,也来到跟前,没想到,她们一下来了约20人。和张某一起来的女生先把我踢倒了,后来她们开始轮流打我,小月护着我不让她们打。”

杨悦说,6月9日零时30分许,吴可非常难受,让她到外面买点治疗心脏病(吴可此前患心脏病)的药。牛同学和另一寝室的冯博元替她去买药,但一楼看门的巩桂芹(宿舍开发商委派的管理员)拒绝开门。此时,杨悦将寝室4人的床单及窗帘结成绳子拴在暖气片上,想从窗户顺下去给姐姐买药,结果下到3楼和2楼之间时,坠到楼下草坪上。

09年校园暴力为媒体广泛关注

像吉林师范一样的校园暴力事件,不为少数。已经为多家媒体报道,并一度引起社会热议。

2月18日深圳卫视《正午30分》播出一段视频。内容为香港何文田爱民村16日发生一宗如电影场面的群殴案,主角是约50名初中生,参与群殴者至少来自两间九龙区学校。有目击者拍下群殴短片,上载到网上讨论区,惹起大批网民声讨。

成都商报5月20日报道: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段揭阳市三名女生围殴女同学的暴力视频,其殴打场面相当残忍,令成年人也为之汗颜。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三名女生轮流用脚踢另一名女生的头部、背部以及腹部,并不断地扯着被打女生的头发往地上撞。

为何校园暴力频繁发生

据心理专家分析,由于未成年人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们的行为很明显地带有模仿性和习得性,也就是说,他们本身的一些行为很可能是通过模仿、比照学来的。之所以产生暴力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模仿性在作怪。这种模仿首先可能来源于家庭,例如父母打骂孩子、夫妻吵架等家庭暴力。长此以往,孩子们很可能会不把暴力当回事,完全出于好玩的心理而见怪不怪。

另外,网络游戏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暴力元素,其中杀人、抢劫、打斗等情景很常见。青少年由于心理并未成熟,经常受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养成习惯,并慢慢开始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习以为常。

篇三:面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反思

2016年4月17日县师训进修学校的刘从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节名为《校园极端事件与非暴力沟通》的讲座,讲座中刘老师例举了一些在学校中发生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 这次的培训让我不由得深思:校园极端事件带给我们的究竟是怎样的伤害?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15年初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

1.2015年1月1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一起“小学生疑因踢倒中学生自行车被迫吞下钥匙”,江门市新会区一名9岁小学生疑因踢倒几名中学生的自行车,竟被逼吞下一枚5厘米长的自行车钥匙,所幸经医院治疗后,服药排出脱险。

2.2015年1月26日《新京报》报道“班主任用电线抽打学生裸背被通报 纪委介入”,马鞍中学班主任用电缆线打学生的暴力事件。

3.2015年2月9日一则报道“初二女生被扇57记耳光 因初三男友疑其劈腿”的稿子骇人听闻。

4.2015年4月7日网上发布了一篇“四年级男生暴打女老师”新闻,讲的是在东莞市樟木头中心小学,教美术的陈老师因收作业时和四年级学生阿彬产生口角,进而遭到后者的暴打。

5.2015年4月7日新浪的视频上传了“初中女生被围殴逼迫吃避孕套 同学嘲笑录像”的VCR。

6.2015年4月17号、18号均有女中学身着校服遭掌掴被打肿脸的校园暴力事件发出。

7.2015年4月19日河南信阳中学男老师和女生课堂互殴,吓坏学生的视频网上曝光。

8.2015年4月21日湖北红安15岁少年为争女友!一男孩被板砖拍头,浑身是血......

等等事件都骇人听闻,让人不觉感叹,

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众所周知,姑且不说其他的危害,这里只说暴力事件对参与者双方的危害。

首先,那些受害的学生很可怜。他们天性懦弱一些,身体单薄一些。由于担心告诉老师被报复,遇到麻烦第一反映是去找人说和、私了,极少数还想躲起来,有麻烦也不敢和老师、父母及时沟通。被伤害后,身体受伤带给了他们痛苦;有的回想被打的场面,心灵痛苦;看到父母难过、担心的模样让他们很伤心;有的学生还要承受 被父母责骂、怪怨的痛苦;少数学生还有担心再被报复的痛苦;他们往往不是差生,学习被影响也带给他们痛苦。

其次,施暴的学生也是害人又害己。这类学生往往个性较强,喜欢争强好胜,遇事要么冲动,不考虑后果,即使想到了后果,又怀着侥幸心理,以为事后大不了挨老师一顿批或挨家长一顿打;要么不信任老师,担心把矛盾告诉老师,老师只会批评一下对方,让自己不满意;要么不信任家长,担心告诉家长后,家长有可能不理解,还会骂自己。基于这些原因,他们决定自己解决,采取了暴力方式伤害了对方。但事后很少有学生产生报复对方痛快的感觉,继而带来的同样是一系列的痛苦:首先是很害怕,害怕老师、家长知道,害怕被打的同学出什么问题,害怕被打的对方报复自己,害怕承担打架的后果

等。其次是很痛苦:暴力事件中也受了些伤 ,由于主要是自己的错,不敢提自己有伤,只能默默忍受伤痛。事情被老师家长知晓后,家长打骂的痛苦,老师批评的痛苦,同学嘲笑的痛苦,被责罚、处分的痛苦,后悔、自责的痛苦等也让他们身心疲惫不堪,内心承受很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因不成熟、不懂事而犯了错的孩子,我内心深受触动。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不仅要采取多种方法有效预防校园学生的暴力事件,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学生暴力事件的制造者、参与者,我们不应该一味过多地严厉指责、批评、甚至在心理上厌恶这些学生,让他们的学习生活从此有了心理负担,有了心理压力,而应该多关心、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重拾信心。即使是惩罚也应该是有爱的惩罚,有帮助的惩罚,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对于暴力事件中的受害学生,建议班主任应和他们的家长沟通,和家长一道多鼓励他们,明确告诉他们,我们的社会是

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的与家长、老师和学校沟通,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很乐意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即使这些都不能沟通,我们还可以诉诸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既不能再继续懦弱,缺乏信心和勇气,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绝对不能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这两种想法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对于暴力事件中的施暴学生:我们既要耐心说服教育,也要给予合理的惩戒。

当代著名的教育专家,班级管理专家魏书生老师的六种教育惩戒方式:1、犯错误,写说明书。2、犯错误,写心理病历。3、犯错误,唱歌。4、犯错误,做好事。学生犯了一次错误就做一件好事,做好事既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分散了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引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作用。5、选举“闲话能手”。在每周末,有专人负责组织选票,上10票者接受惩戒,要写说明书(每票100字),一般在下周就不敢闲聊了。6、“说话”接力本。由专人管理这个本子,谁说话就传给谁,让他寻找说话的人,如果没有找到就写1000字的说明书,连续3天都找不到说话的就写3天说明书,第4天还没有找到就交给承包人。

我很赞赏魏老师的处罚方式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愿意做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愿意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因此,我们对制造暴力事件的学生的处罚也应是学生乐意并易于接受的处罚方式,不是简单的批评、指责、打骂,更不是心理上的厌恶、歧视,应该是对学生实施一种无暴力、消极作用小、富有教育性和弹性、能被学生认可的教育惩戒方式。这种惩戒方式应是有效的行为矫治方法,也就是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惩罚形式的行为矫正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意志力,从中改掉坏习惯。是正常的道德教育,而不是常受指责的“体罚”; 这种惩罚方式还应具有普法功能 ,学生在学校的严重过错表现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社会后违法、犯罪,采用惩罚教育及时对其错误行为制止、纠正,铲除其错误思想及行为再生的根源,适当引进法律常识配合教育,既防微杜渐又无形中起到普法教育,这对于一些法制观念淡薄,正面

教育一时难以奏效的“问题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一次普法尝试;这种教育惩戒方式既对其他学生有警示作用 ,也能有效保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利于他们改正错误。

教育是“爱”的别名。用关怀和帮助来促进制造暴力事件的问题学生的成长。给他们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惩罚,以教育为目的、以真正的爱为前提,更增强了“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和对不良行为的反思。反思的过程也正是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反思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通过合理的惩戒方式能有效达到教育目的,使这些学生不断进步,不再参与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暴力。这对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6年校园暴力事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37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