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原崇信简介

时间:2017-03-09 07:04:1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平凉简介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

平凉市的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根据气象上通常把气候平均温度大于22℃定为夏季,小于10℃定为冬季,10至22℃以下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春、夏季106天,秋季为77天,冬季为182天。又根据物候反映和农事活动划分四季,则把0℃以上至15℃以下定为春季,15℃以上定为夏季,15℃以下至0℃以上定为秋季,0℃以下定为冬季。四季按此标准划分,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

全市气候总的特点是南湿、北干、东暖、西凉。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生长季缩短5天,大于10℃的积温减少107℃,无霜期减少3.1天。

平凉市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 各季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冬春雨少,6月下旬进入雨季,至10月上旬左右结束。主要降水集中在7、8、9 三个月。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1964年降水量最多,达744.5毫米,1942年最少,只有249.9毫米,每隔3至10年就出现一个枯水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枯水年过后一般都紧接一个丰水年(降水量为600毫米)。由于陇山余脉的地形影响,降水的区域分布比较明显,但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西北递减,西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600毫米以上,西北部的安国、大秦、西阳一带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泾河川区及北部塬区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

平凉市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平均风速2.16米/秒(2级),多年平均出现最大风速17米/秒(8级)9次,年内最多25次。秋冬季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或东风。全年出现风向较多的有东、东东南、东南,西、西西北、西北,形成一个明显的与川道走向一致的地形风。

静宁县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总耕地147.3万亩,山旱地占92%。全县辖2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392

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3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7万人,有回、藏少数民族人口1210人。

静宁是平凉西大门。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素有“陇口要冲”之称。312国道、静庄、静秦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平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静宁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境内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等遗存146处,现有古成纪遗址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琦,参与“公车上书”的王曜南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建郡置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置成纪、阿阳县,宋置德顺郡、陇干县,元始改德顺州为静宁州,取“平静安宁”之意,1913年改为静宁县。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静宁,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曾在界石铺宿营,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1949年8月6日静宁解放,隶属定西,1950年5月25日划归平凉管辖至今。

静宁是干旱贫困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340-2245米,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4℃,无霜期159天,日照时数2252小时,年均降水量423.6毫米,可靠值285毫米,蒸发量1512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境内有葫芦河干流和9条支流,大多数季节性断流,年径流量仅1.74亿立方米。有东峡水库等14座中小型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5立方米,仅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8和1/5,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严酷,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静宁是“中国苹果之乡”。被农业部2003年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果品产业从1988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发展果树生产的决定”以来,经过连续20年的发展,止2009年底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6%,农民人均1.6亩。建成了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认证基地、3000亩良好农业规范苹果基地和3.8万亩出口基地,果品优果率、商品率分别达到65%和95%。静宁果品具有个大、形正、色艳、质脆、味美、耐贮、保健等特点,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直接出口果品6972吨,创汇491万美元。果业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A产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认证四块国家级名片,

红富士苹果被评为“中华名果”、“中华金果”和奥运特供果品一等奖,我县先后被国家林业总局、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百强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建设果业发展百强示范县。

静宁是教育大县。文化底蕴深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协调发展,1997年实现了“两基”达标。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32所,在校学生10.7万人,专任教师56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5%,静宁一中于2002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职教中心晋升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8年改办为平凉机电工程学校。自恢复高考以来,共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4.5万人,高考质量连续33年居全市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文化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科技进步县、科普示范县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体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静宁是省财政直管县。2007年被列入全省16个财政直管县之一, 积极推行了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等财政体制改革,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收支矛盾初步得到缓解,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16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31万元,财政支出12.05亿元。

静宁发展充满活力。全县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4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2.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1.9元,人口自增率为6.1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社火,原为我国古代民间的祭祀活动,隋唐演变为节日送神会的杂戏、杂耍。宋范成大《石湖集》:“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中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在我国流行很广,各地形式不同,风格各异。

每逢过年闹元宵,陇东人的一件大事就是扶老携幼,涌上街头看社火。社火中最精彩的是高芯子,最有阵容的是车杜火,最为得意的是马社火。无论是高芯子、车社火还是马社火,都是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几个历史人物,或一段戏曲场面,人物不唱、不说、不动,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车或骡马代步,在街面上游行展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芯子越扎材料越高级,越扎造型越奇巧,原来由大人托着小孩的徒步被拖拉机、汽车代替

了,而车社火,现代人则给它起了个新名词--彩车,更是异彩纷呈、各展风流。由于农村机械的普及,农民养的骡子和马越来越少,少了骡子和马,马社火自然就不像从前那么火爆了。

平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间艺术。单就上面三种社火形式说,在我国戏曲的初始,就曾有过真人学假的阶段,如宋代出现的"肉傀儡"。所谓"肉傀儡",就是由成年人扛着扮着似假人的男童或女童,在街上游行表演,成年人在下面旋转和舞蹈。平凉的高芯子、车社火、马社火实际上就是宋代"肉傀儡"的保留或延续,其表演形式古与今是一致的。他们往往由人扮成天神和古代名将,披甲戴盔,持各种兵器,如傀儡假人似的,乘车马游行。研究"肉傀儡"和高芯子、车社火、马社火的传承关系,对我们保留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不无裨益。

跑秧歌是一种大型的民间舞蹈,适应于街头广场等开阔地形,盛行于柳林沿川一带。它自由爽朗,欢快热烈,刚劲豪放,动中有静,形神皆备,节奏鲜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跑秧歌历史悠久。从正月初十开始筹备、组织、十三小闹,十四正式出台,十五、六兴致最高,一般闹三至五天。跑秧歌表演者,手持彩扇、印花手帕、霸王鞭等道具,装饰齐全,人物扮相纷繁复杂。跑秧歌由艄公带队指挥,艄公起统领作用。

跑秧歌在做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在形体上给人一种外在的美,还要从面部表情、眼神中表现出内在的美和所反映的内容和意思,使观者随着舞者的表情而变化,随舞者的情绪起伏而起伏。整个舞蹈场图协调、平稳。舞蹈动作给人一种开放刚劲、落落大方的感觉,充分显示出山区男子汉那种敦厚质朴、深情豪放的气质。跑秧歌诞生并长期流传在柳林这块土地上,显示出了古老、质朴的泥土气息,成为柳林人民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淋漓尽致反映了山区人民载歌载舞、禳灾祈福、恭喜发财的欢快心情,并将不断发展,更加鲜艳灿烂。

毕 业 论 文 格 式 要 求

一、 内容项及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项目:封面、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具体而言:

1.封面:封面既可以提供论文的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论文资料的作用,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

(1)题目:要用二号字标于显著位置。

(2)学生资料:包括论文作者姓名、学号、专业、教育层次、所属教学单位名称等。

(3)指导教师姓名

2.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简明性,字数为200~400字。

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内容摘要的左下方。

4.目录:毕业论文要设目录,目录标题后要表明页码(一般标到二级标题即可)。

5.正文:正文至少应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以使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晰。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不超过10000字。

6.参考文献和注释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分为脚注和尾注,脚注位于该页的页脚,尾注位于文章正文内容的后面。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二者均包括以下项目:

序号。参考文献用[1][2]……方式,注释用①、②……方式。

主要责任者(例如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只列责任者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文献题名及版本。

文献出处。例如出版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期刊刊名及期号或者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及发表时间等。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具体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二:王维简介

王维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篇三:王维简介

《王维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原崇信简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18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