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崇信县门户网

时间:2017-03-08 07:27:2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博物馆免费开放自评报告

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

自评报告

(2014年度)

单位名称: 平凉市博物馆

单位地址: 平凉市崆峒区宝塔路

主管部门: 平凉市文物管理局

报告报出时间:2015年7月26日

2014年度平凉市博物馆免费开放

绩效考评自评报告

为加强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根据甘肃省文物局、财政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平凉市博物馆高度重视,本着客观、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细致地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免费开放绩效考核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业务情况及免费开放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

平凉市博物馆位于平凉市区明代敕建的韩王紫金城延恩寺旧址——宝塔梁上,占地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核定编制15人,现有职工37人:其中正式职工18人(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工勤人员2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4人);聘用人员18人(安全保卫人员14人,讲解员3人,保洁员1人)。内设办公室、业务部、保卫部、信息中心、养护中心和宣教部。

馆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碑刻壁画、书画皮影等十多个种类的国家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1件,二级文物221件,三级文物583件。是一处集历史文物、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博物馆。

(二)业务情况

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础,也是免费开放工作的重要支撑。平凉市博物馆在全力以赴确保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实施的同时,持续重视并做好收藏、保管、研究、保护等各项业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在多年业务积累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大型文物图谱资料《平凉精品文物图鉴》,收录全市珍贵文物300余件,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印制精美,是博物馆建馆以来唯一编撰出版的一部大型典藏类图书资料。二是创办馆办期刊《平凉文博》,目前已连续出版4期,刊登全市各博物馆专业人员及社会人士稿件80多篇,成为平凉文物研究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单位职工在国内各类刊物发表专业文章30余篇;三是充分利用文物养护室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外向型业务,先后与国家文研所、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为陇东地区各博物馆修复馆藏文物3批次500余件,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综合业务能力和行业知名度。

(三)免费开放工作成效

平凉市博物馆自2008年4月免费开放以来,由于措施

得当,管理有力,服务到位,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年均免费开放310天以上(每周闭馆1天,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均正常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免费开放后,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平凉日报、平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进行了大篇幅、长时间的跟踪报道,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参观人数倍增。 2014年馆内基本陈列、临时展览接待各界观众30余万人次;创新办展形式,主动出击,积极开展?送展览下乡村、到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34场次,发放文物宣传册和文物知识与文物法调查问卷8000余份。吸引观众10万余人次。观众总人数比上年增长15%;观众结构趋于多元化,青少年观众14万多人次,低收入群体、村镇居民、农民工、老人和儿童的参观人数较免费开放前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6.9文化遗产日?和其他重大节庆活动,精心筹划举办了13余场形式多样的广场展览宣传活动,制作了精美的移动展牌,印制散发各类文物宣传资料10大类20万张,现场播放《文物保护法》录音带,开展文物法规咨询和文物鉴定等便民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积极接纳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到博物馆开展新

党员宣誓仪式、助残献爱心活动、党员主题团队活动等,因地制宜地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获得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三是博物馆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免费开放以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了基础设施,更新了安防消防系统,增设了服务项目,添臵了便民服务设施,开辟了观众休息场所,加强了讲解员队伍建设,博物馆参观环境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管理运行机制得到有效完善。

二、绩效管理实施和完成情况

(一)经费保障与使用

平凉市博物馆严格按照国家及省上有关部门制定的免费开放专项经费管理制度规范对免费开放资金进行管理使用和会计核算,并每年申请平凉市审计局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审计报告,2014年度免费开放经费情况如下:

篇二:新建 Microsoft Wo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F590.1 A

密级: 学校代码: 公开 11561

毕业论文

平凉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战

略选择

作者姓名: 张亚楠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名称: 地理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 20 11 年 05 月 13 日

所属系别: 历史文化系08地理教育班

摘 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旅游业是未来需求很旺盛的朝阳产业,开发旅游也有利于西部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开发旅游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扶贫,并有利于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对振兴西部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平凉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但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且处在兰州旅游区、西安旅游区和银川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因此,研究平凉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问题,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意义重大。我们应该重塑崆峒旅游形象,进一步推动旅游基地建设。总的思路是:由点到面,由山上到山下,由单项到综合,扩大外延,充实内容,综合建设,整体推进,建设一个标准更高、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更富魅力的全新的旅游基地。

本文在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对策,重点就平凉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字:平凉市; 旅游业; 旅游资源; 开发;现状; 发展战略

Abstract

With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tangible results, tourism is a very strong future demand for a suis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western one, two, three-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ourism is conducive to 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ntribute to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western econom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Pingliang City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ities.

Pinglia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Gansu Loess Plateau, a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cio-economic backwardness, but the relatively abundant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t areas in Lanzhou, Xi'an and Yinchuan tourist area surrounded by tourist area, location and the tourist market better . Therefore,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Pingliang issu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ies. We should rebuild Kongtong tourism imag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ourism base. The general idea is: from point to plane, 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from single to integrated and expanding outreach and eich the content, general construction, overall progress, building a higher standard, rich, distinctive features, more attractive new Tourism base.

In this paper, it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 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ingliang City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focusing on the tourism products Pingliang City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ingliang City; Tourism;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Status

引 言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本文基于平凉毗邻陕甘宁的区位背景,进一步阐述了平凉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合作的途径。并从旅游形象的概念、旅游形象设计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区域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一般原理;,综合考虑平凉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通过对影响平凉市旅游形象主要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平凉旅游空间结构总体格局、提出重点景区优化的对策,为平凉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了平凉市旅游形象发展的大体脉络和方向。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南部,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之间,横跨陇山,东临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总面积全市总面积11169.7km2,现辖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华亭县、崇信县、静宁县、庄浪县一区六县,2005年全市人口224.17万人,人口密度为200人/km2,区域内有汉、回、蒙、满和朝鲜等20多个民族。平凉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古道”必经之地,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

1 平凉市旅游资源现状与特征

1.1 旅游资源的现状与优势

1.1.1 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

平凉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按照国家旅游资源的划分标准,目前共计拥有三大类92处景观,其中自然景观49处,人文景点38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景观5处。众多景观中有获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景区1处,国家AAAA级和AA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园林公园10余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太统山、崆峒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川王母宫、崇信龙泉寺、

庄浪紫荆山以及崆峒区的太统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均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泾川县南石窟寺、崇信县武康王庙(李元谆寝宫)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庄浪县云崖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崆峒水库和田家沟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华亭县莲花台、崇信县唐帽山、崆峒区太统山和北山公园等为省级森林公园,云崖寺、莲花台、五龙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空间组合良好,开发潜力巨大。

1.1.2 旅游设施比较完善,旅游区服务水平颇高

平凉全市已形成四通八达、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312国道横贯东西,东距西安300公里,西到兰州300多公里,北到银川400多公里;宝中铁路纵穿南北,拟建的银武、罗定高速公路即将穿境而过,市到县、县到各乡镇的公路均为等级公路。就景区而言,一些目前开发情况较好的景区,如崆峒山、王母宫、温泉等景区交通条件良好,另外部分景区处于城市和国道边,如成纪文化城、界石舖、紫荆山公园等交通条件较优越。

旅游中心在景区通讯、给排水、游客中心、环境保护及自然或文化遗产保护等其它基础设施上明显向崆峒山、王母宫等少数开发力度较大的景区和城市公园集中,这些景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平凉是中华民族和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肥沃深厚的黄土地上生息繁衍。据考证,平凉有新石器时代仰韶、齐家文化遗址465处,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西周在泾渭流域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农业,为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汉、唐以来,平凉泾川一带成为“丝绸之路”主要通道之一,中原文化与西域多民族文化在平凉相互交流融汇,加之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和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形成了平凉堪称典型的石窟艺术、商周遗存、崆峒文化、城纪文化、西王母文化、针灸医学文化、宗教文化、古墓、佛塔、古城遗址等优势旅游资源。在这些旅游资源中,处于全国知名地位的有:天下道教第一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人类开元第一城———伏羲诞生地静宁古成纪,神州祭灵第一台———周文王伐密所筑古灵台,以及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华亭莲花台,陇东山水“天然盆景”崇信龙泉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甘肃庆阳北石窟并称为“丝绸之路”“姊妹窟”、“双明珠”的南石窟,泾川百里石窟长廊,针灸学鼻祖皇甫谧陵园等。

1.1.3 地理环境优越,省内区际优势明显

篇三:博物馆开放自评报告

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

自评报告

(2014年度)

单位名称: 平凉市博物馆

单位地址:平凉市崆峒区宝塔路

主管部门:平凉市文物管理局

报告报出时间:2015年7月26日

2014年度平凉市博物馆免费开放

绩效考评自评报告

为加强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免费开放资金使用

效益,促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根据甘肃省文物局、财政厅《关于开展

2014年度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平凉市博物馆高度重视,本着

客观、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细致地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免费开放绩效考核自评

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业务情况及免费开放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

平凉市博物馆位于平凉市区明代敕建的韩王紫金城延恩寺旧址——宝塔梁上,占地6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

核定编制15人,现有职工37人:其中正式职工18人(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12

人,工勤人员2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4人);聘用人员18人(安全

保卫人员14人,讲解员3人,保洁员1人)。内设办公室、业务部、保卫部、信息中心、养

护中心和宣教部。馆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碑刻壁画、书画皮影等十多个

种类的国家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1件,二级文物221件,三级文物583件。

是一处集历史文物、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博物馆。

(二)业务情况

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础,也是免费开放工作的重要支撑。平凉市博物馆在

全力以赴确保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实施的同时,持续重视并做好收藏、保管、研究、保护等各

项业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在多年业务积累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大型文物图谱资料

《平凉精品文物图鉴》,收录全市珍贵文物300余件,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印制精美,是

博物馆建馆以来唯一编撰出版的一部大型典藏类图书资料。二是创办馆办期刊《平凉文博》,

目前已连续出版4期,刊登全市各博物馆专业人员及社会人士稿件80多篇,成为平凉文物

研究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单位职工在国内各类刊物发表专业文章30余篇;三是充

分利用文物养护室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外向型业务,先后与国家文研所、省博物馆等单位合

作,为陇东地区各博物馆修复馆藏文物3批次500余件,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综合业务能

力和行业知名度。

(三)免费开放工作成效

平凉市博物馆自2008年4月免费开放以来,由于措施得当,管理有力,服务到位,基本达

到预期目的,年均免费开放310天以上(每周闭馆1天,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均正常开放),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免费开放后,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平凉

日报、平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进行了大篇幅、长时间的跟踪报道,极大

地调动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参观人数倍增。 2014年馆内基本陈列、临时展览接待各

界观众30余万人次;创新办展形式,主动出击,积极开展“送展览下乡村、到社区、进校

园”系列活动34场次,发放文物宣传册和文物知识与文物法调查问卷8000余份。吸引观众

10万余人次。观众总人数比上年增长15%;观众结构趋于多元化,青少年观众14万多人次,

低收入群体、村镇居民、农民工、老人和儿童的参观人数较免费开放前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6.9文化遗产日”和其

他重大节庆活动,精心筹划举办了13余场形式多样的广场展览宣传活动,制作了精美的移

动展牌,印制散发各类文物宣传资料10大类20万张,现场播放《文物保护法》录音带,开

展文物法规咨询和文物鉴定等便民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史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积极接纳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到

博物馆开展新党员宣誓仪式、助残献爱心活动、党员主题团队活动等,因地制宜地对观众进

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

家乡的情感。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

限度的发挥,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获得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

理先进单位”、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三是博物馆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免费开放以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了基础设施,

更新了安防消防系统,增设了服务项目,添置了便民服务设施,开辟了观众休息场所,加强

了讲解员队伍建设,博物馆参观环境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管理运行机制得到有效完善。

二、绩效管理实施和完成情况

(一)经费保障与使用

平凉市博物馆严格按照国家及省上有关部门制定的免费开放专项经费管理制度规范对免费

开放资金进行管理使用和会计核算,并每年申请平凉市审计局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资金管理

使用规范,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审计报告,2014年度免费开放经费情况如下:

2014年免费开放经费到位情况:2014年度省文物局下达平凉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140万

元,经市财政于当年全部拨付到位。

2014年免费开放经费使用情况:2014年支出106.48万元,其中设施设备维护和购置27.64

万元(主要用于陈列布展和维修、安消防系统维护、环境整治等支出),举办临时展览11.47

万元,宣传费2.15,水电费及网络费7.01万元,印刷费6.9万元,聘用人员工资40.62万元,

其他正常公用支出10.69万元。

平凉市博物馆是平凉市级财政保障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4年度市财政拨付基本保障经

费(人员工资及福利)142.73万元。

(二)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

1、基本陈列突出特色,临时展览形式多样

一是基本陈列不断提升。从全市数万件文物藏品中精心筛选出近 500件精品文物,精心打

造推出《文华物宝》——平凉历史文物精品展和《丝路遗珍》——平凉佛道教文物艺术展两

大特色展览作为基本陈列。展线总长度为1200米,展品数量496件,其中一级文物72件,

二级文物118件,三级文物106件。

二是临时展览常办常新。在完善基本展览的同时,充分挖掘馆藏文物的特点,适时推出短小

精悍、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4个临时展览,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展需

求。6月份举办了《毛泽东同志诞辰121周年图片展》、8月份举办了《馆藏宋代画像砖展》

临时展览。为加强馆际的交流,提升和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我馆于10月份联合华亭

县博物馆举办文物展览交流活动,在引进华亭博物馆安口陶瓷展的同时,我馆也赴华亭举办

了民国纸币展。丰富多彩、常办常新的临时展览极大地调动了观众走进博物馆的浓厚兴趣,

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加强了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各界的一致好评。

2、完善导览设备,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语音导览设备。购置了3套无线导览讲解器,在展厅配备了2台多媒体触摸屏,使

观众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涉猎更多的信息量;播放优雅和谐的背景音乐,使观众参观学习的过

程犹如闲庭漫步,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按照文物的年代、质地、作用,完善展览说明、中英

文介绍及文物说明,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参观需求。

二是制作精美导览图册。2014年印制了精美的参观导览手册和馆藏珍贵文物宣传册页,在

展室增设了宣传资料架,观众走进展室便可以从资料架上免费拿到属于自己的导览手册和宣

传资料。资料内容包括博物馆简介、基本陈列介绍、特色藏品介绍等,图文并茂,印制精美,

为观众更深入地参观展览、了解博物馆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狠抓讲解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宣教教育,2014年讲解员针对不同观众群体撰写了科学

准确、语言生动、口语化强和易于观众理解的讲解词,定时进行义务讲解服务,并且根据参

观需要每月安排至少2到3三次馆长及馆内专家主持讲解。为提高讲解员业务素质,聘请市

电视台主持人多次来馆对讲解员进行讲解知识、语言仪态等方面的培训辅导,讲解员综合素

质和讲解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3、加强社会互动,发挥教育功能

一是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动。我馆按照年初确定的教育计划开展了各种针对未成年人教

育工作的主题活动。各月份的“历史文化校园巡回展”主题活动走进了实验小学、解放路小

学、红旗街小学、等数个学校当中。“从博物馆看到的平凉”主题活动吸引了平凉医专、平

凉二中、信息工程学校、平凉农校等学校的参观。“拉起手来唱起歌“主题活动针对幼儿园

小朋友,使小朋友和家长不仅游览了博物馆也愉悦了心灵。“博物馆一日游”主题活动也使

处于假期的学生把参观博物馆变为了一次夏令营。各种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使平凉地域文化知识留在了广大未成年人的心里,也逐步扩大教育工作的受众范围,进一步

提升了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年共接待未成年人11.3万多人次,人数达到了全部观众

的1/3。

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服务活动。2014年我馆加强了与社会各界合作,积极联系学校、社

区、驻防部队、企事业单位,并建立“馆校、馆企、馆与单位、社区合作等长效机制,加强

对外宣传工作步伐;今年,我们精心制作的文物流动展览走进了“平凉市实验小学”“崆峒

区解放路小学”“平凉医专”“宝塔社区”“武警部队”等单位,把博物馆的文物知识通过展

板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印制散发各类文物宣传资料

10类20余万张,现场播放《文物保护法》录音带,开展文物法规咨询和文物鉴定等便民服

务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和普及文物法规和文物知识,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和爱护文物的意识,

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还组织学生、职

工、官兵来我馆参观,达到了内外结合,统筹兼顾的宣传效果。

三是建立博物馆门户网站。平凉市博物馆网站借助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来宣

传自己,网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设有平博概览、展览大观、典藏精选、社会教育、新闻

动态、服务指南学术园地、平博商店、友情联结、联系方式等10大版块,让社会公众足不

出户就可以更快捷更方便的了解我馆动态,使他们获得更好,更满意的服务。

4、加强业务研究,提高业务水平

一是编辑出版了《平凉文博》,分文物研究、管理探索、考古调查、科技养护、展览陈列等

栏目板块,向博物馆及社会专业人士征稿三十余篇,约十万多字,完成印刷1000册。

二是积极举办文物交流展。为加强馆际的交流,提升和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2014年

10月份市博物馆联合华亭县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文物展览交流活动。在引进华亭博

物馆安口陶瓷展的同时,我馆也赴华亭举办了民国纸币展。此次展出的安口窑陶瓷共有90

余件,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器物。民国的纸币品种多样,充分展现了那

个时代货币的历史变迁。通过举办文物交流展,进一步加强馆际之间交流、充分发挥自身优

势、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带动博物馆合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是认真举办学术交流展。5月23日,平凉市博物馆邀请崆峒区博物馆、崇信县博物馆馆

长及相关业务人员,组织进行了一次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大家

讨论和交流了三个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一是各馆所辖区域内野外文物保护点的保护和管理;

二是馆藏珍贵文物的日常保护和修复;三是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

和不足。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各馆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极大地激发了

大家思考和探索学术问题的热情

(三)管理运行与安全保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根据本馆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管理办

法》、《平凉市博物馆免费开放须知》、《平凉市博物馆讲解员制度》、《平凉市博物馆保安制度》,

在已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基础上,细化制定了针对文物损坏丢失、观众人身伤害、

意外自然灾害和群体性骚乱事件的《平凉市博物馆文物安全“四防”应急处置预案》等,印

制了《平凉市博物馆制度汇编》。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形成了用制度

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展馆西门广场显著位置设置公示栏,公示免费开放管理办法、

文明参观须知,公布值班领导、值班电话、观众服务投诉热线,畅通公众监督渠道。

二是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为观众提供物品寄存、参观导览、宣传册页、休息座椅

等各种服务设施;组织对保安员、讲解员、保洁员等一线工作人员集中强化培训,增强服务

意识;积极招募社会志愿者8人参与临时展览布展和送展览下基层活动,缓解了免费开放后

博物馆各类服务人员短缺的压力。

三是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文物安全。根据免费开放后安全保卫工作压力倍增的实际情况,成

立安全保卫部,组建了一支由2名正式职工和13名招聘保安组成的专职安保队伍,全天候

负责展览馆和文物库房的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类安全保卫制度,加强保卫人员对制

度和设备规范的操作学习,做到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责任到人。坚持安全保卫领导带班制,

每天安排1名馆领导驻馆带班。坚持每周安全工作例会制和安全交接班制度,对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及时调整,认真查找漏洞。2014年投入5万多元对展馆照明系统、安防、消防设备

进行了检修维护,确保文物安全和免费开放工作顺利进行,止2014年连续22年文物安全无

事故。

四是观众投诉制度健全。我馆制定了观众投诉管理办法,对投诉的回复、违规人员的处理等

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及时有效处理观众投诉提供了保障。2014年,我们未接到任何形式

的观众投诉。

(四)观众评价

一是进行社会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需求。2014年结

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不同人群发放民意调查表100份,从展览陈列、服务设施、

服务态度、环境面貌等方面征求到公众对博物馆的意见建议20余条,及时进行了落实整改,

并将整改结果进行了公示。根据调查结果,公众对平凉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整体给予较好

的评价,社会反响良好,观众满意率达98%。

二是加强舆论宣传,2014年,省市文物局网站、平凉门户网站、平凉电视台对我馆陈列展

览和免费开放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从2010年起在平凉电视台连续4年播放平凉市博物馆

制作的公益宣传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五)基础工作

一是具有健全的藏品管理制度。为了科学保护馆藏文物,平凉市博物馆的藏品严格按照所藏

文物的质地进行分类存放,珍贵文物均放置于囊匣中,设立专柜保管,藏品保管由业务馆长

负责,建有平凉市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门的保管科室,藏品保管由业务馆长负责,

建有平凉市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并配备5名专职保管人员。库房内配备了密集柜、木制柜、

恒温恒湿系统、烟感报警与防盗装置等文物保护设备,2004年被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确定

为全国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化达标试点单位。

二是建立了规范的藏品档案。平凉市博物馆藏品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化的账目、档案管理体

系。账目有藏品总登记帐、藏品编目卡、藏品分类账、各库藏品电子版登记册及藏品出入库

凭证等,填写规范,内容详实。并建有一、二、三级珍贵文物档案及目录,档案以文物级别、

文物质地分类编号,摆放于档案柜中,并建有纸质版和电子版的珍贵文物数据库,方便查询,

利于工作。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建立了文物养护室,定期对文物进行养护。

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2014年我馆正式职工1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人,占单位总

人数的79%。为了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6月份我馆派出3名同志赴庄浪县博物馆参加了金

属器修复工作,初步掌握了青铜器文物修复的方法和步骤,为开展文物养护修复工作积累了

宝贵经验。7月份派出1名同志赴兰参加了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会及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

物普查培训班,进一步开阔了业务人员眼界,提高了业务能力,为更好的开展博物馆工作积

累了知识和经验。8月份我馆两名同志赴各县区参与完成全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

定工作。11月份,我馆1名同志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2014

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对外交流。

三、评价过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平凉市博物馆高度重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工作,根据

省市通知要求,认真安排部署本馆绩效考评工作,成立了以馆长为组长、各副馆长为成员的

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各部室主任为成员的评价工作小组,对各项自评考核指标进行

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部室,确保绩效考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实事求是,认真开展自评。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责分解考评目标,对照考评内容,认真开展自评,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

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和自评打分表,最后统一汇总,领导小组讨论

后,由评价组组长签字确认。

(三)邀请专家和公众,实地进行评价。按照绩效考评办法和评分标准,邀请市局专家组深

入到博物馆,通过实地调查,形成客观、准确、公平、公正的评价性意见。同时通过开展公

众问卷调查和观众自由发表留言意见,了解公众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满意程

度,据此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四、评价结果

根据《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办法》(草案)和《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实

事求是、客观准确地进行了自评打分:评分表总分为100分,此次自评得分为97分,自评等级为优。

五、存在的问题

平凉市博物馆免费开放五年多来,虽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

广泛好评,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但是在免费开放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专业人员比较短缺。平凉市博物馆人员编制15名,正式职工19人,聘用人员18人。

免费开放以来,虽然多次争取市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先后通过引进特殊人才、“三支一扶”

等途径引进高校毕业生6人,极大改善了馆内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为实施免费开放提供

了急需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但是随着免费开放以来观众量、业务量的与日俱增,专业人

员捉襟见肘的问题仍显得比较突出,聘用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免费开放外向型业务的开展。

二是展陈面积相对不足。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一万多件,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常设基

本陈列2个。免费开放后,为拓展展陈空间,投资30多万元将文物养护室一部分隔断改造


崇信县门户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08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