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水利部副部长

时间:2017-03-06 06:07: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5年水利部长讲话

超前安排部署 依法科学防控

全力做好2015年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5年1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防汛抗旱任务。去年11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水利部考察时,对2014年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做好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希望。我们要再接再厉、全面做好2015年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刚才,矫梅燕同志介绍了今年天气形势预测分析,辽宁、河南、湖南、广东、海南、云南省和长江防总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张志彤同志作了工作报告,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4年汛情旱情复杂多变,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我国水旱灾害交替发生,沿海地区遭受强台风袭击,部分地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严重,北方及西南地区发生春旱,东北及黄淮海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夏伏旱。从汛情旱情灾情看,主要表现为“四多”和“三少”。

1

“四多”:一是中小河流超警数量多,2014年汛期来得早、走得晚,虽然大江大河汛情总体平稳,但中小河流洪水多发,全国共有343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其中62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二是强台风重复登陆次数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3个台风,有5个台风登陆,“凤凰”“威马逊”“麦德姆”均登陆3次以上,且登陆地点集中在华南沿海。“威马逊”登陆时风力达17级,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三是华西秋雨总量多,2014年全国累计面平均降雨量622毫米,接近常年(625毫米),但华西秋雨降水总量达245毫米,较常年偏多1.5倍,持续时间长达20天,为历史罕见。其中汉江上游降雨量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3位。四是震损水利工程数量多,云南鲁甸、永善、盈江、景谷和四川康定等地先后发生8次里氏5.0级以上地震,100多座水库、400多公里堤防、数千处供水工程等水利设施不同程度损坏。鲁甸地震形成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对3万余人及2座水电站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少”:一是主汛期北方降雨少,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雨偏少4-7成,其中辽宁为196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辽河、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8成,东北南部及黄淮海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夏伏旱,河南省平顶山市供水一度十分紧张,山东省南四湖水位降至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二是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少,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485人,较常年减少66%,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其中,台风灾害死亡75人,较常年减

2

少67%,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死亡340人,为2000年以来最低。三是水旱灾害损失少,2014年洪涝、干旱灾害损失总体偏轻,其中洪涝灾害造成7382万人、8878万亩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26万间,较2000年以来均值分别减少43%、47%和76%;有1.8亿亩农作物因旱受灾,1783万人、883万头大牲畜因旱临时饮水困难,较2000年以来均值分别减少43%、28%和46%。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汪洋同志关键时刻主持召开2次国家防总全体会议、1次国家防总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超前部署、主动应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正确指挥,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取得全面胜利,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汛后蓄水调度成效显著,三峡连续5年蓄至175米水位,丹江口水位创历史新高,小浪底蓄水位居历史第二,大中型水库蓄水较常年明显偏多,为城乡供水、抗旱用水、生态补水和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动防灾,汛前准备实现六到位。国家防总、各流域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防强台、抢大险、救大灾,精心谋划准备,超前安排部署,切实强化措施。一是认

3

识到位。通过汛前动员、全面部署和专项检查,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增强,“戒慎恐惧、如履薄冰”的防汛抗旱理念入脑入心。二是责任到位。提前落实并通报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及时调整组成人员并加强任职培训,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人履职尽责。三是制度到位。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健全依法防控、统一指挥、规范有序、科学抗灾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四是措施到位。先后召开国家防总全体会议、专题会议以及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全面部署防汛抗旱工作,组织由部级领导带队的10个检查组开展重点区域汛前检查,强化隐患排查和薄弱环节整改,防总各成员单位也都全面开展检查,确保各项安全度汛措施翔实深入。五是预案到位。科学制订洪水防御、水量调度等方案预案,及时完善防御水旱灾害预案体系,强化预案演练与实战,为确保江河安澜、丰枯互济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六是保障到位。全国重点机动抢险队、解放军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以及群众性抗洪抢险队伍汛前部署组织到位,并加强联训联演,军地联合抗洪抢险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央6亿元、地方110亿元的防汛抗旱储备物资提前增储补充,大江大河险工险段和病险水库薄弱环节抢险物料备足补齐,保障了抢险救灾的急需。

第二,全力抗灾,应急处置实现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靠前指挥,“防、避、抢”多措并举,“海、陆、空”协同作战。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各级水文、气象、

4

海洋部门完善预报方案,充实监测力量,改进测报方法,加密监测频次,强化联合会商,预报预警信息测得出、报得准、传得快。二是强化值守响应。提前进行24小时应急值守,加派人员密切跟踪汛情变化,及时组织视频连线和异地会商,提前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和督察组,加强对灾区一线的指导和资金、物资支持。三是强化转移避险。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时刻科学果断决策,转移避险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全年紧急转移洪水威胁区群众675万人,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四是强化工程调度。各级防指根据雨情、水情、旱情、工情等实际状况,统筹上下游、兼顾左右岸,综合采取“拦、调、分、疏、滞、泄、守”等措施,既有效控制洪水又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五是强化协同配合。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和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凝聚了防灾抗灾减灾的整体合力。六是强化宣传报道。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强化新闻发言人制度,拓宽媒体沟通渠道,中央新闻媒体精心组织策划、聚焦重点热点、集中宣传报道、有力引导舆论,形成上下联动、信息畅通、回应关切、有序高效的防汛抗旱宣传格局。

第三,科学应对,防灾减灾实现三保障。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指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切实强化各项措施,合力防灾抗灾。一是保障了防洪安全。全年减少洪涝受灾人口1990万人,解救洪水围困群众77万人,避免人员伤亡28.6万人,减淹耕地2008万亩,避免粮食损失298

5

篇二: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12-28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国家制定的能源、土地、粮食、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规划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国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实施好《规划》,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日,本报记者特邀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对《规划》进行解读,以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水利工作者深入了解《规划》编制历程,以及编制《规划》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对策措施等内容和内涵,为更好地实施《规划》奠定思想基础。

记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有国家八个部委共同参与。请您谈谈《规划》编制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矫勇: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第二阶段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主要任务是科学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协调难度大。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各有关部门、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通力协作,联合攻关,确保规划工作顺利开展,高质量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据初步统计,全国、流域、区域层面共有300多家规划设计和科研单位、万余名技术人员和专家参加了规划编制工作。应该说,《规划》成果来之不易,它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位院士、专家的咨询指导,凝聚了参加规划编制工作全体同志的心血和智慧。

《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的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显着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显着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显着增强。《规划》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记者:《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规划。请问,《规划》有哪些主要成果?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哪些重大战略问题?

矫勇:《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二是规划目标与任务。三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是水资源配置。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六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七是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八是保障措施。

《规划》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6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研究制定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四是研究论证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五是从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六是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

记者:与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相比,本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有哪些变化?

矫勇: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开展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水资源形势及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形成与转换关系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近20年来,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匀,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海河及辽河流域持续干旱,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原来的下垫面条件也发生了改变,导致了降水—径流关系、地表水—地下水转换关系等出现新的变化,从而使得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可利用量、可供水量及其时空分布等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的不断增长和供用水结构的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供、用、排、耗等关系发生较大改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三是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社会发展对饮水安全的要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保障经济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要求,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对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相比,本次评价成果有较大的变化。本次评价成果表明:全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4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74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21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7182亿立方米。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相比,全国水资源总量基本持平,南方略有增长,北方有所减少。根据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

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等4个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59亿立方米,减幅为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了230亿立方米,减幅为11%。水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地区近年持续干旱以及人类活动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导致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量有所衰减。本次调查评价,对我国主要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近29万公里河长中,全年水质Ⅰ至Ⅲ类的河长占66%,评价的湖泊及水库中,富营养化趋势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期调查评价中,受到污染的河流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河段,其他地区水质状况相对较好。本次调查评价结果表明,不仅城市河段水体质量较差,部分中小河流水体质量也出现恶化趋势。由于水体质量恶化,部分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超过其纳污能力,水体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本次调查评价,还对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首次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方地区进行典型调查的514条河流中,有49条河流发生断流。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有230个湖泊发生萎缩,面积萎缩了15%左右,全国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减少了约28%,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约

7.2万平方公里,现状年超采量约为117亿立方米。

记者:《规划》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矫勇:《规划》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要求,紧密结

篇三:人员调整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根据中国政府网29日发布的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根据国务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对全国绿化委员会的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整。

根据通知公布的调整后的名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任主任,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总后勤部副部长刘铮、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任副主任。委员为:中央编办副主任王峰、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张少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中直管理局副局长张放鸣、国管局副局长高翔、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戴肃军、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崔郁、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胡亚东。

通知明确,全国绿化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林业局承担。今后,全国绿化委员会成员因工作变动等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全国绿化委员会提出,报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审批。


水利部副部长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86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