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说明文知识思维导图

时间:2017-03-06 06:05: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说明文知识文档

说明文知识、常见题型、应对措施 说明文(介绍事物或事物原理)

1. 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为:

a. 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

b. 事理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

按语言特点分为:

a. 平实性说明文(一般说明文):语言平实、科学性、准确性。 b. 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

2. 分析某段文字的语言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 如果是一般说明文

a. 先找例句,如:深度大约4.7 米。

b. 句中的“大约”表示估计,推测,去掉后变成深度4.7米,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

c.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

如果是科学小品文

a. 先找修辞句﹙比喻或拟人﹚

b. 这句话采用了__修辞。把__比作__或把__人格化了,写出了__﹙事物﹚的__特点。

c. 体现了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特点。

3. 把__去掉或把__换成__可以吗?为什么?

先答不可以。

原因:a.先写这个词的意思和作用。﹙__是指__它表示??﹚

c. 去掉后变成__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换成__后,变成__与实际不符。﹚

d.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附常见词语的作用:

表示限制:至少、目前、主要、一定??

表示范围:大部分、大多、几乎、都??

表示程度:甚至、最、特别??

表示估计:推测、大约、大概、也许、可能??

表示科学依据:据说、据报道、据科学证明、研究表明??

4.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准确具体说明了??﹙一般是例子前面那句话﹚ 列数字:准确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通过??和??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说明方法还有:作诠释、摹状貌。

5. 找说明对象﹙是个名词或短语﹚

说明对象就是像大家介绍的事物或事理是什么

如《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如《食物从何处来》说明对象:食物的来源

6. 找说明内容﹙是个完整的句子﹚

说明内容就是围绕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内容﹙在开头、结尾或每段第一句相加﹚

7. 概括各段段意。﹙每段的中心句: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8. 给说明文加标题。﹙可以用说明对象作标题)

9. 给某事物下定义。

?是?或 ?叫? 在原文找,必须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写出来。

10.?有哪些? 为什么?? ?分那几方面?

(从文中找,要概括全面。一般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方面)

11.判断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可用排除法)

a. 时间顺序(从古至今,春夏秋冬,从早到晚?)

b. 空间顺序(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

c. 逻辑顺序(由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一般到特殊?)

12.段落是否能颠倒(调换)?

不能。a.先概括每段内容。

b.选文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c. 符合人们认知规律或事物的发展规律。

d. 如果颠倒,层次不清,说明顺序混乱。

13.说明文结构

总分 分总 总分总并列式 递进式

14.说明文中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a.这段写出了?内容。 b.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增添神秘色彩。

15.说明文开头引用故事、童话、传说、诗歌的作用。

a.引用?写出了?﹙内容﹚b.引出说明内容。c.为下文做铺垫。 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添神秘色彩,传奇色彩。

16.说明语段的作用。

a.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b.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篇二:初高中语文学科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

1.现代文阅读能力

(1)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书写。

(2)能运用11种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4)能识别和运用4种句式: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5)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读懂内容概括主旨: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7)文中句子:能把握含义,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

(8)能识别和运用6种修辞方法并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

(9)能辨别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

(1O)能分析两大类描写方法的作用: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

(11)能辨别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12)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3)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4)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题。

2.文言文阅读能力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3)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写作能力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5)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6)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高中语文思维导图

一 识记与理解

1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和常见修辞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二 分析与综合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5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 鉴赏与评价

1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2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3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四 表达应用

1审题立意

a准确把握题意。

b主旨鲜明,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c选材恰当、内容充实。

d力求有新意。

2结构布局

a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b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语言表达

a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

b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c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篇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

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基于放射性思考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以下均称之为‘博赞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的确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反而发展缓慢。那么,为什么这种最初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而发明的方法,历经50余年,却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呢?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历经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博赞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博赞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你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而且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会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这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才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博赞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因为“博赞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却不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方法,而适合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是“学科思维导图”——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的图示方法。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品质标准

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

化研究团队在15年的研究与反复

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思

维导图品质管理十二条标准》(如右

图)。

? 形的6条标准

“一图一中心,主题要突出”

是指一张学科思维导图只能有

一个中央图,不能多中心;主

题要明确,不能又想说东,又想说西。

“主干不超七,记忆好管理”是指一般学科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好不超过七个,因为人脑同层级记忆宽度大概是“7±2”,超过7个容易乱,但主干也不宜过少,那样说明思维的广度不够。

“层级三至五,宏观到具体”,层级主要指思维深度,根据15

年的研究发现,三到五层最好,层级过少

知识处理不到位,层级太多容易跑题。

“易读信息大,导线须转平”,学科思维导图的内容比一般思维导图的信息量大,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知识的深加工和理解而不是强调记忆。

“关键词精准,增减都不行”,优质学科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要精练到增一字多余,少一字不明,绝不能是大句子,因为罗列句子并没有启动思考。

“色域区分明,一眼就看清”指要用不同的颜色将知识模块进行区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忆图”时也可以根据颜色来进行回忆。

? “神”的6大意识

“目标意识”,画学科思维导图目标要清晰。比如一篇课文,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可用“识读”消灭字词,“理读”理清文章结构,“品读”欣赏里面精美的词句等。

“问题意识”,这是绘图的关键,学科思维导图的展开一定是由问题引导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淘金式发问就是不断追问的递进式思考。

“要素意识”指什么样的体裁就要提什么样的要素,比如说明文,其要素就是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方法。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层级意识”指同层级及上下级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不鼓励个性化的随机发散。

“对象意识”是指画学科思维导图要分学情、分学段、分对象,不能过于艰深,也不可浅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规律意识”强调一张优秀的学科思维导图,一定要把考试规律(题型意识、考点意识、解题策略)和学科规律融入学科思维导图之中,只有这样,才是对提升学生学科水平有用的。

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非常简单,刘濯源教授编了一个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一画中央图,主题要突出;二画图主干,大项要列清;三把分支画,细节辨分明;四将图画完,浏览作补充”。学会画图并不难,但刘教授常说“功夫在图外”,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不只是由画图的技巧来决定的,而是由绘图者的思维品质和学科功底来决定的,为图而图,忽视图背后的思考方法,是舍本逐末。因此,教师要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必须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逻辑能力(如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学习有效的思维方法(如发散、聚合、递进、转化、辩证等),另外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也是重要基础。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分型

?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外向内,由具体到抽象的“聚合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知识归纳,将知识结构化,更利于理解性记忆。(应用实例如图)

?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内向外,由抽象到具体的“发散思维”,应用于写作或创意,绘图时进行结构化的发散思考,可快速突破思维局限,发现新观点和新途径。(应用实例如图)

?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则是“发散+递进”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阅读和解题,梳理文章结构和线索,分析题目,理清解题思路。(应用实例如图)

在学科教学应用中,无论应用何种类型的学科思维导图,都包括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等重要思维过程。


说明文知识思维导图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85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