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贴春联的由来20字

时间:2017-03-06 06:01: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春节贴春联的来历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

“喝过腊八粥,转眼到小年;送完灶王爷,户户办大年”。大年即是春节。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的节日。腊七腊八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集市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地走着忙年的人群,最抢眼的要数红色瀑布般悬挂的各种形式的春联,金字的。墨字的。彩绘花鸟衬上天头地角的,但无论怎么样的都是红底子,喜庆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烘托出来了。

贴对联的风俗在我国各省几乎都有,汉族自是不必说了,相当一部份的少数民族也有这个习惯,是劳动人民最熟悉。最喜爱的庆贺新春佳节的一种形式。

其实春联的最早形式是两块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桃木的木板。叫“桃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王安石诗中就出现过,关于“桃符”也就是春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在云雾笼罩的度朔山有一片好大的桃林。桃树上结的桃子都是仙桃,吃了能够成仙成神呢。在最大最高最茂盛的一棵大桃树下有两间青石屋,住着兄弟二人,大哥叫神荼,二弟叫郁垒。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勤劳俭朴,桃林就是他们的家,桃子就是他们生存的食粮。兄弟二人吃这仙桃子大,神力无比。远山近岭的野兽谁也不敢欺负他们,也因为兄弟二人的善良从来不伤害这些野兽,反而和野兽成了好朋友,非常凶猛的猛虎烈豹都来帮他们看守桃林。

度朔山往东南三里处有一野牛岭,岭上的野牛大王吃人心喝人血无恶不做,横行霸道危害乡里赛过蛇蝎。度朔山上仙桃的气息顺风飘到他的鼻子孔里,让这野牛大王垂涎欲滴,而他惧于护林野兽的威猛,一时也不敢怎样,可他却时时刻刻惦记着吃那仙桃,一直侍机等待下手的机会。

忽一日,野牛大王派出的密探来报,猛虎烈豹下山办事去了。他便匆匆带人来到桃林边喝令兄弟二人交出桃林,否则就荡平度朔山。神荼兄弟听后眼都没眨一下,说:“这是穷人百姓的宝贝,心思歹毒的人休想得到!”于是野牛大王冲上前来和二兄弟斯杀起来,一场恶战下来野牛大王丢盔卸甲大败而回。狼狈地逃回野牛岭的野牛大王这个气呀,想我横行霸道几十年还没受过这个屈呢。我一定要

报这个仇!野牛大王天天想报仇的点子,想的他寝食难安,终于有一天让他想出一个坏主意。

腊月的一个夜里狂风大作,漫天雪花乱卷。青石屋里神荼兄弟怕他们旱时浇水涝时排灌虫灾皇害时仔细捉虫精心侍弄、人们赖以生存的桃林有什么差错,赶紧起身,神荼拿起桃枝,郁垒拿起苇绳打开房门。只见几十个青面獠牙眦牙裂嘴红毛绿眼的鬼怪站在门外,噢噢地怪叫着。问心无愧地兄弟二人怎会怕这些妖魔鬼怪呢?神荼抡起手中的桃枝抽向这些妖怪,奇怪的是这些鬼怪样的东西一遇上桃枝就瘫软在地,郁垒便用苇绳将他们统统捆起来,这些鬼怪便成了闻讯而来的护林猛兽腹中之食了。野牛大王的计划破产了。自己也被老虎吃进了肚子里。第二天,左乡右村的人们沸腾了。纷纷感谢神荼、郁垒二兄弟为民除害,铲除了一方的恶霸,自发地庆祝起来,一闹就是一个多月。这热闹的声势惊动了天庭的玉皇大帝。玉帝便派太白金星下界来调查事情的始末,清楚后便封兄弟二人为桃林大士,并定期到天上为玉帝管理维护蟠桃园。

横行乡里的恶霸野牛大王被铲除后,人民安居乐业,其乐陶陶。神荼二兄弟活了近二百岁,死后阎王派他们专门惩治恶鬼,遇上恶鬼就用桃枝抽打用苇绳捆绑起来喂虎。

度朔山及左右的居民们为了纪念他们,每到腊月就把桃枝用苇绳挂在大门的两边,一是用来纪念,二是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有的人改用桃木板写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用来保家平安。这就是“桃符”。也是我国最初的春联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去,人们年年都挂“桃符”迎年贺年,在南北朝有个叫孟昶的在两片桃木板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

朱元璋称帝后,曾经下令:除夕之夜各王公大臣之家门上都要张贴春联。那个时候,春联已经写到红纸上了。起初只限于官宦人家,后来平民百姓也都开始张贴了。时值今日,一到除夕,家家户户忙贴春联,喜庆的气氛便在红色中在祝愿的春联里弥漫开来。

篇二: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由来

故事1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故事2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

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篇三:春联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的枝间有个豁口,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称“鬼门”。度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说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突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遣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便盛行不衰。


贴春联的由来2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83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