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区域环境规划案例

时间:2017-03-04 14:32: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第九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分割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跨行政区的江河因行政分割而使流域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增加了全流域统一环境规划、综合整治和合理利用的困难。

2.跨行政区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或水源保护区、沙漠和草原区等,因行政地域分割,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或因邻区开发而相互影响,降低了综合整治的效果。

3.大气流动性特征造成污染物跨行政区的迁移,影响大气质量,并成为行政区环境规划中较难控制的因素。

4.行政区域是坚持按政治管理原则管理的具有边界的区域,可行使独立的行政管理权力,代表了地域内居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环境规划的实施。

(二)区域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

区域一般地域较广,自然条件相对复杂,自然资源、社会历史文化资源多样,经济结构丰富多彩,工业、商业、交通、建筑及农、林、牧、副、渔构成一定比例,区域环境规划应适合其社会、经济特点。

我国的行政区域大多数已形成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成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多样性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环境规划应保证区域内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平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污染集中于行业和城镇

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物,约70%以上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各区域的排放虽有差异,但全国总趋势基本一致。

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一)区域环境规划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结合区域特点,还应特别注意:

1.注重宏观规划的合理性,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

2.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规划的方针。

3.因地制宜原则。

4.在突出重点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还应体现环保政策的延续性。

(二)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1.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也决定环境的基本问题和环境规划的基本方向与内容。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

2.产业结构,指的是经济部门内部相互联系的各类产业的构成。在工业经济部门内部,各类工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不同,构成不同工业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和特征是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区域环境污染特征。调整产业结构是区域环境规划的重要决策内容。

3.生产力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环境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了人类征服、改造、控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区域社会要素分析

对区域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人口和社会意识。

1.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又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体。

2.社会意识是指区域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文艺、宗教、风俗等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人们的环境意识状况,及这些意识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四)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

区域环境要素系指气象、水体、土壤、生物、生态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化学污染物及噪声、电磁、辐射、振动、放射性等物理污染。环境要素的分析是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

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区域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基本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编制阶段、报批阶段。结合具体情况可划分若干工作步骤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

(一)明确编制任务,落实编制计划

(二)调查研究,弄清问题

(三)拟定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四)部署编制任务

二、编制阶段

(一)确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环境目标是环境建设的纲领,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环境目标要求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相协调,与城市、区域的功能性质相适应,与当前和今后的环境状况及经济实力相适应。

(二)环境预测

区域环境预测包括:①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对规划期内人口、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等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的变化;区域污染物发生量与人口、生产布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预测。②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③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预测各类环境要素中各种污染物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的种类、数量,预测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量;分析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预测环境容量的变化等。④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⑤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效益分析。

(三)编制规划方案

拟定规划方案是制定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编制规划方案是环境调查、筛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目标与指标的建立,到环境预测与对策,贯穿到全过程。

(四)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是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落实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区域环境规划具体对策有:①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这是区域环境规划得以实现的首要对策。②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落实环境规划资金是环境规划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③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强化环境管理是投资最少、见效最明显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发挥各项管理制度在规划中的作用,是推进规划方案实现的重要保障。④正确处理长、中、短期环境规划的关系,重点放在短期规划。⑤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规划措施应具体,在区域内落实到各行政区,各部门行业,并汇总编制规划措施执行表。规划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五)投资估算与可行性分析

(六)完成规划文本

三、报批阶段

这是完成审批,履行法律手续。编制的区域环境规划,经由专家论证、修改、补充、完善后,分别报国家环保部门、计划、规划部门综合平衡,进一步修改定稿。该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等相协调,有机联系。环境保护规划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独立完整性,综合协调的职能。规划方案内部和各部分亦必须协调。经上级政府、人大审批后,由计委、环保部门、城建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环境目标是为改善、管理、保护该区域的环境而设定的,拟在该规划期限内力求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与环境结构状态。环境目标可划分为战略目标、策略目标、规划目标等。环境规划目标可用精练而明确的文字概括地阐明,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规划期的工作焦点,将必须实施的规划目标和措施作为纲领或总任务确定下来,充分体现规划的重点。

三、环境功能区划

划分功能区主要根据如下原则进行:①环境功能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②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或河流及其岸线、海域及其岸线等;③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生态绿地等;④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有其合理性,也便于管理;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特别是一些敏感区域,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整治区等。

四、污染控制规划(略)

五、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一般认为: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社会、经济、自然等条件,提出不同层次的开发战略与发展决策,合理布局和安排农、林、牧、副、渔业和工矿交通事业,以及住宅、行政和文化设施等,保证自然资源得到最适当的配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特别强调协调性,区域性和层次性,充分运用生态学的整体性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区域分异原则,融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管理于一体,编制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可按地理空间尺度,地理环境和生物生存环境,社会科学门类分成不同的规划类型,其中城市生态规划和农村生态规划与社会经济建设最为密切,普遍受到政府和规划部门的重视。

(一)城镇生态规划

利用城镇各种自然环境信息、人口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根据城镇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原则,为城镇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其规划程序与内容大致是:①确定规划目标;②收集资料与生态分析;③对城镇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的适宜度,如居住、交通、绿地、工业、商业、文化设施、菜地、林地等;④根据适宜度分析提供的城镇土地利用方案进行评价,以决策提出优选方案;⑤制订实施规划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⑥执行规划中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农村生态规划

篇二:幼儿园环境规划方案

春萌幼儿园环境规划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场所 。幼儿年龄小,且正处在身心尚未成熟的迅速发展之中。所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物质环境是促进幼儿监看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本方案根据幼儿园的宗旨和目标定位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确保安全,合乎卫生要求(2)环境条件要为保育和教育服务(3)环境创设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4)建设与管理并行,使用与维修并重。

具体环境规划与设计如下:

一、园址及周边环境

幼儿园设在安全清洁,安静,无污染的人口较集中的城镇居民区,有自己独立的建筑基地(园舍基地地势平坦,场地干燥坚实并且方便排水)。一方面确保安全,又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二、房舍的使用与安排

整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两层,楼顶为圆形护栏式的平台。主体房舍朝东南向,保证活动室有充足的阳光(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冬暖夏凉。

(一)生活用房包括、班级寝室、班级卫生间(包括厕所、盥洗、洗浴,每班配备1个)、底层楼公共卫生间、衣帽贮藏室(每班1个)、音体活动室(每楼1间),

(二)服务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为相邻设置)、晨检室(设在建筑物的主出入口处)保育员值宿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包括收发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

(三)日常供应用房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

(四) 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大于0.60m。楼梯栏杆垂直线净距不大于0.11m。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大于0.15m,宽度不小于0.26m。 三、户外活动场地的使用和安排

户外活动场地以人均2平方米及以上为准,各班设置专用的室外活动场地。每班的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各活动场地之间采取分隔措施。并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小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m2=180+20(N-1)。(注:1.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活动区周边依次设幼儿种植园区,饲养区,自然绿化区,玩沙区,游泳区,积木区。 (一)种植园区,种植一些蔬菜,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从而让孩子们在种植种子的实践过程中学到一些植物的知识、种植的技能,感受简单劳作的乐趣

(二)饲养区,饲养鸡鸭兔等家禽,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的确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三)自然绿化区,绿化面积大约占场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大自然是幼儿最初

获取知识的丰富源泉,自然环境中的万事万物直观具体,使幼儿在接触中懂得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带领幼儿去观察、散步、游戏、劳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多种需要,又使幼儿的身体得到了健康发展。

(四)玩沙区,提供玩沙的工具有:小棍,小铲、小桶、小瓶。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玩沙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玩沙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五)玩水区,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通过玩水活动,不但满足了幼儿玩水的欲望,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体验玩水的乐趣

(六)积木区,设幼儿们最喜欢、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在这里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七)大型玩具区,如滑梯,攀登架,秋千,有孔隧道,淘气堡等,全园设有2套。还包括自制玩具若干。满足幼儿进行各种运动体验,使幼儿获得活动乐趣。参见《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 幼儿园的园舍、设备

第三十条 幼儿园应设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和厨房。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单独设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和家长接待室等。寄宿制幼儿园应设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间和教职工值班室等。第三十一条 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应根据幼儿园特点,绿化、美化园地。第三十二条 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待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 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寄宿制幼儿园应配备儿童单人床。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第三十三条 幼儿园建筑规划面积定额、建筑设计要求和教具玩具的配备,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篇三:浅谈住宅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

浅谈住宅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规划设计工作实践,分析了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和功能,对其规划设计整体构思进行了详细探讨;对住宅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说明。

【关键词】住宅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在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优秀的、山水景观优美的、功能质量优良的、人居文化上乘的、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

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

2.住区的建筑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市中心区、郊区、山区、河畔、风景区……的住区规划应因地制宜、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能借景建住区则更为理想。

3.做好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区域环境规划案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73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