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晚论
影响力
每年几乎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春晚都是中国公众和媒体议论的话题。从筹备阶段就已经开始讨论谁会上春晚,猜测春晚的明星和节目,到春节临近时对于节目和明星的花絮的关切,再到从初一开始的持续对于节目的热议,对于春晚的成败得失和热点人物的议论都会持续发酵,成为社会大众关切的公共性议题,并形成某种年度性的议程。而关于今年春晚的议论刚刚结束,关于明年春晚的讨论又已经开始。这其实正说明了春晚在中国公众心中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和它影响公共议题和议程的能力,也标志着春晚就是中国电视文化所产生的最具影响力和最深入人心的节目。即使是发展迅速的网络等新媒体,也需要春晚所构筑的共同话题来引起公众的关切。无可争议,“春晚”就是中国社会关注度的“最大公约数”。以至于像“春晚”这样一个简称,就是特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三步走
●开启“电视”时代
春晚从1983年持续到今天,其品牌价值一直处在不断地提升和深化之中。春晚开始于电视机刚刚开始走入家庭,中国电视文化刚刚开始普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社会刚刚开始活跃。人们迫切地需要快乐和希望来告别沉闷的过去,为自己也为整个社会迎来一个新的梦想和新的可能。在春节这个辞旧迎新的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大年三十家人团聚的时刻,春节联欢晚会应运而生,利用电视这种当时刚刚流行,却已经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的平台给了公众快乐与希望。一面让他们含着笑向过去告别,一面让他们对于未来有新的期望。春晚就成为了中国电视文化象征性的高度,它的出现实际上标志了中国“电视”时代真正的来临。
●遭遇“众口难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电视文化走向成熟的见证,同时春晚也发生着一些重要的变化。随着生活和文化逐渐多样化,“众口难调”的情况开始出现,不同群体和阶层的需求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春晚也开始注重不同趣味和要求的回应。而赵本山在春晚的崛起、小品取代相声成为语言类节目的中心等等,都是重要的发展。
●与网络互补共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春晚也在发展和变化:一是春晚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关系。这使得它的品牌影响力不但没有衰减,反而通过新媒体更能够形成公众的“热点”,让公众的表达和春晚有效地形成了对应的关系。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春晚的。而近年来春晚也开始吸纳网络的流行语和时尚,形成了互补共生的关系。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春晚仍然是中国人过年的最重要环节,但其观看方式有所变化,由最初的“目不转睛”观看,是过年生活的惟一选择,(八十年代看春晚往往是家里关了灯凝神观看的)转向了“伴音伴影”,成为大年夜全家团聚不可缺少的背景和陪衬,是快乐祥和氛围的渲染和点缀,因此灿烂的画面效果、众多的歌舞节目就是这种气氛的营造所必需的。
软实力
随着三十年来中国的开放,全球华人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来自中国内地的新华侨影响力越来越大,华人社群的文化趣味也在发展和变化之中,这使得春晚在全球的华人社区和华人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春晚不仅仅是当代中国发展历史的一部分,也在新世纪以来,开始成为全球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到关于“软实力”的话题,春晚对于全球华人文化的辐射力,应该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东方IC
刘谦:2009年的春晚杀出了两匹“黑马”,一个是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另一个就是来自台湾的魔术师刘谦。刘谦凭借长达8分半的近景魔术表演红遍大江南北。2009年人气颇高的他年底第二次接到央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在2010年的春晚上再度让观众们见证奇迹。只是这一次奇迹停留的时间异常短暂,转眼间他的表演视频就被网友们疯狂揭秘,其表演上的真实性一直争议不断,与韩寒的一场隔空笔仗更是成为了2010年的开年大戏。
赵本山:本山大叔自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晚到今年已经有20个年头了,从《昨天 今天 明天》开始,由他主演的小品一路踏着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走到了2010年。从农村打拼出来的赵本山在小品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随着每年的春晚逐渐深入人心,到了今时今日,更是成为观众们最期待的年夜大餐。现在他出不出现在春晚已经不是个人意愿的问题了,到了今天这个高度,想下来都难,这个钉子是绑定了。
宋丹丹:1989年第一次上春晚表演小品《懒汉相亲》的宋丹丹,凭着到位的表演一下子就让人们记住了那个把“俺娘说”挂在嘴边儿的大龄相亲女。与黄宏连续搭档三年后,1998年才又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而真正让她再次达到小品表演高峰的还是和赵本山的合作。然而连着几年的高关注度,让她不堪重压,在2008年宣布退出春晚。钉子户也有累了的一天。
黄宏:从和宋丹丹合作《超生游击队》开始得到观众的认可,黄宏活跃在央视春晚上的时间不比赵本山短了。随后的《鞋钉》、《打气儿》等作品也是从小事儿入手反映百姓的身边事。今年黄宏花大工夫排练的《两毛一脚》因涉嫌抄袭被临时撤下,新换上的《整容》在年三十的前几天才开始紧密排练。看来老面孔的春晚之行分分钟也都充满着惊险刺激。
郭达:生在西安的郭达,登上春晚的第一个小品就带有浓郁的陕西味儿。质朴忠厚,有时又晕头晕脑的形象经常让观众忍俊不禁。1993年和蔡明合作完《黄土高坡》之后,“达明”这个黄金组合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亲密接触”。从早期的《父亲》、《机器人趣话》到近几年的《红娘》、《梦幻家园》,不少经典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蔡明:2008年揭露房地产忧人现状的小品《梦幻家园》让蔡明又有机会施展了一把娃娃音,小品当中的台词“为什么呢”也迅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流行语。蔡明凭借在早期的春晚作品中频频装嗲的功力定位成功,也算是春晚上的老面孔了,随后的十几年中虽然也在不断地摸索、变化,但观众最买账的还是她和郭达组合出演的作品。
宋祖英:《小背篓》是宋祖英在春晚上的第一首独唱歌曲。自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后,到今年她已经连续参加了20年的春晚演出。随着宋祖英一首首琅琅上口的作品通过春晚这个平台得到观众的喜爱,她的演唱也逐渐成为春晚歌舞类节目的重头戏。
冯巩:只要一听到“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大伙儿就知道一定是冯巩又要上台表演节目了。从1986年到现在,冯巩已经足足上了25次春晚,应该是最牛的钉子户了。无论是和牛群组成的黄金搭档,还是后续与其他演员的合作,冯巩一直在求新求变,从相声到小品再到相声剧,近几年在春晚的打头阵上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姜昆:1983年,作为春晚主力演员的姜昆在那一年表演了三个节目,一个小品,两个相声。这在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每一刻都在上演枪毙戏码的春晚舞台来说,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他不仅连续上了13次春晚,还有8次担当了嘉宾主持人。姜昆和李文华搭档的作品一直被后辈奉为经典,而近几年姜昆却罕有新的高质量作品出现。
郭冬临:现在每天都能从电视上看见郭冬临的身影,简直就要成了生活类产品的代言人。1993年与张慈、法比奥搭档小品《市场速写》,之后几年也陆续在春晚小品相声中露面。这位从春晚里走出来的笑星,亲切、健康、热心肠的形象也是通过春晚上的小品慢慢积累起来的。他没有特别固定的搭档,但也一直执著地上了十来年的春晚,混成了真正的大熟脸。
巩汉林:巩汉林与赵本山同年上的春晚,但真正使他走进观众视野的还是1995年与赵丽蓉老师搭档的小品《如此包装》。与赵丽蓉连续合作的那五年是他春晚历程中的最高峰,此后他改搭黄宏,却很难再超越以前的作品。
蔡国庆:从1991年开始上春晚,蔡国庆“奶油小生”的形象一直保持到了现在。虽然他一直没能大红大紫,不过借着春晚一定的影响力也成为了各大晚会的常客,一板一眼的标准姿势和亘古不变的蔡式唱腔,已经成了历届春晚一定会出现的标志人物之一。
李谷一:在1983年第一届春晚舞台上,李谷一是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明星。当时的情况是演员少,节目也少,而春晚的导演也没有意识到这场晚会的反响会这么热烈,所以当时李谷一一口气演唱了包括《乡恋》在内的9首歌曲,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后无来者”。由她演唱的《难忘今宵》也成为了每年春晚最后的一个固定节目。
解小东:1991年,解小东以歌坛新人的身份首度登上央视春晚,与当时的歌坛大姐大成方圆,及思浓、思雨一起演唱了《共同的世界》。此后的几年他也不断有作品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尤其以1995年的那首《今儿个真高兴》传唱度最高,成为当年大街小巷播放频率相当高的劲歌热曲之一。1998年与范晓萱搭档的《健康歌》更是深得老人小孩儿的喜爱,让解小东曾一度挤进一线男歌手的行列。
篇二:陈佩斯最终无缘春晚原因探析
a
陈佩斯靠丑化少数民族起家,上春晚成了白日做梦
陈佩斯、朱时茂又演电视剧了,媒体上炒作“重返央视”。陈佩斯自1998年以后再也没上过央视春晚。陈佩斯气愤地对媒体说,“对春晚没兴趣”,这是一句弥天大谎。期间他曾几次提出申请想上春晚,终因作品不过关被排除在外。陈佩斯不是硬汉,他早就服软了。
一、陈佩斯没骨气,不是硬汉
1998年被央视封杀后,陈佩斯和朱时茂还想当然地认为,央视不会一直不理我们,最多也就一两年。有几次向央视伸出橄榄枝,结果央视都没理他们。这二人真是没骨气。
1. 陈佩斯和朱时茂没那么清高,都想过赚钱。陈佩斯和妻子承包三年树地,结果两个人三年才赚30万,相当于每人每月挣4000块钱,还不及一个要饭的和捡破烂的挣得多。《艺术人生》节目,谈到朱时茂去秦皇岛投资拍电视剧时,朱军说朱时茂结果赔了个底掉,想当主持人结果被央视主持人孙晓梅奚落,说“主持界有我们呢,您就别跟着掺合了”,朱时茂还不服气,难怪有人叫他大傻冒。
2. 陈佩斯拍电影,结果被盗版逼得负债累累,又不敢去告,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以后再也不敢投资大型电影了,被逼无奈开始搞话剧去了,据说演了那个以痴呆著称的阿斗,靠舞台上卖傻骗了点钱,不过除给员工发工资外基本上剩下不了什么了。
3. 原来一直想做出清高姿态,后来因影视公司倒闭,话剧又挣不来钱,穷得发疯时什么广告都接了,不管什么形象不形象了。他的招牌广告“华丰方便面”中,吕丽萍扮慈禧:食华丰怎么来着?陈佩斯扮太监阴阳怪气地说:万事通啊!啊~~~ ——不知哪个哥们策划的这一广告,明显是引他上套,这一形象严重损害了陈佩斯的观众缘。
4. 陈佩斯有小男人的自尊心和自卑心,最害怕别人说他成名与他父亲陈强有关,甚至有人关心地问起他父亲健康时他都很反感,这一点同张国立儿子张默有点象,当然比张强一些。陈佩斯是个非常单纯和天真的一个演员,胆子小,野心高,但前途被自己限制死了,因此永无出路。实话实说,不信走着看。
二、陈佩斯的戏路窄,塑造形象单薄
单从艺术角度分析,陈佩斯算不算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陈强是,陈佩斯显然不是。他的表演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他把话剧那一套拿到电视和电影上,舞台腔浓厚,脱离了百姓生活。
其次,他演小品只和朱时茂这位笨拙的演员合作,把他的戏路限制死了。
第三,他过多借鉴戏曲的虚拟性,道具简单,背景单一,这些更符合80年代的审美,与现代审美格格不入。
三、陈佩斯选择的剧本讽刺弱者,丑化少数民族
1. 陈佩斯主演的《卖羊肉串》丑化少数民族,引起某族同胞的强烈抗议,但均被压下了。该小品唆非法商贩偷税漏税,欺骗工商人员以逃避追查,是十足的负能量小品。文艺作品应充分考虑影响,满大街卖劣质羊肉串的某种程度上与这个小品有关。好多人就是看了这个小品才开始脑筋活起来的,于是用小品里的招术对付工商税务人员,简直是行骗脚本! 文艺工作者必须有所担当, 例如:有很多犯罪活动是从影视里学来的,有个抢劫犯做案28次被抓后在他家发现大量侦探小说,和警匪片,他每天就看这些之后琢磨出的做案技巧。《天下无贼》就做得不错,本来要演具体的神偷技巧的,就是因为担心有人模仿,冯小刚导演才将其去除的。陈佩斯当年在新疆确实引起过民愤。广春兰就是因为新疆维族人的强烈抗议才拍出了《买买提外传》,试图抵销影响。
2.陈佩斯演傻子有一套,但也招致了不少的指责。虽然逗得观众发笑,但表现弱智的
桥段却令人心生反感。台湾作家李敖看过《王爷与邮差》后说,靠丑化残疾人来提倡爱国主义很划不来,表面上看是主旋律的,实则淡而无味。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王爷与邮差》的主题为傻子参加万国运动会,陈佩斯说哥哥叫大傻,自己叫二傻,父亲叫老傻,母亲叫串傻,以全家都是傻子为包袱逗观众发笑,典型的嘲弄残疾人,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有人认为陈佩斯是在装傻,因为最后说了句“你以为我真傻啊?”实际上,这句词破坏了逻辑性,使前后矛盾。你不傻在王爷面前装傻,以为是过家家呢,人头还要不要了?简直贬低观众智商。 该小品剧情非常牵强,一个国家靠个傻子去争荣誉,是贬低老百姓智商呢还是说明编剧真傻呢??拖着个长辫子还想参加田径比赛?你说这剧是歌颂满清呢还是贬低国人呢?国际比赛派个傻子去参赛?最后得了个第一名,刘长春去参加奥运一块奖牌没拿到,大家都知道吧?刘翔哪年才得奥运金牌?原来他的前辈是这位满清时期的“二傻”啊! 小品里有爱国主义没人否认。但说自己父亲老傻,母亲是串傻,哥哥是大傻,这些合适吗???连最简单的“匡气才气”都不会说,这也叫装傻?要是有人真认为这样,那才是真正的装傻。明显就是一个真的傻子,另外这小品的编剧恐怕也有责任。不能都算到演员头上。邮差勇敢?扯蛋!他是缺心眼而已。应多讽刺一下贪官,不要老是打擦边球,更不应靠讽刺残疾人取乐,《万国运动会》那个明显讽刺弱智的,我知道他本意是想振奋一下民族精神,可代价太大了,拿智障人士取乐让人无法原谅。
3. 陈佩斯2008年的小品《陈小二乘以二》还拿北京问候语:“吃了么您呐?”当包袱逗人发笑呢,没想到根本不响。这个包袱跟80年代的“你说,你不要说”同一套路,然而观众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初级阶段了。《陈小二乘以二》中靠学狗叫来作为笑料,说明陈佩斯已不是当年的陈佩斯,江郎才尽了。要想看喜剧,还得多看看蔡明、郭达的作品,二人均为科班出身,作品有深度,笑过之后回味无穷。例如:机器人趣话、越洋电话等。
4. 从网上抄了个“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的绕口令当包袱,也根本不响,别人也有网上的段子,用得比陈佩斯流畅得多。最重要的是题材,陈佩斯据说是把电脑的多媒体互动搬到舞台上,可是第一没看出他的互动和先录制好个片段上舞台有什么区别,二来现在的观众早被美国大片喂饱了,就凭一个陈佩斯,弄个简单得不得了的电脑多媒体,能让人感兴趣?后来还是他的那个拉着洋车带着外宾逛北京的主意,整个一副奴才嘴脸,乃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啊。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都不响,到最后唱单弦的时候陈佩斯紧张得脸上肌肉都僵了,眼睛也不知道该往哪里看了。“观众已经不是当年的观众了,陈佩斯永远还是当年的陈佩斯”——观众的笑点没那么低了,想让观众认可你,先弄明白观众要什么再说。
5. 陈佩斯塑造的形象均缺乏正气,如《警察与小偷》里面警察走关系,非常不好,朱时茂作为警察态度非常不坚决,反倒被小偷嘲笑,没有正气。《吃面条》《主角和配角》都是说的演员的事,没意思,应多说点与老百姓有关的。跟韩乔生演的那个将泰森强奸作为笑料,这实在太低俗了。台词:我王老五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典型的拜金主义。
吃面条——陈佩斯扮演一个听不懂导演意图的傻子
拍电影——陈佩斯继续扮演一个听不懂导演意图的傻子
胡椒面——陈佩斯扮演一个抢人东西,偷人饭碗的傻子
羊肉串——陈佩斯扮演一个不法小贩
警察与小偷——陈佩斯扮演的小偷是一个傻子
姐夫与小舅子——陈佩斯扮演的是一个违法青年
主角与配角——陈佩斯扮演一个不好好演戏的演员,到最后又成了一个傻子
人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人云亦云,吃别人嚼过的东西,当跟屁虫最没劲。现在不是文革了,我们不必喊打倒陈佩斯。只是说他不是万能的,不是完美的。中国就这样,喜欢往往就把他说得象花似的,没必要,毛主席都犯错呢。陈佩斯想要出头,还差很远!同样是戏剧学院出身,看看郭冬临,看看蔡明、郭达,谁更代表正宗的戏剧艺术,一目了然!
篇三:08央视春晚上最容易让人记住的10个人
08央视春晚上最容易让人记住的10个人(组图)
08央视春晚已完美落幕,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将会渐渐遗忘,然而,有些节目、有些人却很容易让人记住,甚至难以忘怀。
在我看来,08央视春晚上最容易让人记住的至少有以下10个人,或者说以下10张脸最难忘:
1—2,赵本山、宋丹丹
尽管人们对赵本山和宋丹丹的“白云黑土”系列小品《火炬手》褒贬不一,但在我看来,“山丹丹”仍不愧为“小品王”。特别是在陈佩斯、朱时茂缺席央视春晚的情况下,其“小品王”地位仍无人撼动。08央视春晚将让人们更加牢固地记住这对“老夫老妻”。
3,韩雪
在去年的央视春晚上,女歌手韩雪凭借一曲《竹林风》成了一匹“黑马”,今年,由韩雪、句号和周玮联袂表演的小品《马路卫士》,不仅为春晚年夜饭带来了第一波笑声,而且第一次在春晚上表演小品的韩雪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相信很多人会再次记住这位美女歌手。
4, 蔡明
尽管比不上“山丹丹”,但蔡明、郭达仍不失为一对黄金搭档,两人在08央视春晚上合作的小品《梦幻家园》笑料不少,效果不错,特别是蔡明的一句“为什么呢?”已成为新年流行语,至少人们将会因为这句流行语而记住蔡明——尽管有不少人认为这句经典的台词有抄袭“小沈阳”之嫌。
5,王宝强
王宝强可以称得上是08央视春晚的最大亮点之一,一人表演两个节目,无论是与冯巩、阎
学晶、潘斌龙等联袂表演的“相声剧” ,还是之后领唱的《农民工之歌》,都可圈可点。相信很多人会更加牢记憨厚、朴实的王宝强,就像记住“傻根”和“许三多”一样。
6,张澜澜
在08央视春晚上,张澜澜凭借对《一家人》这首歌的成功演绎,成为08央视春晚最受人关注的黑马之一。人们不仅会记住这场暴雪,而且还会记住张澜澜。
7,周杰伦
周杰伦演唱《青花瓷》正是春晚最好的时段,接近倒计时环节,大抵称得上是08央视春晚的“压轴戏”。周杰伦本来就极具人气,春晚上的一曲《青花瓷》更是让人想不记住周杰伦都很难。稍稍有点遗憾的是,我在听周杰伦这首歌的时候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淹没了,再者,如果周杰伦吐词再清楚一点就更好了。
8, 章子怡
章子怡无疑是08央视春晚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光是围绕她的春晚话题就数不胜数,其风头几乎盖过所有的演艺名人。不管她的表现怎么样,人们都会牢牢地记住这位蜚声国际的章大小姐。
《郭达为什么离开春晚》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63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下一篇:医院诊断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