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出师表中考题

时间:2017-03-03 06:16: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出师表中考真题及答案(新)

中考试题《出师表》专练

文言文阅读

(一)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

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1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 ..

(3)池非不深也( )(4)便要还家( ) ..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

答: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

人?(4分)

答:

(三)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

E. 恢弘志士之气 .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

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②后值倾覆 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 ,

不应该。(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 ) 报( ) 光( ) 塞( )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 ,“引喻失义”的意思是(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 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bēngcú”“fēibó”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16.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后值倾覆:

18.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9.第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

2005山东荷泽

20.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中道崩殂:

②天下三分:

③危急存亡之秋:

④殊遇:

21.下列句子中“盖”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珠遇。

D.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没有)不有死。

2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004辽宁

23找出选文第②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3分)改改 改

24在第②段空白处填写句子。(2分)

2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 )

悉以咨之今南方已定 ..

悉贞良死节之臣已乎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尔远小人 ..

26把句子“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成规代汉语。

27概括选文第①段作者提出的建议。(2分)

28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2分)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 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

④深入不毛 不毛: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篇二:《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⑤深入不毛() 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

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

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_______②东和: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④七擒:______⑤北拒:_________⑥排人阵: 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第一段: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答案1、表是古代向君主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因此)④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⑤苗⑥平民⑦探望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孟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6、D7、三顾茅庐 8、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自叙三顾茅庐之恩。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11、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二)【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4分)

(1)简拔: (2)裨补阙漏:

(4)意气扬扬: (4)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晏子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2分)

答:

5、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文中恰当的语句填空。(3分)

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在他“躬耕于南阳”,就“ ”。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在“后值倾覆”时“ ”。由于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刘备在驾崩时“ ”。刘备和蜀国的崛起与诸葛亮息息相关。

(二)答案:1.(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2.(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

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3.B(2分)4.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5。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寄臣以大事

(三)(2010年贵州安顺市)阅读《出师表》,完成下面各题。(1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

(三)答案出师表1、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光:发扬光大简拔:选拔咨:询问 2、这实在处在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4、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5、围绕“无

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

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四)1. B2 B 3.(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室的任务交给我(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4.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5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译文: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

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

(五)(2010年云南省大理市)(12分)

阅读文言文《出师表》臣本布衣……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庶竭驽钝 ( ) (4)以伤先帝之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由是感激放,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

1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几件事?(3分)答:

14.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3分)答:

(五)(201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选自刘向《新序》

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

4.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答:

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答:(五)1(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

2.(2分)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

3.(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4.(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

(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5.(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

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

篇三: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⑶抚百姓( ) .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25. D(2分)

26. 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湖南永州)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义:意思、意义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D.亲贤臣,远小人 远:疏远

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 )(2分)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益/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分)

译文:

②陟罚藏否,不宜异同。(3分)

译文:

13.简要概括选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几条建议。(2分)

答:

9.B10.A 11.C

12.(5分)(1)(2分,“秋”,句式各1分)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呀。

(2)(3分)“陟罚”、“臧否”、句式各1分)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还是府中) 而不同。

13.(2分)(写出2点即可)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用文中原句回答也可)。

(青云二模)

阅读《出师表》,完成6——9题。(8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来源:学,科,网]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

A.临表涕零执策而临之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万钟于我何加焉 D.不以物喜先帝不以臣卑鄙 ....

7.下列加点词体现古今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 诚宜开张圣听 B. 至于斟酌损益 ....

C.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与皆来会计事 ....

8.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9.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6.D

7.B

8. 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苏州市区)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

B.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者(《马说》)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 ▲▲

(2)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译文: ▲ ▲▲

8.甲文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对后主刘禅叙述自己的身世?(2分)

答: ▲ ▲ ▲

9.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又在《书愤》诗中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请结合选文,从语言的角度,举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

答: ▲ ▲▲

10.甲文中诸葛亮称曹操为“贼”,乙文中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来评价曹操。对于曹操,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请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例分析。(3分)

答: ▲ ▲▲

6.B

7.(1)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2)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

8.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称颂先帝的恢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自己“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的心情;二是为了使后主刘禅知道开创基业的艰难,激励他以先帝为榜样,争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9.《出师表》语言朴质无华,恳切感人。不失臣子身份,切合长辈口吻,不卑不亢,极为得体。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等

10.一代枭雄等(从正面点评,言之有理即可),《观沧海》《龟虽寿》等说明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的人。


出师表中考题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62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