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社会热点问题及分析

时间:2017-03-03 06:10:4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5年社会热点问题

1、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

2、聚焦“三农”,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见习记者陈俊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聚焦“三农”问题。文件明确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对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如何响应,市人大代表郑惠仁带来了基层群众的心声。

近年来,我市土地流转的大军,有了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大户的身影。“规模和数量还在不断扩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郑惠仁代表说,流转过程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多的问题较为突出。此外,流转范围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而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扭曲农用土地流转的市场价格,人为地让农民利益“缩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如何让因流转而盘活的土地实现强农富农的愿望?郑惠仁代表说:“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强化流转农用地的用途和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的硬约束。”

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政策引导措施要跟进。郑惠仁代表建议,各级财政针对流转后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设立专门的种植奖励专项基金,在农田设施建设、农机具购置、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郑惠仁代表还建议,积极引导城市的技术、人才、资金、管理向农村流动,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换社保+财政补助”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途径,对将土地流入农业龙头企业且流转期限在15年以上的农户,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缴费问题按照政府、企业、农户按照一定比例分摊的办法,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好山好水的农村,也是一片创富的好天地。”作为长期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和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基层人大代表,郑惠仁代表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鼓劲。

3、区域协同,创造发展机遇,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

张高丽:重点实施“一带一路” 京津冀等三大战略

时间:2015年03月22日 16:23:51 中财网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的16大看点

今天早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16届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张高丽副总理主旨演讲的精彩看点。

【张高丽:引领新常态开创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张高丽: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80位左右,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

【张高丽:新常态下的中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质量效益,中国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弱化,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张高丽:我们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公平竞争】

我们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公平竞争,更加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素质,致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在升级中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

【张高丽: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张高丽:新常态下,将围绕“四个全面”进行战略布局】

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作为,中国已经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我们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时俱进做好各项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张高丽: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业创新创造的新活力】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张高丽: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只有创业创新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才能有真正的动力和活力,2014年中国研发支出达到1.33万亿元,占GDP的2.09%。

【张高丽:中国从经济大国逐步迈向创新大国经济强国】

我们将坚持开放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促进中国从经济大国逐步迈向创新大国,经济强国。

【张高丽:优化空间格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

中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中西部一些省份只有四五千美元,发达地区内部也有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将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的规划布局。

【张高丽: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措施,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东中西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张高丽: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解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农民的3倍,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我们正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解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必将释放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张高丽: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期待】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脚点是增进人们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建设生态文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中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张高丽:我们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好上海和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高标准自贸区。修订现有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在反垄断执法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新常态下的中国为各国发展提供机遇只多不少】

目前中国经济一年的增量就超过8000亿美元,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14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4.3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未来五年将进口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更大规模的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中财网

4、制度反腐,继续“打虎”“拍蝇”;

王长江委员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

巩富文委员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孙菁代表 山东省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反腐倡廉,社会关注,百姓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

这就意味着,“打虎”“拍蝇”未有完成时。对此,代表委员纷纷表达观点,发表意见。 记者: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王长江: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此,老百姓深恶痛绝。人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氛围。为此,老百姓拍手称快。当然,还应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时紧时松,出现波折,老百姓会首先不答应,甚至会失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也很可能前功尽弃。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把握好力度与节奏,踩着不变的步伐,一如既往地推进反腐败工作,既是党中央的坚定立场,又是党心民心所向。

孙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是顺民心、得民意之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但面对严峻复杂的腐败形势,反腐败的任务还很重。而且,腐败现象容易反弹,如何巩固既有成果,继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正党风、清政风、匡民风,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既是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有力号召,也反映了党中央反腐败不留死角、不设禁区的坚强决心,告诫腐败分子不要心存侥幸,放弃幻想。党中央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硬仗。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来,国内“打虎”“拍蝇”,国外“猎狐”,海外追赃追逃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您认为,下一步,海外追赃追逃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王长江:人们看到,过去一年,我国加强了同其他国家的反腐败合作,从公安部部署开展的“猎狐行动”,到最高检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从发布《北京反腐败宣言》,到加入国际反腐败学院,我国积极“走出去”,有利于掌握反腐主动权,彰显了高度的政治自信。在海外追赃追逃方面,建议让媒体有更多的参与机会,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地公布信息。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对一些证据确凿、定性清晰的外逃腐败分子,可以考虑向全世界公布,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因为,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提高对腐败分子的威慑力,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和猜测,让更多的人参与反腐,从而提高反腐效率。

巩富文:加大海外追逃追赃力度,击碎了腐败分子将境外当作“避罪天堂”的美梦。从世界范围看,尽管轻刑化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发展的大趋势,但为有效遏制腐败现象,仍然应当保持刑罚对腐败犯罪的高压态势。在量刑时,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在对腐败犯罪分子减少适用死刑的同时,适当延长适用有期徒刑的刑期。在执行时,严格掌握减刑、假释和监外执行的条件,切实执行既判刑罚,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的强大震慑力。同时,还应当加大对涉案财产的追缴力度。对于已经归案的腐败犯罪分子,要重视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刑罚的适用;对于逃匿、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则要充分发挥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作用。依法剥夺腐败分子一切违法所得,使其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到无利可图,得不偿失,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记者: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诸如“反腐自黑论”“反腐无用论”“反腐过头论”,以至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导致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谬论。对此,您怎么看?

王长江:这些谬论是无稽之谈。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得党心民心。这些谬论是别有用心的人顶不住高举高打的压力,仍对党中央的反腐败政策心存侥幸与幻想,幻想“一阵风”就会过去。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党中央明确表示,越往后执纪越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伟大征程才刚刚开始。在党中央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有些领导干部获取灰色收入的机会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被压缩,滋生了不想干事、不愿干事的错误思想。老百姓对“潜规则盛行”“不给好处不办事”“拿了好处乱办事”的领导干部恨之入骨。因此,反腐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重构良好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扫除障碍。

孙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在重要时间节点狠抓作风建设,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没有限额,不设指标,仅2014年就查处了42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依靠公款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是畸形的、不健康的。人们看到,反腐败挤掉了畸形的经济发展水分,剔除了病态经济,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 记者:今年中央巡视组首轮专项巡视日前已全部进驻被巡视单位26家央企。可以说,春节一过,中央巡视组就密集开展工作。对此,您怎么看?

王长江:解决腐败问题是重要而迫切的事情。我们要抓紧反腐,心中应有紧迫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不到两年时间已进行了5轮巡视,共巡视了66个地区和单位,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实践表明,巡视制度在反腐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次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推广巡视制度,相信会有许多收获。

孙菁:我们知道,专项巡视要害在“专”,可以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开展巡视。监督不是一阵子,也可以杀个“回马枪”;专项巡视目标清晰,突出重点、机动灵活、方法多样。这次对26家央企进行专项巡视,有利于及时发现腐败问题,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5、公正司法,推行司法公开,建设法治中国;

6、户籍改革,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

「背景概述」

2014年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这项公众期待已久的重大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观点荟萃」

Z专家:现有户籍制度的最大弊病在于城乡户籍背后的巨大福利差距,而改革的核心就是逐渐消除这一差距,使得人人享有统一的“国民待遇”。随着这一过程的推进,许多与户

籍捆绑的概念也终将进入历史的垃圾箱。

人民网: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在人口流动的时代,它阻碍人们迁徙的步履;在追求平等的时代,它将人贴上身份的标签、分为三六九等;在崇尚公平的时代,它按照户籍身份分配着公共资源。它不仅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而且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化”的格局。

微博网友“靠谱的冷眼观潮”:人为阻隔中国城乡半个多世纪的户籍制度,终于迎来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农民也好,市民也罢,不再是固化的身份标签,而是统一登记为居民了。从此之后,一国之民将不再存在差别等级乃至歧视,而都能权利平等、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国度里。

「直击公考」

户籍制度改革后 这些词终将进入历史垃圾箱

「农转非」

“农转非”,也就是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人口,或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但仍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农村人想要“农转非”,考大学、婚嫁或者在城里买房是主要途径。近些年,有些地方也出台了农村老人投靠已进城落户的子女,可以办理“农转非”户口的措施。然而,“农转非”对于农村人来说,常常被提升到改变命运的高度,其难度也可见一斑。此次《意见》明确提出终结“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农”与“非农”都不存在了,“农转非”也终将逝去。

「农民工」

“让‘农民工’成为历史!”这是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一直以来的呼吁。在他看来,“农民工”这一称呼在略带歧视的背后,更重要是与“市民”身份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有2.6亿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工作,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们却因为没有城市户口而被医疗、子女教育、居住等诸多问题困扰,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此次《意见》除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还指出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例如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也许“农民工”的叫法还会在一些领域延续,但未来他们的官方名称应为“农业转移人口”。

「蓝印户口」

事实上,蓝印户口已经是一个历史概念。今年5月31日,天津市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取消蓝印户口的城市。但《意见》仍再次重申了取消蓝印户口的决定。蓝印户口,是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公安机关加盖的蓝色印章,而被称之为蓝印户口。蓝印户口是许多地方性政策的“灰色地带”,一度成为房产商售房的“利器”。

「暂住证」

暂住证制度是上世纪80年代,刚开始接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城市想出来的人口管理办法,由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在1984年首创,后被不少地区借鉴。在这种制度下,外来务工人员有了“暂时的”合法居住权利和身份,但“本地人”与“外地人”依然泾渭分明。直至今日,一些城市已取消暂住证,改为居住证,但北京、上海、广州等不少大城市仍保留了暂住证制度。

《意见》提出,建立居住证制度。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由此可见,居住证替代暂住证将成为新常态。

「新农合、新农保」

篇二:2016国考申论十大社会热点话题全解读

2016国考申论十大社会热点话题全解读

热点一: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热点概述: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研发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瞄准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支持农产品加工特别是主产区粮食就地转化,开展粮食作物改为饲料作物试点。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

予住房救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热点解读:

当前农村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各种挑战和任务需要去面对。党中央适时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还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现实途径。

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生态环境的基础仍很脆弱,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尚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条件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则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生态农业问题是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纵观历届国考申论试题尚未考及农业与生态相结合的问题。

热点二:就业潮与创业潮

热点概述: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热点解读:

大学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教会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地方。目前很多大学本科院校都在改制,改成应用型的高等院校。作为学校来讲,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走出校门之后自主创业,总理在报告当中提出来鼓励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去瞄准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将来技术竞争的高地。

在学校有相当知识储备的学生,有接受创新思维教育的学生,应当主动融入到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里面,像信息网络、新材料、生物医药这些行业。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关爱和建议,鼓励青年学生参与互联网有关的创新活动,在这些领域内创业。

提到就业,总理有一个非常热的提法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创新潮和创业潮两者相结合,这对就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出路。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创业应用型的教育或者提供帮助。

热点三:中国制造遭遇寒流

热点概述:

从今年春节开始,一波中国制造的危机,就在上演,先是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微软在东莞和北京两地的关厂,将总共裁员9000人。

另外,有媒体列举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还有一条消息显示,31个省的人均收入排行榜出炉,上海北京列前两位,分别是年收入4万7和4万3,制造业集中的浙江、广东、福建、天津也都在4万附近,即使是中原的河南,以及西部的甘肃都已经有年均收入2万4了。要知道这些地区可是包括很多农村,如果排除平均的因素,在制造业大省的城市里,年收入基本也得3万以上。换句话说招工如果没有2-3千是招不到工的。

把两条新闻联合起来看,一忧一喜,但又相互联系。正是因为我们的人工成本不断的上升,所以导致了制造企业纷纷选择撤离。

热点解读:

??人工成本是最大原因:受人民币升值及中国资源消费成本增长,人工成本和场地资金的不断攀升,外资工厂纷纷“出走”。中国制造依靠中国人口“红利”支持,由于种种原因“人口红利”释放萎缩,因此大量外资工厂的出走。

?检验标准严成大因素:欧美国家对中国进出口产品增加了多项检验并且检验标准十分严格,加大制造企业生产成本。于此同时,中国制造企业生产技术、检验技术相对滞后,造成产品质量低无法通过欧美严格的检验标准。

热点四:职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

热点概述:

继2013年“最难就业年”,2014年“更难就业年”之后,2015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广受关注。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可能继续。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河西大学城部分高校,从校园招聘会了解了最新情况。当记者来到湖南某知名高校企业招聘会现场时,王同学正准备向招聘单位投递个人简历。他情绪低落地告诉记者,投递的岗位虽与专业对口,但他也没抱希望。“近两个月来,参加过不计其数的招聘会,但仍然没拿到一个offer。我现在已经没有要求了,只要有人要我就去。”

“许多岗位要求为本科学历,没有及以上。”王同学多次激动地强调“没有及以上”。他没想到研究生的学历居然成了他的负担。就算有些岗位学历未设上限,但“试用期每月2800元,转正后不包食宿才4000元的工资,这让人怎么活呀,一堆的白菜价。”他说。

王同学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有些不乐观,“我们班一共有48个人,到目前签约的只有5个男生,女生一个都还没有签。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硕士签得只剩五六个,而本科生几乎都签完了。”

篇三: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与社会发展

一、 客观题

有人说:森林是“生态平衡的核心”,也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含森林的一种环境功能呢。请思考回答:

A.天然“净化器”(e)B。天然“吸尘器”(c)C。天然“蓄水池”(h)

D。天然“过滤器”(d)E。天然“粘合剂”(a)F。天然“绿色卫士”(f)

G.天然“加湿器”(b)H。天然“美容师”(i)I。天然“消声器”(j)

备选答案:a。保持水土 b。调节气候 c。吸烟滞尘 d。防风雨沙 e。净化空气 f。保护农田 g。减弱暴躁声 h。涵养水源 i。美化环境 j。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二、 概念题

1. 社会问题

是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或是公共问题或是麻烦。

2. 劳动就业

从劳动法的角度来说,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包含四个方面:(1)劳动者就业需要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2)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岁。(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是合法的劳动。

3. 老龄化社会

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

4. 失业

失业: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曾经以各种方式努力寻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5. 人口问题

指人口因素的不正常、不合理、不理想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作与和谐发展,引发和导致了许多社会麻烦和社会矛盾,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解决。

6. 腐败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公共规则滥用垄断性权限和自由处置权获取私人利益,以致败坏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秩序的行为。

三、 简答

1. 失业的类型有哪些?

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把失业划分为5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技术性失业。4、结构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

2. 社会热点问题联系与特征是什么?与社会问题有什么区别?

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1、它是社会利益的聚焦点。2、它是社会成员的疑虑点。3、它具有多样性和周期性。4、它具有社会评价的多义性。

联系: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有相似之处,有的社会热点问题是社会问题,有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它们具有相当大的重合性。

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区别表现在:(1)受关注的时间长度不同。(2)性质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4)涉及范围不同。(5)推动的媒介不同。

3. 全球人口新变化的主要趋势有哪些?

1、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2、人口大国的变化。3、贫困人口增加。4、家庭总数增加。

5、家庭规模缩小。6、家庭模式多元化。7、妇女生育率下降。8、婴儿死亡率下降。9、女性收入增加。

4.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特征1、时间性和空间性。特征2、普遍性和社会性。特征3、复杂性。特征4、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5、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6、持久性和变异性

5.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中生态破坏有哪些方面?

(1)森林资源贫乏,同时,森林资源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二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三是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乱砍滥伐现象比较普遍。(2)草地退化严重,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 (3)耕地质量下降。 (4)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5)生物物种减少 。

6.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1.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3.地区之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4.人口老龄化现象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5.“边富边老” 6.少儿人口比老年人口下降快。

7.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经历了几个时期?各时期以什么为标志?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破冰”期 (1978-1984年),标志:恢复高考,教育界成为全国最早推进思想解放的战线之一。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轫期 (1985-1991年),标志:《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体制步形成。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期 (1992-2001年),标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四、教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期 (2002--今),标志::教育是民生之基,政府办教育在新的高度上再次成为改革的核心。

三、 论述

1. 老龄化问题:

1)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并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人口结构状态。

2) 人口老龄化含义包括哪几个方面?

老龄化国家(地区)所包括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65岁或者6O岁以上的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指该国家(地区)的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整个人口必然会趋于老龄化。

3) 一个国家人口达到老龄化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

2. 论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人口老龄化初见端倪阶段(1964—1982年),学界一般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发展于70年代。

2.人口老龄化进程低速进行(1982—2000年)

这一时期正好处于改革开放成果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卫生条件和生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阶段。老年人口普遍长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在1982--2000年这一阶段,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所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呈现老年人口稳定增加的局面。

3.人口老龄化进程急速发展(2000年至今)

2000年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因为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更显得老龄化过程来势汹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较早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不容乐观。

3. 结合现实分析社会转型与社会类型(问题)的内在联系

1.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破坏,容易导致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

社会转型打破了传统社会中原有的社会秩序,而新的社会秩序没有完全形成和稳定,容易导致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社会转型摧毁的是原有社会秩序,而新社会秩序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失序”状态,从而造成转型社会中社会结构的非协调性和由此产生的相当程度的社会混乱,社会问题便产生于这种非协调性和混乱之中。一旦社会控制体系不完善,社会问题就极易产生。

2.转型期社会控制的弱化,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

进人转型期以来,传统的社会控制在现代性因素的冲击下受到损害,并且很大程度上丧失控制和规范社会行动者(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动能力,但新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机制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和完善,结果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

3.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与建构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

社会事实只有在人们(认识主体)关注的基础上作出否定性的价值判断后,才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这表明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而是同认识、评估、解释者的个人素质、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个人认同的道德规范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主客体的统一。

4.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是社会问题得以产生和加剧的重要因素

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可以说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将“增长”等同于“发展”的直接后果。

5.社会转型期外来因素的导入,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某些问题的产生

社会开放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同时也是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显然适应了社会转型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但是国门的打开,外来文化的引人,既带来了解放人们思想的新观念,同时又注入了使人追新求奇、不辨是非的怪诞理念,因而在推动伦理道德多向思索和多维发展的同时,损害了人们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对道德的认同。

四、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追求教育公平,不等于搞“平均主义”

——专访上海市社科联主席、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去年暑假,一条微博公布的一组数据迅速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同样是考上北京大学,安徽的比率是7826:1,而北京只要190:1,北京人上北大的几率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而上海人更狠,上海考生进复旦大学的几率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山东考生的374倍。

文汇报:有人说,这背后牵涉的是利益,而这种利益,本身代表了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我国不同省市的一本录取率差异十分悬殊。有资料显示,北京一本率超过27%,上海超过20%,而四川低达3.99%。有人甚至说,这里面体现着高校的“招生歧视”。 秦绍德:要理解不同省市录取率之间的差异,首先要弄清楚,高考录取率的计算方式。简单地说,高考录取率就是用招生计划录取总人数(分子)去除以高考报名总人数(分母)而得出的。

决定一个省市高考录取率的是两个因素:第一,所在省市高考招生总人数,其中包

括所在省市地方院校招生数以及部属、外地院校在所在省市的招生数。第二,中等教育在当地的发展水平,包括义务教育和此后的高中教育水平。

简单来说,一个省市所在的大学(包括办在当地的部属院校)越多,中等教育越发达,高考的录取率就越高。这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形成的,并不是哪些利益集团可以主观造成的“招生歧视”。就部属院校,特别是“985”高校来说,他们首先姓“国”(现在不大用“国立大学”这个词),面向全国招生。以复旦大学为例,在7-10年前,复旦在沪上的招生比例,最高时曾一度接近50%,??,复旦在建设和发展中相当比例的经费、拓展的土地,以及其他资源来自上海的投入。但是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复旦在上海的招生比例已经连年走低,前两年的本地招生比例为30%,2013年,将进一步降到25%,也就是说,外地生将达到75%。因此说“复旦是地方性大学”未免太不公正了。

另外一个事实是,像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这样的大学,近10年留学生人数激增,越来越像一所国际化大学了。

问题:如何理解教育公平,不等于搞“平均主义”?

案例二:

1、拖欠学费:虽然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例如:新生入学时,为争取延交学费、免交学费、贷款等,隐瞒家庭情况,加大了贫困生工作的难度。每年交学费时,总有相当一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

2、“枪手”替考:枪手”这个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开始流行开来。凡是考试,都可以请枪手,冒名顶替进场。”小到期中、期末测验,大到四、六级、 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的做法既让学习头痛的学生通过了考试,又让成绩好的学生赚了额外的生活费,看似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所以,这种方式越来越广泛地在学校“蔓延”开来。

3、简历注水,签约草率: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把“注水”这招用到了自己的简历中。大学四年虚度光阴了之后,发现别人的简历比自己的要厚很多,看看自己薄薄的没有任何含量的简历,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竭力发挥包装之妙用,夸大其辞,甚至不惜造假;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等级证书,虚假文凭、虚假学生会主席满天飞。然而,不负责任草草签约又毁约等等情况已不属个别现象,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都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任何消息。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问题:

1、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2、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对策

案例3: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沉重警示

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制约,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决不能让权力在“监督真空”里异化变质,决不允许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私产。

2012年9月28日,中央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查处,充分表明我们党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说:“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不论什么人,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搞腐败,就要坚决惩处。”我们党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象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上世纪末的陈希同、王宝森,二十一世纪初的成克杰、陈良宇,再到近期的刘志军、薄熙来,无一不是位高权重,但犯了错误就得处理,均受到了党纪和国法的惩处。

薄熙来曾先后担任大连市委书记、辽宁省省长、商务部部长、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被赋予了重要的职权,在任职的地方和部门具有很大的影响。他原本应当正确行使职权,为党和人民勤勉工作,无私奉献,然而,在错误的世界观、权力观的影响下,他藐视党的纪律和法律的尊严,权力欲和贪欲不断膨胀,在违纪违法的渊薮中越陷越深。薄熙来的行为极大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声誉,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中央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积极回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期待,为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薄熙来涉嫌犯罪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日前,中共中央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对尼尔·伍德死亡案进行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衷心拥护,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凝聚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

请回答: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警示是什么?

案例4:

据2011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8月2日决定,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原州长杨红卫、云南省地方税务局原局长王南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陈锡诚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杨红卫(1963年8月——)男,彝族,大学学历。原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2011年5月,涉嫌吸毒、受贿被中共云南省纪委立案调查。2011年8月2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决定,对杨红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这是一个疯狂敛财与疯狂“置业”的贪官。据报道,2006年至2011年,杨红卫在担任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先后收受贿赂人民币1011.09万元、美元13.8万元、港币3万元、澳元3万元、贵重物品折合人民币95.98万元。在收受巨额贿金的同时,这位官员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在昆明、个旧、弥勒、建水、大理有房产17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房产6套——敛财与“置业”并举的官员,可曾想过,用不义之财筑起来的物质享受温柔美梦,最终会变成一地的碎片?

“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自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古人的话至今听来,仍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楚雄原州长贪腐的人生,“23套房6套在澳洲”在美梦破碎,足应成为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反面教材,也足以警醒着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更加努力的做到珍惜岗位、恪尽职守、清廉为民、权为民用、情为民系。

问题:通过上述资料及观看《一个州长的疯狂——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受贿案警示录》,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


社会热点问题及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59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