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城镇可支配收入分析

时间:2017-03-02 06:08: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4年部分省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分析

PCDT为人均可支配收入,PCCE为人均消费性支出 图像

PCCE=0.628*PCDT+1501.221

30520 28009 18279 16204 14637 20885 17156 23476 27242

省市PCDT PCCE

上海 北京 重庆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 吉林省江苏省浙江省

47710 43910 25147 24141 24069 28350 23217.8 34346 40393

山东省江西省湖南省河南省长沙 海南省四川省烟台 杭州 南京 陕西省

29222 18323 24309 15142 26570 18335 24391.45 15726.12 36000 26779 17476 12471 24381 18027 35791 23529 44632 32165 42568 25855 24366 17546

篇二:对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的分析

对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现状的分析

“十一五”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把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确保了“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与全国、全省相比,城镇居民收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十二五”新征程,如何继续保持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让老百姓能及时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很重要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分析,探寻“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潜力和着力点。

一、对城镇居民收入现状的分析 (一)纵向看发展很快

1、城镇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十一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来,连云港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发展进一步加快。2010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50.81亿元。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速分别为15.1%、15.1%、13.1%、13.6%、13.6%,年均增长14.2%。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20元,已接近2万元大关。2006-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4.7%、15.5%、15.1%、11.2%、12.2%,年均增长13.8%。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了和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见下表:

五年来GDP与可支配收入对比表

2内容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镇居民收入由单纯依靠工资性收入向收入多样化发展,“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收入的结构基本稳定在以工资资性收入为主导,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0%左右,而以养老金为主要来源的转移性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左右,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所占份额依然很小。2010年我市构成居民收入的这四大块分别实现12687元、684元、172元、7352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72%、3.27%、0.82%和35.19% 见下表:

历年收入及结构对比表

单位:元

3、高低收入人群差距有所缩小。“十一五”时期,我市通过大

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不断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力度,有效促进了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从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组的收入情况看,2010年最低收入组、低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最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90.1%、159.6%、134.2%、112.6%、93.6%、76.5%、87.1%、65.5%。中低收入组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高收入组,不同收入组间的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2010年最低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平均水平的35.7%和273%(2005年分别为26.1%和314%),2010年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收入比为7.7:1(2005年为12:1)。

不同收入组五年来的收入比较

单位:元

(二)横向比差距存在

尽管我市城镇居民收入近五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增长,但与全国、全省乃至兄弟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冷静客观分析存在的差距,对于我们更好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有所裨益的。

1、从总量看,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全国、全省及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493

元,12319元、10006元。我市分别比全国、全省少487元、2313元。经过五年的发展, 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020元,全国平均水平为19109元、全省平均水平为22944元。我市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少8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3924。相比2005年时,和全国差距缩小39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拉大1611元。

2、从速度看,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五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五年增速分别为14.7%、15.5%、15.1%、11.2%、12.2%,年均增长13.8%。全国为12.1%、17.2%、14.5%、8.8%、11.3%。全省为14.3%、16.3%、14.1%、10%、11.6%。我市历年增速都比全国和全省略快。但由于基数较低,历年的增收额并不高。

3、从结构看,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程度高。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687元,经营净收入684元,财产性收入172元,转移性收入7352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72%、3.27%、0.82%、35.19%。尽管我市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并不算太高,但从五年的变化情况看,其占比变化不大,没有逐步减少的趋势,收入来源渠道相对单一。而从全国看, “十一五”时期,作为城镇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68.9%下降到2010年的65.2%,下降3.7个百分点;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则有所上升,2010年经营净收入占8.1%,财产性收入占2.5%,分别比2005年上升2.1和0.8个百分点。再从全省看,2009年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59.9%,比 2005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的7.7%提高到2009年的9.5%。

(三)制约增长的因素

从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状况和发展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制约居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和突出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的差距正是产生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从横向比较中也可以发现:凡是居民收入水平高于我市的,其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我市之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处于江苏洼地的水平,近五年来尽管我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但由于基数很低,收入水平一直难有大的提升。

2、贫富差距扩大是影响收入整体水平的又一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样本平均水平的指标,其掩盖了样本个体差异。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达到或超过收入平均水平的家庭只占居民家庭总户数的40%左右,另有50%左右的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其中20%左右的家庭收入水平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拉动居民收入总量较快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少数较高收入家庭所致,而占家庭总数一半以上的中低收入家庭,是制约居民收入总量较快上升的关键所在。由于近年来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出现了部分职工下岗失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客观上导致了居民家庭收入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比重;另一方面一些职工下岗失业后,没能及时调整好心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宁可靠不多的下岗收入和失业金过日子,也不愿到一些相对苦、脏、累的岗位上就业,主观上造成了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比重的上升及其收入的减少。1997年时,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最高收入组合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比为4.2:1,2010年达到7.7:1。

篇三: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1]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

班级:11商41 姓名: 赵江波 学号:11088044

一、

研究的目的

本案例分析根据1980年~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0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模型设定

表1 1980—200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

为分析1980—200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的关系,作下图所示的散点图。

图1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i=β1+β2Xi+u

三、估计参数

Eviews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回归结果

① 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

Yi?184.5959?0.780645Xi

(41.10880)(0.004281) t=(4.490423) (182.3403)

R=0.999159R(修正值)=0.999129 F=33247.99 n=30 ② 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5% t?(n-2)=2.048 ]

22

??tSE(??)??????tSE(??)]?1?? P[?2?222?2

^^

=P(0.780645—2.048*0.004281 ??2?0.780645+2.048*0.004281)

=P(0.7719 ??2?0.7894) =95%

剩余项(Residual)、实际值(Actual)、拟合值(Fitted)的图形如下:

图2 剩余项、实际项、拟合值的图形

四、模型检验

1、 经济意义检验

所估计的参数β1= 184.5959,β2=0.780645,说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可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提高0.780645元。

2、 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① 拟合优度的度量:

由表2中可以看到,案例中可决系数为0.999159,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99129,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被解释变量“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绝对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② 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

针对H0:?1=0和H0:?2=0,由表2中还可以看出,估计的回归系数β1的标准误差和

?)= 4.490423;β2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 ?)=41.10880,t(?t值分别为:SE(?11

?)= 182.3403。取?=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30-2=28的临?)=0.004281,t(?SE(?22?)= 4.490423>t界值t0.025(28)=2.048。因为t(?10.025(28)=2.048,所以拒绝H0:?1=0;因为?)= 182.3403>tt(?20.025(28)=2.048,所以拒绝H0:?2=0。这表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

人均消费性支出确有显著影响。

③用P值检验:?=0.05>P=0.000

五、回归预测

将年份1980—2009,扩展为1980—2010,因此区间改为1980—2010。 取Xf=22000,为了作区间预测,取?=0.05。

表3 X和Y的描述统计结果

①Yf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

:YF=YF?tα2σ。通过作回归分析^

^

?=17358.79。并且得到X和Y的描述统计结果: 得到Yf

由表3的数据可以计算出:

?x

2

i

2

??(xi?x)??x(n?1)?4954.3662?(30?1)?711826531.4

(Xf?X)2?(22000?5883.657)2?259736511.7

当Xf=22000时,将相关数据代入计算得到:

17358.79?2.048?146.258717358.79?163.98544。当2010年Xf=22000时,Yf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17194.804,17522.775)元。

?②Yf个别值置信度95%

的预测区间为:YF?YF?t?2


城镇可支配收入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48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