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你怎么看待网络用语

时间:2017-03-01 06:10:5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网络热词

时间:2013-04-29来源:未知 编辑:青岛卓博

第一,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新兴词汇,比如说“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对于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好还是不好,更不能草率地评价对错,而是应该全面地、辨证地看待。

第二,我们要看到,这些新兴网络词汇的出现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群众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方式。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善待这样的文化,它是网络时代的代表,网络时代的烙印,新兴词汇是网络语言简便使用的体现,丰富了多元的文化体系,活跃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流,体现了文化的创新运用,在某些领域和范围内也发挥了汉语博大精深的作用。

第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词汇的出现,并不都是好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低俗的词汇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网络语言泛化也对汉语文化的规范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误解;一些容易使人混淆含义的网络词语,也对人民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网络新兴词汇,我们应该承认其在多元文化体系和价值观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这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扬其有利的一面,改善其不利的一面,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将汉语文化创新并传承下来,使网络语言更加规范和发展,大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易用。 对社会上的热门事件,在网上有很多简练的热词,对于热词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类之社会现象

【考查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类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对热词的看法,这是一种要求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考查形式,因此在答案中应当包含考生对于热词的态度,能够辨证看待热词的影响,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全面阐述自己对于热词的看法。

【参考要点】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随之而来的是近些年网络热词的不断产生,比如打酱油、富二代、躲猫猫这些词语只有几个字,但在词语后面却深入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就网络热词本身而言,它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因此,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网络热词这一社会现象。

第一,网络热词反应了网民的智慧,丰富了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舶来词语的灵活运用,热词在网络环境中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时不时引发大家的关注和会心一笑。

第二,网络热词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是社会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面对生活上的压力,还是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络热词予以宣泄,精辟的热词直抒胸臆的将情感释放。 第三,网络热词的出现,加快社会热点、新闻等的传播速度,吸引公众目光。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中充斥的大量新闻热点,热词的出现,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形成对政府的监督。

但我们同时要看到热词大量涌现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包括:

第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网络热词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时,时常具有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在网络上体现出很强的批判意识,并通过网络的扩大效应,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如控制不当可能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第二,热词的大量涌现可能会对传统语言文字的接受形成一定的挑战,尤其是正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可能因为热词的影响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上受到影响。 我认为产生热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这为热词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网络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手段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热词能够热起来,靠的就是网络这个快捷便利的环境。四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热词成为国人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的集中表现,也反映了调侃的社会心理和草根文化的特征。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和文字的规范产生了冲击。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需要开放胸怀,也需要理性鉴别,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篇二:理性看待网络语言

理性看待网络语言

摘要:为了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网络语言,净化网络环境。本文收集流行的网络语言并归类,对其利弊及人们所持态度进行理性分析。对网络语言反映出的相应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指出对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理性和包容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 理性态度 教育 监管

九十年代中期,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办公室工作和教学工作、人们的学习带来方便、快捷,受到人们的青睐。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人们一般到网吧去上网。上网记时付费,为了节约时间,网民们普遍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在众多的同音词里选择需要的字,选错字也是常事,如要输入“版主”,输入拼音“banzhu”后产生的第一个词是“斑竹”,本能地按输入键就会输入“斑竹”。久而久之,人们“将错就错”,干脆就用“斑竹”代替“版主”,后来又产生了“版猪”;把“帅哥”写成“帅锅”;“同学”写成“童鞋”。这样的谐音词有极强的幽默感,新奇感,现在也经常出现在娱乐节目、娱乐报刊杂志中。为了节约时间,人们使用许多符号或数字代替文字,如“:)”表示微笑,“55555”表示哭,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所以受到思维活跃的青少年喜爱。网络语言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宽泛,许多青少年经常将网络语言挂在嘴上,作为潮人的体现,否则就会“out”(落伍)。更多的人们从当初的强烈反对,到慢慢接受,甚至开始使用。到目前为止,众多的研究指向人们对网络语言所持的两种态度:支持和反对。

1支持者的观点

支持并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认为,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交友,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放松的、安全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网络聊天成了减压的绝妙方法之一。虚拟的网络世界使网民自由自在地和陌生人交流,交友,说自己想说的话,做一些现实生活中他们无法作到的事情,如,为自己建造一座心仪的房子;扮一个英雄,与人斗,与兽斗;与素不相识的人谈恋爱,甚至在网上结婚等等。“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语言充分反映出网民心灵的空虚和对友谊、爱情的期盼。

支持者还认为网络语言新颖、活泼,更新快,促进了汉语言的发展,打破一些传统的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地方性和中国特色。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位范姓教师抛弃老母、妻子和学生,自己逃生,因而得到“范跑跑”之名,紧接着就出现了”张跑跑”、“陈跑跑”,形容那些自私自利、缺乏道德,在为难之际溜之大吉、受到社会唾弃和谴责的人。

支持网络语言的另一个观点是网络为网民创造具有时代特征与场合特征的新词语提供了场所,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里得以发挥。比如现在流行用“包子”指那些过于善良以至于被老公,婆婆欺负的女人,表示你自己愿意做

篇三:正确对待网络新词

正确对待网络新词

【摘 要】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文化和生活的界限,营造出一个与生活交融乃至统一的大文化世界。语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网络文本的丰富多样性和巨大的张力,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和阅读模式。但是,对于正确使用网络新词的问题,仍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关键词】网络新词特点态度规范化

【正文】

从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及,一场新的信息革命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网络环境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更影响着人们传统的话语形式。

由于网络本身开放的特点,网民在网络中充分感受到了网络交流的便利,同时也激发出对传统语言尤其是词汇变化使用的热情,网络词汇层出不穷,从网络技术用语、聊天室语言、BBS语言到网络文学作品语言等等,网络语言涵盖的范围很广。

一 网络新词的分类

(1)旧词新义

当一种新事物刚刚出现时,人们并没有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来描述或称呼它,因此必须使用新的方法来指称。新词也应运而生。新词的产生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新词来表达新事物,一种是选择和新事物有相同意义或内在联系的旧有词语来表达。后者因其方便而被更多使用。例如。"恐龙"在网络语言中被赋予"网络丑女"的含义。"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老鸟。"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

帖子,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在论坛帖子里广泛使用的"顶"是"支持"的意思;还有一种流行的写法是用汉语拼音"ding"来表示。"沙发"指第一个回帖的人。网络中旧词呈现新义的现象还有更多的例子,如"拍砖"、"冲浪"、"防火墙"等等,不胜枚举。

(2)新生的缩写词

由于网络交流具备快捷、省时的特点,无论是浏览信息还是与网友交谈,节省时间都是最高原则,这也造就了网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使用具备相应省时功能的词语表达。最常见的是一些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和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例如,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指"常见问题解答";BBS(Bulletin Board system)指"电子布告栏系统";BF指boyfriend(男朋友);GF指girlfriend(女朋友);ASAP(A8 soon as possible)是"尽快"的意思;PK是player kill的缩写,现已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

(3)符号文字

信息表述方式的全息化、符号化是网络语言的独特之处。所谓信息的全息化,是在多媒体环境下,综合运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信息。

符号文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语,而是能表达某些含义的特定标记、符号或者数字,主要包括一些阿拉伯数字、特殊符号等。例如:5555表示"呜呜呜呜"(哭的声音);8147表示"不要生气";3166(沙哟娜拉),源自日语,表示"再见";886表示"拜拜喽,再见";3Q是Thank

You,表示"谢谢"的意思;7456表示"气死我了";9494指"就是就是"。还有用特殊符号的象形性来表示的语言。

(4)简洁

网络交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言的简洁性。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如例句"CU,今天就到这里吧"中的"CU"是See You的缩写带音译,意为"再见"。又如,"SP"(support),意为"支持";THX指thanks(谢谢);ps/PS是photoshop的简称。例如,"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衍生词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倒"指晕倒,表示对某帖某人或某现实很惊异。"寒"是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路过"指不想认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数或经验值。与之相对应的字眼还有顶、默、灌水、无语、飘过等。

二 正确对待网络新词

“语言因为有了变异,才能够把不适用的(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成分淘汰掉,才能够使自己丰富起来,换句话说,语言的变异使语言本身经常有活力,不致于僵化”。也就是说,汉语词汇在网络环境下的变异是一种客观必然性,这种变异,反映出网络虚拟环境自身的特点,没有变异的语言,是僵化的语言,死的语言。同时,语言的稳定性和规范性是语言发展的主流,是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大前提。所以,网络语言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其自我淘汰、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更多的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引导,去规范。要对网络语言进行理性和引导,实现对网络语言的吸收与摒弃。

如同一种新秩序的建立一样,目前网上交流和网络语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网民把网络看作是绝对虚拟的空间,丢掉了现实生活的道德观念,不守口德、随意谩骂和进行人身攻击,破坏了交际环境的纯净,不文明的言行屡见不鲜。有些网民为了使自己在网上受到别人的重视而故意表现出另类性格和反调言论,刻意求新求异,刻意追求和网络交际符号的变异,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也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坏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摒弃的。

民族语言体系需要大家自觉维护,我们应当加强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只要我们注重对规范语言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摒弃网络语言对规范语言的偏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继承和偏离的相互交融会使一些精辟的网络语言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传统语言,并在语言的表达中与规范的主流语言并存。

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主体,对于年龄在15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群体,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母语能力较差、判断是非模糊,但是,这个群体乐于到虚拟世界里寻找自我,逐渐习惯于在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方式,尤其擅长用新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并扩展到生活语言、手机短信语言等等。对传统规范的蔑视,使他们成为网络新词语不规范现象的主要推动者,长期使用不规范语言进行交流,使这个群体最容易受到语言交流习惯的影响,从而也是网络语言不规范环境下最易受害的群体。网络语言道德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对网

络使用者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营造出有利于网络语言道德建设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 结束语

在目前这种网络语言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新词,做好网络语言规范工作,以及由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间的互动和融合。在媒体中如何处理好外来词、字母词等使用的规范问题,已经成为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网络语言往往时尚、简洁、鲜明。注重借鉴学习与吸收,不断丰富着汉语词汇。我们也从外国语言、从方言中借到一些词汇,在网上率先使用,然后走向生活,走向文本。虽然这种创新还不够规范与严谨,但是毕竟是一种丰富与创新。可以说,网络语言在此也充当了语言发展的弄潮儿。


你怎么看待网络用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37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