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课外阅读15篇

时间:2017-02-28 05:45:1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三年级阅读资料15篇

1. 刺 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

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

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他就把身体蜷成一团,

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

己,还用它来搬运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

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

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刺猬 ( )的牙齿 ( )的爪子

( )的硬刺 ( )的刺球 ( )的野猪

2.短文共第第是写刺猬用硬刺保护自己,第句是写刺猬用硬刺来搬运东西。

3.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写出短文的中心句。

4.刺猬的硬刺有两个作用:一是二是。

5.刺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在有关句子下面划“。

6.刺猬是怎样搬东西的?用“

7.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 )里打上“√”。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8.读读短文写小刺猬样子的句子,写一种小动物的样子,注意用上比喻句。

2.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

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

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

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

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

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

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

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

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6分)

( )的细雨 ( )的露珠( )的绿叶( )的梨花 ( )的阳光( )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填空。(4分)

(1) 形状:

(2) 颜色:开始呈 ,后来 。

(3) 气味: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千万别丢题呦!(2分)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 、 。(3分)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 ”上。(2分)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把原因写在下面。(3分)

3. 蚂蚁和螳螂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每一个地方都

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

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

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

天做准备呀!?

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

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

下着绵绵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

好啊!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螳螂和蚂蚁的对话。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游手好闲: 蹒跚: 你是从哪几句话推断出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的?在文中用“

3.螳螂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夏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

4.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对蚂蚁或螳螂说些什么?

4. 风景如画的昆明湖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个湖,它风景如画,似云南的滇(diān)池,人们称它为昆明湖。

夏天,昆明湖中美丽的荷花悠悠开放。一只只活泼的水鸟,在明净的湖面上悠然地飞来飞去,一会儿用尖尖的嘴啄着小虫子,一会儿用翅膀拍打着湖水,一会儿欢笑着飞向天空。清晨的露水洒在荷叶上,就好像碧玉盘中放着的珍珠。阳光一照,晶莹透亮,显得格外好看。那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那些野花,散落在湖边的草丛里,像无数双调皮的眼睛。

昆明湖的景色真迷人哪!

1. 组词。

sì ( )ǎn ( )áo ( )似 散调

shì( )àn ( )ào ( )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昆明湖( )的荷花 ( )的水鸟

篇二:初一语文阅读训练15篇 (1)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①

(一)一诺千金

①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盘山公路

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②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

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

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④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一

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⑤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

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说话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⑦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⑧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计4分。)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解释“一诺千金”的意思,应该是:

2、本文第①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3、本文许多地方都十分催人泪下,你读到第 段后最为感动,你是因为

而感动的。(3分)

4、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位于哪里最为合适?为什么?(4分) 我望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还有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孩子抬着化肥袋子里的书籍的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耻——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们。要是伤了他们的心,我拿什么来弥补呀?

答:应归位于第 段与第 段之间,因为

5、如果“我”回家后确实将自己对山村娃娃们的承诺忘记了,如果你是“大翠”或“小翠”,你会有哪些想法呢?请写在下面。(3分)

答:

6、读罢本文,你最想对山村的孩子们说一句什么话?写在下面。(3分)

答:

(二)一个老人的问题

酒店快关门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迈进门来。伙计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的顾客。看上去,他是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满面皱纹,步履蹒跚,走起路来甚至跌跌撞撞,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右手拄着一根看上去已伴随他二十多年的拐棍。

老人一屁股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打了个手势,请伙计过来,声音颤抖地问:“有人问起我吗?” 伙计闹懵了,忙说:“没有啊!”

“那么,请给我拿一杯酒来,先生!”

着头,好像寻找什么似的步出酒店。伙计目送着他,觉得他既可怜又古怪。

十多天过去了,顾客不断光临酒店,伙计几乎忘记了那位可怜的老人。但一天夜里,当酒店最后

一个顾客走出门时,老人的面孔又出现在门口。他一声不吭地挪进屋内,又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悲伤地问:“有人问起我吗?”

伙计不安地答道:“没有!”

“那么,请给我倒两杯酒来,先生!”

身,缓缓地挪动着步子,磨蹭着出了酒店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老人一直未再“光临”酒店。一天夜里——

“有人问起我吗?”

“没有!”

“那么,请给我拿一瓶酒来,先生!”

“一瓶酒?”

老人点点头,抬眼看了看他,好像明白了他正在故意找话说。

酒拿来了,老人喝着,喝着,喝光了一瓶酒。伙计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他的脸。 老人用拐棍吃力地撑起身,向酒店大门方向挪动着步子,但一个趔趄,拐棍滑出手,他一下子跌

在地上。

他的两腿神经质地勾住一张桌子,颤颤巍巍地伸出右手,抓住桌子腿,挣扎着想站起来,但桌子

倒了??

伙计赶忙奔过来,两眼涌着泪水,哭着说:“最近好像有人问起过您,爸爸!”

1、通读全文,比较老人三次到酒店来的经过,你认为他是一位

的老人。(2分)

2、揣摩老人请求伙计拿酒来时的神态,请将a“受了伤似的喃喃”、b“凄惨”、c“伤感”这三个词语填入文中方框处,依次应为 、 、 。(3分)

3、揣摩文章末尾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根据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你认为“伙计”是“老人”的儿子吗?为什么?(3分)答:

(2)“伙计”为什么要哭着说这么一句话?(2分)

答:

4、本文很注重通过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你列举1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1)细节:

(2)分析:5、请你分别对文中的老人和伙计说一句你最想说的心里话。(4分)

(1)对老人:

(2)对伙计:

6、假如你是“老人”的儿子或女儿,你打算怎样来对待“老人”?(3分)

答:

(三)

①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

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②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

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③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

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

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⑤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

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⑥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⑦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

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听得我心酸。

⑧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

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⑨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⑩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

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1、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为什么?(4分)

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

答:选项。因为

2、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例如:(1)用“ ”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2)用“ ”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

等等。(6分)

3、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

的精神面貌。(2分)

4、第⑨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是指 ,“生命的质量”是指。(2分)

5、第⑤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为什么?(3分)答:

6、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么?(3分)

答: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②

(四)飘向天堂的琴声

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个星期后,一位瘦削、白皙,长着两道剑眉的七十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他斜挎着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但他执意说想学琴,能跟上。并且一定要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那个空位上。

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晚期肝癌去世了。老人的头发雪白,还鬈鬈的,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一天不拉心里不安,一晚不拉无法安枕的地步,老伴戏称她是“琴痴”。

说也奇怪,自从这位“插班生”来了以后,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琴痴”的影子。这位老先生拉得也很认真投入,从执琴到运弓,不懂就问。除此之外,他还央求我每周给他多加一小时的“小课”。“我交补课费。”他一再央求。在这儿学琴的老人大多很执著,有时像个孩子。

就这样,每周两次四个小时的大课后,别的学员放学回家,他留下来继续学。半年后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拉《雪绒花》了,而且我发现每次他都要在我离开教室后很认真、很投入地从头至尾拉一遍《雪绒花》。他拉的节奏流畅,音色优美,但不知为什么,节奏总是比平时处理得慢半拍,绵长而低沉,像是一个人在对另外一个人倾诉,深深浅浅地低回在我的心头。

有一次,我从办公室出来想回家,教室里又响起《雪绒花》缓缓的琴声。我翘首从门上的玻璃往里看,发现老先生端坐着,面朝外,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琴声从他的弦上汩汩地流出。飘向窗外,而窗外已是暮色渐浓,几片云悄悄地隐去,似乎怕挡住琴声飘向更远的天际。忽然,琴声戛然止住了,我看见老先生抱住琴杆,双肩抖动,既而,我听到嘤嘤的啜泣。

我推门进去,老先生端坐未动。当我低声询问他时,他突然抱住我,一阵大哭,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我太想老伴了!我天天练琴拉琴,就是想让她听见,让她高兴,让她知道我想她??她去了天国??”后来我知道,他的老伴就是那位头发雪白还鬈鬈的“琴痴”。

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答:

2、文中多处暗示“老先生”对老伴“琴痴”的思念之情。请找出几处来(不少于2处),将原话写在..

下面。(4分)

(1)

(2)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飘向天堂的琴声”这个标题的含义。(3分)

答:

4、如果你是文中的“琴痴”,你在天国听到了“老先生”的琴声,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6分)答:(1)想的:

(2)说的:

5、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位老人说一说心里话?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4分)

答:我想对 说:

篇三:课外阅读篇目

附《书目》——根据课程标准推荐书目筛选

诵读类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此处仅推荐古诗文57篇(段)。

一古诗词诵读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2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29.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30.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1.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5.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6.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38.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0.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1.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4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4.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45.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二 古文诵读(7篇)

1. 孔子论三友……………………………………《论语》 (三下)

2. 王戎早慧………………………………(南朝) 刘义庆 (四上)

3. 学弈……………………………………………《孟子》 (四上)

4. 两小儿辩日……………………………………《列子》 (四下)

5. 四维……………………………………………《管子》 (五上)

6. 陋室铭……………………………………(唐) 刘禹锡 (五上)

7.《论语》论学十则…………………………… 《论语》 (五下)

必读类

一成语故事(80篇)

1.画龙点睛 2.一叶障目 3.天衣无缝 4.世外桃源 5.对牛弹琴

6.水中捞月 7.画蛇添足 8.百步穿杨 9.东施效颦 10.螳臂挡车 (二上)

11.朝三暮四12.一箭双雕13.老马识途14.杀鸡吓猴15.此地无银三百两

16.骑驴找驴17.自相矛盾18.空中楼阁19.黔驴技穷20.返老还童 (二下)

21.对症下药22.熟能生巧23.杞人忧天24.按图索骥25.解铃还须系铃人

26.塞翁失马27.杯弓蛇影28.狐假虎威29.鸿鹄之志30.一举两得 (三上)

31.为虎作伥32.叶公好龙33.望梅止渴34.滥竽充数35.三人成虎

36.瓜熟蒂落37.瓜田李下38.鹬蚌相争39.夸父追日40.凿壁偷光 (三下)

41.沧海桑田42.草船借箭43.盲人摸象44.囫囵吞枣45.入木三分

46.见怪不怪47.程门立雪48.名落孙山49.两败俱伤50.邯郸学步 (四上)

51.一鼓作气52.盲人瞎马53.愚公移山54.一字千金55.悬梁刺股

56.呆若木鸡57.疑邻盗斧58.买椟还珠59.道听途说60.起死回生 (四下)

61.相煎太急62.请君入瓮63.打草惊蛇64.闻鸡起舞65.一字之师

66.孺子可教67.三顾茅庐68.以讹传讹69.夜郎自大70.瓮中捉鳖 (五上)

71.毛遂自荐72.呕心沥血73.州官放火74.胸有成竹75.金石为开

76.游刃有余77.黄粱一梦78.梁上君子79.郑人买履80.感恩图报 (五下)

二 童话故事(40篇)

1. 《格林童话》(20篇)

(三上)

<1> 灰姑娘 <2> 小红帽 <3> 三种语言 <4> 白雪公主 <5> 十二个猎人

<6> 裁缝和鞋匠<7> 睡美人 <8> 小鹿弟弟 <9> 星星银币 <10> 三兄弟找幸福 (三下)

<11> 三只小鸟 <12> 三件宝<13> 勇敢的王子 <14> 会唱歌的骨头<15> 圣母的孩子

<16> 金鸟 <17> 布勒门的音乐家<18> 百灵鸟<19> 大拇指 <20> 青蛙王子

2. 《安徒生童话》(20篇)

(四上)

<1> 丑小鸭<2> 野天鹅<3> 豌豆公主<4> 拇指姑娘<5> 皇帝的新装

<6> 打火匣<7>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8> 顽皮孩子<9> 两个旅伴<10> 幸运的套鞋 (四下)

<11> 坚定的锡兵<12>红舞鞋<14> 海的女儿<15> 会飞的箱子

<16> 白雪皇后<17> 老房子<18> 园丁和主人<19> 影子<20> 安琪儿

三 中外小说、寓言、神话(不限版本,根据学生阅读水平选定)

1. 一千零一夜(注音版 陕西旅游出版社)(二上)

2.木偶奇遇记(小学生注音经典 辽宁少年出版社)(二下)

3.爱的教育(马彦军改写 陕西旅游出版社)(三上)

4. 海底二万里

5. 西游记

6.伊索寓言

7. 鲁滨逊漂流记

8. 水浒传


课外阅读15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26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