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警察与赞美诗原文

时间:2017-02-24 06:24: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警察与赞美诗导学案

《警察和赞美诗》导学案

(C)

2、探究“欧亨利式结尾”的作用(B)

3、赏析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特点。(A)

4. 正确理解分析苏比人物形象,理解《警察与赞美诗》的现实意义(B)

自读研习法

讨论探究法

欣赏“欧亨利式结尾”和“含泪的微笑”的艺术特点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小说情节内容:(C)

三、体会苏比遭遇:(C)

四、探究题:当苏比在刻意做坏事想进监狱时,警察却没有理睬他;当他在赞美诗的感召下决心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送进监狱,你如何理解这种结尾?(B)

五、作者常常以"含泪的微笑"安慰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苏比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作者却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语、双关等幽默手段刻画他,将苏比的辛酸揉入逗趣的笑料,给作品带来"含泪的微笑"的效果。(A)

请从原文中找2-3处关于"含泪的微笑"的描写。

例如:把麦迪生广场比喻成"露天公寓"。把霜冻拟人化,说它将名片(飘落的枯叶)由"门公"(老北风)交给露宿的流浪汉。

六、苏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实中有 “苏比”吗?(B)

(苏比这类人有自身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的因素,在每一个不完善的社会里面都有这样的人,正是因为苏比这样的人的存在,促使我们不断的改革完善)

七、学习小结:

1、巩固课堂案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和“含泪的微笑”(B)

2、能默写文中的生字词(C)

练笔:面对苏比这个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我不禁想起了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你用“苏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开头,为狱中的苏比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话。(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显得十分美妙。

拓展阅读:

一名男子从1992年开始,不间断地犯盗窃罪而屡次进监狱。面对如此频繁的盗窃入狱,检察官问其为何不知悔改?竟答:为让监狱治病

罗娃的办法

2003年10月,罗娃第二次走出监狱。10个月后,他的老父亲离开人世。孑然一身的罗娃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甚至给自己定了“三年内开镇上最好饭店”的目标。

然而,病痛很快摧毁了罗娃所有的幻想。丧父之痛和五脏六腑的剧痛相互迭加,让身高1.78米的罗娃佝偻成一个矮子。

没有钱,只有病的罗娃想到了监狱,还有监狱里的大夫和药。

于是,他再次偷牛。

有了第一次的作案经历,这次罗娃更是得心应手——趁着黑夜,忍着剧痛,他牵着黄牛一会走土路、泥路,一会走柏油路、水泥路,因为这样可以给警察留下更多的线索,以方便自己尽快被抓。天亮的时候,罗娃走到了较远处的一个山脚下,警察很快循迹而至。

“我不想坐牢,但是我更想看病,警察抓住我的那一刻,我感到心里很踏实。你看,这样牛还给失主了,我也被抓了,我谁也没有伤害。”罗娃似乎很得意自己的设计。

罗娃这次被判了1年零10个月。例行身体检查时,病情被监狱的大夫发现——这

是在罗娃预料之中的。

江津区法院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04年9月开始的1年10个月刑期里,他们共为罗娃花去各种医疗费用3000元以上。

“无忧虑生活”很快到头了。罗娃离开了监狱,他不想离开这里。“我很想离开,因为我渴望自由。但我更不想死。对于我来说,没有生命,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老汉烧山自首只为坐监?

故意放火烧山一天后,71岁的流浪老汉李召坤(音)终于到派出所自首了。这不是因为他害怕被逮捕遭重罚。相反,李召坤正是因为曾听说放火烧山要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才放的火。

放火后忙下山找公安自首

11月9日傍晚,流浪老汉李召坤偷偷来到天河龙洞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后面山上。他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报纸,再用报纸接燃了干树枝。

霎时间,山上火光四起。

20时10分,龙洞派出所接获火灾警报后,立即组织村治保会队员和村预备役人员上山救火。大约20分钟后,山火被扑灭。过火面积达到一亩左右,部分树木被烧毁。

点燃山火后,李老汉立即下山寻找公安部门自首。直到昨天下午2时多,他才找到天河公安分局龙洞派出所。在回答民警询问他为什么要放火的问题时,李老汉明确表示:“我曾听说放火烧山可以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流浪。”

办不了身份证存不了钱

晚上7时多,记者在市森林公安分局的办公室内见到了李召坤。70多岁的李老汉头发、胡子全白了,穿着一件陈旧的黑毛衣,但还算整洁,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

李老汉告诉记者,他应该是湖北人,小时候正值日军侵华,3岁的他和父母逃离家乡,出来流浪。后来,父母在途中死了,自己无依无靠,10岁的时候独自一人流浪到了广州,一直生活到现在。在广州,他主要靠给人洗碗、抹桌子打工糊口,直到60多岁。

李老汉说,在广州生活的60多年里,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亲人。他靠打工赚了5万多元。但因为不知道出生地,钱也存不了,身份证也办不了,找过民政局,也不能安排,他只能不断流浪。

最近一段时间,李老汉靠捡破烂为生,平时就住在街边上。但他发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走路也不方便了,破烂又捡不多了,天气又越来越冷。“如果再生病或者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没有任何法子了。”他说。于是想到了能坐牢,吃住也就有保证了。

篇二:警察与赞美诗导学案

《警察和赞美诗》导学案

(C)

2、探究“欧亨利式结尾”的作用(B)

3、赏析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特点。(A)

4. 正确理解分析苏比人物形象,理解《警察与赞美诗》的现实意义(B)

自读研习法

讨论探究法

欣赏“欧亨利式结尾”和“含泪的微笑”的艺术特点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小说情节内容:(C)

三、体会苏比遭遇:(C)

四、探究题:当苏比在刻意做坏事想进监狱时,警察却没有理睬他;当他在赞美诗的感召下决心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送进监狱,你如何理解这种结尾?(B)

五、作者常常以"含泪的微笑"安慰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苏比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作者却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语、双关等幽默手段刻画他,将苏比的辛酸揉入逗趣的笑料,给作品带来"含泪的微笑"的效果。(A)

请从原文中找2-3处关于"含泪的微笑"的描写。

例如:把麦迪生广场比喻成"露天公寓"。把霜冻拟人化,说它将名片(飘落的枯叶)由"门公"(老北风)交给露宿的流浪汉。

六、苏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实中有 “苏比”吗?(B)

(苏比这类人有自身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的因素,在每一个不完善的社会里面都有这样的人,正是因为苏比这样的人的存在,促使我们不断的改革完善)

七、学习小结:

1、巩固课堂案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和“含泪的微笑”(B)

2、能默写文中的生字词(C)

练笔:面对苏比这个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我不禁想起了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你用“苏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开头,为狱中的苏比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话。(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显得十分美妙。

拓展阅读:

一名男子从1992年开始,不间断地犯盗窃罪而屡次进监狱。面对如此频繁的盗窃入狱,检察官问其为何不知悔改?竟答:为让监狱治病

罗娃的办法

2003年10月,罗娃第二次走出监狱。10个月后,他的老父亲离开人世。孑然一身的罗娃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甚至给自己定了“三年内开镇上最好饭店”的目标。

然而,病痛很快摧毁了罗娃所有的幻想。丧父之痛和五脏六腑的剧痛相互迭加,让身高1.78米的罗娃佝偻成一个矮子。

没有钱,只有病的罗娃想到了监狱,还有监狱里的大夫和药。

于是,他再次偷牛。

有了第一次的作案经历,这次罗娃更是得心应手——趁着黑夜,忍着剧痛,他牵着黄牛一会走土路、泥路,一会走柏油路、水泥路,因为这样可以给警察留下更多的线索,以方便自己尽快被抓。天亮的时候,罗娃走到了较远处的一个山脚下,警察很快循迹而至。

“我不想坐牢,但是我更想看病,警察抓住我的那一刻,我感到心里很踏实。你看,这样牛还给失主了,我也被抓了,我谁也没有伤害。”罗娃似乎很得意自己的设计。

罗娃这次被判了1年零10个月。例行身体检查时,病情被监狱的大夫发现——这

是在罗娃预料之中的。

江津区法院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04年9月开始的1年10个月刑期里,他们共为罗娃花去各种医疗费用3000元以上。

“无忧虑生活”很快到头了。罗娃离开了监狱,他不想离开这里。“我很想离开,因为我渴望自由。但我更不想死。对于我来说,没有生命,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老汉烧山自首只为坐监?

故意放火烧山一天后,71岁的流浪老汉李召坤(音)终于到派出所自首了。这不是因为他害怕被逮捕遭重罚。相反,李召坤正是因为曾听说放火烧山要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才放的火。

放火后忙下山找公安自首

11月9日傍晚,流浪老汉李召坤偷偷来到天河龙洞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后面山上。他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报纸,再用报纸接燃了干树枝。

霎时间,山上火光四起。

20时10分,龙洞派出所接获火灾警报后,立即组织村治保会队员和村预备役人员上山救火。大约20分钟后,山火被扑灭。过火面积达到一亩左右,部分树木被烧毁。

点燃山火后,李老汉立即下山寻找公安部门自首。直到昨天下午2时多,他才找到天河公安分局龙洞派出所。在回答民警询问他为什么要放火的问题时,李老汉明确表示:“我曾听说放火烧山可以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流浪。”

办不了身份证存不了钱

晚上7时多,记者在市森林公安分局的办公室内见到了李召坤。70多岁的李老汉头发、胡子全白了,穿着一件陈旧的黑毛衣,但还算整洁,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

李老汉告诉记者,他应该是湖北人,小时候正值日军侵华,3岁的他和父母逃离家乡,出来流浪。后来,父母在途中死了,自己无依无靠,10岁的时候独自一人流浪到了广州,一直生活到现在。在广州,他主要靠给人洗碗、抹桌子打工糊口,直到60多岁。

李老汉说,在广州生活的60多年里,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亲人。他靠打工赚了5万多元。但因为不知道出生地,钱也存不了,身份证也办不了,找过民政局,也不能安排,他只能不断流浪。

最近一段时间,李老汉靠捡破烂为生,平时就住在街边上。但他发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走路也不方便了,破烂又捡不多了,天气又越来越冷。“如果再生病或者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没有任何法子了。”他说。于是想到了能坐牢,吃住也就有保证了。

篇三:语文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 踌躇(chóu) 缂丝(kè) 马厩(jiù) 嶙峋(líng)

B. 嬗变(shàn) 惬意(xiè) 珍馐(xiū) 惝倪(chǎng)

C. 钳制(qián) 敕造(chì) 宁谧(mì)棕榈(lǚ)

D. 搭讪(shàn) 粜卖(tiào) 喋血(dié) 攻讦(jié)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美国的纽可(Nucor)钢铁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为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年销售额达40亿美元,挤身《财富》500强。

B.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藉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不是难事。

C.在工商文明下,无论是谁,都可以注册兴办企业,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企业家。

D.“京派老字号”是北京历史的“活化石”,600年历史的字号,历经几个朝代更叠,其兴衰变化是北京历史变迁的缩影。

3. 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天作之合(配偶) 沉沦之渐(沾染) 无人媲美(比得上) ...

B. 趋之若鹜(野鸭) 冥思苦想(用心) 长治久安(治理) ...

C. 少不更事(经历) 卓有成效(特别) 数不胜数(承担) ...

D. 不欺暗室(昧心) 殚精竭虑(竭尽) 熙熙攘攘(和乐的样子) ....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按理说,,现在的黑人不仅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 ▲ 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不过 ▲ 到非洲去看看, ▲ 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A. 然而 甚至 如果 还是 B. 因而 反而 只要 就

C. 因而 反而 如果 还是 D. 然而 甚至 只要 就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第二季”活动。

B.去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C.听说王教授要来学校给大家做讲座,师生们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学校报告厅就挤满了很多师生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D.今年的好青年海选活动继续采取组织推荐、社会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宣传、推荐、发现我们身边的好青年。

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B. 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

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 从这些研究中他发现,为什么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没有轮子比有轮子更好,为什么人类

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使用轮子?

D. 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

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

7.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

A. 苏比站定了不动,丽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借代)

B. 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比喻)

C.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反

语)

D. 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通感)

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 ..

A.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议论)

B.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描写)

C.化妆舞会是豪华而高贵的,不仅迎合那些一直统治着巴黎的冒险家的癖好,而且吸引着德国的上层人物。(抒情)

D.蝉的隧道大都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根据土质而略有弯曲,但总近于垂直,上下畅通无阻,底端却是完全封闭的,形成了略为宽敞的地穴。(说明)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文学是灯》散文 铁凝 中国

B.《警察与赞美诗》 小说 亨利希·曼 德国

C.《寂静的春天》 说明文雷切尔·卡森美国

D.《雷雨》 戏剧 曹禺 中国

10. 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祝福》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

礼教吃人的本质。

B.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景为重点,情为衬托,景是诗人寄兴之所在,情是诗人改造世

界之志的归宿。

C.《冰河英雄》现场内容和事后采访内容交替表现,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互交错,新闻

性和文学手法巧妙结合。

D.《神的一滴》朴素的文字和细节化的描述中包含着无尽的哲思,表达了作者悠远的生命感想。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样

的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1.所选文字的论点是( )

A.咬文嚼字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

B.咬文嚼字是指在阅读或写作文学作品时,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咬文嚼字看上去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其实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咬文嚼字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字有直指的意义,也有联想的意义。

12.所选文字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比喻论证 B.归纳论证

C.举例论证 D.类比论证

13.下列对选文表述正确的是( )

A.“视之,石也”是倒装句。

B.“凡多三石字”中“凡”字的意思是“大凡”。

C.所选文字中所说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作者认为王若虚改“李广射虎”从表面上看似乎简洁,实际上变得索然无味。

14.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朱光潜是著名美学家、翻译家。安徽铜陵人。

B.课文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但缺乏文学色彩。

C.夹叙夹议是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的表达特点之一。

D.课文的结构特点是步步推进,逐层深入。

(二)

在这些化学药品中,有许多被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

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他现代行话称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 ...

这些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现在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几乎普遍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形成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

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剧毒物质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剂”,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①

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②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便逐步升级,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经演化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 “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③它源于尼安德特人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石器时代的科学。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

是我们的一大灾祸。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④

——选自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15. 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一项是 .

A. 化学药品的使用情况

B. 化学药品的深层危害

C. 化学药品的使用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D.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错误认识进行了批判

16.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 逻辑顺序 B. 空间顺序

C. 时间顺序 D. 程序顺序

17. 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选文中“战争”一词,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发明、生产化学药品的不满、憎恶之情。

B. 选文中“或许”、“似乎”都有不完全肯定之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C. 选文中的“数千种”与“屈指可数”形成强烈对比,指出人类对化学药品的滥用。

D. 选文中“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

18. 下列对选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句①一针见血地指出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

B. 句②以“永无终点的螺旋”作比,指出滥用化学药品的情况会逐步升级,化学药物使用

会陷入恶性循环。

C. 句③指出“控制大自然”的本质是人类以自然为中心的征服自然的心态。

D. 句④揭示了化学药品的滥用最终导致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19. 联系全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寂静的春天》作为环保运动的里程碑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B.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阐述事理,通俗易懂。

C.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它还融说理、抒情于一体。

D. 本文标题的用意在于形象化地告诫世人:要正确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正视我们所面

临的严酷现实和悲剧性的结果。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20.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惑而不从师B.引而不发

C.舍瑟而作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 ) ..

A.鼓瑟希,铿尔 B.宁许以负秦曲

C.善刀而藏之D.张良出,要项伯

2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句读之不知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D.苟以天下之大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且庸人尚羞之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风乎舞雩 D.项伯杀人,臣活之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思厥先祖父 ....

C.小学而大遗 D.刀刃若新发于硎 ....

25.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回归清新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B.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C.《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写作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D.《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

(一)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6. 请补出该诗的颈联。(2分)

27. 从炼字的角度,说出颔联中“垂”、“涌”二字的精妙之处。(2分)

28. 请写出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的含义。(2分)

29. 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1分)

(二)

①我想一座城市如香槟泡沫般璀璨的灯火里,一定有一盏应该属于文学。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②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在阅读中国和外国文学名著并不能公开的背景下,我以各种可能的方式陆续读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普宁、契诃夫、福楼拜、雨果、歌德、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汀、梅里美、司汤达、卡夫卡、萨特、伯尔、海明成、厄普代克、川端康成等品貌各异的著作。虽然那时我从未去过他们的国度,但我必须说.他们用文学的光亮烛照看我的心,也照耀出我生活中那么多丰富而微妙的颜色——有光才有颜色。而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李贺的那些诗篇,他们的意境、情怀更是长久地浸润着我的情感。③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选自铁凝《文学是灯》

30. 选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2分)

31. 选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外国作家,请选出其中两位作家,并写出他们各自的一部作品。(2分)

32. 所选文字由①②③三个层次构成,请概括各层的大意。(3分)

33. 联系全文,说出“文学是灯”在结构上的作用,并作简要阐述。(3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伶官传》序


警察与赞美诗原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88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