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意林高中学科那些事

时间:2017-02-23 06:26:2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高中语文第一课

高中语文第一课:走近语文,开启幸福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张春红

教学目标

1、师生互动,增进了解:彼此信任、互相欣赏的师生关系是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2、使同学们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意义: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阵地,惟有将这两大阵地联通起来,才可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也才可实现学生语文成绩的飞跃与素养的全面提升,开启未来幸福人生等目标。

3、帮助同学们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联通阅读与写作,联通课堂与生活,联通语文与未来!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常规意义的理解与实现方法的讲授。

教学过程

总领问题:如何学好语文?

总的答案:只要有爱!(不同鲁迅的《伤逝》,爱要广博;《尼罗河上的惨案》富含深意的结尾:经历了谋杀之后人们带着各自的欢喜与悲伤下船离去,而这时候,立于船舷望着众人的大侦探波罗意味深长地说:“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爱她。”然后镜头拉远,碧海蓝天之中,唯余这一声悠长的叹息!→语文最大的心愿是要人爱她! )

如何去爱?

1、爱语文→爱一切学科,爱科学,爱做事(做事)

语(言吾)(吾言)(吾口说吾心,吾手写吾心)(巴金《随想录》)

文〖子曰:“质(质朴,内在的仁德)胜文(文饰,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则野,文胜质则史(虚浮不实)。文质彬彬(相杂适中,比例适当),然后君子。”即文.化的积累;)(文雅,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文明,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

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语文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2、爱吾师→爱人(做人)

姓,张,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弓 长,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名,春红,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写于北宋时期,即南唐灭亡之后。李煜在被囚禁时,经常遭受宋帝的监.

视和呵斥,他不敢在词里直抒胸臆。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人生就如东逝的长江水,流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叶嘉莹(南开博导):他写出来所有的,我们生命的短暂,这样的悲哀和痛苦。

链接: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学生眼中的张老师

3、爱行动→语文学习方法(阅读积累+写作实践) ....

A. 明考试内容(09-13年广东高考语文卷,变与不变)

B. 明学习内容(课堂·每学期两本书:必修1必修2,字词句篇、古今汉语、

古今中外文化)〖生活·勤查词典3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几版无所谓,书名不可错一字,商务印书馆,王力)/经典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时尚阅读: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看天下、意林等,网站如:新华网的新华评论、人民网的人民论坛和人民文摘、光明网的文艺评论、凤凰网的凤凰评论)/练字〗

C. 明学习方法(天语与红粉)〖@关于天语:摘记+感悟(同时练字);说出你

的所见、感、思、想,即小练笔,每周一篇800字以上;以上两项合计每周4页以上;每周小组互读互评,评出等级并推荐优秀句、段、文,可复印或摘抄交并且张贴到科代表买的班级共用的“天语本”(A4)本上,标明日期、组别、作者或推荐者等,期中期末评选出优胜组和优胜个人。@大作文:每两周一篇大作文,写在作文本上,评分及讲评@课前读书:预备铃响前后三分钟,读古代诗文(为主)或现当代美文;@天语讲坛:本学期讲述《论语》,以学号为序,依次讲述“论语”原文及自己的理解感悟,轮到的同学要将讲授内容写在自己的天语本上,关键语句课间抄在黑板上,全班都要记录到天语本里。1-3分钟。〗

4.布置作业:预习第一单元·准备“讲述自己的故事”

5.小结寄语: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新的学期,崭新的生活,让我带着

你们,一起走近语文,去开启幸福!

篇二:意林

《意林》 2006年05期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鸿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因为我得到它们的时候,一生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半,剩下的时间,不够我把它做完的了。做学问,就要从年轻的时候着手,我要是交给你一件半成品,不如让你从头开始。

原委是这样。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时传下的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藏在书楼里,难得一见。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从强盗手里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说,财宝再多,再贵重,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富豪说,莫非壮士还要取了我的命去?壮士大笑说,我不是要你的命,是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的正午,你必得完璧归赵。说罢,命人从嵯峨的木制书楼里,将饱含檀香气味的医书,捧了出来

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书是孤本,时间又那样紧迫,萤萤灯火下,抄书人目眦尽裂,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壮士把医书还了富豪,长出一口气,心想从此以后,便可以用这深锁在豪门的医学宝典,造福于天下黎民了

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看,才知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亟须严谨稳当。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漏得古怪,寻不出规律,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呢

壮士造福百姓之心不死,急急赶回富豪家。想晓以大义,再请富豪将医书出借一回,这一次,请行家高手来抄,定可以精当了。当他的马冷汗涔涔到达目的地时,迎接他的是冲天火光。富豪家因遭雷击燃起天火,藏书楼内所有的典籍已化为灰烬

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没有人敢用上面的方剂,也没有人舍得丢弃它。书的纸张黄脆了,布面断裂了,后人就又精心地誊抄一遍。因为字句的文理不通,每一个抄写的人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将它订正改动一番,闹得愈加面目全非,几成天书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它们,是它。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再来辨析正误了。

祖父看着两本一模一样的宝蓝色布面古籍,费了斟酌。就像在两个陌生的美女之中,挑选自己终身的伴侣,一时不知所措。

随意吧。它们难度相同,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曾祖父催促。

祖父随手点了上面的那一部书。他知道从这一刻,这一个动作,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同一种缘分,紧紧地粘在一起。

好吧。曾祖把祖父选定的甲册交到他手里,把乙册收了起来,不让祖父再翻。怕祖父三心二意,最终一事无成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皓首穷经,用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将甲书所有的错漏之处更正一新。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那册医书就像是一盘古老石磨的轴心,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凡是书中涉及的知识,祖父都用全部心血一一验证,直至确凿无疑。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

按说祖父读了这许多医书,该能成为一代良医。但是,不。祖父的博学只为那一册医书服务,凡是验证正确的方剂,祖父就不再对它们有丝毫留恋,弃而转向新的领域探索。他只对未知事物和纠正谬误有兴趣,一生穷困艰窘,竟不曾用他验证过的神方,医治过病人,获得过收益

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祖父把眼睛从书上移开,目光苍茫,好像第一次发现自己已走到生命的尽头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

但敬佩之情只持续了极短的一段时间。远方出土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是那样令人震惊

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同古简完全吻合

也就是说,祖父凭借自己惊人的智慧和毅力,以广博的学识和缜密的思维,加之异乎寻常的直觉,像盲人摸象一般地黑暗中摸索,将甲书在漫长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错误,全改正过来了

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项奇迹

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古书已经出土,正本清源,祖父的一切努力,都化为劳而无功的泡沫。人们只记得古书,没有人再忆起祖父和他苦苦寻觅的一生

讲到这里,朋友久久地沉默着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深深地叹息说,如果你的祖父在当初选择的一那瞬间,挑选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啊

朋友说,我在祖父最后的时光,也问过他这个问题。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

祖父在上天给予的两个谜语之中,随手挑选了一个。他证明了人的努力,可以将千古之谜猜透

这已经足够

毕淑敏:写作在生命更迭之外

中华读书网

毕淑敏是平和的。她的宽容与和善,不仅体现于文章。“三·八”妇女节前夕,我采访她时,她刚刚搬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她首先想到的是为母亲滕出一间房。她还因为书稿太多、要麻烦搬家公司多搬很多趟而感到很不过意;同时又要考虑搬了新家的行车路线,想着早点儿上课,千万不能迟到——总之是那种人到中年万事忙的感觉,但却有条不紊,事事都考虑到了。她说:“我搬了新家,首先要做的事儿就是把妈妈接过来一块儿住。我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可以给妈单独布置一间房,并且按她的意思把墙刷成玫瑰红的颜色,我觉得上了

年纪可以随心所欲用各种颜色,妈有这个特权。如果一个人爱世界,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的母亲。”

你无法不敬重一个热爱自己母亲的人。何况她的爱心并没有局限于母亲。生命思考和母爱主题是一直贯穿在她的小说创作中的,无论《红处方》还是《血玲珑》。对此,毕淑敏说:“我是女性、母亲,还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总能感到母亲们在生死抉择之际不可理喻的母爱。医生的职业使我看惯了生命更迭,一次次被触动。在西藏的经历加强了这种感受:生命本身是特别复杂的过程,人类遭遇挑战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生命。”

毕淑敏出生于新疆,半岁时随父母返京,1969年参军,是以特等甲级的身体状况被派往西藏。专职写作之前,毕淑敏从事了22年的医生职业,至今仍对医生的职业充满热爱和敬畏之情。1980年返京后,她被分到工厂医务所任主治医生、所长。一直到1991年从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出于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敬重,才脱离医生专业,专门从事写作。1998年起,正处在写作黄金时期的毕淑敏放弃写作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读书,并非为了要“充电”。做医生是从生理上认识人,写作中对人的认识主要是针对人的社会性去探索,而读心理学,可以使她超越以往的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经验深入人类的心理层面,更清醒、

客观、系统地认识并把握人的复杂性,这其中也包括认识和把握自己。医学、文学、心理学,毕淑敏在这三个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人的全面关怀。

毕淑敏是平和的,同时她的语言却妙语连珠,每每令人捧腹。有一次她谈到自己在北师大上学时的经历,那时,她还是硕士研究生班的班长。她说自己每天奔波在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像小儿郎一样;吃遍了北师大从学一到学四的所有菜,只是排队让人受不了,因为别的同学可以加塞,但是她却没有那么庞大的同学队伍。令自己稍显尴尬的是,每次端着饭盆去打饭,人家都以为她是老师??校园里的毕淑敏经常遇到拿着书本请她签名的学生。有些同学对她说:“我知道你在这里读书,总希望有一天能碰到你,果然就碰到了。”有的同学甚至拿她打赌,一个说是,一个说不是,“毕淑敏怎么会在食堂排队打饭呢?”她一边对我说,一边开心地笑。

其实重新回到校园,毕淑敏有着太多的感受。她已经习惯了相对自由甚至有点“懒散”的写作,又要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这些已经很陌生。医生是个严谨、细致、真实的行当,没有一点浪漫主义,从医生到作家的跨越很大,完成这个转变,对毕淑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今,她又由作家成为“学生”。毕淑敏说:“面对新的领域,不能说从0开始,也是从1开始。”原来的写作是凭个人角度的体验、观察,学心理则是上升为科学学习。她希望从人的心理方面更多地接触整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色人等,这两年她将中短篇小说创作全部放下,非常努力、吃力地在学。努力是一种状态,吃力则是因为心理学是非常系统的学科,她没有心理学本科的学位。

毕淑敏对自己要求有些苛刻。因为自己在北师大上课,几年间也就迟到过一次,但她还是特别遗憾。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毕淑敏颇有些人缘,她有些自豪地告诉我,自己曾是硕士班的班长:“可能众望所归吧!”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副班长当助手,班里的组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导师是美国心理学专家,为人做学问非常严谨,但对毕淑敏评价很高,他说,自己教过很多学生,很少遇到像毕淑敏这样努力的。她基础不是很好,提高进步最大。

其实毕淑敏的学习并没有缜密的计划。1996年她写完《红处方》,正处于非常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候正好有学习的机会,她便选择了后者。“10年以前我就有文学硕士的学位,所以再学心理学不是想拿什么学位,而是想丰富自己,更客观地丰富自己作品的角度。”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探索的过程,是对自己、对人生的探索,这个过程是很快乐的,可以让自己更加清晰地把握自己,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创造,跟在别人的后面学习,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新的道路,更多地用于自我的创造。毕淑敏借用鲁迅的话比喻自己学习的目的:鲁迅说,我时时在解剖别人,也时时在无情地解剖自己。我是通过分析和了解别人和自己,更清晰地透视到事物的背后,更清楚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坚定对自己内在的判断。

学习间隙毕淑敏完成了《爱怕什么》,书里涉及很多心理学的知识。她说,现代社会多元化,人们对自己心理的关怀越来越凸现。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快乐、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孤独,人要寻找生存的意义,这些本质的东西在满足了温饱需求后会更强烈地冲击人的思维。中国的心理学基本是引进的,西方的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把握和研究有系统的知识,但对东方人来说未必完全合适,学习过程中,毕淑敏希望将感悟与更多的人分享。

今年初,毕淑敏又创作出《血玲珑》。这是一个复杂故事:卜绣文的女儿夏早早患上了绝症,骨髓停止造血,医生提出了名为“血玲珑”的医疗方案: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夏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新生儿的骨髓挽救夏早早。在“血玲珑”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篇小说将母爱、恋情、伦理、高科技等诸多现代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一对对复杂的矛盾,书的结尾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很令人疑惑。毕淑敏对此的解释是,自己的小说并非研究医学,它的核心问题是探讨高科技对人的生命的干预。《血玲珑》包含了伦理、科技、言情等多种因素,还有一个通俗曲折的故事外壳,毕淑敏说:“出版社编辑评价《血玲珑》是“大雅大俗”。有的读者会被故事的悬念牵着走;也有读者能领会其中生命的内涵、科学的两难处境等话题。我希望传达出自己的思索和忧患。”

篇三:高中语文教学感悟

高中语文教学的感悟

庆城县西川中学 俄娅楠

2013年,荣幸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了8年的初中语文,面对高中学生心里感到特别困惑,不知从何教起。于是我每节课都准备的相当“充分”,每节课都是我展现自我的舞台。然而似乎有些不对……课堂是我自己的舞台,学生只是观众。通过听课,学习新课标等理论知识才发现课堂是师生共有的课堂,是师生沟通交流的课堂,而且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师仅仅是个引导者。

这已是第四年开始了,静下心来,将这三年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

一、教学中存在舍本逐末的现象。过多地强调了技巧,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私下与学生谈起高中语文学习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会说只学会了做题。学科教学走到这步境地,我分析有两种原因:其一,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其二,囿于语文高考的试卷模式。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们

把语文学科分成几大板块,弄得七零八散,与真正的文学早已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教学中,语文素养真是无从谈起。其三,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差,基础差,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

基于此,我该做怎样的努力呢?语文教学该做怎样的改变呢?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课堂上学习枯燥的文言知识时,学生的反应普遍不强烈,也就是考试的压力和上进心驱使着在听。 而在上阅读课和一些交流性的课时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学生也能在自由的阅读和跟老师平等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想其中一点,首先要增加阅读时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课外“经典”,活跃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阅读课外经典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单一的教材走向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课外读物。我将学生的课外经典阅读分为两条线进行:一条是寒暑假的课外阅读,一条是每天的课外阅读。在日常的课外阅读中,我除了要求学生阅读必修、选修模块指定的名著导读书籍之外,还要求学生尽量订阅或借阅《读者》和《意林》等课外杂志。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使学生领悟许多哲理思想,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对文章的鉴赏水平和阅读能力。在寒暑假的课外阅读中,我一般要求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一至二本,例如《爱

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自清散文》《鲁迅文集》等等。

二,学习环节的缺失。注重课堂授课的收效,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

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因而老师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放弃尝试,经常就会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地尝试浅尝辄止,课后地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的规定形同虚设。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中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还要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提高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中表现自己,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取自信,从而追求新的成功。

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总结中,我让学生设立了积累本,不管是课上的笔记还是课前检查、课后整理都写在这一个本上,这样就有了针对个人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推行的“导学案”形式,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以及课堂学习这几个环节上能环环相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真正充当起的主人。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仅仅是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愿意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三,上课像开会——只为统一“思想”。过多地突出了教师预设的意旨,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我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体现着主角身份——“满堂灌”,生怕自己讲不全面,从而导致课堂缺少灵活性和现场性,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很多学生把语文学习当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最后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厌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些尝试:

1、选取课文中的要素,创设情境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每节课都有所取舍,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运有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情境地,使每节课都有亮点,每节课都有高潮。

2、深化认识,净化心灵,将知识更新转化为智慧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教授知识,教师需要多与学生沟通。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群

体活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转换之中。这种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才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在备课要精心设计,注重激发学习兴趣,把课堂构建成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帮助学生去发现,引导他们而塑造他们”。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和谐平等的情境,则便是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着一个学生整个人今后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使其具备最起码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开启一扇成功的大门。而作为一名刚步入高中的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还很多。


意林高中学科那些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77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