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国好人推荐材料

时间:2017-02-22 07:55: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推选好人事迹材料 2

最美xxx人事迹材料

--记xxx一中队队员xxx同志

xxx,男,44岁,1967年4月8日出生于xxx县成家庄镇艾掌村。自2006年进入xxx工作以来,xxx同志一直保持着务实、执着、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在城管事业上,将自己的全部汗水挥洒在xxx这片热土上。

“朴实的人最可敬,朴实的人比常人多的不仅仅是一份憨厚实在,更多的是一份对信念的执着和一种锲而不舍、奋发图强的精神。”这种朴实人的性格在xxx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在7年的城管工作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岗位,牢记职责,认真履职,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宁愿自己多站会岗、吃点苦、受点累,也不愿清闲自在、庸庸碌碌的活着。即使在家庭重负压肩的情况下,他更是以自己特有的韧性,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地将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精细、更加做完善。

“他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现在想闲都闲不来,不做工作心里直发慌。”和xxx搭档过的队友都这么评价他。在工作中,他身影总是忙碌着,我们极难看到他清闲的面孔。作为队员,白天他在辖区内忙碌地巡查着市容市貌,不断地

纠正着占道经营、跨店经营,不断劝导教育着游商小贩进入市场,不断地要求市民规范停放非机动车,清洗门店卷闸、粉刷墙壁、更换破损的广告牌匾等琐碎繁重的工作在他手中都犹如算盘上的珠子,上下自如。无论在烈日暴晒的三伏天,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三九严寒,他总能按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尤其是在有重要任务的情况下,连续四五天不合眼不休息是常有的事,但在他身上从未发生过因病、因天气而延误上班。夜晚,是他最忙碌的时刻。在晚上七点钟至十点钟的时间段里,往往是游商小贩频繁出没的时刻,也是违法建设行为的高发期。 为了能更好地维护城区靓丽、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确保辖区内无违法乱修乱建,他与队友们采用徒步的方式,深入辖区纵深处,挨家挨户细细巡查,同时不断地宣传政策及城管法律法规,特别是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始终能够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化执法,在群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xxx城区经济飞速发展,建筑事业如火如荼,诱发了部分市民不顾城区建筑规划大局而的违法修建,牟取巨额的非法之利。为了彻底遏制住这股违法修建之风,他经常主动请求队领导准许其加班,独自一人坚守在违法修建点,高度负责地监视着违法修建行为,时至半夜3点仍有有他与队友们在对讲机上互相交流工作信息的声音。他这种拼命忘我、一心为公的工作作风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在2011年的“三项整治”中,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一

中巷口的市容秩序整治工作中,他与队友们一同冲锋在前,奋战到底,一同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竭力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一中巷口的拆迁是当时县委政府明确的年度重要任务之一,全面提升一中巷口的市容市貌刻不容缓。在拆迁过程中,执法困难重重,暴力抗法者颇多,每天都有城管执法人员收到不明人士的恐吓威胁电话,但xxx同志从未因此而畏难而却,始终坚信自己是在做有益于xxx人民的事。经过连续五天五夜奋战,使得一中巷口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在拆除闫家圪台和贺家沟北路之间巷内违法修建的临时厕所时,他更是不惧威胁,严格执法,与队友们一举将这一群众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拿下,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片欢呼。抡着大锤拼命工作的他,就是当时“三项整治”活动中城管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在精益求精的工作中,他也饱受伤痛,至今他的鼻梁上还留着当时整治户外广告时被突然掉落下的牌匾砸中留下的深深疤痕。疤痕越深,人们也会记得他越清。在队员们的眼中就是一杆旗,一杆屹立不倒、充满感召力的城管之旗。大队领导也都一直非常认可他的工作业绩,时常在大会上表扬他,并在日常的队伍管理中常常教育队员要以他为榜样。因xxx同志工作业绩突出,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荣获大队“城管标兵”和“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在不断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能力的同时,xxx同志特别爱学习,虽然他只读过几年小学,认得的字也不多,

但他从未因此而放弃学习的机会。他知道知识少、学历低是自己的软肋,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走在城管队伍的最前列。在工作中,他与同事们打成一片,主动请教别人教给他知识,不断地摸索前进;在家里,他与孩子学成一团,相互教育相互学习,不断充实着自己的综合知识。最终他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取得了期盼已久的大专文凭,令全体队员刮目相看。

xxx在工作中极少谈及自己的家庭,也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延误工作。其实他的家庭状况一直不好,自打结过婚后就没能过上清闲的日子,老老少少十余口人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得他自己一个人解决。他的老父亲和母亲都因年迈,疾病缠身,早早地丧失了自我料理能力,常年躺在病床上;妻子在年轻时患过脑梗塞,最终留下了精神衰弱的后遗症,至今出门都辨不清东西南北;十九岁的女儿也因先天疾病致使智力未能发育完善,失去了像正常儿童天真无邪、快快乐乐地成长的机会;另外他还有一个年过六旬的哥哥,至今仍单身一人,也需要他时不时地过去帮忙照顾。xxx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自家临近的小摊点买点便宜的蔬菜和水果,再买点生活的必用品,然后踏着骑了将近八年的小电瓶车回家。一回家便开始忙活,挑水、洗菜、烧水、和面,在做熟饭后还得亲自将碗筷端给父母和妻儿。有时候老父亲就像个孩子似的,不愿意吃饭,还得他时不时地哄哄,一口口

地去喂饭。每天等收拾完锅碗瓢盆都基本上到晚上10点钟了,四个小时他都不曾清闲过。有时候他还得熬夜把家人早就换下,而自己没空去洗的脏衣服进行清洗,并在第二天早上早早地醒来,将已晾干的衣服收拾进衣柜,然后再出去准备第二天家里的所需的一切东西。尽管如此劳累,但他总能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单位。

xxx的生活每天都是如此,忙忙碌碌、平平淡淡。他对亲人的爱真的如海一般深。特别是在他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不久后,他又把老丈人和丈母娘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料着。两位已过八旬的老人看着女婿这么孝顺,总在人们夸xxx时开心得掉眼泪。这一照顾就是5年,其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就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大爱无疆啊!

xxx自己一人独挑大梁,克服重重困难,将全家老小的衣食住行问题打点得妥妥贴贴。即使早年因从事煤矿工作而砸断过脊柱,不能做持续做重活,他也从未向队友们流露过自己的苦处和无助。不论困难有多难,不论生活有多艰辛,不论自己吃的苦有多多,他始终一个人默默地支撑着,为这个家撑起了一顶快乐幸福伞。

xxx同志当之无愧为现今xxx城管人中的“好人”,他用自己朴实的实际行为向所有人证明了他是“强者”,是工作的强者,是生活的强者,更是年轻人心中的强者。

篇二:敬业奉献好人主要事迹材料

敬业奉献好人主要事迹材料

罗丹,女,29岁,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毅然参加该年度由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计划,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在震后的汶川县志愿服务一年。初到汶川时,住的是救灾帐篷,吃的是方便面,断电断水,交通瘫痪,余震和泥石流不断。哪怕条件再艰苦,她也从未退缩过,毅然和当地群众一起投入到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去。结束志愿服务时,她还被汶川县委评为“汶川县优秀志愿者”。

她从2011年10月起,进入南岸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工作。在这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她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以不怕吃苦、认真负责、勤学好问的态度,获得了单位领导及同事们的认可,并快速地从一名普通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合格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

该同志主要的特点有:

一、勤学善思,素质高。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除了需要必要的医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自进入单位以来,她像海绵一样不停吸收着各种知识。通过看书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实践中积累摸索、向老同志虚心求教等多种方式,从掌握法律知识到现场快检操作,从违法案件查处到公文写作要求,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工作能

力。学习中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获,为新形势下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操作方面,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业务通”和“多面手”。

二、爱岗敬业,作风实。她总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图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扎实,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每一个任务,勤勤恳恳,从不“讨价还价”,也不“挑肥拣瘦”。特别是在她成为饮用水卫生监督组的负责人后,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任务重、人手少,往往一项工作没完成,第二项、第三项工作就接踵而至。为了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完成创卫资料的整理,她曾连续3天加班到晚上十点多,被领导催促着才肯下班,但下班时仍抱了一大堆资料回家去整理;为了对辖区的农村水厂进行抽检,她总是一大早就出门去,下午四五点钟才能回到单位上,一天的行程达120多公里;为了完成以20天为一个检查周期的游泳池水质抽检,她总是不分上、下午的,顶着重庆那40多度的高温和明晃晃的烈日,穿梭在辖区内80多家游泳场所里。不推诿不抱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

三、创新思路,业绩佳。作为单位里代表新生力量的一员,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也在她身上有

着体现,特别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方面尤其明显。通过信息化办公的引入,使她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光是2012年,她就完成了日常监督户次数达1299户,并进行公共场所及饮用水的现场快速检测达101户;她还由于熟练掌握了各种现场快检操作,曾代表单位接受了媒体关于游泳池水质快检、中央空调检查机器人的使用以及洪灾后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等相关内容的多次采访。

她用自己一贯的优异表现努力践行着自己的工作抱负:没有豪言壮语,不一定要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冲锋在前、任劳任怨。朴实无华的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践行着卫生监督工作“执法公允、服务于民、护卫健康”的核心价值。

篇三:2014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2014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获得“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师昌绪;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此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于敏:报国心皎洁

于敏

主要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

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朱敏才、孙丽娜:为霞尚满天

朱敏才

主要事迹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他们的足迹9年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辞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赵久富

主要事迹

赵久富,男,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将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颁奖辞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张纪清:涓滴见沧海

张纪清

主要事迹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颁奖辞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陶艳波:爱子心不尽

陶艳波

主要事迹

陶艳波,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颁奖辞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木拉提〃西日甫江:忠诚印寸心

木拉提?西日甫江

主要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中国好人推荐材料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68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