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兔和猫主要内容

时间:2017-02-22 07:52: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初中阅读

【内容简介】

《新语文读本》(初中卷1)(修订版)的编写作为一项学术工作来做。无论是读本的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串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中学语文教育学的追求。之所以命名为“新语文”,也是为了突出这种追求的自觉性与实验性。

【目录大纲】

一 开学·开卷·开笔

亚米契斯 告别

霍普特曼 上学的第一天

梁从诫 小耗子 上灯台

聂绀弩 七十年前的开笔

二 我的家

老舍我的母亲

拉迪奇科夫 我的爸爸

刘庆邦 妹妹不识字

三 我这样长大

龙应台 放学

华飞 我这样长大

华安放手

四 出众的儿子和他们的父母

贝利 第一千个球

迪洛瑞斯·乔丹 迈克尔.乔丹二三事

阿彻尔·华莱士一位伟大总统的伟大母亲

五 走进大自然

普里什文一年四季

清少纳言 四季的美

宫城道雄 四季的情趣

宗璞冰的画

六 观察小生命

张晓风 小蜥蜴如何藏身在草丛里

儒勒·列那尔 自然纪事(选读)

威廉·科贝特 鸣禽

约翰·希拉贝 鸟的风度

周作人苍蝇

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二)

七 看山看水

凌叔华 从小就爱山

威廉.福克纳 山

鲁迅 好的故事

沈从文 白河风光

八 足不出户

伊林 屋内旅行记

九 神话的永恒魅力

十 乘着歌声的翅膀

十一 古老的歌谣

十二 唐诗的压卷之作(上)

十三 《三国演义》里的神威

十四 《西游记》:童话的天真世界

十五 漫说语文一:汉语的魅力

十六 汉语趣谈一:对联

2.新语文读本 初中卷2(修订版)

【内容简介】

《新语文读本》(初中卷2)(修订版)这套读本,中国作品约占十分之七(古代和现当代约各占一半),外国作品约占十分之三。诚如歌德所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今中外许多比较权威的选本,部分地汲取了它们的成果。但更多的是凭我们的眼光自己“拿来”,选了不少从未引起选家注意的作品。篇目的取舍,我们曾广泛征求各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专家们往往是在重新通读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再三斟酌,提出了极其宝贵的建议。这种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让人深为感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部分中学生参与了拟定选目的工作,他们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目录大纲】

一 身边的人

芦焚

邮差先生

舒婷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萌娘

秋天的钟

二 燃烧的心

高尔基

燃烧的心

王尔德

夜莺与蔷薇

三 我爱大海

曾卓

海的梦

洛尔伽

海水谣

堀口大学

海景

冰心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的话

德富芦花

大海日出

四 步入艺术之门

丰之恺

音乐的表情

钱马与风筝

赤栏桥外柳千条

五 走近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

我的信念

怀念比埃尔

艾芙·居里

居里夫人传

六 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

爱好昆虫的孩子

杏树夜蛾

附 鲁枢元

生命诗篇

七 文学中的马

布丰

杜甫等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骏马

韩愈

马说

八 捕捉瞬间感受与感悟

冰心

小诗选

纪伯伦

沙与沫

松尾巴蕉 夏目漱石

日本俳句六首

九 童话世界里的“名人”

十 寓言中的人类智慧

十一 魏晋少年风采

十二 漫画与漫话

十三 唐诗的压卷之作

十四 《水浒传》里的战争智谋

十五 漫说语文二:文字与书的故事

十六 汉语趣谈二:绕口令及其他

【内容简介】

《新语文读本(初中卷3)(修订版)》的编写作为一项学术工作来做。无论是读本的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串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中学语文教育学的追求。之所以命名为“新语文”,也是为了突出这种追求的自觉性与实验性。

【目录大纲】

一 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颂

◎歌德 致我的母亲

◎海涅 献给我的母亲蓓?海涅

◎米斯特拉尔 忆母亲

◎里柯克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二 家书抵万金

◎傅雷 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给女儿的信

◎赫尔岑 给儿子的信

三 门与窗

◎钱钟书 窗

◎卡夫卡 临街的窗子

◎李渔 开窗莫妙于借景

◎莫雷门

◎邓云乡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节选)

四 观察与发现

◎里斯特 编 莱奥纳多?达?芬

五 美丽的天鹅

◎布丰 天鹅

◎叶芝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

◎弗林特 天鹅咏

六 生活的情趣

◎汪曾祺 五味

◎夏丐尊 谈吃

◎贾平凹 弈人

◎梁实秋 下棋

七 彬彬有礼

◎阿兰 礼貌二题

◎梁实秋 旁若无人

八 迷人的安徒生

◎安徒生 海的女儿

◎帕乌斯托夫斯基 夜行的驿车

附林桦 用剪刀写作

九 聆听泰戈尔

◎泰戈尔 飞鸟集(选读)

吉檀迦利(选读)

莫哈玛娅

十 探险者的生命之歌

十一 听孔夫子上课

十二 唐诗的压卷之(下)

十三 宋词的两种风格——晓风残月婉约词

十四 古今意趣

十五 古代笑话三则

十六 漫说语文三:阅读与写作

十七 汉语趣谈三:隐语

4.新语文读本 初中卷4(修订版)

【内容简介】

《新语文读本》的编写作为一项学术工作来做。无论是读本的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串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中学语文教育学的追求。之所以命名为“新语文”,也是为了突出这种追求的自觉性与实验性。

《新语文读本》与现行教学的体制相适应,分初中、高中两个部分,按照学生学习、领悟言语的阶段性特征与需要,心理、情感、智力诸方面的发展,以及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需要,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

“新语文”之“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首先是编写指导思想——语文教育观念。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直接来自他的读写听说实践。其中,阅读是基础,是关键。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因此,这套读本并不依循此前所有同类读物所恪守的语言知识、阅读写作知识的逻辑秩序,而按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成长发展的不同特征和需要进行编选。入选的作品主要不是作为语言知识、阅读写作知识的例子,而是读者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希望通过这座桥梁,能够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的言语中去倾咱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情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

篇二: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第二节鲁迅

第二节 鲁 迅

【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

【 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识记>

第一篇论文:1907《人之历史》

短篇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 《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热风》 、 《坟》 、 《华盖集》 、 《而已集》 、 《华盖集续编》 、、 《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准风月谈》、 《伪自由书》、 《集外集》、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且

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 《两地书》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等。

【 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运用>

? 他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曾分别收入了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出版的《呐喊》和1926年8

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两本小说集中。

? 《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杰出成就;

? 《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的农民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

? 《孔乙己》、《明天》、《祝福》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

? 《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

? 《肥皂》、《兄弟》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色彩

【鲁迅的思想特点】<领会和简单应用>

鲁迅的思想是中国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

家”、“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具有丰富复杂、博大精深的特点。

1、 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

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

2、 个性主义思想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他所强调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主

张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受尼采思想影响的痕迹。但鲁迅主要是从尼采思想那里汲取一种“图强”的精神,他呼唤精神界战士与阻碍进步的庸众作战,其目的在于推进整个民族的进步。

3、 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寻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进程中,鲁迅

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劣根性他坚信“国民性可以改造于将来”,因此决心“先行发露各样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4、 但上述思想在鲁迅那里并非一成不变的,鲁迅就曾说他在1926年前后,因目睹残酷现实,受到很大震动,

原先所循着进化而进行的“思路因此轰毁”。在后期,鲁迅克服了早起思想中的偏僻之处,思想更趋成熟。

【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成就】<综合运用>

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鲁迅的杂文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鲁迅杂文好用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就能画出敌人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鲁迅杂文造语曲折,往往不直接得出结论,而采用比喻、暗示、对比等手段,通过叙述描域突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现代史》一文表面上显得文不对题,通篇都在写变戏法。实际上是以此比喻现代史,揭露了现代统治者巧立名目、盘剥人民的本质。语言曲折婉转,寓意深刻丰富,表现出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总之,鲁迅杂文是对中国议论性散文的创造性发展它为中国文学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鲁迅把它充沛的才情、感兴与想象力,融入杂文中,而且表现得比他的其他作品更直截了当。因此,杂文是了解鲁迅思想、阅读理解他的其他作品的最好的参照资料。

【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概况】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1、前期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广泛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是鲁迅前期散文的特色,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杂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贯穿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2、1928年后杂文主要收入《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内容非常广泛有政治评论有对文艺界各种现象的评论有各种思想评论值得注意的是,后期的杂文,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领会和简单应用>

反对国粹主义;批判迷信落后思想;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妇女儿童和青年的社会解放;揭示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对“整理国故”的否定和对欧化绅士的批判;对“打落水狗”和“韧性战斗”精神的提倡等。

【鲁迅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领会和简单应用>

有政治评论;有对文艺界各种现象的评论;有各种思想评论。鲁迅后期杂文中政治内容大大增加。注重社会批评,剖析社会现象。

鲁迅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分别收入: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出版的《呐喊》,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

1、《呐喊》收人了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后来,鲁迅把这时的创作称为“遵命文学”。(《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2、《彷徨》收入了1924-1925年所写的11篇小说。鲁迅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风裂,他独立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坚韧的斗争,但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而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彷徨》在反封建的内容是与《呐喊》相承续,艺术上则更加成熟。(《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纵观《呐喊》《彷徨》,他们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更多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 《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 】<综合运用>

鲁迅小说中的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孔乙己》、《白光》通过孔乙己和陈士诚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明天》、《祝福》通过对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揭示,深入而具体的写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药》、《阿Q正传》等作品从更深的层次揭示了封建思想意识和封建愚民政策的吃人;《示众》等作品写出了“看客”的吃人;《高老夫子》、《肥皂》等作品写出来了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虚伪,同样在吃人,小说即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警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这一主题,几乎贯穿在《呐喊》、《彷徨》的每篇小说中。

【《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小说的思想内容。】(14年论述题)<综合运用>

在《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的小说占有重要的位置。鲁迅同情中国农民的命运,看到农民们所遭遇的苦难,洞察他们的弱点与病态,也理解造成他们精神上病弱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1、 在创作中,鲁迅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展现了封建半封建农村的落后和

闭塞的典型环境; 同时,鲁迅着力塑造在这典型环境中生存、挣扎的中国农民的典型性格,把解剖中国农民灵魂和改造“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 从而通过对农民性格中的愚弱、麻木和落后的批判,导向对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在这一方面,《阿Q正传》堪称代表,其他如《药》、《风波》、《故乡》等也是如此。鲁迅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农村现状和农民的生活图景,在与中国民主革命的联系中探索农民问题,这里所表明的是这样一个思想认识:中国必须有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革命,

这个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清除以农民为中心的广大社会群众中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的影响。

2、 在鲁迅的农民题材的小说中,同样值得重视的是他的一组以反映农村妇女命运为内容的作品,如《明天》、《祝

福》、《离婚》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在感受着农民及其他下层人民的精神苦痛,把批判锋芒指向毒害人民灵魂的封建宗法制度与思想的同时,更集中地对农民及其他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进行了清醒的批判。《明天》中,单四嫂子的不幸不仅在寡妇丧子,更重要的是她周围一般人对于受苦人的冷漠以及她处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得不承受的精神上的孤独和空虚。鲁迅正是通过对农民,包括广大农村妇女灵魂深处的病态与弱点的开掘,尖锐地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在现代小说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 】<综合运用>

鲁迅着力描写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一些具有一定现代意识,首先觉醒,又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带有浓重悲剧色彩。鲁迅肯定他们历史进步作用,揭示他们的精神痛苦和自身精神危机。中国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社会过于黑暗,在实现广泛的社会解放之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想单独的实现他们的理想是不可能的。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所提出的“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与道路”的主题,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 《呐喊》、《彷徨》的人物形象塑造 】<综合运用>

鲁迅的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乃至孔乙己、四铭等。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新小说中塑造的能站得起来的人物形象并不多,因为写好人物需要较深的艺术功力。而鲁迅笔下的这些人物,都能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能从他们的思想中看出某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最主要成就。

1、 鲁迅总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生活环境中来表现。

2、 鲁迅非常重视向人物心灵世界深处掘进。在这一方面,他几乎有勾魂摄魄之力,能够用最简练的笔墨,把潜

藏在人物心理深层的东西挖掘出来。他曾认为画好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画好眼睛,因为眼睛是灵魂之窗。他自己在写小说时,就是画灵魂的高手。

3、 鲁迅写人物时,还注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鲁迅小说客观地描写生活画面,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

【 《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综合运用>

创作方法——《呐喊》、《彷徨》在创作方法上,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 《孔乙己》、《明天》、《阿Q正传》、《祝福》、《离婚》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 《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 《肥皂》、《兄弟》、《白光》等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

艺术风格——《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在格式上,鲁迅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

表现手法——《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

1、在情节的提炼和设置方面,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

2、在塑造人物方面,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3、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是以“画眼睛”的方式,通过眼睛这一心灵的窗户来“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4、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即使“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也能使读者看了人物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5、此外,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 总之,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洋小说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长处,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 《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识记>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狂人日记》思想内容以及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领会和简单应用> 思想内容:1、对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通过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 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在思想上,《狂人日记》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它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揭露与批判是多层次展开的。

2、《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的精神。

质疑:提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

警告:发出“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警告;

呼喊: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

艺术表现: 《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

篇三:重要作家

鲁迅

概况

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17岁,辛亥革命时30岁,新文化运动时40岁,因肺结核病逝于抗日战争前夕。发表《狂人日记》时用“鲁迅”的笔名。

(1)前期(少年——青年)

家庭贫困:祖父周介孚入狱(科场案),父亲患病不起。

了解农村:因外婆家在农村。

1899年(18岁),入江南陆师学堂矿物学院。

接触维新派《时务报》、受严复的《天演论》影响深刻。

1908年(27岁),与周作人翻译了许多外国小说,合编为《域外小说集》。

(2)后期(中年)

1918年(39岁),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识记] 主编《国民新报·文艺副刊》、《未名丛刊》、《乌合丛书》。

1925年(46岁),女师大风潮,声援学生。

1926年(47岁),三·一八惨案,声援学生,受北洋政府通缉。

同时到厦门大学担任文科教授。

1927年(48岁),定居上海,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1930年(51岁),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身为发起人。

这阶段编辑过《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文学》、《太白》。以杂文为武器。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1)小说集《呐喊》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2)小说集《彷徨》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3)小说集《故事新编》,主要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绎”

1922-1926 《补天》、《奔月》、《铸剑》

1934-1935 《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4)散文诗集《野草》

(5)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写,原名《旧事重提》,连载于《莽原》,1927年改成现书名

(6)前期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领会]

(7)后期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领会]

3、《呐喊》与《彷徨》的题意

呐喊:接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让他不惮于前驱”。

彷徨:他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独立地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但因孤军奋战,在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

4、鲁迅思想的特点

(1)年轻时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影响很大。

没接受“弱肉强食”之类负面的理念,而吸收了“新陈代谢”、“演变发展”之类积极的方面。

(2)个性主义思想,即尼采思想。

他说,“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3)决心弃医从文后认为“国民性可以改造于将来”,但先要“引起料救的注意”。

(4)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有着坚决反对“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毛泽东称鲁迅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狂人日记》

1、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巨大反响

(1)表现的深切 ①描写一个迫害狂的心理,通篇以心理描写为主。

②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中的象征主义创造性结合。 艺术特色

(2)格式的特别

①采用白话的语言。②日记体的形式。

(3)思想成就

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反抗意识、变革精神与自我批判精神。

(4)文学史地位

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也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阿Q正传》 唯一的中篇小说

1、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1)对典型环境(辛亥革命时农村)的典型形象(阿Q)的描写,暴露国民劣根性。

(2)揭示农民受剥削和压迫的艰苦处境与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现实矛盾。

(3)从侧面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没有发动和启发农民)。

2、阿Q的思想性格特征

身份是一个农民,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具有典型意义。

(1)精神胜利法是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以夸耀过去解脱现实的苦恼,用虚无的未来宽解眼前的窘迫。用自轻自贱掩盖失败,用健忘淡化所受的屈辱。无论阿Q遭受怎样的折辱,他都能在自欺欺人中让自己的精神保持优胜。

(2)用狭隘的原始复仇主义来认识革命。

不是为了推翻封建势力的统治,摆脱豪绅阶级的压迫,而是为了“拿点东西”、“要什么有什么”,认为革命就是“改朝换代”。

3、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1)艺术成就: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象征主义结合。

①现实主义——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白描的应用。

②现代主义——黑色幽默、讽刺。

(2)艺术风格

①外冷内热。启蒙者的热情转化为对阿Q的同情。

②讽刺抒情。

③悲喜交融。通过悲剧命运与戏剧性格的结合,表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故事新编》

1、思想内容

(1)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复仇精神,赞扬了淳朴、正直、坚强的英雄人物。

(2)讽刺现实生活中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人。

2、写作特点(即艺术特色、形象特点)

(1)形象特点

①古代神话传说的英雄形象。女娲《补天》、后羿《奔月》

②复仇英雄形象。 眉间尺与宴之敖《铸剑》

③历史上的中国脊梁。墨子《非攻》,东三省失守,号召人民反抗。

大禹《理水》,反衬现实生活中某些官员的腐败。 ④讽刺性人物。老子《出关》,表达国难当头不能清静无为。

庄子《起死》,批评一些文人唯无是非观念。

(2)艺术特色

古今杂糅的手法。

①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有文献可考但不受文献束缚,在古人古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

②不是将古人写死而是将古人写活。

掺进现代生活的内容。说些现代语,赋予现代的细节,运用了油滑的手段。

《野草》

1、写作背景

写于1924年至1926年,陆续发表于《语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矛盾的心情。 既反映了时代的矛盾,又体现了鲁迅在思想大转变前夕严肃的自我剖析。

2、思想内容

(1)表达作者勇于面对现实的现实主义态度。

(2)表现作者在彷徨时期激烈的内心矛盾以及为了摆脱消极思想的自我解剖。

(3)给世人留下了反抗的声音。

(4)讽刺了圆滑的处世哲学、病态的围观行为、群众的冷漠麻木等丑陋的社会事态。

3、艺术探索和艺术成就

(1)散文诗:散文的形式和诗歌的意境。

抒情为主,篇幅较短,内容含蓄,语言凝练。

多数运用象征主义中思想知觉化的方法。

(2)哲理性、象征性、形象性相结合。

取象独特:常把现实景象和梦境交错描写以表现微妙的感觉、思想、情绪。

构思巧妙:写许多非现实的形象,例如和影子告别。

(3)大量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具有启发性。

《朝花夕拾》

1、写作背景

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的心情是“想在纷扰中寻找一点闲静来”。以回顾和反思以往的生活为主题,同时穿插旧事抒写当时的时代风云。

2、基本内容

(1)这是本回忆性散文集,具有自传性质。

(2)善于用生活琐事来反映社会面貌,现实了作者对人生的强烈关注。

(3)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怀念。

3、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综合应用]

(1)回忆性质的散文,穿插表现大事件,叙事中带有杂文的笔法对现实进行批判。

(2)叙事、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

(3)撷取体会最深的典型生命感受,以抒情的方式赋予作品强大的感染力。

(4)清新恬淡的讽刺与幽默相统一。

鲁迅的杂文

以1927年大革命失败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杂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 [领会]

(1)前期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2)主要内容有

①批判封建节烈观《我之节烈观》

②批判封建父权主义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批判国粹主义 《说胡须》、《看镜有感》

④揭露封建礼教吃人 《春末闲谈》、《灯下漫笔》

⑤揭露北洋军阀的丑恶统治 《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

(3)特色: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指导思想与灵魂:新民主主义思想。

2、后期杂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 [领会]

(1)后期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2)主要内容有

①政治评论(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围剿”罪行)

②文艺现象与文坛现象批判

③对青年作家作品评论

④对错误思潮、文艺观的批判

国民党文化围剿、杀害左联五烈士 《为了忘却的纪念》、《写在深夜里》

国民党不统一战线的卑劣 《中国人的生命圈》

批判市侩哲学 《二丑艺术》、《爬和撞》、《帮闲法发隐》、《“题未定”》

3、艺术成就

(1)抓取类型,塑造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议论与形象相结合。

(2)针砭痼弊的立意,塑造否定形象。

(3)幽默的语言与严密的逻辑结合。

①联想,将不同时空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

②好用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的手法 ,亦庄亦谐。

③曲折,采用比喻、暗示、对比等手段突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4)鲁迅的杂文是对中国议论性散文的创造性发展,他为中国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相比他的其他作品,他的杂文更能表现他的才情、感性与想象力。

《呐喊》、《彷徨》

1、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总主题 [综合应用]

(1)农民题材占重要位置。

揭示并同情农民阶级的压迫处境同时揭示其思想性格的弱点。

《阿Q正传》、夏瑜《药》、闰土《故乡》

(2)反映农村妇女命运的题材。

揭示妇女解放除了个性解放外还离不开对封建主义的反抗(即社会改革)。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

(3)反映知识分子命运的题材。

新型知识分子虽接受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近现代思潮影响但他们的反抗以失败告终。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酒楼上》

旧知识分子遭科举制度的毒害。

《孔乙己》、《白光》

2、人物形象的塑造

(1)杂取种种合成一人。

把现实社会不同人物的命运与特点糅合到一个角色上,以此赋予典型性,起到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2)画眼睛。

鲁迅觉得写人重在写出人的魂灵,所以他通过对眼睛的描写来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

(3)语言个性化揭示人物内心。

即使不直接描写人,听了他们说的话好像就目睹了人物的形象。

(4)将人物放到一定的环境中。

强化对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和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的揭示。


兔和猫主要内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66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