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我在肇庆过大年

时间:2017-02-22 07:43: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肇庆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的风俗习惯(李泽豪)

春节:肇庆群众俗称为“过年”、“新年”,是农历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普遍的节日。农村一般从上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举行祀灶仪式,揭开序幕,到元宵节第二天“落灯”(个别乡村延到正月二十日)为止,持续20多天。大体上农历除夕以前是准备阶段,除夕、年初一、年初二是重心,除夕至元宵节这段时期称为年宵。临近过年称做为年晚,期间,家家户户筹办过年;各级党政机关和个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慰问活动。

扫屋:农村居民“送灶君上天”后就可以大扫除,一般定为“年二十四扫屋”。当天把屋内上下四壁和家具、器皿全面清扫洗刷。靠近河道、水塘的人家,把家具、器皿搬到水边彻底洗刷、晾晒、是全年最全面的一次大扫除。建国后,农村将大清扫与积肥结合起来,为来年备耕积肥,一举两得。城镇多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打扫室内外卫生,一年四季,常年进行。

同时,个人卫生也十分着重,过年前必须理发、梳洗,旧俗在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办妥。

备办年货 县城墟镇顾客拥挤,家家户户采购年货。其中,装饰性的节物门神、门钱、对联,奉神所用的香烛元宝、鞭炮和鸡鹅猪肉、酒水等必不可少。高要县(含端州区、鼎湖区,以下在本章范围内除别行标示外,同此)、四会县、广宁县和其它县的部分地区必备毛鹅,有“无鹅不成年”之说,其余多是多鸡。建国后随着市场物质的充盈,备办年货的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改革开放后,海味、冬茹、新式粮果、糕饼,新颖衣装为家庭所普遍备办,但是,人们讲究食品新鲜、营养,备办年货的数量渐见减少,普遍是随习随食用。

肇庆裹蒸:包裹蒸在除夕前就开始进行,这时,家家淘洗糯米、绿豆,洗冬叶、炮制“五花腩”猪肉等馅料,工夫极细致、讲究。农历十二月有二十七、筒锅(有的用大瓦缸),燃起熊熊旺火,边煮边加沸水,连煮七八小时方成。“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端州即兴》句)。欢声笑语洋溢村庄街。裹蒸体重形大(有一斤多重),棱角分明,馅料讲究,除“五花腩肉”外,有的配以烧鹅、腊味、冬菇、栗子等混和绿豆,做工独到(绿豆要脱壳)。除了自用外,还相互馈赠,远送至广州、港澳。

布置张贴:节前各地习惯布置厅堂,张贴门神、门钱、对联、字幅、年画。其中“福”字有倒贴的,寓意“褔到”。端州区人家在厨房悬挂串扎生菜、蒜苗,一则备用,一则寓意。建国后,对联、字幅已注入新时代健康向上的意义。厅堂上时兴布置盆桔、鲜花和彩灯,端州区人家习惯装点吊钟花。城镇机关单位县挂“欢度春节”横额灯笼。装占彩旗、彩灯,增添节日气氛。

除夕:被称为“年三十晚”,最重要的习惯是吃团圆饭和守岁,形式寄托送除旧、喜迎万象更新的意蕴。今晚一家大小,开开心心吃“团年饭”,有的地方为外出的家人空留一套碗筷、一个座位;有的地方空留一些座位,摆上筷子、汤匙、酒杯,邀请仙人共同过年。通宵亮“长明灯”,全家守岁。有灶的要保持火燃,封开、广宁等县的山乡还布置火塘,使红光满堂。零时“交年”,齐鸣鞭炮(禁止燃放鞭炮烟花后免俗,下同),迎来了新年。现代一些青年在“交年后外出活动,俗称做“行大运”,这时,城市的旋转餐厅

顾客特别火爆。

年初一:为传统春节,一年的开始。是日,人们习惯穿上新衣装,相互拜年恭喜,长者给少儿送“利市”。停工停业,万民同庆。旧俗在当天不杀生,不破器皿,不扫地、不洗衣。建国后,城镇普遍开展团拜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欢乐、祥和。

开年:“年初二”为开年,中午前用过开年酒后,便可恢复正常操作。德庆县有些乡村开年不固定在初二,而是在初四,或在初六、初七。开年后携备礼品相互探亲访友。旧例忌单日出门探亲。初七是人日,俗例用汤圆、裹蒸、“茶果”奉神。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早上吃汤圆,意在团圆和睦,日间以汤圆果子拜神祈福,晚上挂花灯观赏,舞龙舞狮,吹奏锣鼓八音,猜灯谜,放焰火,开展其它游艺活动。在元宵节前几天已作准备,德庆县有些地方定正月十二日为灯节,怀集县下帅少数民族群众每三年举行一次神会,则定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共3天。在农村,正月十五日或之前几晚有“偷青”的习俗,如高要县农村在正月十五日入夜,未婚女子梳妆打扮后,结伴或单独到菜地,选拔最喜欢的蔬菜,通常取生菜、葱、蒜,回来煮汤饮,主人不追究。有时边走边唱:“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近年有些地方把“偷青”改为种青,在屋前屋后种植速生树木,以得几年后成材制作嫁妆。

清明节:至今盛行。当天在门框上插柳枝,普遍的活动是扫墓。扫墓俗称“拜山”、“拜清”、“行青”。扫墓期从春分至四月初八,但上一年四月初八以后埋葬的“新坟”则在春分之前祭扫。在扫墓期内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在清明当日祭扫的称为“拜正清”。建国前对本宗族的始祖多定为“拜正清”。农村外出的往往赶回家。当天家家忙碌,路上行人络绎,鞭炮声传四野。城镇机关、学校共青青少先队组织在这段时间,常组织团员青年、少年队员祭扫革命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一、初五,肇庆群众俗称“五月节”,初一,初五有不同的节事。怀集等县少数乡村将节事排在初一、初三、初四甚至十五。当天,男子要“洗龙船水”,近江河的至江河,无江河的到池塘,意为洗了水就可心消除受淹溺的灾祸。自家包制或买备枧水粽、咸肉粽,制作糕点,用以奉神。在门上挂艾叶、菖蔳,饮雄黄酒,给孩童佩香囊,这些节事在建国后已淡化,只在农村仍有残留。西江、绥江和其它较大江河沿岸的一些地带,一贯有划龙船的活动。建国后,高要县金利和其它县区乡镇继承传统,在此节期组织龙舟竞赛和有关的文体活动。在国内一些地方,为了纪念屈原,在这天还会男女老少、拉男带女、成群结队地到江边,向江水中施粽,然后再用器盥装水回家擦身。

中元节:肇庆俗称为“鬼仔节”。过节日子各不同,一般在农历七月十四日,也有定在十五或其他日子的。日间杀鸡宰鸭,备酒醴奉神。入夜以香烛、水饭、豆腐、豆芽、通心菜和冥纸、冥衣在门前和屋后或路旁祭奠,称为“烧衣”、“施幽”、“撒水饭”。德庆县习惯用水竹叶包裹糯米制作“架桥糍”,以飨鬼神。怀集县一些地方俗例对新丧的亲人,男的在十三、女的在十四,请巫士诵经“超度亡魂”,称为:“应目莲七“。此俗在建国后淡化,但“烧衣”在乡镇仍盛行,而形式简化。

中秋节:城乡盛行。从农历八初开始,送月饼,多以猪肉、米、面条、糖果为礼物。高要县回龙、蛟塘一带的新婚夫妇向大范围的长辈、亲戚“送饼”,有多至几十处的。节

令物品除月饼、柚、柿、花生等以外,还注重芋头、田螺,城乡家庭喜欢炊芋糕。旧俗有“拜月”的仪式,八月十五当晚月出,由家庭主妇主持,拜月完毕,把月饼分给家人品尝。建国后这一习惯已淡化,通常是家中设台摆动上节物,围坐赏月,饮茶,尝月饼。年青人喜欢吃田螺、石螺。近年城镇青年中流行到风景区烧烤,玩乐通宵达旦。高要县农村的青少年在晚上“烧番塔”,在村中空地用砖头石块垒起中空的“塔”,在膛内点燃柴草,边烧边唱“番塔”歌,尽兴了即把“番塔”推倒,然后散去。郁南县连滩,封开县大洲、南丰,怀集县桥头、下帅等乡镇中秋之夜有摆歌堂、唱夜歌的特色风情。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习俗有登高、野游、赏菊、放风筝、蒸花糕、扫墓、迎出嫁女归宁等。其中盛行至今的是登高,其余已不大普遍或已淡化。而登高多选当地的名山。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县登鼎湖山和七星岩以及龟顶山和神符岩,怀集县登云岭、塔山、上爱岭,四会县登贞山,德庆县登香山、锦石山,罗定县登石牛山、龙龕岩、洞青岩,云浮县登九星岩,封开县游千层峰、斑石。其中鼎湖山、七星岩有来自广州、港澳和珠江三角流入的数以万计的登高者。

冬至:俗称过冬,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至今仍是城乡的一个重大节日。当天杀鸡宰鸭,备酒水奉神。家家还习惯作糍、蒸糕、包粽、吃汤圆。度过此节,时令逐渐靠近年晚,又为过年作准备。云浮县部分地区习惯在这一天炮制“冬米”,把大米洗净晾晒,并在夜雾中润湿几夜,储藏备用,认为有清凉解热的功效。又有把姜放入鸡汤里熬过后晒干,称为冬姜,认为能袪风除痰,去咳嗽。

篇二:我家过大年

我家过大年

盼啊!盼啊!春节的脚步近了,不知不觉就来了。街上有了过年的气氛,两旁挂着大红灯笼,对联格外显眼,洋溢着浓浓的喜气。今年是龙年,龙象征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所以人们对龙年的热爱溢于言表。春节寓意家家团圆,一年有好的开始,当然照例回奶奶家过,可这次的春节得从狗狗身上说起。

春节前一天。为了给我解闷,弟弟将一只浑身黑色,腹下有一撮白毛的小狗抱回家来。看它很有灵性的样子,我果断的说,就叫黑豆吧。从这时候开始,黑豆就是我家的正式成员了。这回弟弟可来劲了,缠着我帮他照顾小狗,喂牛奶,收拾黑豆的粪便,忙的不亦乐乎。“姐,姐,快来呀!这里发现目标。”“好,我就来。”弟弟兴奋极了,我却有气无力的应和,说罢就以每秒八十迈的速度,拎着拖把冲向目标。折腾了一下午,晚上这小家伙一个劲的叫唤,估计是想他妈妈了。

春节。早晨醒来一看,我荣幸的升级为国宝熊猫。上午还是“重蹈旧辙”,下午爸妈姑姑姐姐全都来了,这可热闹了。家中也有了其乐融融的气氛,过年就是一家人团圆,我家像是过年了。那小家伙竟在热闹中睡的正香,我又有了新活,帮着准备年夜饭,其实很简单就是洗洗菜。开动了,我都有点等不及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花花绿绿的食物煮了一锅。饭后,大家期待着晚会的开始,龙年的春晚又会有什么新花样?一位小男孩背着俗语就拉开了春晚的帷幕,让人眼前一新很是期待,舞蹈,杂技,小品,相声一一登台亮相。守岁时,钟声敲响了,新年也来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响,穿好衣服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院里生起了旺火,开始放起了各色的礼花,一下子窜到夜幕中,瞬间炸开,笼罩着屋顶,继而落下,丝丝缕缕。一束一束的,像是一朵千娇百媚的鲜花,金黄的茎上开了朵红宝石,好似深蓝的天幕晚礼服上绣了几朵漂亮的彩色大花,春联被照得耀耀生辉。我陶醉了,陷在这梦境里不能自拔。

大年初一。一家人早早的便起来包饺子,奶奶包了4个硬币,吃到的人可以带来好运,我们拼命的吃起来,结果爸爸就吃到了3个。妈妈说:“有福之人,不同凡响啊。”幸运的黑豆得到了一个饺子,因为还小,所以吃了个大花脸。大家都笑了,笑声传出了老屋,飘荡的很远很远……

篇三:我看过大年

我看过大年

“年”是一个让中国人无比熟悉的日子,从喝腊八粥到腊月二十三送灶王,年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厚,等到除夕夜守岁,十五闹元宵,可以说欢乐与团聚的节日气氛就达到了极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具有特色的节日,不管是食品还是风俗活动,都是古老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可是近几年,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承认中国人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反倒是很多外国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不过,不管年味是否变淡,中国人依旧保持着回家过年的古老习俗。这个独特的传统也催生了我国一个特有的现象——春运。我曾在央视的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之人口》中看到官方对我国春运的定义: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运动。是啊!这句话,非置身于春运大潮之中而不能体会。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每年寒假回家都赶在春运之时,对此可以说是深有体会。自从实施网上售票后,我们同寝室的同学会在发票的第一天早上就守在笔记本前抢票,那阵势绝对超过了对一些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一旦抢到票,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也只有如此,才能安心投入到期末复习中去。好不容易盼到了放假,火车站,人山人海,拖着重重的旅行箱检票进站绝对是一种非凡的体验。那一刻,你似乎具有无尽的力量,为了尽早上车,多重的行李都可以扛得起,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列车。在硬座车厢里,小小的车厢可以被坐下三层人,你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的智慧。地上有铺着报纸席地而坐的,有拿着小马扎蜷居在一角的,座位上做满了人是不用怀疑的,最另人惊奇的是有人竟然可以趴在靠背上过一夜。是的,一节小小的车厢,把天南海北的人汇聚在这里。不管是跻身于知识分子行列的学生,还是辛苦了一年的返乡农民工都带着自己对家的思念,来熬过这漫长而辛苦的乘车时光。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回家,就可以和父母亲人团聚,可以放下一年的劳累,让疲惫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憩。喝一碗母亲熬的腊八粥,红枣与桂圆的甜香、红豆与薏米的醇香让人忘记了一切的疲劳,一切的烦恼,这才是家的味道啊!吃多了食堂的饭菜,你会觉得家里的这些普通菜肴是一种多么奢侈的享受。 和父母一起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日子是忙碌而幸福的。擦玻璃、洗窗帘被套,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扫去一年积淀下的尘埃。这一段时间,是全家人在一起最多的日子。等到了年三十,一家人先放鞭炮、贴春联。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带来了节日的喜庆。下午,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包饺子。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平日里随时想吃都能吃到饺子,对这种传统饮食也没有多少向往。但是,这种难得的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感觉,确实很让我心醉。

记得小时候,每年临近过年,父母都会把爷爷奶奶接过来,五口人三代同堂,一起吃水果、看春晚的日子让人觉得特别温馨。我还会在那一夜收到亲人们的压岁钱。虽然那时我从不自己拿钱买东西,但掂着那沉甸甸的存钱罐,还是会有种说不出的满足。现在,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不能长时间坐车来我们家,父母又多在年初一要上班,好几年都没有和爷爷奶奶共度除夕了。那时候的日子,成了我心里最永久的怀念。

是啊!现在过年再也没有小时候的那份喜悦了,那种五口人一起欢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和父母一起共度佳节的时光仍另我倍感珍贵,我怕等自己参加工作,这样的时光有一天也会成为奢侈。但愿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过好每一个“年”,在新年中心想事成。


我在肇庆过大年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62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