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画蛇

时间:2017-02-21 16:37:0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这个成语叫“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人喝。可是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如果让一个人喝,到能喝个痛快。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候有个人建议: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又快又好,这壶酒就归谁。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就画好了,他端起酒壶刚要喝酒。回头一看别人,还都没画好。心想:他们画得真慢。我给蛇再画几只脚也来得及。于是,他拿起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等等你们!”正在他一边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那个人说完,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 qū埃尘。”我的故事讲完了,希望大家喜欢。

篇二:画蛇添足的故事

画蛇添足的故事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四海为家的故事

【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经过几年征战,终于完成统一大业,命令相国萧何建设新都城长安。公元前200年,新都建成,皇宫修得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刘邦见皇宫金壁辉煌,十分生气,萧何说:“皇上以四海为家,宫室修得庄严雄伟,可以使四方臣服”。

雪中送炭的故事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惊弓之鸟的故事

【成语故事】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胸有成竹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篇三: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聋校语文教材《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钟平云

教材简析:

《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的一个人画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诫人们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学情分析:

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学习态度: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双基情况: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能背诵、默写规定的内容。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自学能力强,遇到不懂的字词能查字典理解,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教法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1、理解《画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举出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学具:多媒体动画课件、放大课文、表演用的笔、酒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祖宗 赏给仆人 没意思

提议 咕咚咕咚一转眼

二、新授:

(一)寓言表演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们见酒太少,提议怎么办?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

“要是?还?”句式理解,换成句子:“如果每人尝一口,那太没意思了,还是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议说什么?(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壶酒给谁。)并完成板书:画蛇饮酒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分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个人画得怎么样?(很快)

从哪个词语能看出这个人画得很

快?(一转眼)

2、最先画好蛇的人见别人没有画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添上四只脚吧。”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着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3、在他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怎么样?(也把蛇画好了)完成板书:画蛇

4、思考: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后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书:失酒、喝酒

5、思考:为什么最先画好蛇的人没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确:给蛇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他给蛇添上脚是不恰当的。完成板书:不恰当

6、再比较:最先画好蛇的人给蛇添上脚,没能喝到酒,而另一个人画完蛇,没给蛇添足,并结合板书,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引出寓意:蛇本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不是蛇了,所以那个人并没有画成蛇。假设他不给蛇添足会怎样,(喝到酒),而这一“添”反而画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举,(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这个寓言告诉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由此而来的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三、巩固:

1、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讲“画蛇添足”

2、在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画蛇添足的事,分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属于“画蛇添足”的事。

3、分组汇报结果,并评点

4、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选择哪些属于“画蛇添足”,并说明理由。

1)在超市买了块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许多盐,结果太咸了没法吃。( )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

3)长裤外面再套上裙子。( )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盐。( )

5)衣服没洗干净就晾了起来,发现后再洗一遍。( )

6)作文题目是《春天》,有个同学写好后,觉得内容不够充实,又加了些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经拖得很干净了,但班长还是觉得不够干净,就把教室泼满了水。( )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角色分配:

那家人:老师;画蛇添足的人:学生张志佳 ;夺酒喝的人:学生刘科鑫 ; 其它画画的人:曾令玉、钟凌云; 仆人们:黄孝敏、何丽芳

师小结:张志佳同学表演得十分到位,能够把那个自作聪明的人的骄傲又愚蠢的样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其它同学也表演得很不错,看来你们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多此一举) 有个人 画蛇 添足 失酒

画蛇喝酒 (不恰当)

另一个人 画蛇喝酒

附课文: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赏给仆人们一壶酒。仆人们见酒太少,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壶酒给他。 大家都同意这么办,就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就把蛇画好了。那壶酒就得归他了。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心想:“我给蛇添上四只脚吧。”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这时候,另一个人也把蛇画好了。那人夺过他手里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说罢就仰起头,咕咚咕咚喝起酒来。


画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61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