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数学评课用语大全

时间:2017-02-21 15:47: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4.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7.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8.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10.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

的机会。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几例评课记录

一、《四边形》点评:

1.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4.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二、《周长》的评课记录

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习、独立学习、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形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建议在学生活动时间上需要老师进一步调控。

三、《角的分类》

1、复习直接导入,引出新课。让学生说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特点,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探究新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活动扎实有效。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采用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练一练等活动,得出平角、周角的度数,在具体操作中归纳出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操作、思考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3、学具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4、教学紧扣教材,精讲多练,练习题设置由浅入深,学生训练有素,教学目标完成好。

四、《组合图形的面积》

1、以猜拼图组成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初步形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通过教师点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

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后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精讲多练,学以致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很到位。

五、《乘法的初步认识》

1、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设疑:为什么动作缓慢的小乌龟先算出2+2+2+2+2=( )的答案?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新知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2、在教学认识乘法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儿童乐园主题图,让学生求班级男女生分别喜欢的游戏的总人数,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加数的特点将算式分类,利用对比、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乘法的意义,学生思考层层递进,并且板书贯穿始终,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演变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指导学生看书,低年级指导学生会观察主题图,并能在图中找出条件很重要。许老师还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在图下面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写出乘法算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作用。此外,从2+2+2+2=8和4+4=8 两个算式中渗透观察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思想。

4、强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思想。课中无论是复习旧知、新知引入,还是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如,班级男女生喜欢游戏项目的总数、图中玩游戏项目人数、观察药品包装等)始终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建议板书突出重点,字多、小观察起来不方便。

六、《5的乘法口诀》

1、教学儿歌手势导入新颖、生动、直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在写算式、编口诀、记口诀中,从学生熟悉的手指入手,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先由教师给出口决,引导学生理解口诀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再引导学生摆学具编口诀、填自学体验卡编口诀,教师指导由扶到放,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体验、探究、思考的作用,能对乘法口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整个课堂活泼生动、气氛活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运用智慧星奖励等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氛围中。另外,从杜老师一句“停笔眼不离书,检查计算结果”话中,从细微处渗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每节课应追求的教育主题。

七、《分数的基本性质》

1、教学导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中不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较好地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教学中采用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3、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通过找关键词,在书中用重点号标注关键词等,强化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

十、《退位减法》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和验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因此王老师充分应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尝试着去解决新问题: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335-185=?在教学时,王老师突出了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算法。同时,教师还安排学生说说“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看上去一堂很朴实的课,实际上蕴藏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了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安排。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退位的过程,在让学生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的计

算方法?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那些相同的地方,那些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步步的推进,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并且出示例题,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十一、《认识人民币》

这堂课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而老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和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简单的付币和换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积极主动。

胡老师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安排了付币、取币、找币等多种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二、《 找规律》

这节课,先由学生回答的一种主食配一种水果引出“搭配”,接着安排学生搭配主食和水果,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搭配方式,明确每次选一种主食和一种水果作为一种搭配,思考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形象地认识搭配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符号进行搭配,能借助直观发现并总结搭配规律,了解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教学环节安排似乎有点前松后紧,学生探索搭配规律时,填表格花了不少的时间,教师是不是把表格里的一些次要内容填进去比较好呢。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而且的比较枯燥的。刘敏森老师的这节课,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有效地迁移诱导使学生比较顺利地进行了新知的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刘老师鼓励学生自己用字母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是一个让学生尝试的好机会,不少的学生能写出来,而且写得很正确,也很科学,这又是一次很大的认知飞跃。

总体说来,这节课看似很平实,细细品来,却是很有味道。,

篇二: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 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 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 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4.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 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也用起来了。

7.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的引导 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8.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 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10.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 科味不浓。

四、《组合图形的面积》

1、以猜拼图组成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初步 形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通过教 师点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

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后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而是鼓励学生通 过观察、比较,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精讲多练,学以致用,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很到位。

《组合图形的面积》评课

日前,在教学上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提效减负”。我校于上周开展了这项活动。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要从根本上减负增效提质,就必须“打造有效课堂”。做课的几位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提效减负”。下面我就对肖毅老师讲的这节《组合图形的面积》谈谈看法。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组合图形,学生要解决现实问题必然会接触到。所以,借助课堂教学的平台,给学生一些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就显得更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需要。在本节课中,陈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这节课在导入阶段复习完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后,为了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拼图形的活动,利用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在原有的拼图活动经验基础上拼图形,看似简单地拼一拼、猜一猜,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复杂的图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拼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了更多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为后面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思路。通过这个拼图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并让学生欣赏图片,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上得到发展。

本课在探索计算方法时,陈老师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想一想,在图形上画一画,把计算过程写下来。在教学中教师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认真反思的乐趣。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面对同一个问题就可能采用不同层次的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表达、侦听、思维碰撞,一起再现了探索的过程,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对于多种方法,肖老师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掌握,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有的学生把图形分成三角形和正方形;有的是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梯形(教师能及时补充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方法进行一一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把学生没想到的一种方法“添补法”进行展示,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广阔。最后总结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就是要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利用的方法就是分割和填补,分割属于数学中的求和问题,填补属于求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陈老师又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这一点陈老师就体现的很明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了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如果教师能在这里交代一下分割图形时,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讨论"添补法",为什么要补上一块?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这种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让学生体会择优,能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

三、练习题有坡度。

通过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选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本节课,可以说上得扎实、有效。“实”中求“活”、“活”中有“新”、“新”中务“实”。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思维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课堂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通过这节课我也认识到提效减负:

1、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把“构建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目标、一种追求,寻找新突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同学科老师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达到提高所有班级教学质量、促进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效果。

3、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把导与练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高质。《认识钟表》评课稿

一年级的老师们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玩一玩桌子上的钟面模型,仔细看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吕晓东老师还设计了师说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早上8时升国旗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早上8时读书,晚上8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8时、7时、9时等。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节课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自己操作时没能一一照顾到,少数学困生感觉吃力;不能怕学生说错,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评价性的语言太过单一,课堂教学

重在语言激励。

《认识钟表》评课稿

今天听了陈静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后,我们年级数学老师对本课进行了讨论,并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下面我代表我们年级来评一下这节课。

陈静老师的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能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学生不光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完整的叙述一件事;再有让学生养成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等常规养成教育;还有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珍惜时间等思想品德教育。

2、课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整节课由“感知—探究—应用”几部分紧密结合,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

3、充分运用多媒体促进教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多媒体课件能集声、像、图、文于一体,这样融知识教学于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4、从课堂教学中发映出陈老师有较强的基本功。如:板书设计合理、言简意赅、字迹工整。教师语言表达准确清楚、教态大方。

5、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们组认为这堂课还有这几个地方值得探讨:

1、导入新课时,老师进行的有些快,可再放慢一些让学生好好观察这些各种各样的钟表,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为进一步学习知识做好铺垫。

2、在让学生观察钟面的12个数的排列时可稍做提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12、6、3、9的位置,12在正上方,6在正下方,以及认识整时后12时、6时等几个特殊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这样增强灵活性,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课堂中可多增加一些师生、生生互动学习。如:拨整时时,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考一考;还有在教学中也可让孩子们多谈谈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或自己最喜欢的时刻,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抽象的计算概念.组合图形是具有普遍特点的平面几何图形,是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总结与延伸。尤其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不同于简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叠加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计算复杂图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意义。听了杨俊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杨俊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

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杨俊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利用原有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适用对策。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杨俊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组织学生观察七巧板拼摆的图形,并从中找出基本图形图形,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教师课前导入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了猜图形的活动,看似简单地猜一猜、折一折、画一画,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复杂的图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拼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了更多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为后面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思路。

三、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杨俊老师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画一个图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其它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无不渗透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把组合图形 转化成基本图形时,杨俊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学生出现了很多方法。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这节课体现杨俊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杨俊老师能否在以下几方面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我觉得学生的练习没有到位,是否需要增加。

篇三:数学评课语录

数学评课语录: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2、(1)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2)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3、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4、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5、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6、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7、 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8、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9、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0、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2、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13、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14、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15、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16、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17、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8、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19、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0、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21、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22、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23、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24、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

25、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6、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7、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28、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29、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30、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31、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32、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33、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34、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35、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42、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

36、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7、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38、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


数学评课用语大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59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