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改革创新的意义

时间:2017-02-21 07:47:4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浅析创新的意义

浅析创新的意义

张文金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要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个途径。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创新则同样又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立足于世界的唯一途径,没有创新就意味被淘汰,所以说创新对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 意义 方式

无论是多网络还是从工具书当中,我们不难找到创新的定义,所谓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执政理论需要创新,对于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创新,作为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所接纳也必须进行创新,无论是从工作还是从生活方面。可见创新已经是全球化与信息化社会的主旋律了。

一、我们党执政理论创新的意义。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凡是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凡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总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这样的成果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其一,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其二,能够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其三,能够引导社会前进;其四,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其五,能够产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与时俱进的科学,在它发展的每一重大历史关头,都会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系统而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中去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重要思想完全符合上述五个条件,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虽然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不断对我施加压力,竭力阻挠中国的强大和统一。这是来自国际的严峻挑战。从国内来看,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朝气蓬勃、成就巨大,基础日坚,发展机遇良好;另一方面,在发展市场

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无论从党的自身状况看、还是从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看,挑战也是严峻的。能否抓住机遇,为我所用,迎接挑战,掌握主动,不断开创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看我们党是否能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生机和活力;关键看我们党是否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如果我们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好“站在时代前列”、“主心骨”和“领导核心”问题,那么,我们的队伍就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而走偏路线、迷失方向,我们的奋斗纲领就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而变成一纸空文,我们的理想目标就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而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要使党和国家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于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深刻思考我们党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了足以巩固立党之本、强化执政 之基、充实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就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揭示了党的先进性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了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是经过我们党深入探索、深思熟虑形成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它既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也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最典型、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这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的发表为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成熟,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一脉相承,无愧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上项目,扩大投资这样的发展模式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以往的发展模式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不足,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处罚,我们党以胡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想发展好,创新是关键,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不是仅指人们在科技等意义上所理解的自主创新,而是包括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据专家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力量的进步,而我国在这方面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那是比较落后的,这不仅体现在那些高科

技邻域,更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科技投入虽逐年增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很多产业都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增长后劲乏力,虽然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目前的增长还没有转入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而是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能耗问题比较严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集中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资源的整合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能力不足等。除此之外,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创新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主题,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呢?

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向国民普及最基本的科技知识与思想、技能,这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关键。在西方,有很长一个时期,把中国视为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中国能在很短时间内造出原子弹与卫星,能制造连西方都为之叹服的高质量火箭,却解决不了司空见惯的资源浪费现象,甚至连家庭中常见的抽水马桶漏水都解决不了。

当然,建设创新型国家,绝非只是科学家或者科技人才的事。需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全面规划中国的未来。当科技创新成为全民族的精神和思想,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实践,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科技创新的意义。

、三、放眼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潮流已席卷了全球,各国争先恐后地加入科技创新的大军中,希望能在彼此的竞争中抢占有利的位置甚至是领先或垄断地位。这是一条我们必须前进的道路,不能落后,更不能被淘汰。科技创新指引的这一方向,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或许困难必不可少,但那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够逃离这股潮流,只能沿着它指定的方向奋力前游,向前游。

四、个人创新的意义。

我认为,创新选题的重点在于新,新代表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结论,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前人未曾涉足或者是未曾关注到问题,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于发现,是人的观察力、洞察力的极好体现。而重复他人工作并非没有意义,我认为,目前大家进行的工作也好,学习也好,无一不是前人研究、探索的结果。可以说,学问做到今天,没有前辈人的创新和现一代人的继承是不可能做好的。所以,重复工作在于继承前人成果,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进行,就像一条纽带,是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深刻领悟了前人的成果,才能在更高

基础上推陈出新,做到与时代的同步甚至超越。

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的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想创新除思想认识、精神状态等因素外,如何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推进工作创新,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盯着问题做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创新的思想,实践是创新最好的引导者,在平时工作当中,遇到问题多方来查找原因,多想想解决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至一种,但是却有一种是比较科学而且适用于自己的,多方面研究,多方面考察,不断总结,不断的进步其实这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一个人的创新成果,对于社会来说也是在促进社会的进步。

创新无论是从一个政党,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单个的人,都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调整,研究的过程,不是一触而就的,事物的发展也是由量变才会有质变的,不可以是突然发生变化的。

创新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胡创新我们才能适应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毅立于东方,我的党才会永葆青春。

篇二:浅谈改革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原文)

论文提纲

浅谈改革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 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 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最有效形式。

(二)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和利用企业剩余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创新是企业加速新科技及设备的应用,降低成本,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 全面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企业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

(一) 实行观念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实行战略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策活力。

(三)实行体制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实现管理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五)实行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治理支持。

(六)实行文化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三 我国企业要坚持革创新企实行多元化发展

(一)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实困境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中现有困境的原因分析

(三)知识型员工及其激励模型

(四)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对策

(五)运用现代激励政策

(六)建立综合测评体系

(七)实施全面薪酬战略

(八)实行弹性工作制

四 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核心

(一)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实困境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中现有困境的原因分析

(三) 知识型员工及其激励模型

(四)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对策

(五).运用现代激励政策

(六)建立综合测评体系

(七)实施全面薪酬战略

(八)实行弹性工作制

五 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职的思想

(二)必须正确地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三)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创新机制

(四)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谈改革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文翱

步入2010年在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中国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牢靠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把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这是我党对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条不紊处于不败之地,改革创新正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因此,我国的企业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可持续额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企业创新的精神,彻底打破传统的僵化的落后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建立全新的工作机制,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建立全新的工作机制。

一. 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新是马克思注意哲学的本质,生命力和历史使命,是时代精神的周要集中表现。当今时代,新的科技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一方面,科技成果面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让推动在社会生命力的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使各种应会矛盾错综复杂,人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等也都呈现处新的特点。不适应形式的变化,不全面推出出创新,就无法跟不止时代的步伐,就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企业处在三个文明建设的第一线,是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创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走出去”是当前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企业的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机遇,当世纪之交,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求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中央面对当前国内外新形势,并在总结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贯彻执行这一决策,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广阔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最有效形式。

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可以强化基础工作,理顺内部关系,转换经营机制,规范管理程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提高对外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作为管理者只有真正理解、把握员工的需要,才能踏上激励员工的正轨,才能激发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的管理问题,这是关系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企

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既要基于高深的科学理论,又要具有艺术性。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独立性、创造性、成就性、流动性、复杂性、自傲性等工作和性格的特征,在对其进行激励时要结合这些特点。参照玛汉·坦姆仆研究的四个激励因素和激励模型,综合全面地分析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有困境,针对知识型员工流动频繁的困境,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储备信息,加强员工管理;完善职业培训机制,运用现代激励手段,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以合理地使用人才、开发人才,更好地激励、留住知识型员工。面对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难题,可以建立科学的综合测评体系,从品德、能力、绩效全方位地考核知识型员工;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将内在的薪酬和外在的薪酬相结合,将长期报酬与短期报酬组合起来运用。针对自我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建立优秀的管理机制,实行人本管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等措施来激励知识型员工,使其能在良好向上的工作环境中,自我引导、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其工作创造力,提高企业活力。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已引起当今理论界和企业管理层广泛关注,他们已经提出、推行了很多有针对性且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有争议、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如薪酬激励的艺术,福利体系的设计,薪酬支付方式的技巧,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等。还有人提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激励效用,根据数据结果来进行绩效管理。

(二). 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和利用企业剩余能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技术创新,技术的创新可以有效的节约改善并提高生于生产力,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易耗等方方面面的开支并走在众企业的前头得到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适应了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步伐。没有足够的经济创新利企业的发展将失去相应的支撑。为此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安排,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在具有足够科技含量的平台之上。

(三). 创新是企业加速新科技及设备的应用,降低成本,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科技体制创新在我国创新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只有通过科技体制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现象,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按照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的观点,凡是引入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 方法和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等都是创新。依此界定,企业的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品牌形象、组织形式的先进性都是以创新为前提的。创新一方面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由此可见,创新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实现产品多样化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创新还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依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推陈出新,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源泉。自《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知识经济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政府与企业角色的错位并未得到根本纠正,仍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以国家为主的投资体制,各级政府投入的开发经费占总投入额的70%强,企业投入只占30%弱,而在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的研发投资要占全部研发投资的70%左右。技术创新主体错位仍然存在。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科研所和高等院校,这种主体的错位,使科技成果供需产出的结构性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使成果转让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所和高等院校,它们不直接面向市场,不甚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将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因而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鉴于科技体制上还存在着这些弊端,因而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规律,富有成效地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就成为推进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人们对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最基本的一条规律是,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种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二是企业要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三是企业要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就意味着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自主进行筹资、融资和投资,自己承担相应风险,政府管理部门不加干预。企业作为研究开发主体,就意味着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在传统体制影响下,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虽然也设有研究开发机构,但不论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均投入不足。同时,由于企业没有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研究开发活动主要不在企业进行,导致科技成果和企业生产经营脱节,许多科研活动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造成了科研成果多而企业新产品少、获奖科研成果先进而企业产品落后的局面。企业作为利益分配主体,就意味着在照章纳税后,企业有权对技术创新收入进行自主分配。

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补偿技术创新投入,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励研究与开发人员,尤其是对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特殊的报酬机制。再者,企业可以根据有效的经济原则,组建有效的研究和开发组织,按要素、贡献分配报酬,激励研究与开发的有效增长。而企业要走到这一步,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各企业转换观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进行大胆创新,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做出适合本企业的创新决策,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而走上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在这方面,武汉健民集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主要体现在对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技术创新决策管理和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等方面:

(1)对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极为重视,先后投巨资从国内外购进各种仪器设备及相关技术,以品种改造和新品种开发为载体,大大提升了研发水平和能力。

(2)把人才视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与管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优化公司的人才结构。为保证公司员工的知识更新,又不断探索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机制,使他们有机会提高创新能力,有条件提高创新水平。

(3)强化对技术创新决策的管理工作,建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牵头的专家

顾问系统,主要负责中心的重大科技决策咨询、重大科技项目评估、新药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咨询与指导等,从而降低了科研风险,提高了科研效率。

(4)对内实行项目负责制,加强过程管理。对项目的管理、组织实施申报实行全过程监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估。

二. 全面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企业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

(一) 实行观念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企业的创新,最根本的是观念创新,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整体素质是企业发展的资本,而观念是使这些资本变为效益的敲门砖。中国的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企业员工的观念创新,要教育员工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大力倡导敢闯敢干,永争一流的开头精神,以超人一等得思想观念,高人一筹的发展思路,抓住发展机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形成百舸争流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总体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 实行战略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策活力。

发展战略是众企业行动的指南,是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物质的依据,企业要驾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必须制定符合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并认真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量力而行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和规模经济原则,与此同时,要通过对现有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等进行彻底的重组再造,实施重大的突破性变革,做到由关注战略群体内的竞争位次转向跨越这些战略群体,占领和开辟新的生命发展孔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实行体制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的管理体制必须始终充满活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能够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此,必须把改革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不写动力,随着管理实践的变化从多方面多领域多角度进行探索。要着力实施从权制度为核心的所有制改革,逐步改变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在企业内部形成多制所有制并存的局,要积极实行职工责任改革,加速推进,责任落实到人。要不断深化分配。人事用人制度改革,构建市场效益主体型的企业分配模式。要以“严 深 细 全”为题目,以经济效益为根本,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重大转变,从而使企业的管理结构,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等不断上升水平,激发企业生机,推动生产力的超长规发展。

(四). 实现管理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当今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水平的竞争。企业诸相制度的创新,实施,巩固和能否取得成效,都有赖于管理的加强和升华。作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应自觉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引进国内外现金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推动企业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等分配人向人才引进型转变。要树立人本观念,逐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立岗位竞争能上庸下,末位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强大的工

篇三:创新重要性的事例

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也刚刚开完,在部署落实明年的经济工作。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好像和以前的提法有点不一样,以前有些文件讲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好像把创新两个字摆到前面去了,是不是有更深的含义?后来我请教了有关起草人,起草人说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但是可以看出,在经济结构调整当中创新的重要性,在三中全会的通报当中有很长的一个篇幅讲到创新问题,建议健全鼓励原始创新、基层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一个很长的篇幅。但是这里面的每一句话,恐怕都是一篇大文章。

[张国宝]:我可能没有前面三位老前辈他们那么高的学术造诣,从理论上、法制上来进行尝试,我只能讲故事,从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当中碰到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悟和大家进行一些交流。

[张国宝]: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到美国去看什么呢?我们第三代核电的一个最关键的部件组泵,组泵就跟人的心脏一样,核电站也是这样,从它开始运转,它里边的泵就不断的泵,就好象把人的血液在身体里循环一样,一直到核电站退役都在工作,如果它不工作了,心脏就不跳了,可见这个工作的重要。一了解这家公司,他的创始人是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发明飞机以后,他自己就设立了一个飞机制造厂,曾经在美国历史上是美国第二大企业,但是现在这个EMD公司很小,后来波音这些飞机制造企业起来以后,他就竞争不过他们,就改为生产汽车的某些零部件,当然也是很重要的零部件。后来转到现在,生产核电站的组泵,当然也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但是企业的规模和当年来讲已经小了很多。所以我就有一个很大的感悟,在工业领域当中要当一个百年老店,我感到实在太难了。

[张国宝]:近两年可能大家都注意到科达、摩托罗拉、最近索尼也不行了,诺基亚这些曾经的世界品牌逐渐的推出了历史舞台,或者没有了,或者被别人兼并了。这个诺基亚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当中,其中起过很好的作用,也是一个世界上销售手机最多的一个企业,克强同志当副总理的时候,我陪同他到诺基亚,诺基亚的总裁在他们的会所,一个非常漂亮的河边上请克强同志说话,我这个人有时候嘴不大把门,我就和诺基亚的总裁讲,我说现在听说一个苹果,中国很多人在讲苹果,我说诺基亚会不会哪天被人家竞争过了,你不行了?我讲这个话,总裁脸上就很不高兴,就说了我们不怕,他竞争不过我们,如何如何讲了很多。我说怕不怕不是你说了算,是市场说了算。很多中国人都谈到要买苹果手机,没有说要买诺基亚手机,我说你得注意到这一点,这一回谈话不是很高兴。但是后来不幸让我言中,不管他自己愿意不愿意,诺基亚被别人兼并了。大家已经看到在手机领域当中,苹果也好、三星也好,就开始崛起。所以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张国宝]:我经常告诫中国的一些企业,我说你们在某一个时间可能很辉煌,但是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自傲,要如履薄冰。在这个时候今天你的产品很畅销、很名牌,也许过一

段时间你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这样的历史在我的工作生涯当中也非常之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不会造彩电,凡是有机会出国的人都弄个指标,首选买一台彩电。所以国家下定决心要搞彩电,后来果然把彩电产业建立起来了,这里头实际上很复杂,因为做一个彩电,不光是大家看到的一个整体,要有一大堆东西都武装起来。曾经我们国家彩色显象管的电视剧变成了世界第一,年产1000万台,而且出口在世界上也独占鳌头。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液晶了,国内企业就在考虑,液晶将来会不会代替显象管,也开了研讨会,当时我也认识几个在彩电行业的大佬,比如说波壳,他的老总叫李恩,很多大学都请他叫演讲,我说液晶出来了,会不会哪天代替你?他说不会的,起码20天不会有问题,尽管这样国家还是搞了论证,请了业内最顶尖的一二百名专家论证中国今后显示屏的发展方向,最后的结论专家们说液晶代替不了显象管,结论是这个结论,说这个液晶只能用在笔记本电脑、小屏幕上,21寸以下,太大的35英寸以上还得用等离子,中间这一档21英寸到35英寸左右还都用显象管,这是专家们的意见。现在回想起来,专家的意见也有局限性。而且专家举出了很多液晶的问题,比如说屏幕做不大,耗电等等。但是他们讲的问题,后来恰恰是液晶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韩国、日本八带线、九带线、十带线都出来了,我们中国现在虽然也有京东方这样一些企业还可以也做了,但是跟人家还有差距,市场占有率从我们原来1000万台电视剧,但是现在显示屏很多都是国外的。跟专家们的论证不一样,并不是大家想象的笔记本电脑,液晶屏越做越大,而且也很清晰,并不是专家说的那种情况。那么原来的那些电视机厂基本上不行了。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国宝]:像这样的例子远不止,我们的数码相机也是这样。刚开始有数码相机的时候可能就几十万象素,后来一二百万象素,个头也不大,很小,大家玩玩。但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写了个东西,就是说要重视数码技术的发展,后来也组织过专家论证,专家们说数码相机不可能代替光学相机,第一没有它清晰度高、第二想扩大这样,已经形成了全球的服务体系。北京市来讲多少个街道有一个洗相店,早就给你准备好了,所以就把它否掉了。我还坚持让他们搞这项,我这流言蜚语也出来了,张国宝喜欢照相,所以他让我们搞这个东西。当时领导拨了1000万研究数码相机,但是1000万搞不出什么玩意儿。

[张国宝]:尽管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目前来讲跟别的国家在数码技术上的竞争,我们还是比人家晚了一个节拍,这么大的市场,我们没有抓住。我举这个故事,就是创新的重要性。

[张国宝]:我再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华为,华为任正非、孙亚风(音)他们几个人创业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们,一直到现在很了不起。早年的时候,刚改革开放我和一些领导人出访到了一些国家,我和赵东晚(音)同志,陪他到日本去重数字交换机,叫模拟式交换机,日本人淘汰下来的。那时候华为开始有几个人创业,那么我们到了加拿大去参观北方电信,他就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上有一片风景优美的风景区,有湖泊,生活条件非常好。有4000个研发人员,其中也不乏中国在美国、加拿大留学,留在那里工作的人。当时我一看以后,我的心基本上凉了,我认为可能中国,我这辈子可能看不到我能赶上人家的希望。首先硬件

条件我都没办法提供给我们的研发人员,他那个地方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科研人员,我们哪有那个条件?我们暂时做不到。所以我觉得估计在我这辈子没有多大希望了。但是我预计错了,现在的华为早已经把北方电信竞争过了,北方电信现在没了。当年的那一批北方电信、网讯(音)这一批企业现在很弱势了。

[张国宝]:华为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我也搜集了一些材料。华为确实在创新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也搜集了一些数据。2012年华为销售收入是2201亿人民币,研发费300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比值13.7%。一般讲国际上企业如果能拿出3%的销售收入来搞研发就不错了,但是5%的话更好了,说明你重视研发。但是华为的研发费用比例高达13.7%,这个在一般的工业企业当中可以说非常少。同时华为也认识到自有知识产权技术的重要性,开展了专利技术战略,他们老跟人打官司,大家都知道,原来斯特在路由器上跟人打了一场官司,最后庭外和解,但是这个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他们意识到了自有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就开展了叫做专利技术战略。到了2012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1948件,其中在外国申请的专利是14494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240件。所以正是由于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华为能够成长为一个世界瞩目的高技术公司而脱颖而出,但是它可能还有别的一些因素,但是我认为创新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华为并不是很寄希望于政府对他的支持。

[张国宝]:华为稍微小有名气的时候,朱镕基总理曾经到他那个地方去看,一看了,人家介绍不错,朱镕基马上表态,你要什么条件我支持你,你资金紧张,给你解决3亿人民币贷款好不好?他当着朱镕基面说好好。但是我看得出来他并不是很积极。等到回来以后,我们坚决落实朱镕基指示要给他贷款,他不要,他不愿意跟你挂得太紧。到现在他都不上市,所以他并不是非常希望你这个政府一定要跟他挂得那么紧,相反他在创新上下了很多工夫。

[张国宝]:再讲一个我自己经历的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没有华为那么有名了。山东烟台的万国(音)公司,当时还是在华国锋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要引进13套成套装备,烟台合成革厂,每个人有一个小黑皮包,那个时候中国人不会做,所以就引进了。合成革是什么东西做的呢?MDI,带了1万吨的做这个东西。后来这个玩意儿用途很广,比如说汽车里面的内饰,包括董明珠你们搞的冰箱的制冷绝缘的那一部分,都是MDI做的,用处很多。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当中,国家计委列了5个项目要搞这个MDI,一个是辽阳、一个是淄博、一个是淮安,还有一个烟台,还有一个我记不清了,每个规模都很大,5万吨,不会做就引进。结果5年计划列在本子上列了5年,5年计划完了以后,一个都没列进来,别人知道你中国不会做,不转让。那个时候只有6个国家,8家企业可以生产这个东西,最知名的就是德国的拜尔,还有一个黑斯曼公司比较有名,剩下的都是小喽罗,像匈牙利也有一个。他们认为你中国不会造,市场很大,5年过去了,没有一家公司。烟台就是从1万吨放大到4万吨,后来又放大到8万吨。外国看中中国市场,但是他要独资,他不愿意和你合资,拜尔就想来中国投资,后来选到了上海朝京(音),那个时候全世界单线最大规模15万亿,谈了好几年下不了决心,弄得我们非常烦,但是你没办法,你不会。这时候烟台找来了,说我们8万吨成功了,

你能不能支持我们搞到16万吨?我说行,但是我说我不懂,你告诉我知识产权是不是你自己的?会不会打官司?我说打官司你负责。第二个你有没有把握,他说有把握。我说有把握就行,你去干。他就首先选择宁波大蟹岛(音),当时搞了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42万吨的一条线,已经超过了拜尔,最后成功了。现在在大蟹岛(音)已经是100万了。这个产品不仅冰箱、皮面子这些东西,还包括一些军用产品,还包括建筑房屋,房屋的那个模块式的房子,就拿他这个材料来做。后来又兼并了匈牙利的一个公司,成为中国走出去,兼并国外公司的一个成功案例,现在已经是在东欧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匈牙利政府也很高兴。原来烟台这么一个小厂通过自己创新,变成这个领域当中,把这些大牌都甩在后面,成为世界产量最大的,而且目前仍然生机勃勃的这么一个企业,我觉得创新在里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杨为同志你们要搞这个说推荐一个企业,我曾经推荐他,让他们来讲一讲,后来我也找了他们。第一说时间来不及了,第二人家也不愿意来,人家要低调做事。这又是一个例子,创新的重要性。

[张国宝]: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努力,我觉得中国的整体的工业技术水平实际上有了飞跃,我们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总体来看,应该看到中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已经跟世界的技术水平有大大的缩小,而且在有些领域当中达到,甚至于超过世界性的水平,这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就整体来讲我也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就拿机械制造业为例,2000年我国机械装备的工业总产值是1.44万亿元,2005年达到了4万亿元,增加了很多了,从一万多增加到4万多;2010年达到了14.38万亿,又翻了3倍到4倍,年均增长25%;2010年的资产总额达到4.4万亿,十一五比十五翻了一番,相当于5年再造了一个机械工业,这是很了不起的,反映了我们制造业的进步。根据统计2009年机械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金,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我原来分管过的能源领域也是这样,近十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我们的创新,我们装备的国产化。

[张国宝]:从2004年起,我国平均以每年1亿千瓦的装机速度增长,创造了奇迹。不仅国内的电站全部采用了国产设备,2008至2012年还分别出口发电机组1452万千瓦、1540万千瓦和3012万千瓦,这个数量有多大。最后一年2012年是1584万千瓦,比前一年有所下降。五年共计出口了9236万千瓦,向印度出口就达到4639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力设备的提供者。可以看到我们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么多数据可能有些同志没有什么概念,我就给大家讲,8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举全国之力为500万千瓦而奋斗,全国就干500万千瓦。我们光一年出口3000多万千瓦,一年装机就到了1亿千瓦。英国装机容量大概7000到8000万千瓦,中国每年装机容量超过英国,不是一年两年,是连续5年、6年、7年以这样的速度来发展。过去有人讲过买是买不来一个现代化,我现在深有体会,如果当年没有搞创新,我们自己能做这些设备吗?即使有那么多外汇,拿到国际市场买,买一万千瓦的发电设备没有。

[张国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今年大家注意到没有?羊肉涨价比猪肉要快,什么人吃羊肉?少数民族。所以羊肉涨价快了以后,民族同志有意见,希望能够平抑羊肉的价格。中央也很重视,我们有那么多外汇储备,我们拿点钱买不就完了吗?大家都同意。结果一买发

现国际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羊肉,市场流通的羊肉能够贸易的就10万吨,而且你一买可能价格就上升起来了。如果我去买,也可能把发电设备的价格就提高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张国宝]:我前几天碰到了我一个老朋友,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的市委书记蒋洪昆(音),原来他在南京当市长。他主动给我谈起一件事情,他就讲苏州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当中业绩非凡,一共投入了多少要素呢?10年当中苏州一共投入人力350万人,包括外来的民工到苏州就业的。使用土地104万亩,就是说有104万亩土地从农用地转为了工业用地,创造了万亿元的产值,本级财政收入增加了1000亿元,可以说苏州是咱们改革开放非常佼佼者的一个城市,这些数字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他也讲到了,这种靠要素高强度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了,你怎么还能拿出104万亩地来?拿不出来了,没有了。那么下一步苏州靠什么来发展?只有靠体制机制的创新,靠科技创新才能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不能靠原来的要素投资,增加人、增加土地、增加投资,单靠这个不行,一定要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要靠技术的创新。


改革创新的意义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54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