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

时间:2017-02-20 06:32:0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扎实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龙源期刊网 .cn

扎实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解振华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6期

一、关于2012年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2012年,全国发展改革(经信)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4.52%、3.05%、2.77%,实现了年度目标,为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推动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宏观指导

开展中央重大课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总报告,报告的一些观点、建议被“十八大”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为环资工作明确了新的指南。履行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强化综合协调,安排部署全年工作;通过联络员机制,协调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协调机制运转顺利,各部门给予了积极支持。加强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建立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定期发布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各省(区、市)也定期发布各地市晴雨表。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节能进展情况亲自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发展改革(经信)系统进一步强化职能,发挥政府在环资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协调推动相关工作。

(二)编制专项规划

起草并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城镇主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五个专项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和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环资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发布了半导体照明(LED)、海水淡化产业、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以及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意见,及时组织开展规划的解读和宣传。各地也加强规划编制,大多数地区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循环经济、污水垃圾等专项规划,并与国家规划相衔接。

(三)落实目标责任

篇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

龙源期刊网 .cn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

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10期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切实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相关省(区、市)经信委(经委、工信厅),就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有关事项(不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下同)发出通知。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会议精神,强化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加大对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环境保护重点示范和重大工程的投入,推动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努力提高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节能减排工程建设,使节能环保成为带动社会投资的重要力量。加快简政放权步伐,本着权利和责任同步下放原则,进一步简化程序,除极少数资金由我委直接安排到项目外,扩大打捆下达投资计划范围,具体项目安排权限下放到省级发展改革委,采取报备方式。

二、安排原则

(一)规划优先。优先安排“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

(二)示范引领。与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示范等相衔接,重点支持能够有效推动示范试点工作,在全国或当地具有较强辐射引领作用的项目。

(三)注重实效。注重项目实施的节能、节水、节材、减污效果,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加大对有助于推动实现本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困难较大的欠发达地区予以适当照顾。

(四)条件具备。承担项目单位综合实力较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土地、规划、环评、能评、资金等前期工作落实,配套条件较好,能够保证在2015年开工建设。

篇三:期刊文献检索

吉林玉米带黑土高产土壤的酶活性特征研究

长期耕作的土壤的耕层与犁底层界限明显,界面呈现波浪起伏,耕层土壤厚度较薄,有机质从上向下形成逐渐减少趋势,耕层土壤颜色多为黑棕色而且保墒能力差,犁底层土壤颜色多为暗棕色,土壤中的含水量普遍比形成松散干燥土壤形态低。

由此长期的耕作条件下吉林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壤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同时,吉林的黑土土地作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业生产上追求高产高效耕作方法,伴随着耕作的过程中不科学的实用农药化肥,使得土壤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土壤自身的修复作用不能得到发挥,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日趋贫瘠。经过长期的研究说明耕作制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的重要因素,松辽平原玉米带“波浪型”和“平面型”剖面对肥力和产量作用的差异即使是在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相近的条件下,也会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导致土壤的剖面构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土壤向作物供应水分和养分能力,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对松平原玉米带的黑土土壤来说,“波浪型”剖面构型对肥力影响程度可能不会影响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但“波浪型”剖面构型可能是导致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土壤作为一个特殊的自然体,尤其开垦多年的土壤,自身的物理和生物等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并且土壤在多种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的共同作用下不间断的进行催化反应。

为了实现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防止土壤质量退化,土壤中所进行

的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这些过程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得益于土壤中酶在土壤生化反应上的催化作用。土壤酶 与土壤肥力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其作为判断土壤总的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从研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入手,则有助于了解土壤肥力的现状和演化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即土壤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由酶催化反应完成。土壤动物、植株和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在土壤自身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研究表明,施肥和较高的土壤肥力也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中已经被鉴定出的约60种酶活性表明[,土壤酶活性是与土壤质量的很多理化指标相联系的,酶的催化作用对土壤中元素(包括氮、磷、钾)循环与迁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黑土酶活性在现行耕作、施肥条件下变化特征的探讨,进一步探明酶在黑土质量退化中的反映,以期从土壤生物化学的角度揭示黑土质量退化的机理,对治理黑土质量退化问题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为黑土新型保护性耕作制度及环保效益型施肥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既是土壤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又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要以低碳、减排、无污染以及保证原有产量甚至提高产量为原则,大多采用以耕作和稻秆原位覆盖还m为手段。在松辽平原上采用的是三三耕作制,即将稻秆的三分之一还入田中,比原来的作物根巷还田加大了稻秆的还田量,为土壤中补充有机肥料,增加腐殖质的含量。通过受损土壤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切实把粮食生产

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有效地结

合起来,为实现黑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就近些年,关于稻秆还的研究中,认为稻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的碳源和有机的氮源,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增力口,土壤结构得到改良,促进了土壤的团聚微粒增加,土壤的透气、保水能力加强促使土壤中的酶活性提高,改善土壤中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在研究稻秆还田的研究工

作中,也存在着关于稻杆还ffl对于土壤的酶活性影响并不显著的研究结果在尿素等无机肥料大量施用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不到补充,尤其腐殖质中的有机物质具有对肥料的缓冲作用,并且有保肥保水的能力,有机质的减少也成为黑土退化和土壤生态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补充土壤中有机质的直接方式就是使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机的碳源;同时,在各大养殖场的建立下,作为养殖场废弃物的动物类便,在处理过程中为养殖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坚持可循环利用,变废为虫,将养殖场,中废弃物(主要是动物II便等有机物)施加到田间,不但解决了土壤中有机质的补充问题,同时为养殖场解决了大量的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不但减少成本,在能够实施的情况下,能够做成循环的生产环节,改善单一的生产模式,增加经济利润。国外以土壤培肥为基础作为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主要技术,主要工作是大力推广以免耕或少耕及作物残体还田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据资料显示,从全世界土壤的整体看来,每年作为

耕作的土壤损失的有机碳大约为0.8Gt,由于土地幵垦已经使土壤有机

碳减少了30%-50%,有机碳在开垦后的几年里减少的非常迅速,但损失量的大多数是在开垦后的前二十年时间中。随着耕作年限的增长,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数量的影响将逐渐变慢。

不同的耕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6]。实行少耕制或利用地表覆盖物降低气象因素的影响是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效途径,在松辽平原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大垄双行的耕作方式,即将传统的两大单垄(65cm)合为大垄(130crn),在一侧(65cni)

种植作物,另一侧则进行休闲,来年再种植另一侧,如此反复。此方法既能保证每亩产量还能够达到免耕的效果。研究表明[27】,免耕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十分有效的方式,免耕土壤比传统耕作的土壤有机碳水平高。免耕提高有机碳的主要是由于免耕土壤地面覆盖物的存在,使植物残体聚积在表层,土壤中强烈的生物活动,尤其是板卿的活动,改善了土壤结构,形成了团聚体,而团聚体的形成保护了土壤有机碳,从而减少了微生物的分解。

另外,免耕时作物收获后,作物残巷和杂草等有机物的大部分留在地表,与土壤微生物接触较少,减少了分解。传统的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团聚体破坏,造成土壤有机碳的损失。损失的原因主要是传统耕作土壤不仅使土壤扰动,而且将有机物料迅速掺合于土中,使之完全暴露于土壤微生物面前,因而分解快。免耕能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减少土壤有机碳黑土在中国粮食生产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吉林玉米黑土由

于地势平坦,水肥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粮食作物玉米的生长所以被称为黄金玉米带。黑土长期以来有着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的保肥、供肥,使得黑土地理化性质优越,有效和潜在肥力高的特点。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得到安居乐业同时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粮食量少,土地利用开发强度不断增强,现已经开垦耕种的土地连续的开发利用,不能够的到良好的修养生息,土壤退化问题也随之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多年来,人们对黑土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经营管理,由于耕作和施肥的不合理造成土壤的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土壤问题的严重性突出,人们给土壤退化拟定如下的含义,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

壤退化的表象,同时也概括土壤退化的实质为土壤肥力的减退乃至丧失的过程,土壤退化最主要表现为土壤生产力的降低以至于丧失 目前国内外土壤学、农学和环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三个核心课题是土壤退化、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土壤虽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再生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时间和空间),并且在少投入多产出的思想支配下,釆取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影响下,作物带走大量的土壤养分,但是土壤养分的缺乏又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从而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失调,土壤肥力减退,形成土壤退化。实际上,土壤退化是一个既综合又复杂的并且具有动态的时间性、各异的空间性和高度的非线性特征过程。土壤退化原因⑴:一,人类活动是土壤退化的基本动


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44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