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国节日文化ppt

时间:2017-02-20 06:30: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节日主题班会稿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稿

立伟: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

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

文博: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

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立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一股强大的内聚力量,最终结合成了个多民族统一的整体。

文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牢固基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维系中华民族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立伟:同时流传的还有中国的节日文化。

文博: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呢(提问)~

立伟:我国的传统节日可不少,每个节日都有自

己的的来历与特色。

文博:下面我们就按先后顺序认识一下中国的传

统节日吧。

立伟:首先是除夕,大家知道除夕有什么活动

呢?(PPT)

文博:鞭炮声声,除夕过后迎来了我们最爱的节

日——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呢?(PPT)春节,同学们玩些什么呢?(PPT)

立伟:春节过后到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上元节

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呢。(PPT)

下面我请大家猜个灯谜:小山大山紧紧靠,猜一

个字。(PPT)

文博:上元节后就到我们刚过的清明节了,我们

要好好的认识一下清明节。(PPT)

我们先来看看清明节的起源(PPT)。

清明节有哪些些习俗呢?(PPT)清明节的饮食

也很讲究呢?(PPT)清明节现在成为了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成为了感恩的一个节日。(PPT)

杜牧写的名诗《清明》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PPT)我还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PPT)

立伟:有一个节日特别热闹,锣鼓声声响,龙船

水面跑,大家还会吃粽子,大家猜猜这是什么节日?(PPT)对的,这就是端午节。

文博:端午过后是中秋,我们来了解中秋节的来

历和习俗吧。(PPT)

有一首关于中秋的诗最出名,那就是《静夜思》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PPT)

立伟:农历九月九,就是重阳节,尊老爱幼是我

国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又叫敬老节,我们来了解重阳节的来源与习俗吧。(PPT)

有一首诗是为重阳而写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吧。(PPT)

文博:腊八一来,年快到,这天喝了腊八粥,身

体强健又聪明。(PPT),我们来认识腊八节的由来吧。 立伟: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

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节日就介绍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为

我国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而骄傲吧。也相信大家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全面的认识。

文博:“愉快的时间过得总是那么快,:我们要

继承老一辈的优良的节日传统,让我们的习俗能流传到以后。”

立伟:“下面请老师讲话,掌声有请~~”

文博:“1年1班主题班会到此为止,同学们我

们下次

一起说:再见!”

篇二:民间节日2 课件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课件 中文0701班 李泊宁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凡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在中

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巨幅画卷中,节日风俗无疑是一朵奇葩。我们今天就以传统节日为媒介来感受中国的文化特色和底蕴。

播放幻灯片1、2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春节、路神生日、元宵节、春龙节 (龙抬头)、寒食节、清明节、

立夏节、端午节、天贶节、火把节、七夕、

中元节、地藏节、中秋节、重阳节、

冬节、腊八节、小年)

这些节日世代相传,衍生出许多优美的传说和故事,为生活增添了喜庆色彩和纪念意义。这里列举的节日只是一小部分,涉及普遍流传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女性的节日、宗教节日等等。

播放幻灯片3

(一、 春节

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播放幻灯片4

(春节的习俗

? 放爆竹、贴门神、贴年画、贴春联、除夕驱疫、除夕夜乞如愿、除夕夜吃饺

子、过年喝酒、守岁、压岁钱、回娘家、电视机普及后春晚应运而生等等 ? 拜年(互相问候、祝福,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但是现在出现节日礼品新三

样:手机、数码相机、上网本,从中看出经济对节日的冲击,人们渐渐不堪节日的重压,过节成了受罪、受累。)

播放幻灯片5

贴门神、年画是民间流传久远的春节习俗,色彩鲜艳,喜庆热闹,是古老的民间艺术。

播放幻灯片6

简要概括民间的春节习俗的特点:离不开“福、禄、寿”。

播放幻灯片7

(二、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草木回青“明”——万物萌发)

播放幻灯片8

清明节的习俗

? 寒食、插柳、踏青、秋千、放风筝

简单介绍 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的地描绘出了宋都汴京的清明节盛况。

播放幻灯片9.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提及现在一些不良扫墓现象,

? 清明扫墓代理:对祖先不敬 不如不扫。网上清明代人扫墓信息,拍照180

元录像380元。

? 公车扫墓

引出传统节日文化内蕴的缺失

播放幻灯片10

(三、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播放幻灯片11

(端午节的习俗

? 艾草、菖蒲的风俗 (可入药的草本植物,驱除蚊虫)、端午驱疫

? 吃粽子、赛龙舟 播放幻灯片12

韩国抢注端午节,为国人敲响警钟。

反思:为何民俗“失去”才知珍贵

启示:建有效机制保护传统文化

播放幻灯片13

(四、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了唐代,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播放幻灯片14

在中秋佳节与家人团圆,赏月吃饼,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良现象出现:昂贵包装的月饼,看传统文化与商机。

播放幻灯片15

回归传统,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 文化娱乐 元宵节的灯谜,端午节的赛龙舟,清明节的踏青……

? 尊老爱幼 春节的拜年、压岁钱,重阳节的敬老

? 纪念先烈 清明节纪念介子推、端午节纪念屈原、革命先烈

? 爱国怀乡 中秋节怀念故乡、端午节感怀屈原的爱国情操

播放幻灯片16、17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1、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农业VS宗教

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一些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祈福的内容也离不开丰收。

西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

2、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家庭VS集体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

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格不入的产物逐渐被淘汰了。

3、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之饮食差异比较

感性VS理性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是趋于感性的, 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是节日性美食,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食品以区别其他的节日。比如: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 “和”字就是“合”; 饺子的饺和交谐音, “合”和“交”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 过年时吃饺子, 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 甜甜的粘粘的年糕, 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 步步高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

而西方的饮食则是趋于理性的, 他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因此, 有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 KFC, McDonald。

4、中西节日礼仪差异在宴席上所反映的性格差异

集体VS交谊

在中国, 任何一个节日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造成一种团结、共享的气氛。人们相互敬酒、劝菜,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西式宴席, 食品和酒实际上仅是作一种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 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 达到交谊的目的。倘若将宴会与舞蹈相类比, 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 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5、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差异之服装的色调差异

红色VS白色

红色, 是我国文化中的崇尚色。红色源于太阳, 古人认为“日至而万物生”( 《淮南子?天文训》) ,我们的祖先,对阳光有一种本能的依恋和崇拜, 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 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原是一个贬义的词, 是“火”与“血”的联想, 它象征残暴, 流血。

白色, 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高雅、纯洁、纯真、无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是个禁忌词, 常用于丧葬礼中。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象征意义都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接下来播放幻灯片18

随着世界性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网上关于中西方节日的一个问卷调查

1、西方节日传输到中国后得到我们大力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A 浪漫 B 跟风C 新鲜 D 为精神交流D 其他

2、你认为传统节日被国人冷落的原因是什么?

A 了解太少B 无聊C 宣传不够D 崇洋媚外 D 其他

3、过洋节的切身感受?

A 无奈、痛苦、认为自己没伴侣B 消费高 C 新颖、浪漫、有激情 D 其他

4、过我国传统节日感受?

A 俗套 B 热闹C 轻松 D 其他

5、传统节日的精神意义是什么?

A.弘扬文化B 为增进感情C 购物、吃喝D 为无聊生活找趣E 其他

6、应该怎样使我国的传统节日精神和感情需求的内涵意义流传下去,不再受国人冷落?

A 大力宣扬传统文化 B 创新我国节日的形式,寻找新载体C 其他

网络链接大学生对西方和传统节日的态度调查

播放幻灯片19

这是搜罗的一些“危言”:

中国传统节日的“绊脚石”是不是“洋节”?“洋节”凶猛来袭,“土节”路在何方?“洋节”入侵,圣诞节成“第二春节”?西风东进,西方节日的冲击?“文化自我殖民”?

播放幻灯片20、21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洋节在中国的流行?

“欧化”——洋节的流行,实质上是“欧化”的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还有很多“欧化现象”,表层的有服装、建筑、音乐、等等,深层的有思考方式、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等等。欧化现象不可避免,应该用欢迎的心态正确对待,,承认这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再像清末那样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要相信“欧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民族的进步与繁荣,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表现。

从表面上看,当代中国盛行西方节日的确有很大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嫌疑。没有任何宗教原由的情况下,过于热衷圣诞节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正如大量调查所显示,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轻人,把圣诞节和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LV和NBA等一样,都只看做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西方文化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已经被消费主义的欲望搅和得面目全非了。

另外,我不认为“洋节”是“文化侵略”,事实上,它只是让中国人找了个可以狂欢的理由,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并没有改变人的观念。以后也不会出现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情况,因为人都有一个历史传承。所以,如果说,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那么其假想敌不是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我们中国不也掀起了“中国热”,很多中国式的文化因素也流传到了国外,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中国地位的加强、文化合作的深化、 良好的政治关系、巨大的市场诱惑。

“欧化”是双刃剑。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本末倒置,顾此失彼,使我们自己的宝贵文化遗产严重流失,现在很多学校过西方节日非常流行,圣诞卡、圣诞帽、圣诞树、情人节的玫瑰花、巧克力等等似乎受年轻人欢迎,而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受重视,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将传统节日的假日延长,但也没有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播放幻灯片22、23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传统节日的受冷落?

首先,应该承认,时过境迁,传统节庆赖以延续的条件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次,保护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对与传统节庆有关的活动、史料、实物、人物等,都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加以保护和保存,有关的专家学者也应该进行记录和研究。

最后,对传统节庆的保守和创新:对外来的节日也不必一概排斥,同样可以推陈出新,或者使之本土化。

结束。

篇三:传统节日校本教材

第一节 节日的由来

中国节日由来,大体的节日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历法节气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二、原始崇拜

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

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三、禁忌迷信

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后演化为贴红纸,即春联),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财气出门。忌说“死”,称这类话语为“乌鸦嘴”,这类禁忌迷信是一种消极防范手段,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的愿望。

四、祭祀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

五、宗教

中国民俗节日深受宗教影响,许多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以佛教为

例,有二月十五日薪尽日(佛离世日),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四月八日浴佛节(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五月十八日母连僧母诞辰,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七月三十日地藏节(地藏菩萨诞辰日),八月八日转法轮日(释迦牟尼说法日),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祖成道日)。属于道教的节日有:一月九日天诞节(玉皇大帝诞辰),一月十五日上元节,一月十九日燕九节,二月一日天正节,二月十五日真元节(太上老君生日),三月三日蟠桃节(王母娘娘寿诞),四月十四日八仙吕洞宾诞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诞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斗姆星君诞辰日),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上述宗教节日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了庙会等一系列节俗活动。

六、多神信仰

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如: 一月五日路头神生日;一月八日诸星下凡,有祭星祈岁风俗;一月二十日天穿节,北京白云观举行庙会,做煎饼置屋上补天穿;一月二十五日仓生日,祀仓神,可保粮丰囤满;二月一日太阳生日,祀太阳神;二月二日龙抬头日,又为土地神诞辰,是日雨为社翁雨;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有文昌庙会;二月十二日花王生日,祭花神,有花神庙会;三月三日北极星君诞辰;三月五日大禹生日,有禹王庙会;三月六日,麦王生日,是日天晴麦可丰收;三月十五日龙王节,祀龙王,有龙王庙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有东岳庙会、泰山庙会; 四月十二日毒蛇生日,祀蛇王,雨则麦坏;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诞辰,祀

神农,有药王庙会; 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别称关公单刀赴会日,有关帝庙会;六月十三日(一说五月七日)鲁班诞辰,木石泥瓦等行业祀鲁班先师,举行鲁班会;六月二十三日雷公诞辰,祀雷公; 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诞辰,祀二郎神;七月七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鹊桥会,拜祭牛郎织女,是日雨称洒泪雨;八月五日万寿节,又称圣节,祀皇帝生日;八月二十七日圣诞节,孔子诞辰,有祭孔庙会;十月一日牛王神生日,祀牛王;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节,别称灶君升天日,祭社神。节日是一个能动的文化因子,节日虽有固定的时间,但它的内容却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第二节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一、先秦发生期

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础上,信仰色彩浓厚。同时一些需要防范、禁忌的日子,如春节避山魈恶鬼,上巳禊祓,端午划龙舟等。

二、汉代定型期

汉代,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已基本定型。一方面,一些历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为某些节日的纪念人物,取代了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强了节俗的人情味和真实感;另一方面,在节俗自身的发展中,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俗,一些礼俗变为风俗,风俗和礼俗融为一体,被人们约定俗成地接受并沿袭下来。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首先,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区风俗的融合,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吴越文化圈、齐鲁文化圈、秦文化圈等,到汉代逐渐融为一体,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对节日风俗的统一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其次,汉代节日定型与当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犹其是“太初历”确立了以建寅月为岁首,打破了先秦时代的原始崇拜信仰,为节日风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此外,汉代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伦理道德


中国节日文化ppt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43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