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林语堂说中国人

时间:2017-02-17 14:35: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高二历史2015年秋期期中试题

2015年秋期期中质量评估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刘志恒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2.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

A.秦朝 B.汉代 C.宋代

D.清朝

5.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6.小明在读一本书时,看到有这样一句话?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说这句话的人是( )

A.程颢B. 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7.温家宝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 )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气者,理之依也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8.《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9.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

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10.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进程 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11.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③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周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13.?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文中提到的技术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 C.磁石

D.火药

14.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

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四诊疗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15.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写出?天下第一行书?,把行书艺术推向极致的古代书法家是( )

A.顾恺之B.王羲之 C.王献之

D.颜真卿

16.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次片头取材于当时的一副著名绘画,该画可能是( )

A.《女史箴图》B.《山径春行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17.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在宋代的瓦舍中,你最不可能...买到的东西是( ) A.火箭、突火枪B.毛笔、纸画 C.活字印刷的经书

D.各式美食

19.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有关。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翁说话疯疯颠颠,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

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这部作品应该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0.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21.文学在一这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

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22.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李军同学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23.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24.?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为此提出有效制约权力的政治学说是( )

A.天赋人权说B.法治学说 C.三权分立学说

D.人民主权说

25.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

①蒸汽机 ②石油 ③电动机 ④煤炭 A.①④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 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4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4分)

27.(12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为欺诈。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和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最合适的载体来强调中国早已提出的?和谐社会?新理念,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与希望通过体育来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团结友爱的奥林匹克精神相一致。

材料三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4分)

(2)上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2分)

(3)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先哲赋予了人文精神怎样的内涵。(6分)

28.(14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

的重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4分)

29.(1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正如艾赛亚〃柏林所说的:?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二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宣传的带有辩证法因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解放思想并敢于否定一切腐朽事物的勇敢精神,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牛顿的原理和方法?指的是什么?说明牛顿的成就对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5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哪些人?(5分)(至少写出三位思想家)这些?哲人们?

发现了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5分)

(3)据材料三,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2分)

篇三:读林语堂《品味人生》有感

人生的定义与定义

——读林语堂《品味人生》有感 摘要: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人生研究”、“人生享受”、“人生归宿”,本书主要将林语堂对中外人性,人生及其人的理想追求、生存状态和悠闲生活的方式等等所作的议论和探讨的文章进行了编辑。

关键词:人生、研究、享受、归宿、文化

一 人生研究

林语堂在对人生进行研究时并不是泛泛地就这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看法,而是从人的德行、心灵着手,并就不同的国度对不同的人做了剖析,其中主要分析地便是中国人。

(一)中国人的人性 谈人就离不开一个集体。书的开始从中国的国民性谈起。中国人大多为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然而,林语堂却在书中指出,中国太老了。一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这就像中国人一直以来强调的敬老一样。老人有什么可敬的呢?这话听起来似乎放荡不羁。我们都说老人经历的事多,经验多,对一些事情能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但是老辈的襟怀却不如少年人。回到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强盛大半还是少年撑起来的。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那么中国人说的敬老岂不是仅敬他的寿考?国家也是如此,五千年里多少天灾人祸,中国至今仍然存在,那我们是否该赞叹一下她的伟大?

我想,中国人是很乐意承认中国的伟大的。哪个国民会不乐见自己的国家伟大呢?你要是正儿八经问一句,哪里伟大了?保管他会回你,中国已经存在了五千年了啊,这么悠久的历史!然后你想不懂,为什么越老就越伟大,越想越想不明白,越想不明白就越伟大。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即使得不到精华也算是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家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碰撞融合,变得复杂多样。南北文化更是大相径庭。南方人细腻,北方人粗犷。虽有南北之分,与外族对立而言,中国民族尚不失为有共同的特殊个性。这个就

是所谓的国民性。林语堂在书中提出了国民性中最为明显的三个弱点:忍耐性,散漫性以及老猾性。

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忍耐的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而这种忍耐在林语堂眼里却成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之一。忍耐性来自世家大族,散漫性则在文人身上体现的尤多,而老猾性则被林语堂称为最富刺激性的品性。这些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品中林语堂提及了幽默、知足、和平、圆熟等德行,而关于人的心灵,林语堂给出的评价则是智慧但缺乏科学精神。我们没办法因为林语堂在上世纪就这么精准地说出了现在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就感到沮丧,因为上下五千年过来了,我们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成熟。幽默,那是存在于外表的形式,与现实的内容无关。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林语堂说,人生如剧,一大趣剧,人类仅仅是其中的傀儡。的确,真正能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活下去的人,在这世间能有多少?我们被各种各样的牵连所羁绊,但是却又没办法亲手斩断。归根到底只有三个字,舍不得。这就又牵扯到舍与得。但是在这方面中国人的欲望还是比较小的,他们更倾向于知足。中国有句谚语叫知足常乐,由此可见一斑。但是知足这俩字儿跟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到了林语堂嘴里就又变了味儿。什么叫知足?中国为什么会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存在?是国人自己明哲保身的意识,还是只求温饱别无所求的自我满足?人民对朝政事不关己,朝廷对人民下令禁议朝政,散漫之风由此而成。若想改变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须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让人有话敢讲,才能化这种散漫为团结。

(二) 中国文化下的人生观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为中外奉为圭臬。孔子为一人文主义者,也给中国文化中注入了很多人文思想,这就使中国历来讲求“仁”。中国的人文主义包括了三点:人生最后目的之正确的概念;对于此等目的之不变的信仰;依人类情理的精神以求达到此等目的。这就使中国的人生理想里具有了某种程度的顽固的特性。生命也许是愁惨的,但是他们会从中寻找到快乐。不管作为什么样的角色而存在,生活中繁琐的小事纷乱不绝,他们会将生活继续下去。

也就是因为骨子里对于生活的固执和容易满足,中国人并没有很明显的宗

教信仰。在这一点上和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或是伊斯兰教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可人终究是要信奉些什么的,否则他们就对生活毫无畏惧。所以部分中国人选择了佛教。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以至于改变了孔子哲学的本质。宋代理学的出现就是在佛教的直接影响之下。

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书中,林语堂给他们一些人定了位。庄子能够发现自己,孟子以“智、情、勇”为他的“大人”的三种“成熟的美德”,老子最邪恶的“老猾”哲学却产生了和平、宽容、简朴和知足的最高理想。这种教训包括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

人类往往忘记自己是多么渺小,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另一方面,当人类把自己和自然界伟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他就会变得真正的伟大。一个能认识到自身渺小的人本来就需要足够的勇气去证明自己的伟大。当他有了这种涵养,就会去谈论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有的时候,做人与写文章是对立的。林语堂的观点是,做人可,做文亦可,做文人不可。文章写不好没关系,但是做人不能不做好。与其说林语堂是在劝人们不要做文人,倒不如说他在用一种反讽的手法批评人们对在世文人的不公。大家几乎都认定文人应穷,历史上似乎也的确如此。文人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是他们舍弃了社会,还是社会放逐了文人?

(三)中外的人性研究

每个国家都有他文化之特性,而此特质是常与国民性有关,文化和国民性则是互相影响。中华民族与西方国家比较,进取不足,保守有余,勇敢有为之精神不足,而动心人性之功夫甚深。中国人的美德的是静的美德,主宽主柔,主知足常乐,主和平敦厚;西洋之美德是动的美德,主争主夺,主希望乐观,主进取不懈。中国人主让,外国人主攘。有些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做的很不够。虽然自称礼仪之邦,但是在国际上日益下降的声誉已经让我们越来越愧对这四个字。

美国可以说是一个新生国家,她的历史只有短短二百多年,却在这二百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日本虽然历史较美国要长,但是她借鉴了很多国家的文化精髓并把它们融为一体成为自己独特的文化领域;英国人的精神与中国

较为相似,她们同是现实主义和常识的崇拜者。国家的性情是人民对于理想追求产生的后果,当整个民族都在向往着同一个目标时,国家也就被同化了。此外还有基督徒和希腊人。

可是不管是怎么样的国家或者民族,我们都一样生活在这个世上,尘世才是人类唯一的天堂。中国人更在乎的不是注重真理的知识,而是怎样生活的知识。他们享受生活,却也能够清楚认识到死亡,这就给人们一种危机感,能够让人们好好地珍惜活在世上的每一天。“我们怎样地生活?”正因为领略到我们的生命总有一天会灭绝,那些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有一种悲哀的诗意情调。基士爵士说:“如果人们的信念跟我的一样,认尘世是唯一的天堂,那他们必将更竭尽全力把这个世界造成天堂。”从这一点来看,人生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在现实的环境之下尽量地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种观念带着些儒家思想,它含着浓厚的尘世气息。 二 人生享受

(一) 精神享受

精神享受在这里可以分为生活享受和生命享受。说生活享受有点儿矛盾,毕竟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然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精神本身就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每天的每天,都在做着不一样的事;平淡无奇的,没有什么创意,为了生活,人们都在不停的忙碌着。清晨起来,看见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贪婪的吮吸着淡淡的花香,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但有时失意的时候,享受着这些,却又觉得无谓,因为这并不属于我一个人的,不是我的“私有财产”每天都在为未来而拼搏着,从不曾停下过脚步,就是为了得到理想中的那些富裕的私有财产,所以,就忽略了身边的这些美好,其实,每一天都有着不停的意义,不同的价值,就看你如何去使用,如何去理会它的真正含义,之所以感到迷茫,困惑,乏味......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去利用它应有的价值,有多少人,在和病魔作斗争,只为了在这世上多留一秒,可又有多少人,因为一点小事,就要放弃生命。轻生,不是他们放弃了生命,放弃了世界;而是生命和世界放弃了它。

(二)自然享受

人的一生也许是一种旅行,在大自然里的旅行。所以生活要学会与大自然共处,在大自然中享受,在旅行中享受。在路上心里才会有偶尔这种活在当下的

体验,佛教我们要忘记时间,忘记过去,不想未来,说日日是好日,可真的很难做到,我还未见过雪山,但见过戈壁,数百万年的时光沧海变桑田,那时忘记父母忘记责任忘记所有人事忘记自己,只是感动生命。这个时代,一切太快,我们都像是被不知名的力量推着往前走,然后会迷失困惑,最后失去自己,我已经失去自我了。能够停下来,按照自己的速度,这是很大的进步,其实随大流可以轻松却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要学会慢下来,慢慢地欣赏自然,享受旅行的快乐。可是林语堂本人却说: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须是一个流浪者,经历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称其为旅行。

我想,林语堂想强调的还是心灵吧,让心灵得到历练,旅行本身的意义才会显露出来。人生中如果没有一两次在大自然中的旅行,生命会变得枯燥无味。歌德讲,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对我来说,旅行时让自己身上的各种荷尔蒙尽情释放的过程,是带着心灵和身体一起安于途中。

(三)文化享受

要想享受文化,首先得有知识上的鉴别力,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读书,写作,陶冶自己的情操。文化不是一个人对所游览的事物有多么丰富的知识,文化是这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一种对生活的共鸣和感动。让我们设想一种情景:在某个藏区的寺庙门口,夕阳洒在金色的寺庙屋顶,秋风吹过,远处传来喇嘛诵经的浑厚之音。可以说,这是在体验一种文化的感动。那么,让我们感动的是寺庙?夕阳?还是秋风?我认为都不是,而是那诵经声。最接近人心灵的,是人本身,这才是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我们的享受是什么都比不上的随着时间的流驶,历史的洗涤,在浩瀚的文化长河,留下了光辉。怀着崇敬之心,虔诚之情,我们同样应洗尽铅华,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闭上双目,聆听心灵的召唤,旅行一次,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在夕阳的余晖中,听着远方横笛的吹奏,来几碟黄酒小菜,兰亭临帖,感受着墨香;

或是在天青烟雨中,看看瓶身描绘的牡丹,瓶底仿前朝的飘逸的汉隶,素胚上用笔锋勾勒出的青花,渲染仕女图韵味的釉色;

或是在某个雪夜,等待着相知的朋友,依偎着红泥小火炉,平淡闲适,细


林语堂说中国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24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