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聋校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江西省金溪县博爱学校 车智卉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 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 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两条短边一样长,两条长边一样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朋友,今天我们又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们成为朋友呢?我们欢迎这两位朋友。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 认识“新朋友“
1、 师:你们认识它们吗?那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 师: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呢?
生:根据自己观察用自己语言说说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3、 师: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大家发现它们住哪吗?
生:在教室中找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 和“新朋友”做游戏
1、 拼图游戏
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六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 捉迷藏
在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 涂颜色
给长方形涂上红色,给正方形涂上黄色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出示课题(长方形 正方形)
五、 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同学们在教室外面找找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们能找到什么?
六、 板书设计
长方形四条边
正方形四条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篇二:聋校一年级美工教案
第一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篇三: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并掌握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并能进行区别,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认识“>”、“<”和“=”符号,初步学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认识并会使用加号和减号,会读、写加、减法算式,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 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6. 使学生会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7. 使学生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图填写算式;并会计算相应的加、减法图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和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读、写数字和数的组成。
教学时间:
60课时。
1、2、和3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1”的认识和写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了解“1”的含义。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计数器、“1”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常规教学
二. 新课
1.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内容。
2. 指导学生数画上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都是1。
3. 板书:“1”。并教给学生“1”的读音,从音、形、意三方
面让学生对“1”有初步的认识。
4. 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是1的物体。
5. 组织学生操作,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珠子表示1,拿出一
根小棒表示1,上黑板贴出数量是1的各种图片等。
6. 教学“1”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小棒一根,让学生数出“1”。
2. 教师说出“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
四.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 2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2,并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教具准备:主题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2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2个小圆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出示实物。
2. 让学生从一把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来表示“1”。
3. 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里书写“1”。
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2的物体。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了些什么?
(2) 出示小鸭图,提问:有几只小鸭?
教师小结:图上有2个小朋友,2架飞机模型,2只小鸟,还有2只小鸭子,人有2只手等,还有许多东西它们的数量都是2,教师在黑板上写“2”。
2. 认读数字2。
3. 教学1和2的顺序。
(1) 出示计数器,在上面拨1个珠子,提问:这是几个珠子?
教师说明:1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2个珠子。
(2) 让学生摆小棒,先摆1根,再摆1根,现在有几根?学生
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4. 比较1和2的大小。
5. 2的组成。、
教师出示两片枫叶,并演示说明两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我们就说2可以分成1和1,随着写出 2 带领学生读两遍“2可以分成1和
╱╲
1 1
1”,再指着 2 先指两个1,再指 ╱╲ ,最后指2,带领学生读两遍“1 ╱╲
1 1
和1组成2”。
6. 写数字2。
(1) 教师示范“2”的写法。
(2) 带领学生书空练习。
(3) 指导学生在书上写2。
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 提问:2和1比,谁大?
3. 出示 2提问:它表示2可以分成几和几?还表示1和1
组成
1 1
几?
四. 小结。
五. 作业。
在田字格内书写“2”。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并知道3以内书的顺序,回比较3以内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教具准备:3的主题挂图、计数器、小棒、方块、2和3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说出是几。
2. 教师板书: 2 引导学生说出:2可以分成1和1。
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3的物体。
(1) 引导学生观察“3”的主题画,回答问题:图上的工人阿姨在
做什么?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
是3?
(2) 学生操作。
《聋校一年级数学教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22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古埃及美术ppt
- 下一篇: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