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0-3岁早教亲子活动

时间:2017-02-16 06:47:2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1年0-3岁早教亲子方案

浦东新区新场幼儿园0—3岁早教亲子活动方案

——亲亲宝贝

浦东新区新场幼儿园

一、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6日

二、活动地点:浦东新区新场幼儿园

三、参加对象:0—3岁幼儿和家长

四、设计思路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接受各种环境刺激的敏感期,他们对周围提供的信息会全部吸收,即所谓的吸收性心智。所以这一时期应该加强智力训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早教机构,有计划地给孩子实施早教是十分必要的。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心理、智力定型和发展至关重要。

五、活动目标:

1、通过各项游戏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开发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为家长或养育人提供正确的育儿方法,并且体验亲子共同游戏的快乐。

六、活动材料

适合0——3岁的游戏若干及相应的器具;海报宣传

七、活动流程:室外游戏——室内游戏——育儿讲座

八、活动过程

(一)室内:

活动室一:12~24个月

集体游戏:

活动一:我叫***:

目标:喜欢和家长一起做游戏,愿意展示自己

过程:

1、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坐成半圆,教师挥手与家长、宝宝打招呼,家长带宝宝挥手回应。

2、教师:“宝宝,小猫走来了,绕着花园走呀走,我们也来学小猫绕花园。”依次请家长起立带宝宝边唱歌曲《绕花园》边做模仿动作,教师和其他家长一起协助唱歌并拍手打节奏。每做完一次游戏,教师问宝宝:“小猫咪,叫什么?”家长带宝宝回答:“我叫XXX。”其他家长、宝宝一起拍手表扬说:“XXX、XXX,

你真棒!”

3、游戏继续,直到每个宝宝都被介绍到。

活动二:玩玩说说——滚珠画

目标:感知色彩的变化,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材料:人手1份:透明食品盒内放白纸;三小碗颜料(红、黄、蓝各1),碗内放

1~2粒玻璃球和1把小勺,每桌一份。

过程:

1、家长带宝宝围着教师坐成半圆,教师介绍面前桌面上的各色颜料,引导宝宝注

意颜料碗里的玻璃球。

2、演示滚珠画的操作步骤。

将一张白纸放入食品盒底,用小勺舀起颜料碗内的玻璃球,放入盒内。再将盖子盖紧,双手扶盒两边进行摇晃。最后将盒盖打开,让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再换另一粒其他颜色的玻璃球,按以上方法进行摇晃,打开盒盖,介绍美丽的画纸。 指导要点:

请家长帮宝宝舀好颜色玻璃球,将盒盖盖紧后交给宝宝,让宝宝来摇晃滚珠。如果宝宝愿意尝试用勺舀珠,家长也可以协助宝宝完成动作,帮助宝宝调换其他颜色,让宝宝重复活动,直至纸上滚满各色线条。

3、家长与宝宝一起“滚珠画”,教师随机观察指导。

指导要点:

不要把各色颜料混在一起;注重引导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引发宝宝的操作兴趣;注重过程中语言的提示,提高宝宝对颜色的感知等。

4、操作完后,引导家长带宝宝相互欣赏作品。

分散游戏:

活动一:美术活动《小刺猬背果子》

材料:小刺猬图片、宝宝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玩法:、用手指蘸颜料,用电话的方式把果子摘在刺猬的刺上。

活动二:红红绿绿分分开

材料:红绿娃娃各一个,操作材料(装有红绿两色积木的篮子人若干)。

1、请宝宝观察教师手中娃娃,认识红色和绿色。

2、找一找教室里还有什么是红、绿颜色的?

3、幼儿操作,将篮子里的积木分开。(家长和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颜色)

4、将分好的积木送给红娃娃和绿娃娃。教师表扬完成任务的幼儿。

活动三:小鱼吐泡泡

材料:小鱼底版图片,油画棒人手一份。

玩法:用油画棒给小鱼添泡泡,注意线条头尾的对接。

活动室二:

集体游戏:24~36个月

活动一:点名活动《朋友多多》

目标:初步培养宝宝的大胆表述能力。

材料:红色即时贴做的五角星若干个。

过程:

1、教师边摇铃鼓边唱《坐下歌》,体位保持与宝宝平等,身体随音乐节拍自然摆

动。

2、听到教师的歌声,家长帮宝宝一起收拾玩具,然后带领宝宝坐在教师的对面,

呈半圆形或扇形。

3、教师用亲切的口吻向家长和宝宝做自我介绍,然后请每位宝宝站在妈妈身边,

大声向大家问好,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然后老师就把小红星送给宝宝,请家长帮助宝宝贴在胸前。

指导要点:

1、家长要鼓励宝宝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

2、对于胆小的宝宝家长不要着急,第一步先鼓励宝宝能站起来。帮助他说出自己

的名字,慢慢的再自己说。

活动二:大渔网

目标:会和同伴一起听音乐做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材料:音乐磁带《小鱼游来了》。

1、教师导入:“宝宝,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喽!”

2、请家长围成一个圈,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家长手拉手做渔网,听音乐跟教师边走边唱,另一位教师带领宝宝做小鱼,在“渔网”中钻进钻出。等唱到最后一句“我要抓住它!”时,“渔网”“蹲下”,被拦在网中间的“小鱼”就算被抓住了。

3、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游戏3~4遍,提醒家长做“渔网”转动时。动作幅度

小一点,注意前后多看看,不要撞到正在钻进钻出的宝宝。第二遍游戏时,请被网住的“小鱼”和家长一起做“渔网”。

分散游戏:

活动一:小厨师

材料:

1、人手1份:容易撕的彩色广告纸1张,彩色橡皮泥1罐,泥工板1块,小碟、

小碗各若干,小刀、砧板各1份,小棒1根。

2、食物图片若干。

玩法:

看图片认食品并说出名字。

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食物。

活动二:我要回家

材料:

三角形、正方形形状的小卡片若干、两只盒子(盒子上贴上三角形或正方形) 玩法:

请幼儿将混乱的三角形、正方形图形正确分类,并送入相应的图形家。

活动三:小小饲养员

材料:

开口式纸盒两只,分别贴上小白兔、小猫图片;青菜、蘑菇、鱼的卡片若干 玩法:

1、请宝宝根据动物的食性用勺子喂食。

2、鼓励宝宝边喂食边说,如小兔吃蘑菇、小猫吃鱼。

(二)室外:

集体游戏

活动:捡花片

材料:雪花片;筐。

玩法:

1、情景创设,“有好多小花迷路了,找不到家了,请你们帮忙把花宝宝送回家好

吗?”

2、孩子弯下腰来,将散落在地上的树叶捡起来,轻轻地放入筐中。教师对孩子说

“谢谢”,鼓励孩子回答“不用谢”,看谁捡的小花最多。

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锻炼幼儿弯腰捡东西的能力。

2、鼓励幼儿尝试学说“不用谢”,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弯腰捡花片,重点观察孩子是否有弯腰这个动作。

2、指导家长提醒孩子轻轻地将花宝宝送回家。

3、鼓励孩子开口说“不用谢”。

分散游戏:

活动一:踢球

材料投放:皮球、足球门框

目标:

提高幼儿足部的力量,锻炼幼儿踢的能力,并尝试往一定的方向用力地踢。 玩法:

孩子站在指定的位置,用力踢球,将球踢进球门,也可逐渐将距离拉长,逐步提高难度。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先让孩子自由选择起点,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指导家长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力量不够,再用力些;方向不对,应该朝哪个方向踢。

篇二:设计0—3岁早教亲子活动的有效策略

龙源期刊网 .cn

设计0—3岁早教亲子活动的有效策略 作者:邓祎

来源:《教师·中》201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对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如何设计好0—3岁年龄段的早教亲子活动,成为很多一线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分享几条设计策略。

1教学理念上,以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为主

因为婴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能参加早教机构教育活动的时间有限,因此单纯针对婴幼儿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早期教育活动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应该是定位于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为主。即以一次教学活动内容为载体,向家长传输围绕此次教学活动内容所展开的相应的育儿理念、知识、方法及互动方式。让在早教机构中所获得的科学规范的育儿知识与方法能够延伸至家庭中,将早期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例如一次主题为“宝宝爬爬乐”的早期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会先简要向家长交代爬行对于宝宝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先示范一些训练宝宝爬的常见工具与方法,并带领宝宝一起做一些爬行的小游戏;随后开展自由训练环节,由家长自己训练宝宝爬行,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解答家长的疑问。整个教育活动,家长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向家长传输了爬行的价值、常见工具与训练方法,并有针对家长与宝宝互动的一对一指导。家长通过这一次课程的学习,回家后将继续在家庭中延续对于宝宝的爬行指导,将一次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2内容选择上,紧扣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的发展节点

首先,1岁以前,是大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应以大运动的训练为重点,概括为一句顺口溜就是“一抬,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每个时间节点对应一个训练的重点。抬头、翻身、独坐的训练重在家长对孩子的逗引与辅助,因此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帮助家长如何运用话语或玩具去逗引孩子,并辅助一些婴儿被动操,加强婴儿的肌肉力量。滚、爬、走等的训练建议借助一些感统器械,比如斜坡、滚筒、爬梯、扶栏等,效果会更好。

其次,大概5、6个月后,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这时要逐渐加入对于手部动作的训练。可供参考的发展节点有:5—6个月全掌抓东西;7—8个月拇指与其他合并四指抓取;9—10个月拇指与食指对捏。因此,1岁以前的活动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家长学会运用响环、套环、球、积木、纸、橡皮泥、镶嵌盒、串珠等材料来发展孩子手部动作。大概1岁半以后孩子开始进入涂鸦期,活动设计的重点又可以升华为引导孩子进行绘画活动。

再次,3岁之前孩子的认知基本都停留在直观行动思维的水平,因此训练的重点在于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引导家长以亲子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感官。0—3个月可以设计一些听声

篇三:0-3岁亲子园活动研究

0-3岁亲子园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问题的提出

0—3岁是人生最重要的开端,是智能发育的关键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终身教育观的确立,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的关注、社会的关注,许多托幼机构都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实践与尝试研究。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把自身的教育服务向前后两端延伸,进行科学有效的衔接,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上提出:学前教育要下伸到0岁。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也提到了“终身教育”。研究表明孩子在一生中的最初三年所获得的体验和经历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大脑的发育。一个人毕生的学习、思考和情感反应的能力,是以其大脑的早期发育为基础的。

我园以往最小招收2岁半的幼儿,2岁半以前婴幼儿80%左右都是散养在家中,并且一般是由教育观念守旧的祖辈家长代养,基本处于科学的早期教育的真空地带。随着家长对0-3岁婴幼儿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托幼一体化”建设成为学期教育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成为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故我园在做好3-6

岁幼儿教育的同时,开办了亲子园,进行了“0-3岁亲子园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建立家长对亲子园活动的认可,了解亲子园的早期教育理念,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亲子活动中从而将早期教育的先进理念运用在家庭育儿中。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2、通过0-3岁亲子园的活动提高幼儿的情商、智商、认知能力、感觉统合能力。

3、在亲子园的研究过程中让亲子园的教师们熟练掌握0-3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形成专业性强的亲子园教师队伍。

研究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

1、结合幼儿特点科学设立课程时间。

我们考虑到幼儿认知能力具有反复性,注意能力具有不稳定性,幼儿的学习需要在连续的时间里,接受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周一至周五由老人陪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周六父母陪伴幼儿参加亲子活动通过教师传授的专业的早教理念使家长能将理念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并感染家庭其它成员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设计活动内容。

0-3岁幼儿注意能力极为短暂,如果单一的进行一项活动不仅时间长,而且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课程设计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进行,有轻松欢快的入场、有亲切的问候时间、有以奥尔夫为主的音乐时间、有以感觉统合训练为主亲子游戏为辅的探险时间、有轻松优雅的温馨时间、有变幻无穷多姿多彩的聪明时间,还有恋恋不舍的快乐时间。通过这些不同内容模块的穿插,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3、满足幼儿更广泛的活动需求。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具有较高的探索欲望和极强的好奇心。除了室内活动外,我们还会根据季节特征、节日特征开展丰富的户外活动,例如:亲子春游活动、小小运动会等,让孩子和家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家长与家长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孩子与孩子之间有较好的合作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子感情得以建立。满足孩子的心理成长、生理需求。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幼儿与家长受益

1、入园测评

入园测评能够对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指标给出科学的评价,对每一位入园到亲子中心的宝宝都进行入班测评,让家长了解宝宝目前发展的状况,教师也对该宝宝的情况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使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2、早期教育重在“教”家长

周六课程由父母陪伴参加亲子课程,我们设立了育儿咨询环节。通过相互的讨论,教师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育儿中的疑惑。

每一模块的要求和目的非常清楚的告知家长,使家长能了解此项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方向,指导家长对幼儿的设问和参与幼儿活动时的技巧,提高家长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让孩子在亲人细心的呵护下自然而快乐的完成学习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幼儿心理健康、情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亲子园学具操作训练后,家庭的训练也应跟上,我们会告知家庭训练里可采用的的替代教具,并提示家长在家庭中所注意的事项。引导家长分析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应怎样解决。使家长在家庭中的指导变得轻松、灵活。实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时我们设计了关于花朵生长的这一课程,从种子---发芽--长叶--花苞---花儿开放五个阶段。再根据宝宝的动作发展情况编排动作,让宝宝在模仿中锻炼了自己,感受了音乐增强了自信。课后延伸到家庭中也很轻松自然,家长只需要记住动作的过程,在家庭中配柔和的音乐就可以进行训练这种方法得到家长的好评。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

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对于亲子教育也是如此,那么从周一至周五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陪伴入园进行亲子活动,其实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远远不及与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纠正老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宝宝的早期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老人在带宝宝过程中有很多陈旧的思想,甚至于有许多不利于宝宝发展的溺爱现象。那么这一群隔代亲的人员真正融入到亲子早期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过程中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仅对宝宝进行指导以外,我们还要调动老人们配合亲子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从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为切入点进行,老人们因为身体机能的衰老,应多从事一些动手动脑的活动从而让自己更加的健康。对于他们为宝宝的生活照料所付出的心血老师真心的表示尊敬,让老人们在理解的氛围中乐意与教师间的交流,让他们敞开心扉。

其次我们再向老人们宣传早期教育的好处在哪里,让他们慢慢理解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鼓励那些能跟随老师一同指导宝宝的老人。充分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并分享老人积极配合课堂活动时的精彩片段。让老人们充滿自信,乐于投入。

例如:当一位宝宝做穿的精细动作训练时,一位老人按


0-3岁早教亲子活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13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